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问题探究
【第一章】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系统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概述
【3.1 3.2】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
【3.3 3.4】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4.1 4.2】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需求
【4.3 - 4.5】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现状
【5.1 5.2】利用数据挖掘设计推荐系统
【5.3 - 5.6】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块设计
【第六章】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
【结语/参考文献】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移动电商中的应用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及商业模式
3.1 移动电子商务的内涵。
移动电子商务脱胎于"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是利用无线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服务、资讯、知识的交易交换的商务体系.它将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运用于电子商务的流程中,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包括查询、购物、交易、支付、物流、售后等各种活动。
移动电子商务有赖于技术的进步,因此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基本是同步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逐渐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电子商务也经历了由最初的缓慢发展到快速增长的过程,以移动电子商务的典型沟通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短信、WAP、3G 技术为主要标志。
第一代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以短信沟通为主,虽然在当时可以基本满足信息传输的需要,但是这种技术存在着许多先天的缺陷,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通常不会立即得到响应。此外,由于短信字数的限制,无法传递信息量过大的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移动电子商务在 2G 时代初期发展缓慢。
第二代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利用 WAP 方式来传递信息,初期采用 GPRS 技术,后期采用 EDGE 技术,手机通过访问专门为移动浏览器定制的 WAP 网页实现信息的查询、处理,比起短信的方式已经在实时性和功能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WAP 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WAP 网页呈现的内容的基本没有交互性可言,只是单纯的信息展示,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灵活性。此外,WAP 网页访问的安全问题也会使用户担心泄露个人隐私而放弃使用,这些问题也使得第二代系统难以普及。
第三代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则采用了 3G 通信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定位、生物识别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交易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B/S 或者 C/S 的模式来进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现代化商务模式。
以上可以看出,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对于信息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早期的发展上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目前,在 4G 通信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数字图像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日臻成熟的情况下,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高峰。
3.2 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
3.2.1 4G 通信技术。
4G 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对于 3G 通信技术而言,是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国际电信联盟 3GPP 标准命名是 IMT-Advanced,分为 TD-LTE 和FDD-LTE 两种,理论下行速率分别达到 100Mbps 和 150Mbps,是 3G 速率的 50 倍,是 2G 时代的 1000 倍,上行速率也分别达到 50Mbps 和 40Mbps.截止到 2015 年 3月 1 日,我国已经向三大国有运营商颁发了 TD-LTE 的牌照,并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颁发了 FDD-LTE 的牌照.
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网络,4G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使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1)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此项技术是 4G 技术的核心,它在频域内将固定信道变换为许多正交信道,通过载波调制后并行传输,具有抗多径干扰,实现简单,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
(2)智能天线技术,它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4G 信号在空间中产生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3)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线,能够有效的将通信链路分解成为许多并行的子信道,从而大大提高容量。
采用此种技术可以提高传输信息的信息量,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
(4)多用户检测技术,它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信息对单个用户的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解决了远近效应问题,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链路频谱资源,显著提高系统容量,是抗干扰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以上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系统峰值速率、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并降低了移动终端在网络通信中的电池消耗,更加符合低碳环保的需要;同时,减少了运营商在建网和维护方面的成本,使得通信资费有所降低。更快的上网速率,更高的网络质量,更低的资费水平,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用户能够获得"Always Online"的体验,时时在线在 4G 时代变为现实,也使商家与客户间双向的实时沟通与交流成为可能,加速了电子商务在移动端的普及。
3.2.2 移动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被普遍采用,它可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筛选目标用户,进行个性化营销、收集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跟踪产品的物流信息。
目前所普遍采用的移动定位技术主要是使用基站定位和卫星定位,还有两种技术融合的混合定位。
基站定位应用于可以与基站通讯的手机或可以插入 SIM 卡的平板电脑上。基站定位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原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多个基站,通过对不同基站信号强弱和时延的判断,计算出距离某一特定基站的距离 r,那么移动终端就处于半径为 r 的圆内,通过对不同基站距离信息的汇总和计算,可以测算出所处的区域范围。这种技术在基站较多的区域内定位较为准确,一般可精确到 50-100 米左右,采用移动通信网络,较为省电,并且可以在室内进行定位,但在农村等基站密度较低的区域定位精确度较低,容易受到气象、建筑结构、网络环境等动态因素的干扰,无法用于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卫星定位技术主要是指美国的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采用卫星进行精确定位的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系统构成:空间中的定位卫星、地面监控系统以及用户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卫星定位技术预先通过地面监控系统对空中的卫星进行观测,计算出卫星所处的实时位置,用户需要定位时,向空中的卫星发出信号,计算出与卫星的距离,同时接收地面监控站关于卫星实时位置的信息,当有 3 个以上卫星时,就可以计算出自身所处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这种技术在空旷地带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高,精确度较基站地位提高很多,可以精确到 20 米左右,但由于必须使用专门的天线和芯片来传输信息、处理数据,因此耗电量较高,对于电量本就捉襟见肘的移动设备不宜长期使用,并且要连接卫星必须处于室外,室内无法使用,也使得这项技术受到了使用场景的限制。
混合定位技术则结合了基站定位和卫星定位的优势,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功耗,因此目前被广泛采用,又称 A-GPS(辅助全球定位系统)。它首先根据移动终端自身所处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粗略定位,然后计算出自身定位所需的卫星角度和数量进行有针对性地搜索,减少搜星时间,使得采用这种方法的设备定位速度快,精确度高,兼容性也较高。
3.2.3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指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新兴的支付技术。移动支付技术脱离了现金和信用卡等传统的货币支付媒介,通过移动设备近距离传感或者远程支付直接或间接地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行为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技术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式。
近场支付类似于刷卡乘公交车的方式,通过手机内置的 NFC(Neared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芯片或者声波支付的方式实现近距离、非接触式通信,用户端并不需要网络的参与,用户传递的只是自身的账号信息或者交易流水号,接收端通过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确认完成交易,整个过程方便快捷,用户体验较好;远程支付则需要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网上银行或者运营商发送支付指令,借助运营商的网络完成支付过程,由于网络条件的限制,即时性、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但无需专门的芯片或应用软件,兼容性较高。
移动支付在全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 IDC 测算,预计到 2017 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 1 万亿美元.在移动支付技术的实现过程中,需要手机硬件制造商、软件应用开发商、运营商、银行四方的配合,才能完成良好的服务体验,用来代替纸币,实现银行服务的移动化,但目前运营商和金融机构间缺乏合作,交易的安全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行业标准也未能完全统一。目前行业中存在着支付宝、翼支付、微信支付、PayPal、GoogleWallet、Apple Pay 等多种移动支付工具,但大都各自为政,都想将用户圈在自身的生态系统中,无法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标准和工具的不统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对移动支付的发展造成限制。
3.2.4 数字图像技术。
数字图像指的是通过模拟图像数字化得到的,以像素为基本元素的,可以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电路存储和处理的图像。由于电子工业的发展,照相机由胶片时代进入了数码时代,世界上第一台带有摄像头的手机 SHARP J-SH04 于 2000 年面世。经过15 年左右的发展,手机摄像头从当初的 11 万像素进化到了现在的主流 800 万像素,最高达到 4100 万像素。
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于商品直观性、美观性的需求,可以远距离通过网络从各个方位观察所需购买的商品;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社交的需要,可以通过手机拍摄图片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满足用户炫耀的心理需求,促进了智能手机的普及。
更为重要的是,手机摄像头分辨率的提高使得用户可以使用二维码这一简单有效的工具成为进入移动电子商务各项应用的入口。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从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用户不必再去记忆繁杂的网址或者商品信息,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到达对应的网站、进行商品溯源、获取电子凭证等多种信息服务。商家也可以使用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优惠促销,广告推送,会员管理等功能,配合微信公众号、百度直达号等第三方媒体平台,达到整合营销、即时互动、立体传播的效果。用户只需"扫一扫",便可获得相应的优惠,增加了用户黏度和体验感受,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3.2.5 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指的是通过光学、声学等多种生物传感器,运用生物学原理,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等)和行为特征(如声音、步态、笔迹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由于安全性的需要,移动电子商务的流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身份鉴定和交易确认的情况,而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或是容易丢失(如银行卡、身份证等),或是容易被盗或遗忘(如用户名与密码的登录方式),身份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生物识别技术则直接对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由于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遗传性、可测量性、终身不变等特点,因此,生物识别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性、保密性,并且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用,无需记忆,不会遗忘。在用户使用的感受方面,传统的输入账号密码的方式耗时较长,而且需要记忆,在账号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非常不便,而使用生物识别用户体验则提升了一个层次,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身份识别或者交易确认,整个过程学习成本极低,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生物识别的效率在当前的技术下已经不成问题了,需要关注的是安全问题。用户的指纹、虹膜、掌纹等生物特征都具有终身不变性,一旦泄露将造成终生的影响。手机硬件厂商和应用软件商应该将生物识别的安全性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虑,杜绝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发生。目前,在移动行业中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将用户的生物信息存储在主板上单独的一块封装好的芯片中,任何硬件和软件都无法访问内部数据,同时也不传输到网络端,只保存在终端中。当有访问请求时,采用"黑盒"模式,仅反馈"匹配"或者"不匹配",这种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安全性,但在开源的 Android 生态系统中,还是有可能被黑客暴力破解,需要引起生产厂家的重视。
技术的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多种技术的支撑下,多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商业模式各具特点,都应用到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在提供信息服务之前,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模式各自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来开发和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