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高专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3113字
论文摘要

  儿童文学是关心儿童、表现儿童、服务儿童的文学,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但儿童难以自己走进儿童文学世界,需要家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帮助。随着儿童文学大量进入小学语文教育,成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担当,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诉求,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小学语文教育输送合格、优质的人才”,也就成为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院校应当承担和完成的任务。

  一、培养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语文教育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它们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 (儿童)、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功能 (语言学习和人文滋养)。在当代,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被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和强调。魏寿镛、周候予在《儿童有没有文学的需要》 一文中提出:“我们用儿童文学来教学,是‘投其所好’,‘合其自然’,对儿童的身心方面有莫大的好处。”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研究的学者朱自强呼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召唤中,导入和强化文学教育这一理念和方法,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项当务之急。”

  目前,语文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欠缺和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儿童文学阅读的点灯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阻滞了儿童文学走进语文课堂和儿童的脚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制约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王富仁、郑国民主编的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序文中指出:“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极其有限的文学作品,教师往往采取‘肢解’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感受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形象,得不到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无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缺乏文学教育的意识和理念,认识不到文学教材的趣味性、审美特质和审美价值,对文学教材和非文学教材一样采取机械化、模式化、简单化的教学,割裂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缺少指导和监管。

  朱自强教授在 《文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 一文中强调:“文学的整体生命性、丰富的多义性、鲜活的感受性要求阅读教学不能对文学教材做机械的条分缕析、下非此不可的绝对结论和抽取干瘪枯燥的概念。”

  他主张文学教材的阅读应用文学的教育方法,且认为儿童文学不仅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教学的主体内容,还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待小学语文教师去研究探讨、汲取运用。可见,导入儿童文学内容的小学语文教育对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职前教育则是重要的一环。

  二、高专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

  鉴于小学语文教育对教师儿童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高专师范生即明日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内涵如下:

  1.先进的儿童文学理念,广阔的儿童文学视野。即认识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帮助和重要性,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具有文学教育的观念,关注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了解儿童文学参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现状等等。

  2.较为扎实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

  3.量大面广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

  4.较强的儿童文学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5.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

  6.较强的儿童文学作品诵读、讲述、表演能力。

  三、培养的途径、策略

  高专师范院校的小教、幼教、中文、语教等专业虽皆开设了儿童文学课,并把它定性为上述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但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和建设程度普遍不够,如这门课程的学时过少,一般开设一个学期,共36学时;所用教材频繁更换,有时就一年一换;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的时段随意,有些年级是第二学年开设,有些是第一学年开设,有些则是第三学年教育实习后才开设。

  要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合格的儿童文学人才,师范院校必须提升儿童文学的学科地位,加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建设。具体举措如下:

  (一)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高专师范院校现行儿童文学教学大纲存在教学目标、教学时量、开设时段不合理、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方式欠灵活多样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应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1.派相关教研人员到小学调研,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诉求,厘清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据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2.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论证,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量和开设时段。每一门课程的开设不是为了表明开设了它、学生学习了它,而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了它,即学得知识、养成能力,而教学成效的取得应有时间的保证。笔者的实践证明,36课时的教学对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36课时教出来的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倍感陌生,分不清课文中哪些是童话,哪些是小说,儿歌、小说、童话、寓言、散文千篇一律地教。笔者认为应在三年制高专师范生的第二年开设一学年时间的儿童文学课。

  3.借助教学实践,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以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应改革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考查模式,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查内容主要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其它的技能如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讲、演、阅读指导能力等应采用实操方式考查。考核的标准应根据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来制定,如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应是考量的一个硬性标准,可采用评阅阅读笔记的方式来考查,作为学科成绩的一个构成部分。

  (二) 开发适用的教材

  激励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自编实用性强、方便教学的教材,而不是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频繁更换教材,使得师生难以适从,也始终找不到适合本校的。高专师范院校不应选用本科师范院校编写的教材,自编的教材理论性不应太强,应多用作品分析来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还需配套作品选,作品选所选作品须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较高的艺术性、较强的代表性,含括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又比其量大、体裁广,用来阐述理论的作品在作品选中最好能出现,重要作品应配有导读语。

  (三) 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

  在“儿童文学”主修课程的基础上,可增设“儿童文学概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美学”、“儿童文学写作”、“中外儿童文学名着赏读”、“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讲演”等选修课程,以弥补主修课程的不足,突破其局限,使课程设置系统化,辅助和强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保障和增强其教学效果。

  (四) 建设专业、优质的教师队伍

  儿童文学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是不少师范院校存在的问题。高专师范院校应从培养儿童文学人才的高校引进儿童文学硕士生、博士生,以提升儿童文学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或创造条件让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如在职攻读儿童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各类儿童文学机构举办的国内、国际儿童文学年会、儿童文学教育研讨会等;到儿童文学研究机构访学;到小学挂职锻炼,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了解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特点、方法,以使师范教育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切合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

  (五) 开辟“第二课堂”,营造浓厚的儿童文学氛围

  如可邀请国内外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教育者到学校讲学、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读、讲述、表演、征文等各类儿童文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儿童文学氛围,激发师范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之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12
  2.方卫平.儿童·文学·文化.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7
  3.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
  4.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3
  5.侯颖.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