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论文专业推荐10篇之第九篇:分析无声电影配置音乐的主要原因及发展
摘要:采用梳理, 总结文献资料的方法, 探讨了"无声电影时期电影是否都有音乐伴奏"的问题。分析了无声电影配置音乐的主要原因, 同时梳理了无声电影时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困境。研究发现, 无声电影时期, 尽管有的电影在放映的时候的确没有音乐伴奏,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 影院放映者还是倾向于为影片添加一定形式的音乐伴奏。为电影配置音乐的主要原因一是增强电影的情绪感染力, 二是掩盖来自放映机和观众的的噪音。最后指出, 在其大约30年的历史中, 无声电影的音乐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一定的成功, 但也面临相当的困难。这些困难直到同步声画播放技术的成熟才得以解决。
关键词:无声电影; 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史; 电影学;
无声电影, 是指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 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 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 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 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 故也称"默片".无声电影时期, 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 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 或采取其他音乐形式配合画面, 以营造气氛或培养观众情绪。因此探究无声电影时期音乐配置, 对研究电影音乐的产生、成长与壮大的历史, 探索电影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无声电影都在有声环境下播放
很多资料都声称, 电影其实从来也不是真正无声的。即使最早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 也是有音乐伴奏的[1].早在1920年代初, 电影音乐先驱乔治·贝农就毫无保留的断言:"允许电影在完全无声的环境下播放是一种对观众的不可原谅的侵犯, 应受到严厉谴责。电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无声播放。"[2].但也有一些证据证明, 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影的确没有任何有目的的声音伴奏。学者里克·阿尔特曼却持另一种观点。他的研究显示, 观众根本不介意电影没有任何声音[3].
当然, 尽管两种情形都存在, 从文献历史记载来看, 配有音乐的电影无疑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著名的米高梅早期制片人埃尔文·萨尔伯格感慨道:"其实从来也没有无声的电影。我们完成一个电影, 找个放映厅放, 但看完以后总是异常疲惫。太糟糕了。无论我们对这个片子有多高期待, 制作上多么的努力, 都无济于事。后来, 我们找个剧院来放, 并找个姑娘坐在乐池里对着钢琴猛敲一通, 整个世界一下就变了。可以说, 没有音乐, 整个电影行业都不会存在。"
虽然, 剧场里其实一点也不安静, 因为当时的观众会在剧院里闹出很大的嘈杂声, 甚至直接对电影进行大声的评论。从这一重意义上来讲, 无论电影配有伴奏与否, 电影从来也不是在完全无声的环境下播放的。
二、配置音乐播放无声电影的原因
无声电影配有音乐最直接的原因很简单:音乐在所有类型的娱乐活动中都必不可少。无论是1890年代出现的"洋画", 还是游乐场的杂耍马戏表演, 还是到大型的歌舞戏剧:几乎任何缺少音乐的娱乐形式都是很难吸引人的。为无声电影配置伴奏无非是这一传统的延续。精彩的音乐表演往往成为吸引观众非常好用的手段之一。有的剧院还专门安排演奏人员大声演奏, 甚至到门口演奏音乐, 以招徕观众。
对于电影音乐最早的一批论文认为, 音乐伴奏的出现是出于对电影缺乏声音的一种补偿。这种观点的拥护者之一, 马克斯·文科勒进一步断言, 音乐的加入是为了填补对白缺失造成的真空。"音乐必须成为电影的对话。"他说[4].尽管, 音乐并非达到上述目的的唯一手段。现场的拟音, 现场解说甚至现场对嘴型的配音也颇为常见。好的现场配音也曾红极一时。
随着无声电影的发展, 电影叙述的故事也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尤其到了1912年以后, 音乐的功能愈显重要:它能强烈的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情绪反应。有学者认为, 音乐的加入, 可以是影片更加"人性化".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是一个"可怕的经历"."音乐的加入, 让鬼魂般漂浮的光影成为了让人信服的实体。"他在1960年出版的《电影理论》一书中说道[5].即便将克拉考尔这种浮夸的形容放在一边,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说, 采用激动人心的, 或是催人泪下的音乐, 能让观众迅速放下怀疑的心态, 更加欣然的接受越来越复杂和离奇的剧情。在这方面, 音乐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音乐的加入能把观众引导入一个'不惹麻烦'的状态中。在音乐的烘托下, 观众更倾向于面对一个意义深刻的电影场景心潮澎湃, 或者潸然泪下, 而不是对其冷嘲热讽, 指手画脚。"因此, 电影创作者们"把音乐看成是引起观众共鸣的万能药"[6].认知心理学家也从那时起开始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电影音乐的另外存在的原因, 是为了掩盖放映机的噪音, 以及马路上呼啸而过的汽车噪音。其中, 放映机的噪音最为明显。1900年前后, 放映机生产商Optigraph在其广告中宣称其对手的产品产生的噪音如此之大, 以至于演奏音乐来掩盖噪音成了一个铁律。不过, 单纯把掩盖噪音当做电影音乐起源的原因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 很快人们就开始将放映机转移到专门的隔间中。但电影音乐却保存了下啦。
三、无声电影配置音乐的出现、发展、成功与困境
最早的电影音乐可以追溯到1890年代的巴黎。1892年11月, 埃米尔·雷诺的动画片《发光哑剧》就是在钢琴音乐的伴奏下呈现的。而该音乐由加斯顿·保林专门为这一动画片创作。1895年12月, 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系列也是在艾米丽·马拉瓦尔的钢琴伴奏下呈现的。在接下来一年, 他们的伦敦影片展开幕式则由脚踏风琴伴奏。
十九世纪的很多幻灯展也有着仔细编排的音乐伴奏。当时有一种"跟画唱"的娱乐形式, 即观众跟随幻灯片来唱歌。这种形式也被引用在早期的电影中。这种"观众跟唱"的形式虽然诞生在欧洲, 却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理查德·阿贝尔认为, 这一形式的成功普及对之后美国电影风格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不过很快, 随着自动点唱机的出现, 这一形式逐渐消失。
在配有音乐的电影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同步播放技术, 音乐和电影本身的叙事往往是大致的相关。即便在表现唱歌跳舞的电影中也是如此。以非剧情声的音乐居多 (或称之为主观音乐, 或无源音乐, 即在画面中找不到声源。) 这种音乐给画面提供情绪, 节奏。有时候也会从听觉角度模仿一下画面中的内容, 比如看到鸟的时候演奏几个高音区的小跳音, 刮风的时候演奏快速的上下行半音阶。最后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今天称之为"米老鼠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此外, 这种持续的音乐伴奏还给影片的连贯性带来了很大帮助。直至今日, 加强连贯性仍然是电影音乐的主要功能之一。
电影院的规模越大, 实力越雄厚, 能聘请的乐队规模也就越大。在小的电影院只能聘请一个钢琴独奏家的时候, 大的影院已经可以拥有一支完整的交响乐队, 并聘任全职音乐指导来编排乐曲。当时最成功的案例当属D·W·格里菲斯1915年的鸿篇巨制《国家的诞生》。这个影片有一套由约瑟夫·卡尔·布雷尔专门谱写的交响乐谱。尽管这套乐谱仍然主要还是大量套用已存在的音乐, 但是布雷尔还是在其中加入了很多自创的旋律动机, 并且为不同的乐段编写连接段落, 以使这些乐曲能够无缝的链接为一个整体。这种编写"交响大联奏"的方法一直沿用到音画同步播放技术出现之后, 直到30年代前后, 都被希望制作高品质电影的制作人奉为标准做法。例如1926年的《宾虚:基督的传说》和1928年的《战地之花》。为这两部影片编排音乐的是威廉·阿克斯和大卫·门多萨。
这一阶段的音乐的配置方式是完全无法做到标准化的。音乐的选择十分随意, 完全取决于现场演奏乐手的审美取向和个人喜好。而且在多数时候跟影片的内容相去甚远。这就使得同一个影片在不同场馆观看得到的感受大不相同, 多数时候很糟糕。很多人抱怨, 现场伴奏搅合了一个好的电影。因此人们迅速意识到, 音乐与画面恰当的相关性十分必要。1909年的一则评论说道:"与其让乐手胡乱的即兴演奏, 一套经过仔细设计的, 和影片表现内容紧密联系的古典音乐或流行小调更为恰当。于是, 兴起了一个新的行业, 专门为影片提供'曲本'."这些曲本有的是根据某个特定影片编排的少量乐谱, 有的是为了适应更多影片而编排的大量乐谱, 并按照一定的体系编排。有的曲本已经发展带非常完善的系统, 例如1925年出版的《配乐百科全书》[7]和1927年出版的《通用配乐手册》[8].还有一些乐谱图书馆和电影公司达成了协议, 专门为他们提供定制曲本。
尽管如此, 小的剧院仍然因音乐家水平问题, 资金问题, 而无法保证音乐的演出质量。同一影片的观看感受因此无法统一, 阻碍了电影的推广。这一困境, 直到音画同步播放技术的成熟才得以解决。当然, 解决了同步播放技术以后, 电影就自然的进入到了有声时代。
参考文献
[1]Brown, Royal S.Overtones and Undertones:Reading Film Music[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21.
[2]Beynon, George W.Musical Presentation of Motion Pictures[M].G.Schirmer, 1927, 50-93.
[3]Rick Altman, Silent Film Sound[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7, 23-167.
[4]Limbacher, James L.Film Music:From Violins to Video[M].Scarecrow Press.1974, 16.
[5]Kracauer, Siegfried.Theory of Film[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0, 134.
[6]Bazelon, Irwin.Knowing the score:Notes on film music[M].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1975, 13.
[7]Rapee, Erno.Encyclopedia of Music for Pictures[M].Arno Press.1970.
[8] Becce, Giuseppe.Erdmann, Hans.Allgemeines Handbuch der FilmMusik[M].Schlesinger,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