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从视知觉角度看3D电影的美学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0 共3763字
论文摘要

  电影是一种视听综合但又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样式。实验证明,一个正常人从外部获取的信息,80% 以上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 《影视艺术心理学》,宋家玲、宋素丽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155 页) 因此,观影主体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仍然主要是依靠视觉感官去捕捉画面信息的。为了能使观众更好地看见、看清、看透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电影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不断发明各种看的工具和技术,以此来不断丰富着看的方式。电影从固定到运动的拍摄,从黑白到彩色,从机械到电子,从模拟到数字,从复制到虚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电影影像一次次的发展和突破,也深刻地影响着观众视觉观念和视觉经验的嬗变。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问世,标志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所谓数字化,“是指信息( 计算机) 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 《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着,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1 页) 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而在数字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非 3D 电影莫属,那么,从视知觉的角度来看,3D 电影表现出了怎样独特的美学特征? 而这些美学特征是否会改变传统电影美学中观众与电影的审美关系? 而这种审美主体地位的转变又会对电影带来哪些影响呢?一、从视知觉角度看 3D 电影成像的基本原理3D 电影,又被称为立体电影,这里的“3D”指的是三维空间,它不像普通的电影画面那样只有上下和左右两个维度,3D 电影除了上下和左右两个维度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前后。其成像效果在于观众可通过佩戴 3D 眼镜观看到立体的空间、人物和景物,这样,就可以使观众欣赏到一种逼真的、具有空间感的视觉效果。和传统的 2D电影相比,3D 电影为观影主体的视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审美体验。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距离。人的两眼分开约 5 厘米,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大脑就会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我们称这一原理为“偏光原理”。(纪成刚: 《3D 电影的成像原理简介和声音制作探讨》,载《现代电影技术》2009 年 11 期)3D 电影依据人们在生理上的视知觉特性( 视知觉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得信息而至大脑加工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感受,可参见《影视艺术心理学》,宋家玲、宋素丽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155 页) 将“偏光原理”很好地运用到电影制作中来,它贯穿在拍摄、放映和观影这一系列过程中: 拍摄时,依据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画面; 放映时,将两条电影胶片分别装入左、右放映机,分别播放出左眼和右眼的画面; 观影时,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加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

  二、从视知觉角度看3D 电影的美学特征

  3D 电影利用偏光原理的特殊制作方式,使得3D 电影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1. 双重立体性

  双重立体感是指 3D 电影不仅使观众能在生理上感觉到立体感,还能在心理上产生立体感。较之传统电影利用景深创造的立体感,3D 电影的立体感更强烈、更真实。

  从观影物理距离来看,通常情况下,电影院的投影银幕和观众席之间往往保持了 10 米以上的距离,传统电影在二维平面中展示的三维空间总在距离观众席 10 米以外电影银幕的后面。而 3D 电影突破了电影银幕四个边框的束缚,将银幕内的空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特别是向前延伸到了电影院中观众席内部,令画面空间中呈现的人物和景物所处位置纵深关系出现了前后分层。对于接受主体而言,这种突破银幕向前的立体感创造出如此接近甚至置身场景中的体验,比起始终保持距离隔着银幕向后的立体感更加鲜明生动,增强了观影的真实感。

  从观影心理距离来看,我们在观看传统电影时,立体感的产生主要是由知觉实现的二维至三维的转换,是心理“完形压强”的一种表现。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观看一个不规则、不完美的图形时,总有竭力改变它,使之成为完美图形的趋势,这种知觉上对简洁完美格式塔的追求,被称之为“完形压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世界中,平常所看到的物体绝大多也是立体物体,而传统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压缩、扁平、缺少深度感的世界,所以在观看时候,观众在大脑中自然会将之“立体化”,还原成视觉上心理上更易接受的立体物体。

  2. 积极参与性

  3D 电影较之传统电影更能调动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第一,从观看 3D 电影时观众的生理反应来看,3D 电影利用其成像上一种向前延伸的立体性而出现的某一物体突然迎面而来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从生理反应上来说极富刺激性,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认为安全的距离,当某一物体突然超过这个距离接近人时,人会条件反射性地退让。此时,人的这一生理反应,就使得人与他所见之物发生了联系,这样就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了。

  第二,不同于以往 2D 电影中常常采取正反打镜头来将观众缝合到影片当中,3D 电影却非常注重营造场面宏大、体验感强、极赋视觉冲击力的“视觉热点”,而当它们出现时,往往采取身份置换的手法将观众身份界定为剧中人物( 即参与者时) ,以此将客观视点置换为主观视点,再加之 3D电影极具真实感的立体性,就使得观众能积极参与到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并能如身临其境般在 3D 电影中畅游了。

  三、3D 电影中审美主体地位的改变

  3D 电影独特的双重立体性和积极的参与性打破了原有的视觉观念,通过改变电影空间、增强影片真实感以及可自由选择视觉焦点这三个方面,从而使观众的审美主体地位由以往的被动转变为了主动。

  首先,3D 电影通过改变观众的电影空间促进审美主体主动性的获得。电影空间由影视空间、观影空间和放映空间构成。由于 3D 电影的双重立体性,画面突出银幕向前延伸,审美主体原有的观影空间被电影空间所侵占,此刻观众被画面“吞噬”( “吞噬”一词由埃尔泽赛尔提出,用来反映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和“利用窥视欲和观众身份认同来达到画面目的”的“旁观”形成对应。吞噬“表明影像具有一种非观看的、以身体为本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也许会对观众的主体立场进行修正。”参见 Thomas Elsaesser,“Specularityand Engulfment: Francis Ford Coppola’s Dracula”in Contem-porary Hollywood Cinema,ed. Steve Neale and Murray Smith< London: Routledge,1998 > ,p: 202) 也就是说,在观众观看 3D 电影时,银幕中的画面像一个物体一样被伸展,向前凸出,将观众吞入其中,仿佛观众就置身于电影故事中的“此刻场地”。此刻,观众也就由以往在传统电影中被动的观看,转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电影叙事中去了。

  其次,3D 电影所营造的前所未有的真实感极大地迷惑了观众,较之以往的传统电影使得观众更愿意相信 3D 电影的真实,而“对影像的审美愉悦,与其说来自形式的美观、和谐、新奇,不如说来自被摄物表象令人信服的客观、真实性质。”( 《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高字民着,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36 页) 3D 电影独特的双重立体性和积极参与性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愉悦,所以审美主体也就更积极更主动参与到影片故事中了。

  最后,较之传统电影被动地接受视觉导向,3D电影可让观众自由选择视觉焦点来实现审美主体的主动权。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认为,视知觉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他说: “积极地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26 页)而在传统电影中,选择的主动权是掌握在电影导演和摄影师手中的,他们运用焦距、镜头的运动、色彩等技巧来制造景深效果,以此来引导观众的视觉转向。因此,在传统电影中,观众的审美主体的地位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而由于 3D 电影具有双重立体性,它会把前景和背景全部呈现在观众眼前,再加之它具有积极参与性,所以在观影过程中,它能让观众积极参与到观影之中,并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视觉焦点。所以我们在观看 3D 电影时眼睛选择的主动权则是掌握在观众手里的。因此,在观看3D 电影时,审美主体的地位就会由观看 2D 电影的被动转变为主动。

  结语

  3D 电影审美主体的地位由以前在传统电影中的被动转变为主动,使得观众获得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然而,由 3D 电影中审美主体地位的转变而引发的视觉与叙事的矛盾也不得不引起注意。当我们沉浸在它所制造的迷幻世界中时,被我们一再重视的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会不会被创作者弃之一旁,而将全部精力放在所谓的“视觉热点”的营造上呢?

  在 3D 电影中,创作者往往是借助科学技术通过对画面精美震撼的呈现,来引起观众的视觉冲击使其积极参与其中的,所以,在 3D 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对视觉的过度重视难免会削弱对叙事结构的斟酌,甚至会产生叙事为视觉让步的现象。虽然在3D 电影中审美主体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但创作者不应该一味地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愉悦,而忽略了对电影叙事能力上的追求,究竟怎样才能恰当地平衡视觉与叙事两者的关系,仍需我们不断地探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