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郁秀: 反映建国初期社会现实的儿童剧,讲述童年和成长的散文、报告文学赵郁秀是辽宁儿童文学作家中的长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她曾写出东北解放以来第一个独幕儿童剧《五条红领巾》.作品表现少先队员保护人民铁路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自觉行动.剧虽短,冲突却紧张激烈,情节也跌宕起伏,以小即大,别开生面.之后,又写了小剧《姐妹比赛》,并与人合作了以工业发展为背景的少儿歌剧《师徒连心》,在当年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时代氛围中,极具现实意义.
新时期以来,她一边做辽宁儿童文学的组织工作,一边写童年散文和适合儿童阅读的报告文学.
1989 年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为了明天》.书中的《桔梗谣》,抒写了作家本人从童年至今对桔梗的情意缠绕、对“桔梗谣”的情思绵延.写“桔梗长在山野里,像金达莱一样,漫山漫坡连片地长,不停溜地开,从春到夏,任采任挖,总也开不败”.写桔梗“腰杆挺得最直,开得最大方”,“是一种张开五六个圆尖瓣、吐出长长香蕊的紫蓝色的大花”.还写了有时错挖了桔梗的小苗,重新培上土,桔梗仍能存活的情形.又由自己小时候爱唱“桔梗谣”,写到在大山上挖桔梗时听朝鲜阿妈妮唱“道拉吉,道拉吉/道拉啊吉……”,才知道朝鲜语“道拉吉”就是桔梗.不禁感叹: “啊! 不怪他们这么喜爱道拉吉,它有着压不扁、按不倒、铲不绝的倔强性格! ”整篇作品弥漫着浓浓的东北边地生活的气息,也写出朝鲜民族的文化心理.另一篇《爱我满族家乡》,从满族发祥地、祖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新宾,写到翠玉之乡岫岩,写到以雄伟险峻的凤凰山著名的凤城.写远道而来的人们“有人拾一块古陵的残瓦,有人摘一片神树的绿叶,有人提笔赋诗题字,留下自己的绵绵情思,有人来到美丽的苏克苏河边,喝一口先辈们曾饮过的甘甜河水,愿我们的民族像这来自长白山天池的清冽的溪水,源远流长”.字里行间流淌着自觉的民族意识和自豪的民族情感; 也令人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的深层内涵.
时隔 23 年,2009 年,赵郁秀又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仿佛就在昨天》.书中所写大都是少年儿童渴望了解的当代英雄事迹和革命前辈故事,历史感与现代感交织、思想性与艺术性交融.可贵的是,她始终关注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那篇《呦呦鹿鸣》,写了锡伯族少年接班放养驯鹿的状况,《神秘藏区香巴拉》写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新气象,以及一位藏族青年司机的新思想、新观念.两篇作品,写的都是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故事,但都不是满族的.这,固然是与作家的阅历、经历有关,也可看出,在中国儿童文学整体范畴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已经十分普遍,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愈来愈深.儿童文学民族性的艺术呈现,自然也愈来愈多样.
近年来,赵郁秀致力于对儿童文学新人的扶持和培养,曾主编《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等,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佟希仁: 透视民族心理的儿童散文,描绘山乡自然的儿童诗歌,张扬少年个性的校园故事佟希仁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从写儿童诗歌开始的.他的儿童诗创作丰富多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版了抒情诗集《柳树枝挂月亮》、童话诗集《孔雀与白头翁》.前者着意于写春天,以东北自然之春显示少年人生之春; 后者着力于写情性,表现情谊情思,展露情志情理,在生死危难之际显示人生的信念.新时期以来,佟希仁一路奋进,一路高歌,八十年代又出版了童诗集《雪花姑娘》、儿歌集《蒲公英》,虽然还是写自然、写孩子,但视野更开阔,新时代的气息更为浓郁.之后,又出版了儿童诗集《美丽的大自然》《佟希仁儿童诗选》等.仍然描绘自然万象,但更注重使朴素的自然与奋进的时代、稚拙的童情相融合,浑然天成,童心和鸣.如《夏天的歌》:
“夏天,是个好动的孩子,/爬上篱笆,攀登院墙./让窝瓜的金喇叭吹得悦耳,/叫葫芦的银唢呐奏得响亮,/催芸豆花展开彩翼,/赶鹅鸭跳进小河、池塘.”
近年创作的写自然的优美的童诗,如《秋天的童话》( 组诗) 、《太阳的金手指》等,也都写出聚居于松辽平原、嫩江平原的满族少年的心声,体现出一种朴拙之趣,更深藏着作家对少年人生的深切关怀.
他也仍然为幼小儿童创作儿歌,但写得更简练,更明朗,展示出他对故土、对民族的温情目光,对人、对自然的新的思考,如《蝴蝶落》《海浪花》《吓一跳》《小雪花》《小狗喝酒》等,都显示出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地怎样激发了作家无比丰富的想象,并构成了独特的乡野视角.
佟希仁写得最多的是儿童散文及散文诗,已经出版了十本书.早年出版的散文集《五十双眼睛》,描绘童年的歌与梦、描述家乡的树与路、描写煤海矿山的建设与发展,表现出新的民族风貌.于新世纪出版的《桃花雨》( 2005 年) 、《我心中有片红枫林》
( 2009 年) 、《波斯菊我心中的爱》( 2010 年) ,更以生长在东北山地的满族少年的独特视角,写出大自然对少年心灵的影响; 而在少年心灵的观照中,大自然竟显现出人性的光华和人格化的曼妙来.如《沿着绿色山谷》,写山的眼睛---山泉: 因“山乡四季的风采”的“变幻”,成为“多彩的泉水”; 因“滋润过山猫、野狐干渴的喉咙”、为“彩色蝴蝶摄下一张张倩影”,成为“激情的泉水”; 又因“心灵和孩子们的心灵一样纯净透明”,成为“明净的泉水”.接着又写祝福小鸟,写少先队员的露营.显然,作家的思绪和情感已经超脱了自然的具体事物,使自然美与少年的爱心相契合,天人感应、物我相融的深邃思想也就寄寓其中.又如那篇被用作书名的《波斯菊》,用亲切的口吻、赞叹的语气抒写波斯菊的品性: “波斯菊,你是正直而向上的花儿.”“波斯菊,你是朴实而温存的花儿.”“波斯菊,你是平凡而坚韧的花儿.”
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都不特别; 特别的是,在众多艳丽芬芳的花儿中,唯独发现了“没有招引蜂蝶的芳香”,“没有火爆艳丽的姿色”,而只是“将一年有限的生命奉献给大地,奉献给晚秋的时节”的波斯菊; 而且,唯独喜爱它: “波斯菊啊,我心中的爱! ”
作品内在地浸透着作家的主体意识,恰正折射出满族人的文化心理.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收在《佟希仁儿童文学选集》( 2006 年) 中的专门抒写辽宁乡村满族儿童生活的散文,如《祖母》《泥火盆》《鞋子》《放爬犁》《家乡的火炕》《放鹰》等,都着眼于满族人的礼仪教养、传统文化,又着力地写满族儿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小事,那个祖母下功夫亲手制作的泥火盆,不仅使山村人家一冬天不冷,还能爆玉米花煨土豆,让乡间儿童的童年也充满快乐; 那种男孩们将爬犁拽到山坡高处,然后又像坦克兵一样冲下山去的情景,又是何等勇猛,何等惊险! 观念具象化了,生活场景化了,游戏动态化了,恰最能够凸显满族的风情习俗、道德风尚; 最能凸显满族人的思想风貌、性格内涵.
佟希仁还擅长写儿童故事,2010-2011 年,先后出版校园儿童故事集《捕蛇郎》、童话故事集《丑猫怪狗和端端的故事》.那篇用作书名的《捕蛇郎》,写的是淘气学生下乡时捉弄老师的故事.学生恶作剧固然不好,却也写出了这些孩子的聪明、勇敢、有胆量,他们小小年纪却有丰富的捕蛇知识呢.
那篇《丑丫》,写一个被称作“丑丫”的初一年级胖女生,平时待人宽容,不多说话.在学校艺术节上,班里的女生舞蹈节目临时有变,她竟主动出演手风琴独奏,震撼全场,为班级争光.其他如《我家的龙》《不称职家长学校》等等,故事个个不同,却都蕴含着对新一代人的教育观念和成长理念.那本童话故事集,虽然篇篇作品都运用幻想的艺术方式,更显奇异和奇谲,但题材仍来自现实的儿童生活,题旨和艺术风格也是一脉相承,有很强的当代性.
冬木( 佟乃林) : 活泼动人的儿歌童谣冬木已经逝世.但他生前一直在创作儿歌、童谣.他的作品有儿童诗歌集《春娃娃的歌》《幼儿园里花朵朵》等.作品都韵律齐整、节奏明快,极富童情童趣; 而且,大都散发着山区满乡的生活气息,浓浓的民族色彩中洇透着酽酽的地域情调.
如《唱得山村富起来》:
场院大,院场圆,场院像张大唱片.
红马拉着石磙飞,吱吱扭扭唱得欢.
唱得金豆蹦出壳,唱得红米露笑脸.
唱得山村富起来唱得人人心里甜.
如《霜花》:
北风刮,大雪下,玻璃窗上结霜花.
这像鸡,那像鸭,三套大马把车拉.
哎呀哎,怎么啦?
鸡飞鸭逃马毛了.
找呀找,没影了,太阳公公笑哈哈……如《送香茶》:
骑上我的竹竿马,小小背壶肩上挎.
马儿扬蹄嗒嗒嗒,载我飞跑奔边卡.
解放军叔叔保祖国,咱去慰问送香茶.
以上诗歌都令人感受到了山乡生活的和美、幼儿心灵的淳美.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林海是咱祖国宝》《我们双手绣春天》《丫丫放鸭》等.
冬木还特别注重儿歌创作中的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影响较大的作品如《从小爱祖国》《小乌鸦喂妈妈》《公鸡和母鸡》《刚栽的小树苗》等.
冬木儿歌中还有一部分是专门向小孩子描述自然知识的,如《剪出祖国山河美》《青蛙》《蜻蜓》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冬木与他人共同主编《中国新儿歌大系》.他还主编和编选了《幼儿歌谣100 首》《中国童话儿歌选》《中国讽刺儿歌选》等.
郑小凯( 郑晓凯) : 引人入胜的知识童话集《暗杀猫头鹰行动》,令人震撼的长篇环保科学童话《追捕水巫》
郑小凯的童话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出版知识童话集《暗杀猫头鹰行动》.他的作品,注重感性、知性、理性的有机统一.一篇篇作品,通过悬疑的层层设置、情节的种种布局,使一个个动物、植物的故事在童话幻想中变得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撼人心弦而引人入胜; 更使一样样学科学理知识在童话境界中化成可触摸、可感知的活泼泼、鲜亮亮的形象,沁人心间而令人难忘.正由于此,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童话剧、电视剧、木偶戏、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又曾自编自导儿童系列电视剧《玩具世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东北电视剧“金虎奖”.
2009 年,出版长篇环保科学童话《追捕水巫》.
作品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刚刚结束的背景下,生动、巧妙地描绘了全球范围内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天上的臭氧层被破坏、地上的植被面被损坏,以致两极冰川消融、全球气候变暖的情景; 并以此为契机,机智、奇巧地描写一个与现实生活平行着、较量着的魔幻世界: 就在举行哥本哈根大会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水巫们也在召开一个全球性会议,策划研究对地球、对人类进行报复和反攻.这时,正把“假如我是一朵白云”八个字写到作文本上的少年羽,被淘气的水精灵凝儿变成水人.
他随凝儿飘到空中,飘进了魔幻世界,就有了种种非凡的经历.他俩与水巫们进行了一次次殊死的搏斗,最终战胜了有三颗头颅的水巫女王,得到了拯救世界的那颗水灵珠.书中,真实的地球、壮阔的场面,以及宏大的叙述气势、精确的数据内涵、隽永的文学语言、传统的艺术方式,在当代童话中实为罕见.它在思想上所呈现的强烈的当下感和现实性,在艺术上所体现的浓郁的陌生感和传奇性,都令人震撼.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郑小凯的这本书都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的独特和别致就在于,书中看似匪夷所思的情节,全部来源于生活的切实存在和人们的切身体验.但是,翻开这本书,跃入眼帘的却是出人意料的“我被押上了法庭”,而且,讲述得极富情趣.第 4 节“水巫女王”中,写了水巫们的全球会议.但在作家笔下,见不到巫婆们阴森怪异的面目,听不到她们阴阳怪气的声音,也找不到她们阴险怪诞的行藏,倒是处处展现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水巫们的高雅的服饰、绰约的风姿、谦和的语调.有意思的是,作家正是由此倾尽全力地揭示威胁人类生活安宁、生命健康的种种“巫术”“魔力”,以及它们与人们之间难以理喻的相互牵扯、缠绞、勾连; 揭示“女巫”“男魔”善于乔装打扮、粉饰太平,以致人们无法轻易地识破和捕捉它们.第 21 节“决战水巫女王”,写水巫女王“突然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的“冰遁”法术,虚拟出一幅幅奇诡迷混的画面,却更形象地显示出水巫女王的动静变化怎样在冥冥间左右着人们的天地、掌控着地球的命运; 显示着水巫女王和水巫们的神秘行踪怎样暗中损毁着宇宙星群,怎样无形销蚀着大众身心.水巫女王和水巫们,在书中其实是毁灭自然、破坏环境的载体与符号.
“追捕女巫”,少年羽一次、两次、三次,手起剑落,削掉了水巫女王的三个头颅.故事虽然离奇得令人咋舌,却颇类似满族民间故事中勇士追杀恶魔的情境.
接着在第 22 节“我的水灵珠”中,少年羽在消灭水巫女王之后,终于得到了蓝盈盈的水灵珠,回到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同学中.勇士得宝,造福众生,是一个圆满的、欣喜的结局.这样的艺术方式,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显然,郑小凯虽借鉴西方童话的魔幻手法,却仍使自己的作品植根于民族土壤之中.他的丰富、大胆的想象力,精湛、独特的创造力,很现代,很先锋,却很民族,很本土.可以看出,这本书中,小主人公的主观意愿与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形的巨大悬殊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内在张力.作家就在面对真实世界的忧虑、焦灼之中,激起人们改变现状、创造未来的渴望,让人们的精神得以超越周围狭小、逼仄、压抑的生存环境,与小主人公一起,高高地飞翔在天空.也正是在这时,人们会震惊地发现,日常生活里的一切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地球上还有那么多的地方、那么多的人们,需要去关注、去关怀.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问题,往往不只是发生在某一民族和地区,而必然会涉及其他民族和更广大的地域.应该说,郑小凯的这部作品,视野宏阔,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具.
王立春: 自然题材的童诗,描述民族团结的散文,穿越民族时空的长篇少年幻想小说王立春 2002 年出版的童诗集《骑扁马的扁人》
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童诗创作,常常以东北乡野上的自然万物为题材,在活泼的联想、新奇的幻想中,构筑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境,抒写一种回味不尽的情意,令人耳目一新.如《向日葵妈妈》中关于向日葵的比拟内涵,与以往的这类诗作迥然不同,有着鲜活的民族、地域的印记,也有着鲜明的新时代、新生活中涌动的新的思想潮流洇浸的痕迹,是童诗创作中一种全新的艺术方式,大大开拓少儿读者的想象空间.
2006、2009 年,又出版童诗集《乡下老鼠》《写给老菜园子的信》,这些诗作更具灵性和理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的诗中充满了奇想和妙想,异想天开,又似乎处处是真实的存在,时时是现实的瞬间,亲切可信; 另一方面,她的诗中又描写了万物和万象,形象鲜活,却又似乎处处隐藏着意义,时时包含着哲理,深邃莫测.如《阳光荞麦》:
稻田是一所贵族学校…………流浪汉似的荞麦哟是不能混进去的麦田里的麦苗也抽出优雅的穗…………荞麦感到无地自容荞麦蹚开荒草跑到山上荞麦踢开石子跑到山上吸一口山风他就把全身的花都开了吞一口山雨他就把果实长成棕色了…………可以看出,她在创作中一直自觉地抵抗市场大潮泛滥的浸漫,而始终使创作植根于本民族生活土壤之中.这些诗,看似不注重押韵,音韵却正在明快的节奏之中; 看似不强调语言的地域特色,这特色也正在非凡的描写之中.
王立春也写儿童散文.如写暑假里卖冰棍赚学费的《那年夏天》,有趣有味地写了满族人的精明与精干.另一篇《闻草而来》,写见到盲人快乐地逛植物园的情景,又有声有色地写出祖国这个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与和美.这些作品也蕴藉有致地写出了民族心理状态的新发展.
王立春还写少儿小说,短篇、长篇都有.由于她的家乡辽宁阜新是一个蒙古族自治县,从小与蒙古族小伙伴在一起,她的小说的主人公就常常是蒙古族少年儿童.短篇小说《三根蜡》《那淡红色的小河》,写那个年代里不同民族人聚居的村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写了蒙古族小孩、大人的善良、正直、笃厚的美德.作品所包含的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历史内涵,以及民族团结的客观存在,使儿童文学民族性更为具体、更觉生动.
近年来,王立春潜心创作长篇小说.2011 年出版的“葵花公主系列”---《葵花公主与黑寡妇》《葵花公主与草原白狼》,是两部写内蒙古草原生态的长篇幻想小说.两部小说都以葵花公主---草原蒙古族女孩席宝伦为主人公,她与友人草原白狼、草原万物一道,使与日轮花一起吃人吃牲畜的、阴险的黑寡妇蜘蛛露出了真面目.正义战胜邪魔,善战胜恶,这是蒙古民族民间童话的传统主题,王立春从中学习、汲取; 同时,又从拉美文学中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小说的艺术方式更加丰富.两部作品中,除了以童话幻想表现历史与现实的穿越,还引入民族神话传说,在时序交错、叙述多元、呈现荒诞等方面也有所采取,使民族文化的展现更加适合民族儿童的审美意识.
肇夕: 空灵飘逸的少年童话,富于哲思的幼儿童话肇夕致力于童话创作.2006 年出版了童话集《绕树一小圈儿》.2009 年又出版幼儿童话《小东西简史》,肇夕以小朋友最最熟悉又不很熟悉的潇洒驰骋的语言,描述了这个世界上最最普通又不算普通、最最好写又不太好写的小东西们.讲了它们有点淘气、有点搞怪,却又有着梦想、有着心思的滑稽、感人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其实是谁也看不见的,也有的至今还搁在某个小朋友心里、谁也没告诉过的.但,肇夕却能够对小朋友周围的这些小东西做如此精妙地探究、思索,做如此精致地安排、讲述,可见她对四面八方“小东西”们的挚爱和深情.
显然,肇夕的幼儿童话显得更加独特而殊异.
( 一) 似幻似真写进书里的小东西,除了小孩儿,就是那些整天不知在说些什么的昆虫儿、小动物、植物们,以及不知有没有说过话的小土堆、小石头、小河、小星星、云朵儿什么的.“大白鹅出场了”,它就成为小朋友最喜欢的小东西,它听到了小朋友跟玩具说话,就用鹅毛笔在树叶上写下了许多好玩的故事.比如,那只在妈妈杂物间里发现了大世界的单眼皮兔子呼呼,那匹要把游乐场统统都跑遍的快乐小木马向东跑,那棵发明了豆芽菜的唱歌的芹菜,等等,都是幻想里的真实故事,是一种幼儿心灵的真实.
( 二) 又浅又深书中所写的每一篇故事,都是幼儿生活中很细小、细琐的事,就如《呜哩呜哩泡泡豆》《打呼噜》《阿嚏》《小抹布》等等.但,任何小事背后都有一个大的场景、大的社会,童话的内容虽微茫,意蕴却微妙.
小东西简史,其实是幼小儿童心灵史,在每一则关于小东西的小童话中,都包藏着一个关于长大和长成、人世和人生的深刻话题,并由此昭示了满族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比如《花木头》,写花木头以前是一棵树,活着的树开花结果,有鸟蜂飞来; 死了的树成为铅笔、窗子、马车,也很好玩.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竟是这样浅易.
( 三) 亦庄亦谐由于这本书中无处不在的微妙和美妙,就使每一则童话都显得生动和灵动,也更富有戏剧性.
常令人感受到一种洇渗着活泼情趣的幽默和弥漫着稚真情思的诙谐.读一读那篇《瞌睡虫儿》,那只小小的瞌睡虫儿,也有自己的理想呢.不过,它贪玩,总愿意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梦; 所以,一到白天它就被关起来,以免小动物们睡个没完.故事里最为动人的幽默,莫过于小瞌睡虫把睡不着觉的狮子校长拉进了梦里.它让失眠的人入梦,让可疑的人发困.原来,小瞌睡虫也有长处,也能做好事.故事里的哲理就很有深度.更有意思的是,小小的童话故事里竟有着两个延续性的幽默波澜,可笑背后显示了睿智,作家对掩藏着的生活本质的把握显而易见.
显然,幼儿童话虽然短小,却也能因作家的别具匠心而别有洞天,更因作家的深妙构思而深入浅出.
就因为这样,这些童话虽是写给幼儿的,却被称为哲学童话.在满族儿童文学中,这样的书很是难得.
此外,也有一些满族作家,虽然不专门为儿童创作,但他们写的一些作品,或采用了童年视角,或描述了美丽自然,或追记了难忘世事,或抒写了心灵感悟,也受到儿童读者的欢迎.如于晓威的短篇小说《游戏的季节》,路地的散文《足迹》《种子》,华舒的组诗《早春的故事》等.
可以看到,当代辽宁儿童文学,正呼应着时代的旋律、民族的呼唤,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