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培养法是国内食品沙门菌检测的常用方法,其操作流程繁琐,且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针对免疫学方法,其敏感度不高,针对聚合酶连反应法,其需特殊仪器和设备,导致检测受到限制[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即LAMP,其属于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方法,操作方式简单、敏感度高等是其主要优点〔2〕。因此,为研究LAMP在食品卫生沙门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84件食品样本为对象,采用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12月收集的食品样本84件,其中,包括20件生鲜肉、巧件熟肉制品、18件生水产品、17件非发酵豆制品、4件冷冻生肉、4件生食类蔬菜和6件鲜榨果汁。以肠炎沙门菌为参考菌株。
1.2方法
1.2.1食品样本前增菌以《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为依据,分别选取25g食品标本,将其添加至225mlBPw无菌质袋内,利用拍击式均质器,进行1~2min的拍打,基于37°c下,8~18h为培养时间。针对冷冻产品,应以低于45°C为基础条件,解冻时间不得超过15min.
1.2.2
LAMP检测方法分别取食品标本前增菌液lml,基于10000r/min指标下,进行2min的离心,除去上清液后,借助核酸通用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与此同时,取μl上清液,用于制作待检模板DNA.以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冲指导,设计引物,并检测食品标本增菌液DNA,且以标准的反应体系为指标。以65°C为条件,进行60min的水浴,基于80°C灭活酶前提下,促使反应体系得以终止。待结束反应后,通过肉眼检测,若表现出混浊现象,则为阳性,若不存在混浊现象,则为阴性。
1.2.3分离培养鉴定基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指导下,在轻轻晃动经培养过的食品标本前增菌液后,以1ml为标准,将其放置于10mlTTB增菌液中,以42°C为标准,18~24h为培养时间。同时,取1ml放置于10mlSC增菌液中,以37°C为标准,18~24h为培养时间。分别取1环食品标准增菌液,并放置于Bs平板和xLD平板上,以37°C为标准,18~24h为培养时间。选取可疑菌落3个,分别接种于TSI、赖氨酸脱梭酶试验培养基以及营养琼脂平板上,以37°c为标准,18~24h为培养时间。经由生化反应,与沙门菌特征初步吻合,基于营养琼脂平板获取可疑菌落,利用生理盐水,制作浊度适当菌悬液,借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实施分析。若条件需要,可开展血清学分型。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x2检验用于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对比食品标本检验结果,LAMP检测阳性率为10.7%,高于分离培养法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LAMP检测法,即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属于新型核酸扩增方法,其将4种特异引物设置于靶基因的6个区域内,基于链置换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65°c为恒温条件,达到扩增目的[3].针对该种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特异性强均属于该其基本特点,在扩增产物的前提下,降低样品检测难度,在检测食品微生物中应用价值较高[4].针对检测结果,可通过肉眼,观察是否存在白色混浊沉淀物,以达到判定扩增情况的目的[5].
本次研究,在对食品样本中的沙门菌属检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分离培养法和LAMP检测法进行检测。针对分离培养法,其以《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检测,即前增菌、增菌、分离、筛选可疑菌落、生化等步骤[6].一般情况下,得到阴性检测结果需4d左右,而得到沙门菌检测结果需7d左右。与此同时,该检测方法过程十分繁琐、复杂,需借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存在血清分型效价不高的问题,而试剂不仅昂贵,且容易出现失效状况[7].相较于需两次增菌分离培养的分离培养方法,LAMP检测法在提取前增菌液核酸的基础上,方可开展扩增实验,完成扩增过程仅仅需要lh,促使检验流程得以简化,而得到食品样本沙门菌属检验结果仅需要24h,大大缩减了检测时间。针对LAMP检测法,检测人员可利用肉眼,对检测结果进行直接判定,促使其更加直观、形象[8].
本次研究以84件食品样本为对象,分别通过分离培养法和LAMP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的检测阳性率为10.7%,分离培养法的检测阳性率为4.8%.可见,LAMP法在检测食品卫生沙门菌属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食品卫生检验中,针对沙门菌属,通过LAMP法进行检测,准确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周建亮,万艳芳。食品卫生检验中沙门菌属LAMP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1):24-25.
[2]王胜启,马艳艳,李静,等。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14-115,153.
[3]王瑶,邵荣标,刘伟。沙门菌及志贺菌生物学特性回复变异现象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2070-2071.
[4]温来欣,方丽萍。应用LAMP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30(4):465一466,469.
[5]张韶华,崔仑标,祁贤,等。RT-LAMP法对Ⅲ型诺如病毒的检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5):2790-2792,2799.
[6]曾婷,谢逸欣,马丽。LAMP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比较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304-306
[7]何翠华,刘志强,王丹云,等。应用LAMP方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5):411-414.
[8]叶文,杨柳青,张如胜,等。沙门菌属LAMP检测方法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9):78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