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雕塑论文

研究当代人物雕塑创作中人物内在精神的表现

来源:美与时代(上) 作者:孙月锋
发布于:2020-04-23 共3767字

人物雕塑论文导师推荐阅读10篇之第五篇:研究当代人物雕塑创作中人物内在精神的表现

  摘要:人物是雕塑艺术中永恒的题材。历史上古今中外人物雕塑内在精神的表现也成为了其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对人物雕塑内在精神的研究和梳理, 有助于雕塑家在当代人物雕塑创作中更好地运用雕塑技法去表现当代社会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情感, 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人物雕塑从人物动态、形体、细节刻画、风格特征等方面与人物内在精神表现关联。

  关键词:人体雕塑; 内在精神; 动态; 形体; 细节刻画; 风格特征;

  人物雕塑内在精神的准确表现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证。人物的精神主要指的是人的精气、元神、精力体气、神情意态、风采神韵。在人物雕塑的创作中, 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把握和表现, 需要从人物模特的动态、形体的体量和张力、重点细节的刻画以及雕塑整体的风格面貌这几个角度去揣摩和推敲, 研究的落脚点是当代人物雕塑创作中人物内在精神的表现。

人物雕塑

  一、人物动态有利于把握人物的精神和情感状态

  动态是指人物的动作和姿态, 也可以理解为人物的姿势。人物的动作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的任何动作都是其精神和思想的反映。人物的肢体不仅可以传递和表达各种基本的情绪和感受, 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在人物雕塑中, 动态同样是一种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信息的媒介。对人物动态的把握主要是从人物的重心、中心线的变化、头胸骨盆的扭转和倾斜以及四肢的动作变化这四个方面来表现。其中对人物重心的把握要考虑到重心的高低、重心线的位置以及人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中心线的运动轨迹是围绕着中心线来把握的, 中心线的高点偏离重心线的距离越大, 人物的动态的幅度也越大, 反之, 人物的动态幅度则越小。另外, 人物中心线的变化对于人物雕塑韵律的表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头、胸、骨盆的扭转是人物动作的基本表现形式, 也是人物动作的发动机, 能够直接体现出人物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低沉的头与高昂的头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是天壤之别, 扭转的头体现出了不屈和蔑视的情绪, 所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一定要着重分析头、胸、骨盆这三大块体积的扭转关系。人物四肢的动作是从胸腔和骨盆这两大体积延伸出来的, 那么四肢的动作要与头、胸、骨盆所形成的情绪状态存在一致性。人物四肢的动态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显得更加直接, 因为它们的灵活性和形态的丰富性非常适合表现多种多样的人物情感。

  二、形体的体量感、张力感与人物雕塑的精神

  形体指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我们可以将人物雕塑理解为一种物体。形体的体量与张力的表现要通过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来把握。形体张力的体现是一种由内向外所迸发出的力量, 它对人物性格与内在精神的刻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当人物形体饱满并充满向外的张力时, 雕塑会给人一种大气、自信的感觉, 并会形成一种很强的气场。云岗石窟释迦摩尼大佛像、龙门石窟力士造像、以及唐代雕塑的整体造型风格都给人一种形体饱满的感觉, 他们形体表现的结构较少, 整体是一种外光化的表现, 在他们的表面存在较少的阴影, 整个表面是一种圆弧化的形式。人物雕塑的结构是指形体的构造方式, 表现到具体的点就是形体之间的衔接和贯穿。当人物雕塑表现饱满的形体时, 形体之间的衔接不宜出现尖锐的线, 而应当在其最深处刻画出一个面, 从而使得观影在此处形成流动。在实际做雕塑的过程中, 最后在处理形体时就要把高点压低一些, 并把低点稍微填平一些, 雕塑形体就会既饱满又具有很强的张力感。相反, 为了表达一种孱弱、无力的精神状态, 雕塑形体的处理方式则与之前截然相反。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经历体会到一些无力、虚弱的形态的样子, 例如放完气的气球、枯萎的荷叶、皮肤松弛的老人等等, 气球内部气体的流逝过程可以理解为形体内部张力的消逝过程, 随着气球内部气体的减少, 气球外部形态产生着明显的变化, 形体轮廓线变得不明显, 对光源的反射和表现的质感减弱, 形体表面的阴影和小的形体结构增加, 形体表面多内凹, 整体的力量感是外力大于内力。用这种处理方法做出的雕塑给人的感觉会是虚实相生的印象, 适合表现恬静、充满意境的、更具生活化的人物形象, 对这类雕塑的表现一般要着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双手的形态。总的来说, 前者的处理方法更适合表现伟人和英雄人物, 他们的形体的力度和气场应当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后者的处理方法则更加适合于普罗大众、知识分子等具有生活化的人物形象, 其表现也更加自然化。当然, 在人物雕塑的创作中, 每一位作者的情感认知和表现手法都会有所不同, 在具体的形体表现中, 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形态, 但其实这都是对两种不同形体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简言之, 就是指虚实的运用, 对于一个雕塑整体来讲, 虚的形体加上实的形体等于完整的雕塑, 实的地方多则虚的地方少, 反之, 实的地方少则虚的地方多, 虚与实双方各自的多寡对于人物雕塑最终情感的表现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细节刻画与人物雕塑精神的表现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论述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 人的视点会先看到大的物体, 但是很快人的视觉注意点会转移到小的物体上并稍作停留。根据这一理论, 我们在做人物雕塑的时候就应当在人物的头、手、脚等部位重点刻画, 因为它们既能表达人物情感, 同时它们的形体在人物雕塑整体比例中显得比较小。在刻画人物头部时, 重点是对五官、重要骨点与肌肉、以及发型的塑造, 对眉、眼的刻画尤为重要。我国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曾写道"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 指的就是对眼睛的刻画有利于人物精神面貌的传达。但是在刻画眼睛的时候务必要注意虚实手法的运用, 也要防止对眼睛的过度刻画以致出现僵死的状态。手是人体当中最灵活的部分, 而且在通常情况下都裸露在外面。手的形态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 每一种变化都是人的精神的反映。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反映首先会通过手指表现出来。当然, 手自身的生长结构也为其能够实现各种动作提供了生理条件, 手指的各种变化和动态也都是在传达着某种思想和情感, 并形成共识而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那么, 我们在表现人物的时候, 就需要对人物的手势和手指的细节做一个仔细的分析, 了解一个人物的性格、职业、性别、年龄等等, 通过观察他的手就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判断。而在实际的雕塑过程中, 对手的刻画常常是容易忽略的。脚部的形态与手部的类似, 没有手的灵活度高。但是其构造也比较复杂, 在做光脚的时候, 脚趾的刻画也是传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 当然, 在多数情况下, 人物雕塑在表现脚部时是穿鞋的, 这就需要根据鞋子的特征来概括地塑造, 力图与人物雕塑的精神表现一致。

  四、风格特征与人物雕塑精神的表现

  "风格"是一个从整体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同时, 风格也是将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集合起来的核心力量。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 美术作品的风格可以体现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从艺术学的角度来讲, 风格又是与艺术家个人创作密切相关的一个属性。这也就意味着, 人物雕塑作品中精神因素的表现是需要通过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来传达和表现的。而且这种风格因素的表现运用起来更加的直观。瑞典著名美学家和艺术史学家沃尔夫林在其著作《艺术风格学》中将艺术风格分为五对概念, 分别是线描与图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式与开放的形式、多样性与统一性、清晰性与模糊性。这五对概念是从艺术作品自身所呈现的面貌来理解的,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这五对概念的选择性运用, 从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面貌。在这五对概念中, 每一对概念都是完全相反的, 在运用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视觉特征, 能够与人物各种精神状态和情绪形成相适应的风格面貌。线描与图绘的风格是源于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察事物的方法。线描的方法是运用线条、轮廓线来认识形体;图绘是运用块面、体积来认识形体, 它削弱轮廓线的作用, 更关注形体的光影变化。从情感方面来说, 线描风格偏理性、静谧, 图绘风格偏感性、动感。平面和纵深风格是从作品空间感的营造方面来区分的。平面风格的作品是将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处理成平面的、互相平行, 纵深风格则是将作品的前后纵深空间拉大、加强。平面风格的作品比较安静、拘谨。纵深风格的作品有较强的动感、比较活跃。封闭与开放风格则是构图与图外环境、个别形体与相邻形体之间的差异, 封闭空间的风格强调自身脱离周边环境和自身的完整性, 开放空间则强调自身形体与周边环境的交叉和融合。多样性与统一性风格指的是作品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多样性强调各个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统一性风格忽视局部的作用, 强调作品的整体, 局部与整体之间是从属关系。清晰性与模糊性是营造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 因为它们主要是运用虚与实的手法来表现各局部的清晰与模糊, 从而产生或清晰明朗, 或晦暗朦胧的风格。选择运用这五对概念的方法不同, 最终所呈现的风格会大相径庭, 雕塑作品的主题和精神同样也会发生多种变化, 带给受众群体的审美感觉更会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王朝闻。雕塑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 朱疆源,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3]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 译。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7.

点击查看>>人物雕塑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原文出处:孙月锋.论人物雕塑内在精神的表现[J].美与时代(上),2018(10):67-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