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探究
【绪论】
李凤杰西北儿童文学特征分析绪论
【第一章】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概述
【2.1 2.2】
小说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2.3】
童心童趣的美好展露
【2.4】
精心打磨的个性化语言
【第三章】
李凤杰童话作品分析
【第四章】
李凤杰儿童报告文学分析
【第五章】
对于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的反思
【结语/参考文献】
李凤杰文学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概述
李凤杰笔下的人世生存之态以及少年儿童个性的心路历程,反映出其儿童文学作品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他将自己对儿童文学的深切感悟转化成文字,执着于儿童文学现实题材的书写,在字里行间折射出文学内在的精神魅力。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李凤杰共计出版创作少儿图书十五种,经其改编、改写并出版的少儿图书十五种,发行总量共超过一百万册。自处女作问世至今,他创作各类作品三百万字,他的作品被全国二十多家出版社的四十多种儿童文学作品集收录。从李凤杰的儿童文学创作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创期,主要以《铁道小卫士》为代表;第二阶段为成熟期,以《下蛋歌》、《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老鼠吃猫的故事》、《针眼里逃出的生命》、《宝槐》等为代表;第三阶段为高峰期,以《还你一片蓝天》、《魔鬼的诱惑》为代表。其创作先后经历了塑造英雄少年的形象,展现苦难少年的奋斗历程,最后再到关注犯罪、失足少年改造新生这三个阶段。无论是童话、小说还是散文、报告文学,其内在思想艺术特征都存在着共同点:一是有机结合儿童生活情绪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增加作品深度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获得一定的思想启迪;二是作品契合儿童思维习惯,结构安排简明且故事性强;三是运用很多地方俗语、民谣儿歌,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多处穿插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增强地域文化色彩。
第一节 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的开创期
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的开创期是从 1963 年至 1976 年。高中毕业的李凤杰未能如愿步入大学,但是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县文教局破格录用为公办代理老师。授课之余,他独自钻研大学文科教材,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名着,尤其着迷于俄罗斯、法国着名现代作家作品。柳青、魏钢焰、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当时在中国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陕西文学名家的文学作品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3 年,李凤杰的文学处女作《长工王二的故事》在《陕西农民报》上成功发表。1964 年 1 月 6 日,《陕西日报》秦岭副刊上也刊发了他的第一篇小小说《背死牛》。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李凤杰共发表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二十余篇。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虽然内容单薄,人物形象简单,但是生活气息浓厚、语言色彩生动质朴。自此,李凤杰开始步入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1966 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与当时许多作家的命运如出一辙,李凤杰由于发表过文学作品,被批斗为“三家村在岐山地区的代理人”,在岐山县“教师集训会”上被围斗四十多场,并遭强行关押,剥夺人身自由七十多天。后又被强行打成右派,开除归乡,遭受残忍的政治迫害和劳动改造的命运。1967 年 2月,李凤杰被平反摘帽并恢复工作,四年后又因已经平反的写作问题,在所谓的“三、五、六运动”中再次遭受迫害。直至 1975 年才得以二次彻底平反,之后李凤杰被转为公办教师,调入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
十年“文革”带来的不仅是全国经济发展上的灾难,也造成了我国文艺事业上难以愈合的创伤。作家都因被拘、被斗、被批而停止了文学创作,文艺杂志惨遭停办,整个社会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文化沙漠之中。人们几乎接触不到文学读物,少年儿童的语文课堂上只能学习“两报一刊”的社论,根本没有课外书籍可以阅览。
1972 年,林彪反革命派被打倒,极左思潮开始松动。一些作家被解放并再复创作,一些文学刊物又变换了名称接连发行。此时的李凤杰也开始了儿童文学写作,同年,他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成功发表,并受到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的重视和奖励。之后,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接连在陕西的《陕西日报》、《群众艺术》、上海的《朝霞》杂志以及复刊不久的《甘肃文艺》、《陕西文艺》等报刊上大量发表,自此,李凤杰开始步入儿童文学创作的园地。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与当时作家文学修养、写作经验等的限制,在李凤杰文学创作的初始阶段并未出现太过锋芒的作品。但这一段独特的经历也使得李凤杰收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对于中外优秀作品的广泛阅读以及写作经验的积累,为其日后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厚积薄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节 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的成熟期
1978 年,李凤杰先后经历了两件对他影响深远的事件。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并于同年 10 月以儿童文学作者代表的身份应邀出席全国首次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在庐山召开的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让李凤杰见到了金近、陈伯吹、任大霖、任溶溶等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前辈,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关怀下一代的写作精神让李凤杰感触颇深,这在李凤杰的后期创作中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时,李凤杰意识到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那时候全国的少年儿童已有两亿多人,但少儿出版社仅仅两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专业儿童文学作家仅二十多名,每年也仅两百多种少儿读物能够出版。和国外相比产生的巨大差距使得他笃实了继续用心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志向。同年 12 月,李凤杰受邀北京参加《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杂志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学习会。 先后经历两次重要的会议,在这种儿童文学逐渐发展并成为时代需要的背景下,李凤杰迎来了创作的成熟期,写作并发表了很多重要的作品。
这两次会议在李凤杰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79 年,李凤杰的两部儿童文学着作《在那美丽的乡村》、《铁道小卫士》在陕西人民出版社连续出版了。《在那美丽的乡村》是其第一部儿童文学短篇集,收录了李凤杰自 1973 年至 1978 年间创作、发表的 6 篇儿童文学作品。他笔下描绘的儿童形象“小管”(《小管赶集》)、“铁雄”(《铁道小卫士》)、“社娃”(《社娃》)等,都是爱科学、爱集体、爱人民、爱国家的好儿童,他们的身上具备着社会主义新时代少年儿童应有的道德品格。这些作品中虽印有十年文革的历史印迹,也保留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生活斑痕,但是作者用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对题材进行了科学处理,在源头本质上划清了与“四人帮”宣传的反派人物形象之间的界限。李凤杰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孩子们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敢于维护、坚持正义,即便处于极左的政治潮流中心,他们也在勇敢地抗争、不畏强权、奋勇前行,这也是通过儿童的视角描绘出历史转折时期真实的社会图景。《铁道小卫士》是一部中篇少儿小说,这部作品在 1980 年荣获第二次(1954-1979)全国优秀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以及陕西省优秀图书奖。
自 1976 年“四人帮”被打倒以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意识已经渐入人心,人们的旧观念在改革开放新政策的指引下得以更新,社会各个领域都散发着自由和民主的气息。这些宽松文明的社会新环境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对文艺创作者的成长进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新时代新气象也给李凤杰带来了创作的新动力,他逐渐娴熟的文学动力、坚定务实的写作态度以及勤奋刻苦的创作精神也让李凤杰在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渐趋成熟,并开始步入他的创作高峰期。
第三节 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1981 年李凤杰的中篇小说《针眼里逃出的生命》在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该书荣获 1980 年至 1981 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被延边人民出版社翻译成朝鲜文出版。该书反响巨大,接连印刷三次。《橡皮头儿》发表在《中国少年报》,《鬼窑纪事》发表在《东方少年》,《有人敲门》发表在《小溪流》,《想吃雁蛋的孩子》、《月儿》、《诚实》、《信从老山来》等短篇小说发表在《儿童文学》,《小喜鹊的苦恼》、《鼠年的祈祷》、《我的朋友二锁》发表在《延河》。之后,在江苏和上海两家的《少年文艺》上发表了《我漫步在海滩上》、《忘年交》、《在鸟和人的家庭里》、《哥哥的梦》、《追求》、《宝槐》。在《西安晚报》、《教师报》、《陕西日报》上发表了《红毛掌的命运及其它》、《绣球花》、《满山都是小星星》、《老师·父亲》等几十篇散文及小说,与此同时,他又在《少年,少年》、《儿童文学》、《中学生文艺》发表了中短篇童话《老鼠吃猫的故事》、《有一只公鸡枣儿红》、《神鸡奇遇记》、《下蛋歌》等。这些作品一度引起巨大反响,有的被相关儿童文学刊物竞相转载,有的被收入各类儿童童话、散文、小说选本,有的引来评论界的热切关注。作品中新颖独特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更是受到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
1982 年,陕西省委鉴于李凤杰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突出成就,授予他“陕西省优秀少儿工作者”荣誉称号。李凤杰应邀出席由中国作协召开的西北华北作家座谈会,同年 11 月由着名作家葛洛、王汶石等前辈的推介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李凤杰被调入陕西省宝鸡市文艺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文艺创作,1985 年又出任宝鸡市文联副主席。1987 年,李凤杰的中篇儿童小说《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发表在《十月》杂志第 6 期上。1988 年 8 月,李凤杰的儿童小说散文集《宝槐》在未来出版社出版,该书先后荣获 1989 年陕西省首届儿童文学一等奖以及 1991 年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编辑奖。中短篇童话集《老鼠吃猫的故事》也于 1989 年 8 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
自 1990 年,李凤杰的儿童文学创作开始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的儿童小说、童话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在小说创作方面,短篇小说的发表数量有所增加。《快乐一定会来临》、《拯救女生》、《第一次挣钱》、《一辈子不做小偷》、《闹钟》、《我是个笨孩子》、《藏在心中的秘密》、《明天一定阳光灿烂》等发刊于《少年月刊》上,《功课》发表于《少年世界》,《孙猴子外传》刊于《宝葫芦》,《拯救男生》、《一声叹息》刊于上海、江苏《少年文艺》,《回黄转绿》刊于《陕西日报》。中篇小说《月光如水》刊于《延河》,《小院的叹息》刊于《飞天》。在童话创作方面,《丫丫不会哭》刊于《少年月刊》,《仙药》刊于《中国儿童报》,《健健遇到了魔术师》刊于《故事作文月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于 1991 年作为“新儿童小说百家丛书”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1994 年,该书又荣获首届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二等奖,并于次年荣获陕西省首届“未来杯”优秀儿童评奖一等奖。
在小说、童话取得长足进步与突破之后,李凤杰开始尝试报告文学的创作,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创作新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短篇,有刊于《故事大王》的《没爹没娘的孩子》以及《长了三只眼睛的孩子》,有刊于江苏、上海两地《少年文艺》的《他为何成了少年犯》、《中国有个堂吉诃德》以及《走进‘迷魂阵’》,有刊于《少年月刊》的《风筝、风筝》等。湖北少儿出版社于 1997 年 12 月出版了李凤杰的长篇少儿报告文学《还你一片蓝天--中国失足少年教育纪实》,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部作品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陕西省蓓蕾少儿文艺作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未来杯”优秀儿童文学特别奖、陕西省作家协会 505 文学奖,也正是这部作品将李凤杰的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顶峰。与此同时,《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精选--鬼窑纪事》在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次年 6 月,中篇科普文艺读物《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和青年谈禁毒、禁烟》在未来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陕西省禁毒委、陕西省教委、陕西省新华书店列为全省中小学教辅教材,该书印刷发行数十万册。李凤杰以少年犯罪为题材的长达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走出堕落的少年犯》于 1999 年8 月在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中国文联出版社集结了李凤杰自《针眼里逃出的生命》以来将近三十余年的儿童文学作品,将其总结为一百二十万字的四卷本《李凤杰文集》。这部文集可以说是对这位儿童文学老作家文学道路一种完整的勾勒,为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学阅读平台,这一时期的李凤杰还参与到了改写和编写古今中外文学名着、革命英雄人物传记中。他先后改编《我们的榜样丛书》、《中外文学名着通俗读本丛书》等十五种图书,为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