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人体的硒代谢与硒营养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6535字

  2.2 硒摄入量与人体健康

  2.2.1 缺硒与疾病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参与构成很多酶类,能对机体内特别是红细胞中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成分,充足的硒可促使催化还原型的谷胱甘肽转化成氧化型的谷胱甘肽,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组织硬化,也可减慢其变化的速度; 保护细胞和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硒还是过氧化歧化酶的成分,可以消除自由基,使参与人体血压调节的儿茶酚胺保持正常水平; 此外,含有硒的多种酶能够调节甲状腺的工作,参与氨基酸和精子尾部蛋白的合成,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人体缺硒会导致上述人体机能下降。目前己有 5种硒蛋白得到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证实对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等多种疾病都和低硒相关。

  ①肿瘤和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缺硒会促进癌症发生,与正常人相比,癌症病人的血硒值明显降低。芬兰的研究认为,血硒值低于 45 μg/L将增加癌症发生率。大量动物实验证明通过适量补硒能够预防肝癌、乳腺癌等癌症。Davis 等[22]发现多种硒蛋白在对抗癌症方面发挥作用,补硒对于低硒人群对抗肺癌具有积极作用。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肝癌高发区开展的硒营养干预试验中,补硒 6 年后试验地区人群的肝癌发病率降低了 35%[23].

  ②免疫系统疾病。虽然其机制尚未明晰,但是大量研究证实硒的代谢产物( 如 GPX1 和 TR1)在免疫和消炎方面发挥作用: 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促进抗体合成、吞噬细胞的迁移和吞噬,提升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和 NK 细胞的活性。缺硒时,内皮细胞中的抗凝血物质前列腺素PGE2、PGI2 和 PGF2α 的合成量降低,嗜中性白细胞灭杀病原体能力下降[24].临床上硒的免疫功能尚未得到确认,但是艾滋病人的血硒值显着下降[8].

  ③心血管疾病。人体硒含量通常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呈现负相关[11].克山病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我国东北低硒地区特别是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肌病,与非患病人群相比克山病患者的头发和血液中硒含量明显降低。口服亚硒酸钠可以预防克山病的发生,我国 1977 年开始借助硒片、硒盐和硒肥等方式全面预防克山病,1984 年后北方克山病发病率仅为 1. 7/10 万,全国范围内未再大规模爆发[25].

  值得注意的是克山病多发生在低硒地带,但是克山病患者在当地居民中的比例很低,同时缺硒不足以成为克山病的年度和季节多发的诱因,所以硒匮乏不是克山病的唯一病因。Derbeneva 等[26]在研究中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富含有机硒的膳食后,在临床和生化状态、适应能力、心理情绪状态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改善。

  ④其他疾病。低硒与人体许多其他疾病关系密切。多数肝病、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硒缺乏的现象,浅表性胃炎患者体内含硒量往往低于健康人群。同时硒还在维持甲状腺功能、保护视力、改善脑功能和男性生殖健康等方面发挥作用。

  2.2.2 硒过量与硒中毒 由于环境高硒、补硒过量或误用药物等原因而摄入过量的硒会引发急性或慢性硒中毒。硒的中毒剂量食物为 5 mg/kg,饮用水为 0.5 mg/kg.根据体重计算如果日硒摄入量在 400~800 mg/kg 范围内便可能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指甲和头发脱落,伴随恶心、呕吐、疲劳、腹泻、腹痛、汗液有酸臭味等,重者表现为支气管炎、高热、直立性低血压、肝肿大,甚至虚脱、呼吸衰竭而死。慢性硒中毒往往是由于长期的硒摄入量在 2.4~3.0 mg/d 而出现的症状。例如在中国恩施因水土富硒,当地天然食物中的含硒量很高,当地居民平均硒摄入量高达 4.99 mg/d 而发生慢性硒中毒,中毒人群表现出头发和指甲脱落、疲劳、肠胃功能紊乱、气息带有蒜味和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10].

  长期高硒使幼儿发育迟缓,甚至诱发神经症状和智能改变。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证明硒过量可能成为一些疾病的诱因[27],超营养的硒摄入和高血硒含量并不能预防癌症,同时近年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当增加的硒摄入量低于中毒含量时,也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二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28].Larry 等[29]

  在随机试验中,为患有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每日提供 200 μg 口服硒补充剂,经过 4.5 年补硒及 7.7年随访,血硒值最高的前三分之一患者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0].

  2.2.3 硒的安全摄入量 缺硒是一些疾病的诱因,硒过量则引发中毒,而二者之间的安全范围比较狭窄,因此,为了使硒更好地发挥其生理保健作用,确定安全合理的日硒摄入量十分必要。世界各国推荐的硒摄入量尚无统一标准。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硒需求量为 50~250 μg/d,美国国家科学院规定日硒摄入量按体重至少 1 μg/kg,计算为 50~200 μg/d,加拿大为 98~224 μg/d,英国为70 μg / d[31].而新西兰人日硒摄取量仅为 30 μg/d,芬兰为 20~30 μg/d,但是均无缺硒表现[8].

  近期的研究表明,长期补充被认为是安全剂量的硒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如促进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展的两项人群试验中,以 200 μg/d 的标准补硒数年后,补硒组的二型糖尿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32].因此,针对不同硒营养状态人群可以采取梯度补硒方式,适当调整硒的安全摄入剂量。

  3 展望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硒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外围绕人体的硒代谢、硒营养与健康的研究不断深入,以期通过控制合理的硒摄入量与安全补硒促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目前在人体的硒吸收、转运、贮存和排泄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些科学问题仍需进一步阐明,诸如硒从小肠进入血液的吸收机制尚不明了,不同硒源是否遵循相同代谢环节仍然存在争议,摄入硒过量而引起中毒的机制同样未知。因此,在人体的硒代谢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析的问题。硒在机体免疫系统、血糖和血脂代谢、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在这些硒蛋白中,已经被确定生物学功能的并不多。硒蛋白组及单一硒蛋白在生物学方面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深入解析硒蛋白结构及其功能将为利用硒蛋白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

  通过膳食和补充剂补硒预防和治疗疾病是长期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制定了适于本国居民的日硒摄入量标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通过提供硒补充剂、施用硒肥在局部地区实现了预防和治疗硒缺乏症的目的,实现人群补硒的健康和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不断提示在以往被认为安全剂量范围内进行长期补硒,即使无中毒表现,仍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在非低硒地区或者膳食硒摄入量充足的地区提倡补硒未必有益,而缺硒人群补硒也要适量,避免补硒过量带来的中毒或致病风险。由于硒的安全含量范围十分狭窄,我国同时存在富硒和缺硒地区,因此在制定国民整体硒摄入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硒资源分布图谱、硒反应症分布和膳食结构制定具体的指导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Stadtman T C. Selenoproteins-tracing the role of a traceelement in protein function[J]. PLoS Biol.,2005,3: e421.

  [2] 薛美如,常海静,杨学举,等。 植物富集硒的关键酶及其转基因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 1) : 52-55.

  [3] Joseph J,Loscalzo J. Selenistasis: Epistatic effects of seleniumon cardiovascular phenotype[J]. Nutrients,2013,5: 340-358.

  [4] 夏弈明。 硒[J]. 营养学报,2013,35( 3) : 223-226.

  [5] 程建中,杨 萍,桂仁意。 植物硒形态分析的研究综述[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 2) : 288-29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