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毕业论文第六篇:苏区新闻漫画词传播过程、情况及社会作用
摘要:在中央苏区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新闻漫画以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存在。本文集中展示了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历程和革命图景,并揭示其社会功能,即从苏区新闻漫画的萌芽初兴、蓬勃发展和衰退尾声三个发展阶段梳理漫画的传播历程,并紧扣苏区漫画的革命主题,围绕革命战争、扩大红军、支前慰劳、提倡新风,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等传播内容,充分展示苏区漫画传播的革命景象,探寻中央苏区新闻漫画在信息传递、民众动员和环境监测方面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中央苏区; 新闻漫画; 《红色中华》; 《红星报》;
中央苏区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实践的早期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特定时空下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农民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三年游击战争结束”[1],约在十年的艰难历程中,中央苏区新闻事业对中国革命战争以及巩固和扩大苏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动员和宣传鼓动作用。作为中央苏区新闻传播方式之一的新闻漫画,是“以群众熟悉的形式恰当地反映群众的内容”[2],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服务苏区革命,鼓舞军民士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在传播方式上的较早尝试和实践,“为历史真相的视觉表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3],使苏区革命文化得以呈现和构建。
一、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历程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传播是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苏区新闻事业发展而兴衰起伏,苏区漫画传播自1927年大革命时期开始孕育,在1929年初红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过程中初兴,1931年苏区中央局建立后蓬勃发展,1934年长征后已显颓势,1935年2月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伴随革命报刊萎缩而进入尾声,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随苏区新闻业更替而画上光荣句号。大体而言,约在十年间,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传播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初创到繁荣直至衰退的发展过程。可见,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历经萌芽初兴、蓬勃发展和衰退尾声三个发展阶段,演绎了一条特殊的发展轨迹。
1.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萌芽初兴
早期的中央苏区新闻漫画是以画报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2月20日,江西省农民协会出版《农民画报》,刊登版画《赞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4]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强调要重视新闻宣传工作。1927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在《江西全省秋暴煽动大纲》的“宣传要点和方略”中提到:“应用县农协、县工会或各乡农协名义,散发各种简明传单、标语、画报、壁报,组织宣传分区讲演,召集各种讲演大会……”[5]文件分明将“画报”列为宣传方式之一,这是大革命失败后较早提及主张通过新闻漫画进行宣传的文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在许多决议案中都曾强调利用新闻漫画进行宣传教育。
新闻漫画直观形象,对当时识字率极低的苏区广大群众而言非常适合这一传播方式。在中央苏区创建初期,苏区漫画因地制宜进行传播,“奖品奖旗没有什么图案,却有画。油印书的封面内页都有画。红军战士喜欢美术,写字本上也画个画,写个美术字。背包袋子上也搞点美术东西点缀点缀。群众送给红军的手巾、草鞋,往往也有字画。布置列宁室、俱乐部、会场总要画几张画,写几条标语,装饰几个彩灯”[6]。除了无处不在的漫画外,苏区新闻漫画依附于简报、壁报、墙报以及标语、传单、小册子,乃至报刊和书籍等,初期依托的重要载体是赣南、闽西及其他苏区出版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画报和红色报刊。早期中央苏区新闻漫画散落于苏区各类媒介,虽然只是缺乏连续性的无规律出现,但表明了苏区新闻漫画传播业已初兴,早期这些尝试性的漫画传播实践为后来的大量、系统的新闻漫画传播奠定了基础。
2.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蓬勃发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苏区新闻业逐渐步入日常化、正规化,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出版网络构筑起庞大的出版系统。这一时期,新闻漫画更加成为苏区新闻宣传不可或缺的传播手段之一。苏区漫画在墙报、壁报、简报,传单、标语、小册子、报刊、书籍等传播媒体上全面开花,高密度、全覆盖呈现,具体形式有壁画、标语画、传单画、教科书插画,以及画册、报刊漫画等,“红军时代每个师都出版油印报纸,有报就有画……在中央苏区到处可看到壁画”[5],亦即“只要有红军和群众生活及战争的地方,就有漫画作品的出现”[8]。
墙报是基层单位和军事政治机关单位的“党的机关报”。1932年4月15日中央苏区中央局就办好墙报发出了《怎样在群众中做宣传鼓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文件为办好墙报提出了10条要求。为了凸显墙报宣传的优越性,漫画在墙报中的传播效果明显,决议中特别强调:“墙报中要插入一些图画,图画的材料由群众自己选择。”[9]苏区漫画渗透并遍及可见的场所,尤其在大量而有系统的党的机关刊物创刊后,新闻漫画在报刊上连续刊登,苏区新闻漫画传播随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丰富的苏区传播媒介为漫画传播提供了大量而多样的依附载体,新闻漫画不但继续沿袭先前的传播载体,如墙报、壁报、传单、画报、画册、小册子等,“广大苏区,到处有宣传队、壁画队、化妆剧团、俱乐部、识字班、读书班、读报班、化妆讲演队,利用漫画、壁画、墙报、画板、标语、专刊、板报等各种美术作品、美术手段,宣传和组织群众”[5],而且随着党的机关刊物呈现体系化、规模化时,这些日常媒体便成为连续刊登新闻漫画的重要载体,如当时创刊的《红色中华》《红星报》《斗争》《青年实话》《苏区工人》《时刻准备着》《红星画报》《火线画报》等刊登了大量新闻漫画,此外,一些苏区红色书籍中也不乏刊登漫画,它们共同为苏区的中心工作服务,起到了特殊的宣传鼓动作用。
3.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衰落消退
自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被迫长征,中央苏区的党、政、军等领导机关被迫撤离,苏区的各大报刊不得不停刊,出版印刷机构也被迫停业,苏区新闻漫画传播随着中央苏区主流新闻事业衰落而进入衰退期。主力红军突围转移开始后,大批报刊停刊,而作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在苏区继续不定期出版了一段时间,“当做一盏光芒万丈明灯,直指向中华民族解放,中国社会解放的苏维埃大道”[11],直至1935年2月,战争环境极度恶劣,《红色中华》结束了在中央苏区的办报历程,其在中央苏区刊登的最后一幅漫画是1934年10月3日第240期第4版的《在国民党灾荒统治下的饥饿大众》,该漫画以黑色为基调,画面呈现的是国民党黑暗恐怖下饥饿灾民的孤肢骸骨,横躺地面,触目惊心,漫画通过断肢残骨深刻揭示了民众对国民党统治的痛恨。
值得一提的是,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中的宣传人员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游击战争,他们在报刊无法大量生存的游击区,因地制宜进行漫画传播,一些传单、标语、墙报、壁报等载体的新闻漫画如同白色恐怖环境里的点点星火,其中闪耀的新闻漫画作品鼓舞战士顽强抗敌而不气馁,为游击区民众助阵。直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央苏区的新闻事业结束其长达十年之久的光荣历程,而新闻漫画依附的载体随之无存,苏区新闻漫画传播过渡到下一个时期。
二、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图景
中央苏区漫画作品围绕中心任务进行构思创作,有明确目标指向性。纵观整个苏区时期的新闻漫画,作品众多,内容丰富,手法多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辐射力。大体而言,中央苏区漫画紧紧围绕革命战争的主题展开,极力歌颂军民政府、展现战争场景、反对帝国主义、揭露反动势力、倡行优抚慰劳、宣扬扩红支前、支援经济建设和加强党政建设等,结合文字报道充分展现了生动的苏区革命和真实的百姓生活,以独特的表达技法呈现了苏区革命的整体图景。
1. 讴歌军民鱼水深情
展现浴血奋战场景。以讴歌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漫画在苏区时期的大小战斗中得到深刻体现。苏区战争是为百姓翻身解放而战,战争报道是报刊的主角,许多漫画配合各类大小战斗再现战争场景,凸显战争中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不仅带给读者客观真实的现场感,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战争的内涵,而且能极大地鼓舞苏区军民士气,给予夺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是“红军的号角与战鼓”[12],该报1934年4月22日第38期第1版整版发表周恩来写的长篇社论《工农红军和全苏区群众一致动员起来为保卫广昌而战!!!》[13],为此,配发了一幅广昌保卫战的漫画《为保卫广昌而战》(图1),画面上激战正酣,赤卫军、模范营和少先队高举的“镰刀斧头”旗帜高高飘扬,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军民群众奋勇抗敌,他们在战壕中用刺刀、铁锤等枪械奋起杀敌,画面展示了苏区军民誓死保卫广昌的大无畏精神。
图1 为保卫广昌而战
宣扬支前扩红和优抚慰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下创建的,文化不高、经济落后、物资缺乏、红军紧缺是中央苏区的基本状况,所以需要大力依靠群众支持前线,因地制宜吸收他们加入军队中,在短时间内聚集力量,以保障有一定数量且能随时调配参加作战的红军。因此,中央苏区漫画在支前扩红方面进行了大力宣传,许多群众纷纷参加红军,自觉扩大红军队伍,军民情谊得到生动体现。同样,中央苏区为了前线战士无后顾之忧,非常重视优抚慰劳工作,苏区媒介上大量漫画体现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事迹,军民鱼水情在百姓生活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2. 揭露敌对反动行径
鞭挞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中央苏区许多漫画把锋芒直指帝国主义,揭露他们的暴行和对中国的奴役。1934年6月14日《红色中华》第202期第4版特载了陆定一的《苏联代表在日内瓦为着和平的奋斗》,文章开篇指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乌云从四面八方聚集拢来!特别是欧洲的局面,已经比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战爆发的一年)更加紧张”,“就在这样的局面中,国际联盟在日内瓦举行‘军缩’大会”,“‘军缩’大会经过了极其变幻的过程。在这一大会上,苏联代表李维诺夫同志拿和平的主张,与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做了外交上的激战!结果是苏联得到了外交上的空前胜利,因此也就使帝国主义者对苏联更加增高其毒恨”。[14]此文配的漫画《紧缩会议》(图2)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画面中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召开“军缩会议”,会议看上去很激烈,冲突与调和交织,他们表面互相叫嚣减缩军费,但把“世界大战攻苏联”踏在脚下,各自打着算盘,实际上各国积极扩军备战,成为世界大战的鼓吹者,欧洲则成为大药箱。
贬斥国民党奴役统治。中央苏区民众对国民党的残暴野蛮、卖国行径和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大量漫画贬斥国民党的奴役统治。1932年12月25日《革命与战争》第4版刊登的一幅漫画触目惊心(图3),画面中一位凶恶的国民党军官正在按下铡刀铡死一位劳苦群众,军官身后一位帮凶残忍地帮忙按下铡刀,其后两位帝国主义走狗显现出狰狞面目,劳苦群众在惨叫之中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之下,画面上部配有文字:“在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下,苛捐杂税一天天的增加,各种残酷剥削都用遍了,把工农劳苦群众的血汗,刮得完了!”画面配上文字呼吁:“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建立巩固与扩大苏维埃政权,才是我们全国工农的生路!”[15]整个漫画图文结合,画面充满血腥,惨不忍睹,赤裸裸地揭示了国民党对劳苦百姓施行的残暴统治。
图2 紧缩会议
图3 蒋介石血腥屠杀劳苦群众
3.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支援苏区经济建设。中央苏区战争条件艰苦,农村偏僻闭塞,经济封闭落后,困苦状况急需改变,为此,苏区报刊动员广大苏区群众贡献力量支援经济建设。1934年3月6日《红色中华》第158期头版刊登了《瑞金云集区夏罗乡春耕运动的布置》的报道,该新闻由“去年的教训”和“今年的布置”两部分组成,报道指出了该乡不通河道、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指出注意修理水塘、提早春耕、组织犁牛合作社、建立肥料所等。[16]该版所配漫画《努力收,努力种,为自己,为革命》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方是两位群众正端着畚箕往谷仓倒谷子的镜头,展示的是群众收集粮食的画面,下方是群众戴着斗笠弯着腰在水田里插秧的镜头,画面整体呈现了苏区群众紧张的劳动场景,漫画凸显了群众支持苏区经济建设的主题。
提倡苏区新风尚。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从偏僻农村起步的,农村经济落后,封建闭塞,苏区群众思想禁锢,陋习不少,保守沿袭,代代相传。为了推动苏区社会健康良性发展,苏区军民政府进行了破除旧习、提倡新风的宣传和斗争,苏区报刊登载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和漫画。如1933年3月3日的《红色中华》第57期开设《三八特刊》,其版面刊载了漫画《反对封建压迫》(图4),画面右侧以“反对童养媳制度!”为主题,标语旁是一个儿童与老者在对话,老者指着儿童进行封建说教,儿童表示不满,坚决反对做人家的童养媳;画面左侧以“反对虐待妇女!”为主题,画面中一位年轻汉子右手握拳,左手扬起手掌向其妻子掴去,遭受野蛮殴打的妇女怒视其夫,以表反抗,一位孩童紧抱妇女以示保护,孩童受到惊吓而神情紧张。显而易见,旧社会妇女受封建压迫,地位低下,备受歧视,该漫画以号召妇女解放为主题,内容健康向上,以有力的标语和清晰的画面内涵回击苏区农村的封建陋习,漫画展示了苏区群众对封建旧习进行顽强斗争,对提倡苏区新风尚和提高旧中国的妇女地位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图4 反对封建压迫
4. 反映苏区政党建设
歌颂工农政府。中央苏区工农政府领导广大民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开展革命战争,其表现出来的领导才能和英雄气概是苏区报刊的重点报道内容之一,苏区报刊配合新闻而发的漫画作品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赞扬苏维埃政府的为民谋利和讴歌苏区红军的英勇善战。
巩固苏区政权。为了巩固苏区政权,加强中央权威,提升苏区军民信任度,中央苏区对政权建设一直很重视,坚决肃清苏维埃政权内的不良习气和不正之风,《红色中华》等苏区报刊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和漫画刊登。1933年9月27日《红色中华》第113期第1版刊登一幅胡烈作的漫画《选举运动》(图5),画面展示的是苏维埃政府门外的一幕场景。漫画中一人有力地握着一只标有“选举运动”四字的大扫帚,正在把张着大嘴丑陋无比的“官僚”“贪污”腐化分子扫出苏维埃门外,表明苏区政府坚决剥夺这些异己分子的选举权,而选举权只属于全苏区军民,画面清晰地阐释了苏区民主选举政策的针对性,同时说明苏区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力量和信心,使苏维埃政权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图5 选举运动
加强党的建设。中央苏区在淳化党风、纯洁民风方面常抓不懈,对贪污腐化分子深恶痛绝,利用苏区报刊进行了大量揭载,1933年5月2日《红色中华》第75期第3版整版刊载了此类揭载新闻。这些新闻简明报道了苏区贪污分子、官僚分子的腐化堕落和反动派的阴险嘴脸,公开表明中央苏区政府对他们的打击态度,同时配发漫画《在无产阶级铁锤下的骷髅》(图6)形象地展示了苏区对异己分子的无情打击。画面上一位头戴五星帽的苏区红军战士半蹲身姿,双手抡起铁锤猛力砸向苏区腐化分子、官僚主义、反动派三类人群头部,这些骷髅在重锤之下个个木然,神情恐怖,漫画表现出中央苏区政府无情铲除异己分子的坚强决心,表明苏区政府加强党政建设的勇气和信心。
三、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社会功能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以直观形象、生动客观的优势发挥其社会功能,在信息传递、政治动员、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监测环境、启迪民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信息传递,构建革命图景
中央苏区特殊的传播环境决定了苏区传播形式和手段必须适应苏区民众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因地制宜地传递苏区革命信息,利用传单、壁报、墙报、报刊、书籍等多种载体传递新闻信息,以标语、漫画、戏剧、歌谣、新闻报道等传播形式宣传苏区革命。苏区新闻漫画作为独具个性的新闻报道形式,传播效果直接而高效,是完整呈现苏区革命状况的手段之一。一幅幅苏区新闻漫画生动展现军民鱼水情深,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愚昧民众思想,以及反映苏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党政建设等内容,通过新闻漫画叙事,形象、客观、全面地呈现了苏区战争状况和军民生活。虽然苏区漫画总体上笔法稚拙,但主题鲜明、寓意明确,作者以政治时事、社会现象为题材,运用了变形、类比、象征、夸张、写意、讽刺、对比等表达技法凸显漫画主题,对于当时民众了解新闻信息、全面构建苏区革命图景,扩大社会影响极为有效。
2. 社会动员,鼓舞民众斗志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作者在枪林弹雨的环境里,以画笔为枪,创作了大量富有创意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在苏区中央政权下孕育发展,是争取广大民众、引导社会舆论、发动支前扩红和瓦解白军士气的需要,以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优势发挥了社会动员、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漫画的战斗性。可见,画作“已从单纯的艺术绘画脱胎为政治话语表达的工具”[17],在实施组织传播方面颇为有效。同时,随着中央苏区时期中共新闻传播战略从城市转向农村,苏区漫画为探索一条因时应势的乡村传播路径提供了现实手段和有效途径。
图6 在无产阶级铁锤下的骷髅
3. 环境监测,淳化苏区风气
苏区报刊善于利用新闻报道和漫画进行社会环境的监测,报刊登载反对旧俗、提倡新风方面的文章不少,1932年6月20日《青年实话》第20期刊载一篇反对苏区旧习的文章《反对烟酒、祖墓、迷信、姓氏观念!》,文章特别提醒“青年人应该特别讲究,而对一切不卫生的东西(如烟、酒、辣椒、油巴巴)不能吃”;继而谈到“祖墓是其姓的开基,某姓的祖宗葬得好,葬斜龙穴,就会做官发财,这是豪绅地主欺骗工农的鬼话”;文章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姓氏观念也是豪绅地主用来压迫贫苦工农的武器”,以及“迷信是封建的附属物,是欺骗贫苦工农,剥削贫苦工农的一种东西,是豪绅地主流氓骗人的把戏”,[18]对民众摒弃旧观念、提倡新风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样,在婚姻恋爱和保护妇女权益,如反对童养媳制度和反对虐待妇女等方面都刊登过漫画进行揭露和宣传,鼓励、引导大众追求新思想。
漫画是讽刺的艺术,苏区漫画在针砭社会丑陋和淳化党风民风方面也不遗余力,通过新闻漫画对有关社会黑暗、道德败坏、生活堕落等丑陋现象进行揭露、讽刺和鞭挞。1933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第134期第3版整版刊登了有关苏区贪污腐败的报道,其中《郑茂德偷骡子吃馆子》新闻中怒斥少共中央局巡视员郑茂德为“无耻的小偷”。[19]他“偷了县保卫局的骡子,把自己骑去的马卖了,赚了八块钱。回来就与那些少共中央的某些同志大吃馆子”。该版专为此则新闻配登了漫画《贪污的郑茂德》(图7),画面中的郑茂德戴着红五角星帽,在一家馆子里端坐在桌旁端着酒杯大吃大喝,桌前的一匹马用箭头指向一个写有“办公费”的钱包,预示他用卖了马的钱和侵占的办公费来吃馆子,画面左上角配上文字“贪污的郑茂德”。该漫画运用讽刺手法把郑茂德贪污腐化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图文并茂的报道方式对扼杀苏区腐败现象产生较好的警示意义。
图7 贪污的郑茂德
四、结语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是我国特定时期社会现实的直观反映,是中央苏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区精神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它与特殊时期的革命战争紧密相连,在特殊时空背景下因地制宜地进行传播,约在十年间的峥嵘岁月里,苏区漫画传播历程曲折,传播内容丰富,社会功能不可替代。苏区漫画数量极大,据不完全统计,苏区新闻漫画作品数以万计,经过兵燹之祸,大部分作品失散,保存下来的作品甚少,《红色中华》上的新闻漫画相对保存较好。无疑,中央苏区时期时代感强的新闻漫画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史料价值,尤其对苏区的政治、历史和新闻传播研究价值甚高,同时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第一手史料。
参考文献
[1] 梅黎明.解读中央苏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2.
[2]胡正强.邓拓的媒介批评实践与艺术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3]朱媛媛,李刚.论抗战漫画中的视觉动员、观看控制与国家认同建构[J].编辑之友,2018(7).
[4] 刘云,等.中央苏区宣传文化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53.
[5][7][10]林道福.中央苏区美术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6,16,274.
[6] 江西省、福建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办公室编.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395.
[8] 曾祖标.中央苏区漫画艺术纪略[M]//江西苏区文化研究,南昌: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1:477.
[9]严帆.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 本报一周年的自我批评[N].红色中华,1932-12-11.
[12]陈信凌.江西苏区报刊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22.
[13] 周恩来.工农红军和全苏区群众一致动员起来为保卫广昌而战[N].红星报,1934-04-22.
[14] 陆定一.苏联代表在日内瓦为着和平的奋斗[N].红色中华,1934-06-14.
[15] 蒋介石血腥屠杀劳苦群众[N].革命与战争,1932-12-25.
[16] 瑞金云集区夏罗乡春耕运动的布置[N].红色中华,1934-03-06.
[17]董广安,冯鑫.清末民初报刊讽刺画的新闻表达技法及其社会功能[J].编辑之友,2018(3).
[18] 张谈高.反对烟酒、祖墓、迷信、姓氏观念![N].青年实话,1932-06-20.
[19] 郑茂德偷骡子吃馆子[N].红色中华,1933-12-11.
点击查看>>漫画毕业论文(精选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