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历程
微电影这个名字走进大众生活其实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仅几年时间就把国产微电影划分阶段进行研究可能并不严谨,但网络信息化时代中事物的发展速度飞快,2000 年博客进入中国市场,新良博客、QQ 空间等自媒体传播形式占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到了 2010 年进入微时代后,微博、微信等迅速成为新的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方式,博客文化开始变得小众而走下大众舞台。看起来转瞬即逝的博客文化在这几年中就经历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微电影也同样如此。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研究会对微电影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与引导作用。
本文把微电影从启蒙时期,到自制视频跃进式生产时期,再到微电影概念产生时期,最后到微电影全民创作期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来进行研究。
1.3.1 自制视频为主的启蒙时期。
2008 年以前网络中出现的网民自制视频开始对网络影像环境产生影响,现在人们熟知的微电影就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来,本文将 2008 年以前划分为以自制视频为主的启蒙时期。
微电影是全民电影化时代中自下而上的影片创作尝试,从这一观点出发目前微电影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发展而来,一、民间自制视频的电影化发展;二、专业影像业转向网络平台化发展。从第一条途径来看制作这些视频内容的人多数与电影行业无关,其中多数人的身份只是普通观众,他们并不知道一部电影的生产所需要具备的各项需求,在主观意识中觉得电影只是由演员表演、导演组织拍摄并加上后期剪辑就可以制作完成。对前期筹备、剧本内容设置、剧情分镜头等必要环节的认知比较缺乏,加上没有相关行业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在自制影片剧情设置与演员表演方面,就只能完全利用个人的生活经验再加入对传统电影的模仿来完成。2005 年起在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模仿经典院线电影片段的网友自拍短片。另有一种并非模仿而是内容原创的视频短片,这些作品同样因技术缺乏的原因,使观众在视频内容中很难理解短片要表达的意思。
这些业外人士拍摄的作品想要发展成微电影,重心并不在于进行实践积累的数量,而是要学习更多关于电影生产的知识增加指导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此类民间自治短片在微电影时代被统称为草根微电影。
21 世纪以前中国内地这种缺乏专业知识指导的自治视频在影像的发展史中数量相对较少,因为相关的行业准入成本非常高,在胶片影像时代中摄像机的价格昂贵,大众的工薪收入要相对低很多,购买渠道也比较少平常人很难接触到,影像相关知识的传播也十分缺乏,很少有人会冒着高额的风险进行尝试,作为生活中的一种爱好就更不现实,随后出现的磁带式摄像机慢慢缓解了这种现象,但也没能解决摄像机器民用的普及问题,即便有了拍摄用的机器在后期处理方面所必不可少的专业设备也无法普及。
在 20 世纪中只有专业影像行业才能接触到影像产品的生产,即便这样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实验电影,这些影片是由具备相关电影知识储备的人制作而成,但因经费等各种问题制约,输出的影片规格与质量并不稳定,片子的长短不定所传播的内容也并不一定适合大众观看,有的可能还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内地对电影的公映有严格的审核制度,所以此种民间自制的带有电影性质的短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仅作为一种地下电影进行小众传播并不被大众所认知,但受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经济环境影响,在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从电影诞生并传到中国开始港澳台地区的实验电影与正规电影便开始一同发展,一些具备电影拍摄技术的人或组织选择实验电影也许是迫于时间限制或投资成本制约,也许是为传播不同文化产品的特定需要,又或许是对电影艺术的另一种尝试,种种原因促使了它一直得以存在。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草根微电影不同,这些实验电影基本上都是有偿制作,发行后也会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而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们不仅可以凭借这些小型电影获得声望,获得的利润还可以支持他们继续这项事业。
实验电影的发展也并不孤立,在实验电影中积累成熟的经验技术也会被一些导演用在院线电影中。也有部分实验电影的价值在国内外均得到了人们的认可,2001 年由伍仕贤担任导演制作的片长为 11 分钟的实验电影《车四十四》就属于微电影早期原形中一个很成功的案例,此短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扬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提名。
虽然一些地区的实验电影可以获利但也只是小范围传播适应小众需求,从事这种小型电影生产的从业者也比较少,对微电影的诞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21 世纪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数码化变革。2000 年以来数码产业飞速发展并迅速在生活中普及开来,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物品,原本是有严格设备要求才能完成的工业式生产,现在只需简单的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再配合一台安装影音编辑软件的电脑进行编辑就可以完成。2005 年以后在国内的视频分享网站中就出现了大量由网友用家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短片,有些已经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但这些家用数码摄像机通常只有自动拍摄模式,在视频拍摄中相关的参数都无法控制,这并不能满足专业用户拍摄的需求,所制作的影片也很难达到质量标准。
1.3.2 自制视频跃进式生产时期。
2008 年摄影器材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影像生活模式就此开始改变。
2008到2009年间网络出现的自制视频数量迅速增长,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其自制视频的创作模式开始向微电影转变,但还没有成功的微电影作品出现。本文将 2008 至 2009 年这段时间称为自制视频跃进式生产时期。
21 世纪网络科技的发展使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围栏被逐渐打破,这种跨界与融合同样波及到了数码领域。2008 年 9 月日本佳能公司发布的型号为 EOS 5D markII 的数码单反相机,全球首创的在全画幅数码相机中加入拍摄电影所需的视频功能,并可以外接麦克风录制同期的音频,所有拍摄参数均可人工设置,画质也达到了电影所需的基本要求。工业技术革新成为了导火索,一场影像行业的变革就此展开。佳能公司所推出的广告就打出了"用 EOS拍摄 EOS"的标题,即用此新产品来拍摄此产品的广告,用这种方式来推销相机的视频拍摄能力,不仅是宣传片的内容,从拍摄广告的过程开始就成为了对外营销的一部分。用单反相机来拍摄动态视频广告,这在之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成为了新的营销方向。随后在佳能中国的官方网站上便开设了讲解单反相机拍摄视频的专属页面,并将品牌下不同型号镜头拍摄视频的效果小样一同发布在网站上。在微影时代初期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成为一种业内常见现象,专业摄像器材在这其间也不断发展价格也不断下调,2012 年后许多更加专业的器材逐渐扩充了这个市场。从业者在摄像器材选用方面已经有更多的空间,但就其性价比、兼容性、熟悉程度等因素影响,到目前依然有大量的专业团队使用这种具备视频拍摄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进行微电影创作。
拍摄工具发生巨变后各影像行业的界线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最先接触到这些新型器材的人群是以拍摄平面照片为主要工作的摄影师,新相机带有的各种实用新功能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并激发他们对新领域潜在的商机做出更多的新鲜尝试。具有摄像功能的单反出现以前,国内摄影界就已经存在一种被称为静态电影的平面摄影作品形态,即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一组照片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使静态图片产生叙事效果,部分静态电影还会配相关文字进行剧情解说。拍摄专业视频的单反相机问世后本就小众的静态电影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用单反拍摄的动态视频作品登上历史舞台。2009 年起,各大视频分享网站中经常可以看到视频标题中含有"5D2 拍摄"、"无敌兔拍摄"等字样的视频。此时的视频创作还都属于民间个人或组织自发的试验行为,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2008 年到 2009 年间是微电影诞生前全民实验的探索期。
1.3.3 微电影概念诞生时期。
2008 年,摄像器材技术革新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不仅是草根微电影,专业团队有计划生产的微电影也在 2010 年这一年中如潮水般涌现在网络媒体中。
2010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微电影元年,微电影这个名字与概念在此被确立。在这阶段出现的微电影与我们现在熟悉的微电影相比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但与之前的自制视频不同,此时的作品发生了性质的转变,为之后微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
在这一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短片首先提到的就应当属优酷网出品,10 月28 日在网络上映并热播的微电影《老男孩》,学界涉及到这部微电影的研究论文有很多,这部影片的成功也促使更多人向影像行业进行转型。2010 年 12 月由吴彦祖为主演片长 90 秒的短片《一触即发》开始播映,这是为凯迪拉克汽车量身定制的广告视频,该短片在同年 12 月 13 日就发出预告片,并以微电影为名进行营销宣传,部分人士把《一触即发》定位为国内首部商业微电影。严格意义上讲此视频应属于国内首部跨界以"微电影"自称的汽车广告比较准确。而以广告为主要内容并在其中加入剧情的视频短片后被统称为广告微电影。
《一触即发》标志着微电影行业开始走向高额投资、专业团队化生产的道路,与微电影相关的产业链也随之慢慢开始形成。同年 10 月在网络播映的微电影《老男孩》的广泛传播让大众对微电影的存在与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相比这些成名作品在微电影元年中还有一些属性比较模糊,同样具有广泛影响力,对微电影的发展也具有里程碑意义。例如以星座为题材内容的系列微电影《清密星体验》
又名《康师傅十二星座清密关系》2010 年 5 月在网络播映,此片用不同的 12 星座来划分出片中人物性格并演绎了对立性格人物间的爱情故事,此系列的核心点并不在于传播爱情故事,而是专门为康师傅品牌下的两款饮料定制的产品广告,《清密星体验》以周更新的模式在 2010 年共更新了 12 集,每集约 6 至 7 分钟,在 2011 年 6 月又在网上更新了第二季同样为 12 集。此种播放模式在多数网络媒体网站中并不把它划分到微电影的范畴内,而是认为它属于故事情节间存在联系但每集又彼此独立的网络微电视剧。纵观电影发展的历史,这种影片播放方式也曾出现过,只不过因所处时间的不同而略有区别。
在 19 世纪,电影的播放还处于胶片时代,因胶卷长度限制电影的放映被分为上下两场,中场间歇的时间用来更换电影放映用的胶片,观众对这种播放方式反响并不好,久而久之一些电影人改变了这种放映模式。他们不会给影片设置中场更换胶片的时间而是将下一卷胶片放在第二天播放,想要抓住原有的观众又能同时吸引那些不知道前面剧情的新观众,这不单纯是改变放映方式的问题,想要达到以上两点在影片内容的设置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电影制作者开始拍摄并制作以一卷放映胶片为播放时长的电影,并制作成一个系列每天播放一卷,形成了剧情彼此相连但又各自独立的电影,此举既降低了单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又更适合观众的观影感受,即增加了票房收入又节省了影片宣传开支。而《清蜜星体验》
也同样能反映出此种原理,只不过所处的时代不同现今的数字影片不会受到技术问题困扰而被限制播放时长,清蜜系列与 19 世纪发展出的系列电影一样,是为迎合观众的观影感受同时控制成本等而设置的电影模式,在网络微时代有海量的信息等待人们去接收,浓缩后短小的信息更便于节约时间成本并达到传播效果,短消息也更利于人们随时在移动设备中获得信息。近年来在微电影的分类中也同样存在系列微电影这一类影片。如清蜜系列此种案例的微电影对国产微电影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上文所述在微电影时代来临前中国内地对于微电影前身的实验电影或称之为地下电影并没有形成相关完整的产业链,对此种类似影片的制作并没有相关单位可以接手,在影视拍摄方面港澳台地区相比与内地更加具有前沿性技术与经验,《清蜜星体验》在台湾地区拍摄,团队采用 2008 年日本佳能公司发布的 5D2 数码单反相机为拍摄器材,并在预告片与片尾加入拍摄花絮,这里面主要剪辑了团队成员现场运用器材拍摄的过程,而非通常影片花絮那样主要以剧中演员为中心,这种宣传中心从片内移向幕后的宣传手法,把营销重点从演员与影片剧情转变为宣传团队的拍摄能力上,侧面推销的并非明星的个人品牌而是制作团队品牌。在清蜜系列出现时更多的内地团队对微电影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制作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这种做法在 2010 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但在与传统电影的传播运营以及片长内容设置等问题都完全不同的微电影中,完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清蜜系列在网络的热播很大程度的为这些正在探索的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清蜜星体验》中随影片剧情的发展而为康师傅品牌所推销的两款饮料设计出的借位出镜画面和契合剧情的台词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在 2011 年 6 月网络播映的清密系列第二季中,这种借位拍摄的产品宣传镜头画面出现的数量比第一季时出现的频率更高,借这种高曝光率来达到宣传效果。这种广告植入方式在之后的国产微电影中被大量借鉴使用,现今的其它影视作品中也常被使用。《清蜜星体验》与《一触即发》与微电影元年后出现的商业微电影在网络中采用视频分享网站为主要发行渠道不同,而是在网络中独立建立自己的网站,在其中设置播放影片与预告片的窗口,并同时推广微电影中所推广的商品,用品牌的力量来吸引观众。这种独立推广的做法与之后出现的微电影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呈现出最大的不同之处。
1.3.4 微电影全民创作时期。
微电影的概念在 2010 年诞生后便成为网络的又一大热点话题,其中隐藏的商业价值促使各行业人群对微电影进行不同尝试,视频网站中不同题材内容、不同时长的微电影与日俱增。自 2011 年开始,一场全民微影创作的热潮就此展开,同时数字电影业的网络化转型也以制作微电影为开端就此展开。本文从 2011 年开始划分为中国微电影的全民创作时期。
2011 年开始在网络出现一种片长与院线电影相等为 90 分钟的数字电影,此类影片仅在网络播映,这种数字电影在 2010 年以前就存在,只不过那时对影片的定位仅为数字电影,微电影元年以后同样为了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将数字电影称呼为微电影。影片剪辑成上下两部分或上中下三部分在网络播映,进而达到时长较短方便观看的视觉效果。与微电影相同的是此类电影同样成本低廉,制作周期较短,通常也是由一些新人导演或是近年来新成立的影像或传媒公司制作。将这种数字电影称为微电影来宣传主要是为增加热点话题效应,比较成功的案例有2011 年管晓杰为导演拍摄并在网络热播的《青春期》系列作品等。2013 年开始这种数字电影发展相对成熟,网络技术也完全允许高画质长篇幅的影片上传播放,渐渐这种影片类型名称又被还原为数字电影而不做剪辑和借用"微电影"为名称来营销,视频网站也从原来的原创、微电影等类型的目录中取出,与网络播映的院线电影放在同一个目录下。2014 年部分数字电影不仅在网络播映,也会在网络播映前期登陆电影院线,通过售卖电影票来直接赚取影片价值。实现了由实验影片向专业领域的转型。从微电影的概念被大众认知以后,通常情况下具有情节的视频都会被人们称之为"微电影".如在婚礼现场播放的视频就被称为婚礼微电影,单集的动画片被称为动画微电影等等。在中国"微电影"并不仅是一种影视作品类型,如今已经演变成振兴、发展、传播文化思想,制造经济效益的一种导向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