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微电影发展的障碍、潜力及优势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1 共2785字
论文摘要

  时至今日,微电影的发展依然红红火火,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微电影也不例外,红火的背后也遭遇困境。

  一、微电影发展的困境所在

  (一)不赚钱或者赚钱少

  从产业的角度讲,微电影整体上拉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 ;但对创作个体,尤其是专业团队而言,微电影却并非理想的投资领域和经营品类,因为微电影的利润不高,不赚钱或者赚钱少,原因有二 :一是微电影成本低,微电影是“微投入”,自然难以获取高额利润 ;二是微电影门槛低,没有行业和专业垄断,没有暴利,可以说微电影甫一出现,就进入了自由竞争和大众消费阶段。成本低,竞争者众,自然就难免不赚钱、赚钱少。那么,不赚钱对微电影的发展影响有多大呢?不是致命的。毕竟,大多数微电影本来就不致力于赚钱,比如很多大学生拍的微电影,用于表达对人生、对爱情的看法和情感;而对一些青年创作者而言,创作微电影是在圆自己做导演、演员或摄影师的梦,微电影做好了,再做数字电影、电视剧、大电影,所以他们也并不指望微电影能赚多少钱。但对专业团队而言,不赚钱、赚钱少,也就意味着这条路不好走。

  (二)赛事难办

  微电影赛事从数量上依然很多,但基本上呈现出一种“1:1:1”的态势,也就是说:举办三个微电影大赛,就有一个压根就没办起来,一个是半途而废,只有一个有始有终、算是修成正果 ;但在这修成正果的赛事里,又有一半属于勉强支撑到最后、草草收场,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不如人意的原因,主要在于举办方资金不足、参赛作品不多、社会支持度不高,归根到底还是缺钱、缺人。
  为解决投资和赢利问题,有人提出微电影的网上收费模式 :网民看微电影要收费——这种模式,目前为止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微电影的主体受众是普通百姓,是广大的屌丝人群,要他们付费去看微电影,几乎等同于拒他们于千里之外。其实,别说是微电影,就是我们的电视节目也只能在小范围,面对高收入、高职位、高学历的所谓“三高”人群,做些收费的尝试,何况是微电影呢。倒是有些行业微电影大赛和地方微电影大赛,较好地解决了钱和人的问题 :由政府部门和企业牵头,发动、调动民间力量参与,一方面通过微电影赛事和作品展示了行业形象、打造了地方名片 ;另一方面又为微电影创作者提供了资金和平台,实现了举办方和创作方的双赢 ;但对更多的微电影创作而言,缺钱缺人的难题还没有解决。

  二、微电影的生命力所在

  不赚钱是微电影的难题,但微电影也并不一定非得“死磕”这个难题,因为微电影不是商业大片,也不致力于成为“商业微片”,它的生命力并不体现在赚钱上。国内的微电影从2010年发展至今,之所以能“成了气候”,不是靠微电影能赚钱来实现的,而是靠它的大众文化属性和工具属性,微电影对普通老百姓有用,它的生命力在草野之间 :首先是圆梦——圆导演梦、摄影师梦、演员梦。拿圆导演梦来说,微电影出现之前,青年人要做电影导演,很难,基本上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学,考那几个影视学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就算过了独木桥,也未必能做成电影导演,因为还得进入那个圈子才成 ;所以,对多数青年人而言,做电影导演简直遥不可及 ;但微电影发展起来了,青年人拿台单反相机、找几个群众演员,“小伙伴们”一商量剧情,就可以拍微电影了——是这些,让微电影成了青年人的宠儿。第二是话语权。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微电影和微博微信一样,给了大众以话语权——人们通过微电影能更自由、更感性地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赢得受众和社会的关注与回馈,取得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去,没有这些自媒体,大众的舆情往往只能借助新闻媒体才能被广泛表达出来,而有了自媒体之后,舆情同表达直接对接,大众获得了可以自己支配的话语权,微电影就是其一。所以,微电影能走到今天,发展得这么红火,与其能否赚钱以及赚了多少钱关系不大。
  如果我们过多地纠结在微电影能否赚钱,或者微电影怎样赚钱上,那将忽视了微电影的主体价值和蓬勃的生命力之所在,是舍本逐末,其结果,只能是将微电影推向一条窄胡同,步大电影的后尘,成为大电影的附庸;而且在大电影的商业模式下,大众只是消费者,是被动的观影者和旁观者,不是创作主体,这点也不是广大微电影爱好者和创作者所能认同的。

  三、微电影的创作优势所在

  微电影要克服困难、发挥出蓬勃的生命力,就要在创作上找准优势,在社会效益上多做文章。相比于大电影,微电影“船小好调头”,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热点、焦点、新生事物,无一不是微电影的内容,甚至大电影无法表现、难以表现、不便表现的人和事儿,也成为微电影的创作来源,这是微电影的巨大优势。但目前微电影的创作优势还没发挥出来,还过于“剑走偏锋”,背离主流,当下流行的两类题材就是如此 :一类是讲边缘人物“上位”的故事,其中最突出的是“外围女”;特别是前段时间,网上有很多这样的片子,点击率也很高 ;但这类片子往往充斥着对纸醉金迷生活的向往,对性和金钱的追逐,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青少年中,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类,选题很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针砭时弊”——不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扯到社会的不良现象,拿社会的负面和阴暗面说事。其实,针砭时弊不是坏事,微电影完全可以狠狠地针砭一下社会的“假丑恶”,但针砭时弊是要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或无助于解决问题,就会流于单纯地“曝丑”,其结果就只能是加深受众对社会的不良认知和情绪。
  而且,针砭时弊也不是微电影所长,其力度和广度,远比不上新闻报道和微博。当下,新闻报道和微博针砭时弊的力度空前,一些社会乱象和乌七八糟的东西,被接二连三地揭出来,无论新闻报道和微博针砭时弊的效果如何,微电影都大可不必再尾随其后。相比于用微电影去近乎苍白、甚至流于娱乐式的针砭时弊,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微电影“挺身而出”,那就是去传递真善美,这也是微电影的责任。
  微电影是大众文化、草根文化的产物,要为大众和草根人群服务,去挖掘和传播他们生活和人性中的真善美 ;事实上,一些围绕着普通人生活、展示他们相互帮助、真情真爱的微电影,往往更能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有的微电影讲述了家境贫寒的孩子家里失火被烧成重伤,素昧平生的志愿者伸出援助的手,托起孩子的一片蓝天 ;有的微电影,讲述老人在街头不慎摔倒,路人急忙搀扶 ;还有的微电影讲述邻里之间“远亲不如近邻”、互帮互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和情感,也许生活中并不多见了,但却是所有善良的人埋藏在心底的渴望。还有的微电影,将视点对准了都市深处的屌丝人群——庞大的打工群体,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父子情深、兄弟情重、恋人之间朴实无华的爱、相濡以沫的情,谱写出一曲曲“打工者之歌”。微电影就是要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就是要在冷淡和冷漠的社会表象下,让爱的暖流涌动起来——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微电影将不再“微小”,而是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 丁亚平 . 大电影视域下的微电影发展 [J]. 艺术评论,2012(11).
  [2] 杨晓茹 . 微电影发展探析 [J]. 电影评介,2012(24).
  [3] 许娅 .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 [J]. 电影文学,2012(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