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动物学论文

地震对卧龙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1 共4411字

  2. 1. 1 地震破坏区分布

  在 ENVI 中选择 Change Detection Statistics 工具,对震前非监督分类图像和震后非监督分类图像进行差异分析,可以识别出图像中像元的变化。 其中震后图像中的裸地为震前图像中裸地和地震破坏区的集合,所以选取地震前后裸地进行空间分析运算,得到地震破坏区域的空间分布图。 ( 图 3) 地震和其他次生灾害对地表植被的总破坏面积 8 243. 7 hm2,其中森林受损面积为 7 946. 5 hm2. 森林中,针叶林的破坏面积最大,占森林破坏面积的 95. 3%,达到7 856. 2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破坏面积为347. 6 hm2,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的破坏面积分别为121 hm2和 89 hm2,落叶阔叶林的破坏面积为74. 5 hm2.
  
  2. 1. 2 地震破坏区海拔分布

  保护区地震破坏区分布范围较广,在 1 200 ~6 000 m范围之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破坏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 1 200 ~4 200 m,超过5 400 m 的地区破坏较少。 高海拔地区多为裸露岩石,植被覆盖较少,地震影响弱。 绝大部分的破坏区集中在海拔2 100 ~ 4 200 m,此海拔范围是大熊猫主要分布区的海拔,占到总地震破坏区面积的 63. 23%( 图 4) .
  
  2. 1. 3 地震破坏区坡度分布

  地震破坏区的分布受坡度变化出现较大差异( 图 5) ,其分布范围为 0 ~ 80°。 其中绝大多数破坏区分布在坡度为 > 10°和 30 ~60°,占到全部破坏区面积的 85%,其余坡度范围分布较少,并且坡度超过 70°的地区,地震所导致的地表破坏几乎没有。 图中坡度小于 10 的破坏区分布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该坡度范围的破坏区集中在都江堰进入保护区的入口处( 303 省道沿线的木坪隧道-七层楼沟区域) .

  这里居民房屋倒塌严重,滑坡等灾害影响范围大且较为集中。2. 2 地震对大熊猫生境面积的影响保护区内,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频繁,灾害造成山体垮塌,生物栖息地大面积丧失。 地震对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总破坏面积为 7 432. 2 hm2,其中大熊猫最适宜生境 1 673. 1hm2,适 宜 生 境 5 111. 2 hm2,基 本 分 布 在 海 拔1 100 ~ 3 800 m,主要集中在 1 400 ~ 2 800 m.从图 6 中可以看出,在保护区内受地震影响造成的大熊猫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主要集中在 303 省道沿线的木坪隧道 - 大草坪 - 七层楼沟区域,该区域分布范围较大,呈三角形,是连接破碎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敏感区。 其中,灾害严重的有三大片区域:

  一是木江坪隧道至七层楼沟; 二是耿达乡至核桃坪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三是青冈坡至大草地。3 讨 论此次地震和其他次生灾害共计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大熊猫生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地表植被的破坏面积为 8 243. 7 hm2,森林受损面积为 7 946. 5hm2. 地震对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总破坏面积为7 432. 2 hm2,其中大熊猫最适宜生境 1 673. 1 hm2,适宜生境 5 111. 2 hm2,生境受损的主要区域有3 处,分布在木江坪隧道- 七层楼沟、耿达乡- 核桃坪、青冈坡- 大草地,其中木江坪隧道- 七层楼沟段最为严重。 大熊猫生境受损区域基本分布在海拔 1 100 ~3 800 m,主要集中在 1 400 ~2 800 m. 综合利用遥感图像和 ARCGIS 空间分析功能,可快速获取地震破坏信息,进行地震损害初步评估。 将这些信息与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数据有效地结合,能在较短时间内确定生境受损区域的空间分布和边界,对灾后大熊猫生境评价和恢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重新划定和调整功能区边界的重要依据。

  受地震影响,保护区地表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森林损 失 面 积 为 7 946. 5hm2,占 总 破 坏 面 积 的96. 4% ; 其中针叶林损毁面积为 7 856. 2 hm2,占森林破坏面积的 95. 3%,这些区域是大熊猫生境的关键地区。 地震造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大面积丧失,其中受损严重的地区大都位于高海拔区域,而这些区域都是大熊猫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些区域因为地震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表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对大熊猫的生存影响较大。 高海拔地区地表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所以迫使野生大熊猫会向低海拔地区活动,而地震也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的景点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的干扰大大降低,要想恢复原有的旅游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将会有利于野生熊猫的生存,并且为高海拔地区植被的恢复赢得时间。 考虑到人工恢复的难度,在核心区采用封山育林的措施,通过自然恢复,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景观。 在试验区,有条件的区域可以结合人工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加快大熊猫适宜生境的恢复。 其中,恢复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沙湾附近、幸福沟、研究中心到正河沟、正河沟到龙潭沟等区域。 恢复区根据海拔、坡度和原始植被,选择合适的树种。 恢复需要树种乔木类选择油樟、云杉、红桦、珙桐和四川红杉等,竹类选择拐棍竹、冷箭竹、白夹竹和华西箭竹等大熊猫最喜欢食用的竹子。

  生境受损严重的区域要划定边界,严格限制人类活动,避免对其造成二次破坏,以自然恢复为主,必要时通过人工栽种适宜树种,促进地表植被恢复。

  地震造成山体结构不稳定,降雨、大风等自然因素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震后余震不断,因此要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加强监控,了解今后生态环境的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于文金。 地震灾害对四川省区域生态系统危害及损失评价[J]. 生态学报,2008,28( 12) : 5785 -5794.
  [2] Liu JG,Guyang ZY,Taylor WW,et al. A frame work fore 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factors on wild life habitat: thecase of giant pandas. Conservation Biology,13( 6) : 530 - 533.
  [3] 王学军,徐卫华,欧阳志云等。 汶川地震对都江堰地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8,28( 12) : 5856 -5861.
  [4]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report for giant panda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Publish Group,2006.
  [5] 胡锦矗,胡杰。 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24( 3) : 253 -257.
  [6] 欧阳志云,刘建国,肖寒等。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J]. 生态学报,2001,21( 11) : 1869 -1874.
  [7] 徐勇,钟珞,曹皓等。 防震减灾 WebGIS 体系及其空间数据共享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28( 10) : 104 -113.
  [8] 卢玲,李新,董庆罕等。 SPOT42VEGETATION 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盖制图与验证[J]. 遥感学报,2003,7( 3) : 214- 221.
  [9] 邓书斌,武红敢,江涛。 基于 PCA/NDVI 的森林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2007,72( 2) :82 -85.
  [10] 欧阳志云,徐卫华,王学志等。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J]. 生态学报,2008,28( 12) : 5801 -5809.
  [11] 王学志,徐卫华,欧阳志云等。 生态位因子分析在大熊猫生境评价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 2008,28( 2) : 821 -8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