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沙参麦冬汤加减结合黄连外治治疗口周皮炎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2309字
论文摘要

  口周皮炎的临床特点是口唇周围环绕红斑,伴小丘疹、脓疱或脱屑,自觉瘙痒、灼热感,但在病变部位与上下唇之间有一狭窄的“无皮损区”,且双唇从不受累。本病最常见于16~45岁的中青年女性,西医常规治疗疗效不满意,复发率高。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与自己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沙参麦冬汤加减内服与黄连外治相结合,用以治疗口周皮炎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皮肤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门诊患者,共70例,符合口周皮炎的诊断标准,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9例,女26例;平均年龄(25.13±7.21)岁;平均病程(13.19±6.57)个月。对照组35例,男10例,女25例;平均年龄(24.98±7.14)岁;平均病程(12.95±6.5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上海辛帕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754),每次2片,每日3次;配合外用0.025%维A酸乳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817)。
  
  治疗组 单纯采用中药治疗。①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内服,基本方组成:南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5g,百合10g,人参叶10g,生地黄15g,太子参12g,知母10g,生石膏20g,葛根15g,黄芩8g,薏苡仁20g。日1剂,煎水400mL,分两次温服;②每日取黄连5g,蒸水约10mL,用棉签蘸取药液外涂患处,每日3~4次。
  
  治疗期间少食辛辣刺激、油炸食物,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食入量,保持心情舒畅,作息规律。均连续用药15d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自觉灼热感与瘙痒感评分,并对丘疹、脓疱、红斑、鳞屑等客观症状进行评分,根据无、轻、中、重依次计为0分、1分、2分、3分,治疗结束后根据皮损积分下降百分比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3.2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积分下降>95%,无新发皮疹;显效:皮损积分下降60%~94%,无新发皮疹;进步:皮损积分下降20%~59%,存在少许新发皮疹;无效:皮损积分下降<20%,不断有新皮疹出现。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规范、连续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35例中,痊愈28例,显效4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35例中,痊愈19例,显效6例,进步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29,P=0.031<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4%(4例)和37.1%(13例),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293,P=0.012<0.05)。
  
  5 讨论
  
  口周皮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环境、接触过敏原、内分泌改变、使用含氟的牙膏或含氟的皮质激素有关,日光因素可使症状加重,但具体病因尚无定论。根据口周皮炎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其治疗方案亦多种多样,西药如使用四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外用润肤剂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虽能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极易复发,严重者甚至可能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给治疗增加难度。
  
  口周皮炎归属于中医学疮疹、口吻疮、唇风、唇茧等范畴,其病位在肺胃,多因火热毒邪侵袭,久伏体内,致湿热内生,肺失于疏散,脾胃为湿热所困,两邪相搏、上蒸下蹿、充溢肌肤而发于唇口。中医治疗口周皮炎临床多以苦降泄热为主,而不重视润肺生津、健脾益胃,殊不知肺经有热、湿热内困脾胃,可致脏腑津液亏损,若此时再一味地投以苦寒泄热之品,则必将加重阴液亏虚,使虚火内生,病症难除。笔者在临床辨证基础上结合皮肤生理病理特点,在滋润肺阴的基础上并施清热凉血、健脾益胃之品,则可达清热不伤阴、滋阴不助热之功。
  
  中医外治与内治可互相配合,行之有效。我们选择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沙参麦冬汤进行加味内服,同时配合黄连蒸水外用。方中沙参、麦冬清心润肺,益气生津,补而不腻,共为君药;玉竹、百合滋阴润肺、益胃生津;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知母、生石膏相须为用,清肺胃实火,达清热敛疮之功;黄芩清热燥湿,长于清上焦肺之实火;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托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人参叶苦、甘、寒,《医学启源》谓之可泻肺脾胃中火邪;薏苡仁健脾渗湿利水,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本草正义》载:“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黄连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黄连素),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局部外用可直达病灶,增强疗效。
  
  以上诸药合用,内外兼治,以润肺为本、清热为标,可收佳效,使口周皮炎疗效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0.
  [2]赵延海.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口周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9):794-794.
  [3]徐玉萍,李丽娜,李振鲁.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口周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12):1435-1436.
  [4]李俊仪,段渠,张溯.口周皮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2,32(1):91-92.
  [5]吴绍熙,郭宁如.口周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4):265-266.
  [6]许健,沈雯,孙金权,等.薏苡仁油对人原位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及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12,43(4):724-728.
  [7]翟华强,王双艳,张硕峰,等.黄连、丁香外用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92-19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