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与局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5808字

  民国初期社会动荡,爱国主义风雷激荡,各种社会思潮旁流杂出,中国无政府主义是当时社会激进分子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反省和对理想社会的一次探索,是小资产阶级探索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出路的一次积极尝试,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社会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流派。民国初期,无政府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产生了中国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是刘师复。刘师复自称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是以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为模本,继承了中国“新世纪”派的思想。刘师复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思想是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形成理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之前,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社会反封建层面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处于主流地位。

  一、刘师复生平

  刘师复( 1884 - 1915 年) ,字子麟,广东香山人,15 岁中秀才,于 1904 年到日本留学,在那里受到日本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1905 年,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7 年,在广州密谋杀害清朝水师提督李准的起义中失败入狱,期间潜心研究《新世纪》等无政府主义刊物,对无政府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刘师复出狱后于 1912 年 5 月在广州发起晦鸣学舍,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晦鸣学舍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同时期刘师复还出版发行《无政府主义》小册子,此时他思想上已经发生变化,与同盟会划清了界限,继续从事暗杀活动,以推翻强权、实现无政府主义为目标,发起并领导了支那暗杀团。

  1913 年 7,8 月间,由于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宣传活动遭到了军阀的封杀,《晦鸣录》改名为《民声》并移至澳门,晦鸣学舍改为民声社。后期由于袁世凯政府的再次查禁,《民声》周刊被迫停刊,此后《民声》又被移往上海。“师复主义”在此期间形成。刘师复在上海期间除研究、宣传无政府主义外,还成立了中国无政府主义同志社,以“世界语传习社”作掩护,积极联络已分散的社会党人,分别在南京、常熟、广州等地成立无政府主义组织。

  刘师复是最坚决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者,“不单对于主义是鞠躬尽瘁,就是连带的对于素食主义等也能以死自矣”①.1915 年 3 月 21 日,刘师复因病逝世,时年 31 岁,《民声》失去重心,逐渐衰落。刘师复的五十多篇文章及十余篇译述收录于 1927 年出版的《师复文存》。同时,他在上海宣传无政府主义时出版过几十种小册子,系统地阐述无政府主义思想,形成了“师复主义”,奠定了其在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史上的“先觉”和导师地位。

  二、“师复主义”

  无政府主义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不同于对西方社会的作用,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理论是已经被“中国化”的无政府主义。黄凌霜在《师复主义》一文中说: “师复先生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意见,与克鲁泡特金都是相同的。”

  ②总的来说,刘师复是把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与法国的工团主义结合起来,建构了自己的一套无政府主义理论体系,称“师复主义”,至此,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刘师复被人们称为中国无政府主义政治纲领和理论的奠基人,其思想给黑暗中探索的部分中国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但在肯定“师复主义”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否认,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脱离社会实际及其所用的手段,是与中华民族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任务不相称的。

  “师复主义”之前的派别对无政府主义的传播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无政府主义思想观点没有得到充分阐述。刘师复通过对克鲁泡特金学说的深层次学习,称“克鲁泡特金,吾党中泰斗”③,其观点大大增加了无政府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吸引力。其理论层次比前人有所丰富和完善,代表了中国无政府主义的最高境地,为中国无政府主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张废除国家,实现个人绝对自由刘师复认为强权之下、规则之下、纪律之下没有自由,国家是罪恶之源。他也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认为在公有制下,国家一旦控制了一切社会财富,国家的专政会更加厉害。去除政府之后,社会就会和谐美满,人们互助互利,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社会也因此会变得和平美好。刘师复反对强权和废除政府的学说承袭克鲁泡特金的学说而来,并无创新,但是以刘师复为代表的民声派关于政府问题在中国的认识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刘师复反对强权和国家也与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相关。他通过分析国家的起源,认为国家与政府的产生,纯粹是因为暴力掠夺的结果,认为只要铲除了一切罪恶的起源---强权力量,废除国家,就可以实现无政府主义。

  在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传播中,追求自由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并且都将自由作为最高追求。新文化运动期间,一批关于自由的文章发表于无政府主义的宣传刊物,如《为自由而死》《安那其与自由》等。刘师复也不例外,宣称其“无政府主义的妙理,就是自由两个字”④.这种“根本思想”的表现就是极端反对管理和代表制。

  刘师复认为,任何人不受一切权利的控制。无政府主义者还认为“唯一者”,即“我”才是世界的核心,是推动世界发展、政治变革的主导力量,甚至就是世界历史本身。刘师复所追求的“绝对自由”体现在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政治上,要求废除政府,反对一切形式的管理,主张废除国家、军队、政府、法律等; 经济上,要求自由组织没有任何规章制度的团体或工会组织; 分配方式上,主张“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对社会上的一切产品自由取用; 在男女关系上,主张废除家庭关系和婚姻制度,这也是对人们封建观念的一种破除; 在思想道德观念上,主张思想自由,废除宗教和一切信条,以达到人人自由而和谐地生活。

  ⑤基于这种“绝对自由”的理念,在实践中无政府主义的所有活动没有领袖、没有规章制度,开会不设主席、个人自由发言等。事实上,这种自由是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当然我们站在今天不能苛责先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无疑对推动社会变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 主张废除资本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刘师复在《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宣言书》中认为: “资本制度者,平民第一之仇敌,而社会罪恶之源泉也。”⑥刘师复等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无政府共产主义就要“灭除资本制度,改造共产社会,且不用政府统治者也。质言之,即求经济上及政治上之绝对自由也”⑥.他认为在当时,资本主义制度是平民第一仇敌,是一切社会罪恶之源泉,正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使社会出现“富人与平民之阶级”.因此必须进行无政府革命,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建立无政府主义共产社会。他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是“无地主、无资本家、无首领、无官吏、无代表、无家长、无军队、无监狱、无警房、无裁判所、无法律、无宗教、无婚姻制度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经济上自由结合,没有家庭婚姻,人人自由结合,子女公养。为了达到这样的社会,刘师复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现手段: 其一,用书籍报刊、发表演说等,在平民群众中大肆传播,希望人们能够从中明白他们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其二,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两种手段达成目的。一是暴力反抗,如抗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二是扰动,如暗杀、暴动等。其三,平民大革命,目的是推翻政府及资本家。认为只要采取这些手段就可以实现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⑦实践证明,这种脱离实际的“纯粹”的“共产社会主义”,只能是不科学的空想。

  3. 主张用一切手段实现无政府主义理想社会克鲁泡特金说: “我们的运动,用笔,用剑,用枪,用炸弹,用投票纸。”⑧即用一切手段来实现无政府主义。一切手段包括宣传、暴力、扰动、大革命等,他们认为暗杀是实现无政府主义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中国无政府主义民声派则认为,目前“当先致力于口舌笔墨之传播”,因为“无政府之道德,不外‘劳动'’互助‘而已,二者皆人类之本能,非由外铄”⑨,只要通过教育感化人们,就能使人们“晓然于吾人主义之光明”,“再谋激烈举动以助其进步”⑩,结果就可以达到无政府主义社会。

  刘师复对于实现无政府主义的手段,体现在《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一文中,三种手段在上文中也已经提到,可以说刘师复是要首先通过“传播”“感化”,然后通过总同盟罢工等形式实现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刘师复的基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失望,以及他们企图摆脱社会政治经济危机,达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的理想。但是无政府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决定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不可能成功。

  三、“师复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与局限

  “马克思的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辩证认识,首先要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研究。无政府主义是以社会主义思潮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并在当时以最纯正、最彻底的社会主义自居。刘师复在其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社会构想中,虽然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一定的乖戾,但不可否认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1.“师复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

  师复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人民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学说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之前,无政府主义以其各种手段引导民众在反抗专制、憧憬新社会方面起过积极作用。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早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都受过无政府主义的思想熏陶。“五四”时,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虽则是相反的,但在反对卖国政府,主张革命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在刘师复的着作中,虽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论述的文章,但在批评孙中山和江亢虎的文章中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攻击。虽然称马克思的学说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半面的社会主义”,但也不是绝对否定,“马氏虽为集产派之祖,然其学说之部分亦自有甚精之点不能一概抹煞之也”.刘师复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并未能达到阻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效果,相反,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攻击,一些激进青年在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找到了自己的阵地,明确了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间接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刘师复宣传无政府工团主义并建立工团组织,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并促使中国革命分子在走向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刘师复最早提出“工团主义”是在 1913年 8 月的《< 晦鸣录 > 编辑序言》中,其中工团主义包含在晦鸣学社的八大纲领中,但此时提出的工团主义只是理论上的提出,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也没有付诸社会实践。刘师复去世前不久,对工团主义作了深入的补充宣传工作。在 1913年,刘师复在《政治之斗争》中大肆宣扬工团主义所主张的总同盟罢工,“总同盟罢工者,社会革命惟一之利器,而无政府党所重视为神圣之事业者也”.刘师复晚年已开始注意上海工人的自发斗争,五四时期最早关注工人运动的还是原民声社成员。1918 年 1 月,民声社编辑出版的《工人宝鉴》中的一篇《无政府社会主义纲目》,认为一切社会问题都是因为经济分配不均问题引起,主张将一切生产从资产阶级手中取回。《无政府社会主义纲目》还鼓吹经济的“总罢工”,认为“舍经济革命之外,无他法门”.这是一份比较经典的无政府工团主义纲领。1920 年,梁冰弦、刘石心在广州办《劳动者》,并建立广州机器工会,该工会一直由无政府主义者操纵,会员最多时达三万人。工团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刘师复把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与欧洲的工团主义结合起来,构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工人运动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尤其是刘师复提出的“结团体、求知识”的口号,恰恰揭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弊端。另外,刘师复的工团主义有很大的局限性,把工人运动局限于经济斗争的领域内,而不谋求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解放,最终免不了走向失败。但总体来看,刘师复的工团主义学说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确实起到了启蒙作用,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促使工人群众的觉悟大大提高。

  2.“师复主义”的局限性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破产是必然的,因为无政府主义的整个指导思想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它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在资产阶级统治下因生活绝望而产生的一种十分偏激的情绪。其理论是错误的,行动是盲目的,且带有一定的破坏性,因而是不能实现的。在世界各国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首先,理论上的缺陷和谬误。无政府主义认为可以在推翻旧政府后,在不考虑国家消灭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下立即废除国家,希望在产生政治国家的社会关系以前,把国家废除,这种理论显然只能是空想。师复主义者认为要实现无政府主义社会,“只要人类发扬互相扶助的本能即可”.这种片面认识对于人类也有斗争征服的本能这一方面估计不足,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使它在理论上陷入了片面性。无政府主义认为一切国家、政治、法律、权力等都是由蹂躏多数人自由生活的少数人造出来的,这是归纳了过去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结论。但是无政府主义认为将来的国家政治机构也是违反多数人意志而成为少数人的机关,这就未免太过于武断了。从资本主义制度,一飞脚跑到共产主义社会,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从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无政府共产主义不管是多么美妙,由于缺乏实现的基础,成了空中楼阁,只能想望一下,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便很快地失去了吸引力。

  其次,“师复主义”在实践上主张自由组合,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下,中国要想革命成功需要坚强的领导、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而师复主义恰恰相反,想依靠自由散漫的、一哄而起的群众运动去和全副武装的敌人斗争,其手段是十分软弱的。师复主义者不懂得组织的威力,不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他们强调个人奋斗,不要集体的力量。当然,无政府主义党是有组织的,但他们所谓的组织,只不过是自由组合,彼此之间没有约束力。他们反对头目制度,所以他们的组织都是没有领导的。组织涣散、不断分化是无政府主义逐步走向灭亡的原因。没有严密的组织,就不能团结形成战斗的集体,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作战行动和指挥; 没有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人人各自为政,就不能有效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从而使无政府主义走向失败。所以,不少革命志士在实际斗争中逐渐认清无政府主义的不科学,继而走上了马克思指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对于欧洲革命来说,无政府主义已经是被抛弃的理论,对于中国革命,它更加不能指导,所以,无政府主义的衰落是必然的。

  在中国,无政府主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许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通过无政府主义,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师复主义”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最终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如此,“师复主义”还是在 20 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