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机器人发展论文(研究推荐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2-21 共13607字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施有机关,有坐、起、拜、伏等能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机器人发展论文范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机器人发展这个课题。

  机器人发展论文范文第一篇: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作者:孙家琪 钟前进

  作者单位: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

  摘要:机器人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优势在于更小的创口、更少的疼痛、更短的住院时间、更快的恢复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心脏疾病的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心脏肿瘤等,在心脏手术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临床应用落后于其他外科机器人手术,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系统;心脏手术;微创外科;

  Abstract:Robotic cardiac surgery is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to heart surgery, which has advantages of smaller scar, less pain, shorter hospital stay, faster recovery and better aesthetics. Nowadays, robotic cardiac surgery has been applied into variety of cardiac diseases, includin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rdiac tumor, et al. But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ic surgery to heart falls behind other robotic surgeries for now, and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the future.

  Keyword:Robotic surgery system; Cardiac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mage.png

  1 全球首例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

  1998年5月7日,全球首台机器人手术,也是首台机器人心脏手术由Carpentier A实施[1].该手术采用的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原型机。Carpentier A和Loulmet D于1997年8月~1998年4月利用动物和尸体进行了必要的实验和培训,并且通过了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为房间隔瘤切除和房缺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患者女,52岁,2月前因中风接受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瘤,分别为3cm×2cm和1cm.手术采用右乳房下小切口和部分右胸骨切开,胸部切口大小为6cm×4cm,3个机械臂经该切口入胸,进入手术部位(心包和右心房)。该手术房缺修补时长2h,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h,总时长8h,失血480ml.患者于术后8d顺利出院。

  2 各地区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起步

  2.1 北美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起步

  北美第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术于2000年5月由Chitwood团队[2]实施成功。该团队后续陆续开展了20例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术,手术预后较好。该研究也成为美国FDA一期临床实验的一部分,推动了二期临床实验的开展。二期实验包含了10个中心112例患者,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了不同类型的二尖瓣成形术,其中0例死亡。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轻度或轻度以上反流患者占8%,仅有5%的患者因为反流问题需要再次手术,而其他无反流或轻微反流患者占92%[3].

  根据以上临床实验结果,美国FDA于2002年批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二尖瓣成形手术,自此北美机器人心脏手术得以推广应用。

  2.2 亚洲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起步

  2005年7月,韩国卫生和福利部批准达芬奇机器人为医疗器械,韩国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开始在韩国开展机器人手术[4].2007年1月15日中国大陆首例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5].2009年11月达芬奇机器人获得日本厚生劳务省(Ministry of Health,Labor,and Welfare,MHLW)批准[6].

  3 不同疾病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

  3.1 二尖瓣修复手术

  20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39例患者进行了单中心非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手术较传统开胸术式具有更短的住院时间(7.1d Vs10.6d,P=0.04)[7].2008年美国Chitwood W R等[8]报道了共计300例单中心非随机临床实验结果,即刻修复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或轻微反流者292例(97.4%),轻度反流者5例(1.6%),中度反流者3例(1%),无重度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2±4.2)d,累计有16例(5.3%)患者需要再次手术。Mihaljevic T等[9]比较机器人手术(261例)与全胸骨切开(114例)、部分胸骨切开术(270例)、和右前外侧小切口开胸术(114例)进行的二尖瓣修复术。在体外循环时间上,机器人手术比全胸骨切开术长42min,比部分胸骨切开术长39min,比前外侧小切口开胸术长11min(P<0.0001)。在住院时间上,机器人手术最短,中位数为4.2d,比其他3种开胸手术分别短1.0d、1.6d和0.9d.3种手术方式均无院内死亡。机器人手术组心房颤动和胸腔积液发生率最低。

  2018年Hawkins R B等[10]进行了一项二尖瓣手术的多中心研究(2 351例),分为机器人手术组(n=372)、微创手术组(n=576)和常规胸骨切开术组(n=1352)。结果表明,机器人组和微创手术组的二尖瓣修复率较高(91%),常规胸骨切开术组较低(76%,P<0.0001)。常规胸骨切开术组时间为224min,微创手术为222min,机器人手术为180min(P<0.0001)。住院时间方面,机器人手术比传统常规胸骨切开术住院时间减少约1d.然而,相对于微创手术组,机器人手术组具有更高的输血率(15%Vs5%,P<0.0001)、心房颤动率(26%Vs 18%,P=0.01),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d(P=0.02)。同时,该研究发现,机器人手术具有更长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室时间。

  综上所述,机器人二尖瓣修复同其他手术途径的手术效果相似,可作为标准术式。

  3.2 先天性心脏病

  2001年,Torracca L等[11]报道了6例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平均CPB时间(106±2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7±13)min.2003年,Argenziano M[12]报道了17例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包括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5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其阻断时间中位数为32min,体外循环时间中位数为122min,ICU时间中位数为20h.2005年,波士顿儿童医院[13]报道了从2002~2004年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的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9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室内成功拔管,动脉导管未闭和血管环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d和2.2d.2010年,GAO C Q等[14]报道了20例全机器人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94.3±2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9.1±12.9)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25.0±34.8)min.同年,GAO C Q等[15]也首次报道了24例不停跳全机器人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其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65.6±17.7)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8.5±19.3)min,手术全部取得成功,且无患者需要输红细胞,ICU时间为(0.5~1)d,住院时间为(4~5)d.

  3.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998年,Loulmet D等[16]使用第一代达芬奇手术系统首次报道了机器人手术系统实行CABG的研究。其中包括2例机器人获取乳内动脉和2例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程TECAB)。2005年,Srivastava S等[17]报道的150例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所有病例中,无心肌梗死、卒中、切口感染等,无死亡,4例因出血再次开胸,平均住院时间3.6d.术后3个月对55例行CTA检查,未见桥血管狭窄。2006年Argenziano M等[18]报道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共有13个中心98例前降支搭桥术入选,85例成功接受手术,5例术中改为正中开胸。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7±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1±26)min,住院时间(5.1±3.4)d,3个月时无须二次再血管化治疗的比例为91%,该结果同时也为美国FDA批准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冠脉搭桥术提供重要依据。2013年Bonaros N等[19]报道了两个中心500例机器人辅助下冠脉搭桥术(包括334例单支,150例双支,15例三支以及1例四支),手术平均时间为30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3min.其中80%手术取得成功,无须再次手术或者术中转换为大切口。在住院时间方面,Lee J D等[20]报道了两个不同中心的541例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otally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ECAB)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6d(2~54)d,平均7.35d.2011年高长青等[21]报道了12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置入"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例。全组无死亡和并发症。平均ICU时间42 h,无心血管事件。平均引流量80 ml.术后第2d即可下床活动。支架置入术后3~5d出院。

  3.4 心脏肿瘤

  2005年Murphy D A等[22]报道3例机器人辅助下左房肿瘤切除,术中经右房-房间隔路径进入左房或直接左房切口,肿瘤切除后利用自体心包片修补缺损的房间隔。Mohammed H等[23]于2012年第一次报道了机器人辅助切除左心室黏液瘤,证实了机器人手术切除是治疗左心室黏液瘤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同年,Schilling J等[24]报道了17例机器人辅助和40例非机器人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结果表明机器人手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2.7h Vs 3.5h),由此认为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心脏肿瘤的切除是安全的,可能是在特定的患者人群中替代传统术式的一种可行方法。

  3.5 其他手术类型

  2004年Derose J J等[25]报道了13例机器人辅助下心室电极植入术,其中有6例曾接受过冠脉搭桥术,所有患者无并发症,无手术失败。同年,Gerosa G等[26]率先报道了机器人辅助下治疗心房纤颤的病例。患者为64岁男性,阵发性房颤,采取了3个1cm大小的孔洞进行手术,随访3月,为窦性心律,无心律失常。2012年Nifong L W等[27]报道了86例患者在接受二尖瓣修复术的同时行"冷冻迷宫术",83例患者无心房颤动,该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方式可能是一种理想的心房颤动微创治疗手术方法。

  4 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31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全球共装机6 142台。而在中国,仅有218台。这说明我国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共有218家中心开展了机器人手术,累计完成215 972例机器人手术。其中,全机器人心脏手术共计2 876例(截至2021年4月30日),仅占1.58%,且开展的种类非常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心脏手术仍存在较多的局限性:(1)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局部清晰,但整体视野欠佳;(2)机械臂与胸壁范围的矛盾:限制了低龄低体重患者的使用;(3)器械交换频繁,影响手术速度;(4)器械相对短缺,不能满足心脏手术的需要;(5)镜头起雾、污染,影响操作;(6)单侧胸腔径路限制了手术拓展;(7)细微精细操作(缝合)需要更长时间学习和培训。机器人手术系统也因此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手术所覆盖的病种有限、手术术式有待拓展、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社会和行业认可度有待提高、规模尚需扩大、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5 机器人手术的发展趋势

  在设备的更新和进步上,Intuitive Surgical公司于2014年发布了机器人手术系统第四代产品-Da Vinci Xi.新一代产品大幅改进了驱动结构,使得机械臂移动范围更灵活精准,可覆盖更广的手术部位;与以往的12mm内窥镜不同,采用了全新的8mm内窥镜,数字内窥镜更加轻巧,使用激光定位并可自动计算机械臂的最佳手术姿态,画面成像更清晰,3D立体感更准确。触觉反馈是目前手术机器人普遍面临的问题,缺乏触觉反馈可能会导致手术操作的不适应。澳大利亚的Herosurg通过在机械臂上增加传感系统产生触觉反馈,并将触感反馈到医师的手上,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未来更新版本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研发,也将为机器人心脏手术带来全新的进步。

  华为联合中国联通福建分公司、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等成功实施了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这也是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在未来,5G网络普及以后,远程医疗的实现或许成为可能,也是机器人手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或许未来会出现智能AI操控机械臂进行自主手术,真正地解放了医师的双手。

  6 总结

  目前的机器人系统基本为美国生产,国内售价为两千多万元人民币一台,对患者和医院的负担较重,同时其维护费用也较为高昂。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系统或可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顺利完成了3例国产机器人手术,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运用于临床。202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道了26例采取国产康多手术机器人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28],证明该国产手术机器人在肾切除手术中安全、有效。

  机器人手术对于医师的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成熟的团队对于手术的整体成功率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机器人手术培训体系应更加成熟,机器人操作团队也更加专业化。同时在手术术式上,机器人心脏手术可以拥有更多的适应证,对胸壁的打孔数量也可以适当进行减少,同时对低身高、低体重、低年龄的患者也尝试进行手术,或者是通过不同路径进行手术例如左侧路径手术。

  综上所述,机器人心脏手术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发展机器人心脏手术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Carpentier A,Loulmet D ,Aupecle B ,et al. Computer assisted open heart surgery.First case operated on with success[J]. Comptes Rendus de I 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s lI-Sciences de la Vie, 1998,321(5):437-442.

  [2] Chitwood W R Jr,Nifong LW,Elbeery J E,et al.Robotic mitral valve repair:trapezoidal resection and prosthetic annuloplasty with the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0, 120(6):1171-1172.

  [3] Nifong L W,Chitwood W R,Pappas P S,et al.Robotic mitral valve surgery:a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 trial[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5,129(6):1395-1404

  [4] Hoon K D,Sik J W,Won P J,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botic procedures performed using the da Vinci robotic surgical system at a single institute in Korea:experience with 10000 Cases[J]. Yonsei Medical Journal,2018,59(8):975.

  [5]长青,杨明,王刚,等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4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 ,23(1):19-21.

  [6] Ishikawa N,Watanabe G,Tomita S,et al.Japan's First robot-assisted totally endoscopic mitral valve repair with a novel atrial retractor[J].ArtificialOrgans,2010,33(10)-:864- 866.

  [7] Woo Y J,Ba E A N.Robotic minimally invasive mitral valve reconstruction yields less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 and shorter length of stay[J] Surgery,2006, 140(2):263-267.

  [8] Chitwood W R,Rodriguez E,Chu W A,et al. Robotic mitral valve repairs in 300 patients: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Cardiovascular Surgery,2008, 136(2):436-441.

  [9] Mihaljevic T,Jarrett C M,illinov A M,et al.Robotic repair of posterior mitral valve prolapse versus conventional approaches:potential realized[J].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1,141(1):.72-80.e1-4.

  [10] Hawkins R B,Hunter M J,Mullen M M,et al Apropensity matched analysis of robotic ,minimally invasive ,and conventional mitral valve surgery[J].Heart,2018. DOI:10.1136/heartjnI-2018-313129

  [11] Torracca L,Ismeno G,Alfieri 0.Totally endoscopic computer-enhanced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in six patients[J]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1,72(4):1354-1357.

  [12] Argenziano M. Totally endoscopic atrial septal defect repair with robotic assistance[J] Circulation,2002 ,5(3):.294-300.

  [13] Suematsu Y,Mora B N,Mihaljevic T,et al. Totally endoscopic robotic-assisted repair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d vascular ring in children[J].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5,80(6):2309-2313.

  [14] GAO C Q,YANG M,WANG G,et al.Totally endoscopic robotic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in the adult[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4(6):1404-1407.

  [15] GAO C Q,YANG M,WANG G,et al. Totally endoscopic robotic atrial septal defect repair on the beating heart[J].Heart Surgery Forum,2010,13(3):155-158.

  [16] Loulmet D,Carpentier A,d'tellis N,et al.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ith the aid of robotic assisted instruments[J]. The Journa1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1999,11(1):4-10.

  [17] Srivastava S, Ga Da Salli S ,Agusala M,et al.Use of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in CABG through lateral thoracotomy with robotic assistance in 150patients[J].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6,81(3):800-806.

  [18] Argenziano M,Katz M,Bonatti J,et al.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trial of robotically assisted totally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6 81(5): 1666-1675.

  [19] Bonaros N,Schachner T,Lehr E,et al.Five hundred cases of robotic totally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predictors of success and safety[J].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3,95(3):803-812.

  [20] Lee J D,Bonaros N,Hong P T,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after robotic totally 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3,95(3):813-819.

  [21]长青杨明,吴扬等。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7(7):398-40

  [22] Murphy D A,Miller J S,Langford D A. Robot-assisted endoscopic excision of left atrial myxomas[J] Journal of Thoracic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05,130(2)-:596-597.

  [23] Mohammed H,Michael S J.Robotic assisted excision of a left ventricular myxoma[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2(1)113-114.

  [24] Schilling J,Engel A M,Hassan M,et al. Robotic Excision of atrial myxoma[J] Journal of Cardiac Surgery,2012,27(4):423-426.

  [25] Derose J J,Belsley S, Swistel D G,et al.Robotically assisted left ventricular epicardial lead implantation for biventricular pacing:the posterior approach[J].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4,77(4):1472-1474.

  [26] Gerosa G ,Bianco R,Buja G,et al. Totally endoscopic robotic -guided pulmonary veins ablation: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2):450-452.

  [27] Nifong L W,Rodriguez E,Chitwood Jr W R. .540Consecutive robotic mitral valve repairs including concomitant atrial firillation cryoablation[J].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2,94(1):38-43.

  [28]李学松,樊书菠熊盛炜,等国产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1,42(5):375-380.

  文献来源:孙家琪,钟前进。 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1,2(06):415-420.

  机器人发展论文范文第二篇:机器人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欧盟思考与启示

  作者:李舒沁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摘要:机器人产业在应对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重视该产业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欧盟认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将带来降低劳动者工作风险、增强经济韧性和提高欧盟竞争力等机遇,但也存在影响就业并扩大劳动力差异、机器人应用监管不足影响信心及扩大"数字鸿沟"等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对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启示,未来的应对措施可采取持续推动技术发展,促进发展提高竞争力;多措并举减轻挑战,未雨绸缪减少风险点以及加强信任技能培养,与时俱进提高适应力等应对方式,使我国机器人产业更加良性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影响;欧盟;

  作者简介:李舒沁(1989-),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数字经济治理、科技传播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管理项目"新时代科学基金运行与管理研究"(71843008);

  Abstract:The robotics indus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pandemic. The European Union(EU)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industry and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The EU believes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obot industry will bring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workers' work risks, enhance economic resilience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U, but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 such as affecting employment and widening labor disparities, insufficient regulation of robot application affecting confidence and widening the "digital divide".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obot industry.Future countermeasures can be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Multiple measures to reduce challenges, take precautions to reduce risks, strengthen trust and skills training,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improve adaptability and other coping ways, so that China's robot industry more benign development.

  Keyword:Robo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The European Union;

机器人发展.png

  0 引言

  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疫情期间及当前的后疫情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欧盟在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预算达7500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中,基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与增强经济韧性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导向性原则。近期欧盟组织专家就欧洲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展讨论,形成不同观点。通过归纳汇总其共性的机遇与挑战,也可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良性发展、经济数字化顺利转型提供借鉴与启示。

  1 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疫情的冲击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该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社会带来了机遇。

  1.1 降低人类劳动者工作风险

  在各类研讨中,较为常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是提高人类的安全。一是机器人可以从事很多危险性工作。例如在疫情期间,无人运输设备的使用可以实现物资无接触配送,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1],还可以在水淹的矿井中操作机器人搜索被困人员及破损点,以及在其他自然灾害现场开展搜救工作等。机器人在这些场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所受风险。二是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减少员工工伤发生几率。当前一些工序是简单重复性劳动,员工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或固定一种姿势进行工作,包括搬运货物,进行数据的复制粘贴等。这也是很多职业病的成因。使用机器人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改善员工工作环境[2].

  1.2 增强经济韧性

  增强经济韧性是"下一代欧盟"计划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最常提到的机遇是提高效率。罗马尼亚一家自动化解决方案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为采用该公司技术的医疗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效果包括1天清理以往160天的积压登记,大幅缩短医护人员检查时间,大幅提高行政部门审核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申请等,充分体现了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带来的高效性。二是为稳定经济发挥作用。德国拥有欧洲领先的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欧盟超过四分之一的机器人安装在德国汽车制造业。在疫情解封后,欧盟各国经济中,德国的制造业PMI持续上涨并连续数月保持在50%的荣枯线以上。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结合国际上对商品的需求,成为德国经济较快复苏的主要原因[3].三是在后疫情时代促进"无接触社会"发展以降低疫情冲击。欧盟资助的一项对机器人态度的调查显示,在后疫情时代,公众认为机器人等自动设备可以成为"无接触社会"的执行者[4].在控制疫情方面,可以在监测社交距离、病毒污染环境照料病人、传送药物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为线下消费场所降低人际交往密度提供支持[5].

  1.3 提升欧盟竞争力

  欧盟希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战略自主的力量,而机器人结合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这一愿景的实现。一是欧盟具有优良的发展基础。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机电结合,近期又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一种跨学科高精尖技术,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欧盟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理论方面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可以为产品革新及创新提供深厚的理论土壤。二是其内部需求较大,而且存在需求阶梯。欧盟与日本、韩国有所区别,其内部空间较大,而且东欧、西欧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欧盟内部形成了一个梯级市场。西欧以往用于降低成本的部署机器人面临升级换代,东欧则需要尽快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两地的机器人需求规模同样较大,但类型有别[6],为欧盟内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创造了多样化需求,增强了欧盟企业在国际机器人产业中的竞争力。三是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使用的增加,形成新的生产体系。公共及私人领域的需求也为机器人发展建立创新生态,形成欧洲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硅谷",激发与之配套的各类产业加速创新,向工业4.0设置的智能化目标迈进。这一过程将推动更多新业态出现,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2 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

  新技术通常是"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形成挑战。机器人也引发了对挑战的讨论。

  2.1 影响劳动力就业并放大劳动力差异

  这被认为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最大挑战之一。一是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机器人投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力就业规模带来冲击。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制造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机器人使用增多冲击了该行业的劳动力就业[7].这种被称为"机器换人"的现象带来民众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担忧。二是放大劳动力的能力差异,增加再就业难度。在现有研究及报告中,低技能劳动力从事的工作可替代性强,因此更易受机器人使用增加的影响。而高技能劳动力则可能因产业升级获得更多机会。同时低技能劳动力如果因此失业,其可选择的工作数量较少,范围有限,长此以往,劳动力之间的阶层将愈发扩大。三是扩大收入差距,影响社会稳定。劳动力就业受机器人使用规模影响出现分化,其收入也受到连带影响。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大量低收入人群和少量高收入人群间的矛盾有可能逐步加深[8],最终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2.2 应用监管不足影响对机器人的信心

  新技术的出现带来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但监管体系较难及时有效跟进新形势。在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结合后,这种问题也更为突出。一方面人机协同过程产生风险难定责。尽管全自动工厂已开始建设并投产,但当前机器人的使用更多采取人机协同方式。这种情况下,如果机器人存在因设计缺陷或故障导致操作员或其他人受伤。如何监管划分责任存在无法可依、无例可循的状态[9],增大了公众对人机协同工作的担忧。另一方面存在劳动力市场非人化风险。机器人可以同一节奏持续进行工作,但劳动力则可能因为体能、情绪等因素带来工作节奏的波动。在人机协同体系下,为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工作计划很可能以接近机器人的强度进行设计,而工人则被算法"管理",被迫承受更高的工作强度。这与技术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福祉的理念相矛盾,影响使用机器人的信心。

  2.3 存在扩大"数字鸿沟"风险

  机器人产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带来生产力的跃升,但也有可能扩大已有的"数字鸿沟".一方面对教育均等化带来挑战。学生对智能设备、软硬件接触的不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获取、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编程控制机器人并优化其行为,而条件受限的学生还需要在脑海中想象书本中的知识[10].这种在信息获取和技术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并可能随着技术进步导致更大的分化。另一方面,欧盟内部各国的"数字鸿沟"在疫情后也存在扩大风险。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以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迈向工业4.0,而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在较为传统的制造能力和新兴的人工智能赋能方面都存在不足。疫情又冲击了原有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使欧盟内部的资源、资金和注意力进一步转向欧盟的发达国家。一旦错过当前自动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浪潮,未来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将更难,欧盟内部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扩大。若欧盟自身缺乏较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弥合这一差距,或将影响其团结与稳定。

  3 启示及应对建议

  欧盟总结的机器人未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有一定启示。应对建议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3.1 持续推动技术发展,促进发展提高竞争力

  一是扩大应用层面优势,便利日常生活。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的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使用规模和种类进一步增加,未来可结合人工智能在应用场景上的优势,增加使用需求,便利民众的日常生活。

  二是提高机器人基础技术水平,减少"卡脖子"影响。我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高端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方面仍与国际机器人四大巨头存在差距。相比于应用场景的迅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增加对机器人基础研发和关键制造技术的关注及投入,攻克制造过程中的"卡脖子"环节,使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关注国际动向加大投入,开展国际竞争。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这几个机器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已提出各具特色的机器人发展战略及十亿美元量级的投资计划。我国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各国动向,理性分析其战略,找到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探索基础前沿技术,以图在新一轮竞争中将应用层面优势赋能到机器人产业发展中。

  3.2 多措并举减轻挑战,未雨绸缪减少风险点

  为减少公众对机器人应用的顾虑,有必要参考欧盟提出的挑战,未雨绸缪地开展研讨、分析并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使机器人产业发展获得更多公众的信心和支持。

  一是预先开展法理研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针对人机协同过程中的问题,有必要在法学界进行法理方面的研讨,剖析已出现的案例,并结合现有法律分析其判决依据。如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空白,也可提出新的观点,并广泛征求产学研法及公众各界意见,汇聚各方共识,为今后出台相关法规提供基础。

  二是加强监管,减少人机协同中的"冰冷".针对劳动者被困于"算法"的问题,仍然要秉持技术进步提升人类福祉的理念,将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放在重要位置。要敦促企业在使用自动化设备时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也需要采取监管措施,纠正出现的"算法困人"现象,使人机协同生产得到公众的理解。

  三是推动设备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可以向学校等提供涉及机器人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无论经济条件的高低,都有机会了解机电结合可以发挥的效能,增强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并提升其对理科课程的兴趣,扩大理工科人口基础。

  3.3 加强新人技能培养,与时俱进提高适应力

  对劳动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新劳动力的技能培养。机器人产业发展离不开熟悉原理、善于制造、敢于创新的劳动者团队。让新劳动力直接接受可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自我提升,主动适应变化的能力,为未来产业升级提供人力保障[11].

  另一方面在于提高现有劳动力的适应能力。为现有劳动力提供不同类型技能培训方案,结合其自身能力、禀赋,有针对性地提高某几项能力,比如对新型设备的维修维护、电气维护能力升级等,从而提高其对技术进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减少"机器换人"对现有劳动力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Zeng Z,Chen P J,Lew AA. From hightouch to high-tech:COVID-19 drives robotics adoption[J]. Tourism Geographies,2020,22(3):724-734.

  [2] Gunadi C,Ryu H.Does the rise of robotic technology make people healthier?[R]GL ODiscussion Paper,No. 600, Global Labor Organization (GLO),Essen,2020.

  [3] Brakman S ,Garretsen H,van Witteloostuijn A. Robots do not get the coronavirus: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21:1-10.

  [4] Hamlyn R SIENNA D4.5 Public views on artificial itelligence and robots across11 EU and non-EU countries[R].Zenodo,2020 hts://oi.org/10.5281/zenodo.4068220

  [5] Caselli M,Fracasso A,Traverso S Mitigation of risks of Covid-19 contagion and robotisation:Evidence from Italy[J] .Covid Economics:Vetted andReal-Time Papers ,2020,17:174-188.

  [6] Csefalvay Z, Gkotsis P. Robotisation race in Europe:the robotisation chain approach[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20:1-1

  [7] Acemoglu D,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20,128(6):2188-2244.

  [8] Consoli D,Sanchez. Barrioluengo M.Polar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lowskill service jobs in Spanish local labor market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9,59(1):145-162.

  [9] Murtarelli G,Gregory A,Romenti S. Aconversation-based perspective for shaping ethical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s: The particular challenge of

  chatbot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29:927-935.

  [10] Kaivo-Oja J,Roth S,Westerlund L Futures of robotics. Human work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7,73(4):176-205.

  [11]李舒沁后疫情时代人力资源数字技能培养与镜鉴[J]中国科技产业2021(04):67-69.

  文献来源:李舒沁。 机器人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欧盟思考与启示[J]. 中国科技产业,2021,(11):67-6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