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营造探究
【第一章】伏羲公园雕塑与周围建筑的融合分析绪论
【第二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第三章】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
【第四章】伏羲公园雕塑的形式美风格与创作方法
【第五章】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
【第六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
【结语/参考文献】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空间营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伏羲公园雕塑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环境艺术中,公共空间的雕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对历史有重要贡献。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君主华夏太古三皇之天皇与女娲一样,有龙身人首、蛇身人首的身体特征,伏羲和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龙祖因此而得名。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表达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即为八卦。运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教渔猎、正婚姻,还效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终结了人类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中华文明的新篇章。
伏羲氏生在天水、长在新乐、逝在淮阳,伏羲十大业绩从这里创制发明并传播到华夏大地。史载伏羲养畜牲以充庖厨、制嫁娶肇启文明、结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以展民用、种五谷转向农耕、造琴瑟傩庆升平、作甲历始有年月、龙图腾团结一统、尝百草始制九针、建房屋形成聚落。以伏羲为代表的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成就了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龙的传人。
伏羲和女娲是兄妹也是夫妻。女娲信仰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最早的民间信仰之一。
学术界从对古籍的研究中得出观点,他们认为"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是女娲最杰出的业绩。此外民间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女娲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而且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据说"正月初七造人、初六造马、初五造牛、初四造羊、初三造猪女娲、初二造狗、初一造鸡。"女娲是名副其实的"天人合一".古有记载"女娲的肉体变成土地、骨头变成山岳、头发变成草木、血液变成河流,就像创世的盘古大神一样。".所以女娲不仅是女神、英雄还是伟大的自然之神。许慎《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只有把对这位原始女神的崇拜升华为对大自然的崇拜,才能使人们在心灵深处真正树立起敬畏自然、尊崇一切生命的意识。
人类始祖伏羲开创了生产方法、婚姻规矩、社会文化、宇宙认识等等。自此人类的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和艺术文化才得以发展。伏羲女娲氏创造了优秀的生活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的提高,起到了先导作用,她是人类文明使者。今天人类文明80%来源于伏羲文化的继承。因而,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先导和使者。
如今,新伏羲文明时代来临,发现人性文明、生命文明、宇宙文明的奥秘,是我们的责任。伏羲女娲古老神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是现代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基础和契机而并不是重负,我们要学会从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源泉中寻找永远年轻的活力。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建设华夏人文始祖园--伏羲公园为新乐市的重要标志,将对这里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新乐市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伏羲台、葫芦岛、金水河等。在中国每个城市都重视环境文化建设的今天,都有与地域文化对应的主题公园建设,所以,新乐市伏羲公园被确定为河北省新乐市重点建设项目。对新乐市伏羲公园的雕塑极其环境的研究与设计,旨在运用公共媒介中雕塑的载体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新乐市伏羲公园主题景区重视雕塑的建设,更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让每一位来参观的观众都可以从这种环境中体验和感受伏羲文化的感染,力求与观众互动,传播的传统文化精神更加详细具体。伏羲公园的雕塑的实景表现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能再现当时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伏羲公园的雕塑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篇章,主要有伏羲像和266 平米浮雕组成。其雕塑力求准确表现伏羲文化的精髓,与时代性、地域性相符合。
1.2 国内外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研究现状评述
中国雕塑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雕塑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它采用实体性的物质材料,来展示真实的三维空间关系。梁思成《中国雕塑史》有记载"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中国雕塑约诞生于新时期时代,早起原始雕塑以陶塑为主,此外也有部分石雕。秦朝的雕塑则崇尚力量,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汉代的艺术精神来源于秦楚两种文化为主体的融合。
王可平《华夏审美文化的集结--中国的雕塑艺术》一书中记载,明器的种类在汉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武士俑、文臣俑、舞俑、乐俑、侍从俑、庖厨俑、说唱俑、杂耍俑等现实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人物几乎都能在汉墓中找到。
这说明雕塑在汉代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在表现人物方面,以静寓动,将人物的连贯动作凝固于最优美的瞬间,作品充满动感。以形传神,通过对人物外在形态表情的刻画,透露人物内在的心神意趣。王子云所着《中国雕塑艺术史》,以及孙振华所着《中国雕塑史》等文献,均有关于对中国雕塑历史中的审美表现形式风格及发展有详尽的分析。
从目前国内外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研究现状来看,国内的以文化主题的雕塑公园起步比较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雕塑学术思潮有了新的起点,特别是在雕塑家王朝文先生写出了一些专着和论文,这期间出版的着作《雕塑雕塑》,阐述了自己关于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现实的审美关系方面,独特而且系统的见解,在他的雕塑美学思想影响下,启发了很多的雕塑家,创作出了很多的文化主题雕塑。雕塑家王朝闻的主题思想主要表现在艺术理论体系方面,对审美理论及美的本质也有一定的探索成果。
现在学习的很多雕塑理论都是来源于他的着作,像《雕塑美学》、《雕塑雕塑》中对雕塑的审美、雕塑的创作、雕塑的理论、雕塑的欣赏都很有见解。他的美学理论很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伴随着雕塑理论的成熟,1983 年开始建设了石景山雕塑公园。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雕塑公园作为城市的一门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雕塑公园在我国已经饱和,文化主题公园雕塑接下来如何发展,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问题,这是我们公园的建设者们应当考虑的,应该对所建设公园的城市历史文化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
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对文化主题雕塑公园研究的专着来看,由李志飞先生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00 年主编的《主题公园开发》一书,对主题公园的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进行了分析,怎样对公园进行选址、主题的形象设计及项目的规划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中央美院的盛杨和钱绍武两位老师在《百年丰碑--20 世纪中国城市雕塑》一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文化主题公园雕塑,对这些雕塑进行了分析,收录了大量的雕塑文章。知道今天,和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研究有关的学术论文及期刊就有 1600 余篇。其中有对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的,也有对内涵挖掘与整体表达研究的,但还没有对文化主题公园雕塑公共空间的营造进行探索,在本论文里我对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在国外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的研究比较成熟,早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雕塑公园在欧洲的发展很快,出现了大批的雕塑家对主题雕塑及雕塑理论进行了研究,比如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他对雕塑的研究具有杰出的贡献。
《罗丹艺术论》对欧洲雕塑艺术史进行了一个总结,汇集了罗丹个人一生的经验,他对古代雕塑家很崇敬,他的作品《加莱义民》《地域之门》等都是欧洲文化为主题的雕塑。
1.3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
本论文分为六部分,论文整体思路是对新乐市伏羲主题公园雕塑的公共空间营造进行探讨与研究。第 1 章对伏羲公园雕塑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国内外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第 2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与内容及形态进行分析,伏羲公园雕像和伏羲公园十二道伏羲文化浮雕墙进行了阐述,对圆雕及浮雕的主题与内容进行了分析。第 3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对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或观念的形成艺术创作思想或观念的形成、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品的特征风格呈现、主题性艺术创作、纪念性艺术创作、伏羲公园雕塑的功能、公共性进行了逐个讨论,本章也是论文的重点。雕塑是公共艺术,是表达艺术家情感的可触、可欣赏的三维艺术,是再现历史情节的重要表现手段。对伏羲雕塑的研究有助于现在年轻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人文始祖伏羲的进一步学习。第 4 章对伏羲公园雕塑的表现形式风格进行了论述,具体分项为雕塑的"情韵相通"、伏羲公园雕塑的"真美合一"、雕塑风格的"思境和偕",伏羲公园雕塑的意境、创作方法五个方面分别探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视角进行审视,雕塑是运用情、韵、真、美、思、境来打动观众的;第 5 章对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分项到空间形式、表现形式、创作观念、技术及材料、公众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第 6 章对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进行研究和探索,雕塑与观者的互动、雕塑与历史的互动、雕塑与空间环境的互动三个方面,每一位伏羲公园雕塑的观者都是主体,每个主体对文化及艺术的感受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