温馨提示:该篇为本篇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1]李龙主编:《良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李龙主编:《人本法律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李龙主编:《西方宪法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李龙主编、汪习根执行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目标模式、方法和技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汪习根主编:《法律理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汪习根:《权力的法治规约:政治文明法治化研究》,2009年版。
[8]徐亚文主编:《西方法理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徐亚文:《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张德淼:《法理学(第三版)同步辅导与案例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范进学:《法律与道德——社会秩序的规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王在魁:《法官裁量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冯文生:《推理与连释》,法律山版社2005年6月版。
[14]尹洪阳:《法律解释疏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15]陈弘毅:《法理学的世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梁治平等:《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7]梁治平:《法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梁治平:《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版。
[19]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强世功:《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谢晖:《法的思辨与实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2]谢晖:《法律的意义追问——检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贺卫方:《超越比利牛斯山》,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陈弘毅:《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范忠信:《信法为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2]陈金削:《法律解释的哲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陈金剑:《法治与法律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4]江山:《中国法理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5]江山:《法的自然精神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苏力:《批评与自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8]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9]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0]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景汉朝:《司法实践中的理论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3]郝铁川:《法律是一种生活艺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何家弘:《法苑杂谈》,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45]方流苏主编:《法大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方立新:《传统与超越——中国司法变革源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7]刘星:《西方法律思想导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8]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9]刘星:《法学作业》,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0]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1]韩大元:《东亚法制的历史与理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2]孔祥俊:《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53]孔祥俊:《法律解释方法与判解研究——法律解释法律适用裁判风格》,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54]吕世伦、文正邦主编:《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5]郭成伟主编:《中华法系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钱弘道:《英美法讲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8]郑成良主编:《法律之内的正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9]沈志先主编:《法官自由裁量精义》,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60]陈景良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3]邓冰、苏益群编译:《大法官的智慧II》,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4]邓冰、苏益群编译:《大法官的智慧I》,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5]邓正来:《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6]郭星华、陆益龙等:《法律与社会——社会学和法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苗金春:《语境与工具——解读实用主义法学的进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8]谢鹏程:《基本法律价值》,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9]徐伟等:《诉讼心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70]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2]郭道晖:《法的时代挑战》,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3]冯玉军选编:《美国法律思想经典》,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74]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5]葛洪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6]景汉朝等:《审判方式改革实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77]北大法学院编:《价值共识与法律合意》,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8]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79]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井涛:《法律适用的和谐与归一》,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81]方流苏主编:《法大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2]郭华着:《法律解释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3]珠海市非凡律师事务所编:《判例在中国》,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4]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5]吕世伦、文正邦主编:《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年版。
[86]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7]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8]刘武俊:《享受法律——一个法律人的思想笔记》,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9]周道鸾编着:《港澳地区制度与港澳和外国法院裁判文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版。
[90]葛洪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1]北大法学院编:《价值共识与法律合意》,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2]冯象:《木腿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3]《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1、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94]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5]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96]公丕祥主编:《当代中国的法律革命》,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7]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西法律传统(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9]孙国华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100]朱德生,李真:《简明欧洲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1]孔祥俊:《司法哲学与裁判方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二、中文论文
[1]李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纲要》,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期。
[2]汪习根、陈旗:《论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以美国宪法为分析样本》,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4期。
[3]汪习根、武小川:《跨越式发展的法治模式与机制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4]徐亚文:《“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5]张德淼:《立法正义观与当代之求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6]范进学:《“法律信仰”:一个被过度误解的神话——重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2期。
[7]吴庆宝:《论裁判文书改革与法宫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载《人民司法》2002第12期。
[8]贾和平:《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及法律规制》,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9]刘海渤:《论法治社会中的自由裁量权》,载《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
[10]江必新:《论司法自由裁量权》,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1期。
[11]相庆梅:《民事诉讼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制约》,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4期。
[12]钱明:《无奈之法律与法律之无奈"一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的法哲学思考》,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3]孟勤国、蒙晓阳、刘惠玲:《削弱司法自由裁量权与提高成文法地位——中国司法改革之路》,载《法学》2000年第10期。
[14]董玉庭、董进宇:《刑事自由裁量权与刑法基本原则研究》,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
[15]张文显:《和谐精神的导入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6]刘杰:《经验理性民法典——认识论视角下的中国民法法典化》,载《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
[17]王全福:《大陆法系理性主义认识倾向——浅谈理性主义对大陆法系的影响》,载《太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8]邸雅婧,赵义:《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法治发展模式之争》,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9]裴煌,李林军:《论言辞证据的审查判断》,载《湖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5期。
[20]马天骄:《举证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大规模侵权案件为视角》,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1月第1期。
[21]常淑静,韩玲:《举证责任分配自由裁量权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载《山东审判》2009年第1期。
[22]周欣、马英川:《论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概念与特征》,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1期。
[23]黄冰:《论自由裁量之规制——以原心定罪与自由心证之比较为视角》,载《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4]李志平:《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控制探析》,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
[25]汪明亮:《论定罪量刑的社会学模式》,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5期。
[26]炜江、范丹丹:《安保义务下受害人过错的类型化研究》,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4期。
[27]沈岿:《超越成文法律规则的有限选择》,载《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28]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29]樊浩:《人治与法治——中西方法律精神的比较》,载《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4期。
[30]孙光宁:《判决理由的融贯性——从《孝经》判案说起》,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31]成中英:《德法互补:一个儒家"一~康德式的反思》,载《齐鲁学刊》2009年第3期。
[32]罗能生:《论道德偏见》,载《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3]毛煜焕、王银江:《法官的社会责任》,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12期。
[34]江洪鲁:《构建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救济渠道》,载《人民司法》2005年第7期。
[35]贾敬华:《司法自由裁量权的现实分析》,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4期。
[36]陈金钊:《法律思维及其对法治的意义》,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
[37]郭本思:《法律思维同质性的意义》,载《东岳论丛》2010年第11期。
[38]郭折、张双英:《案例指导制度:法律统一适用的中国话语——以“同案不同判”契入》,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39]武树臣:《激活判例机制提升司法权威》,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3期。
[40]王利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2012年第1期。
[41]姜淑华:《司法社会化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42]李拥军:《政治之重与司法之轻:我国当下人民陪审制度的社会价值》,载《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5期。
[43]陈荣飞:《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界域新论》,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44]张曙光:《人民陪审:困境中的出路——河南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贡献与启发》,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3期。
[45]尹西明:《裁判公幵制度研究》,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9期。
[46]高一飞:《反思司法潜规则》,载《政法学刊》2005年第4期。
[47]吕忠梅:《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48]冯君、刘涛:《德性、知识、理性、经验——法官的素质解读》,载《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
[49]施亚芬:《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恣意行使的危害性透视》,载《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5期。
[50]娄正前:《法官魅力与司法权威建构——以法官自由裁量权为考察背景》,载《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51]陈金钊:《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3期。
[52]公丕祥:《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意义分析》,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53]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2、3期。
[54]胡桥:《能动司法:政治愿景与司法挑战》,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55]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56]刘景辉:《司法的民主角色与民主责任》,载《当代法学》2010年第3期。
[57]丁建军:《佘祥林案引思我国司法民主理念的困境与重塑》,载《求索》2005年第11期。
[58]韩佚、江国华:《司法民主:理论现实的困境》,载《时代法学》2010年第1期。
[59]胡玉鸿:《“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载《政法论坛》第2005年第4期。
[60]徐昕、冯磊:《迈向司法民主的人民陪审制》,载《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0期。
三、中文译着
[1][荷]伊芙琳_T.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张其山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德]卡尔恩吉斯:《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美]理查德A 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武欣、凌斌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美]理查德A 波斯纳:《证据法的经济分析》,徐昕、徐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理查德A 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美]理查德A 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9][美]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序》,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美]本杰明N 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1][美]本杰明N 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考夫曼:《卡多佐》,张守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美]艾德华H .列维:《法律推理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美]史蒂文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美]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7][美]史蒂文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美]理查德伦伯特编:《证据故事》,魏晓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9][美]布莱恩比克斯:《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0][美]米歇尔托贝:《法律哲学:一种现实主义的理论》,张平、崔文倩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美]桑德拉戴奥康纳:《法律的尊严: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思考》,信春鹰,葛明珠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2][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任东来、孙雯、胡晓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美]安德雷马默主编:《法律与解释》,张卓明、徐宗立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4][美]彼得古德里奇:《法律话语》,赵洪芳、毛凤凡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5][美]爱德华S 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26][美]桑德拉戴奥康纳:《法律的尊严: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7][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8][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0][英]丹宁勋爵:《最后的篇章》,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1][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2][英]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崔权醴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33][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孙立坚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日]棚濑孝雄:《诉讼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英]戴维沃克编:《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7][德]鲁道夫冯耶林着:《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38][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0][美]斯蒂芬布雷耶:《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何帆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1][美]安东尼刘易斯:《批评官员的尺度》,何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2][美]杰弗里图宾:《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何帆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43][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郑成思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4][英]T.R.S.艾伦:《法律、自由与正义——英国宪政的法律基础》,成协中、江菁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5][英]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张茂柏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返回本篇博士论文目录查看全文 上一章:结语:自由中的不自由 (本篇博士论文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