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贵州省民俗钱杆舞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武术研究 作者:卢仲莲,苑艺博,郑叶
发布于:2021-03-02 共4088字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贵州传统民俗舞蹈钱杆舞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钱杆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起源于人们闲暇娱乐的民间活动;其表演形式不分地点、场合,可单人,双人或多人同舞;具有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钱杆舞面临着传承人趋于老龄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城乡的逐渐一体化使得传承断裂等问题。

  关键词:民俗舞蹈; 钱杆舞; 健身价值;

  Abstract: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QianGan dance of Guizhou traditional folk dance.The result show that: Qiangan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700 years. It originated from the folk activities of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It can be performed by one person, two or more people, regardless of place or occasion,With fitness,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conomy, value,Qiangan dance is facing such problems as the aging of inheritors, the impact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ich make the inheritance broken.

  Keyword:Folk dances; Qiangan dance; the value of fitness;

钱杆舞

  钱杆舞由清朝传入余庆,广为流传于龙溪、白泥、太平等五个乡镇,又名"莲枪舞".舞者手拿钱杆舞动,边打边唱,队形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进行变化,有单、双、对打三种表演形式,主要用钱杆的上下两端拍打身体的肩、腰、上下肢等部位,或者击打地面发出有节奏、清脆的响声,大多表达吉庆,丰登、胜利的愉快心情。[1]是一项传统民俗舞蹈项目,2019年收录为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对钱杆舞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健身、娱乐,教育,经济,政治价值,同时对钱杆舞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及时了解贵州钱杆舞发展状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余庆县传统民俗舞蹈钱杆舞。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传统民俗舞蹈钱杆舞的发展概况

  2.1.1钱杆舞的起源

  龙溪钱杆历史久远,至今已有700多年,可以追溯至明朝万历二十八年间。播州(今遵义地区)杨应龙士官谋叛,明代总兵陈璘受命到播州平乱,统兵六万,追捕叛党途径龙溪,部队人多,无地休憩,驻扎于万龙崖花洞里养精蓄锐。陈璘为鼓舞士兵士气,于悬崖上刻诗道:"仗剑空狐穴,停轺憩洞天。有崖堪鑗勒,何处不燕然。"士兵在洞中闲暇没有事情消遣,以打钱杆、快板娱乐,陈璘部队开赴后,当地百姓学会这一技艺,并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打钱杆这一舞蹈形式便流传于当地传承至今。

  2.1.2钱杆舞的表演形式

  钱杆舞的道具采用1米有余的竹竿,在其上下两头挖槽穿洞,串上古钱制成钱杆。跳舞者手拿钱杆中段,伴随杆上刷刷作响的铜钱,配合歌唱,用钱杆的上下两端拍打身体的肩、腰、上下肢等部位,或击打地面,亦是与他人互打,节奏鲜明,耐人寻味,是人们怡然自得、健体强身的有益舞蹈。其表演方式不受地点局限,可一人、两人或多人一起,在庭院、街头或者空地上表演。在人多的地方,随手拿起钱杆就可以跳起来,舞者打唱舞三者协同配合,其中一人带头唱,其余众人和,无需乐器伴奏,领唱者即兴表演,没有固定唱词,见什么唱什么,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通过不断发展升华,民间不分场地的表演形式现可呈现为舞台表演。

  2.2 贵州传统民俗舞蹈钱杆舞的价值研究

  2.2.1钱杆舞的健身价值

  钱杆舞这一运动项目,是一项全身的运动,跳舞时,拿住钱杆中部,围绕敲打身体的肩膀、手臂、手心、腰、腿和脚等部位,跳舞过程中还伴随着移动,转圈、抬腿、下蹲等空间层次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还有伴奏,运动过程富有韵律性,加上运动强度中等的特点,使其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热衷的健身项目。通过该项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改善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使整个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得到很好的提高。[2]钱杆舞动作要领多,但是学起来特别有劲,而且非常好看,好玩,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来说活动量也大,各个部位各个筋骨都能锻炼上,锻炼效果非常明显。在乡村、社区广场经常能够看到群众打钱杆,体现了本地群众满怀激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今,强身健体的钱杆舞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健身方式之一。

  2.2.2钱杆舞的娱乐价值

  钱杆舞自身带有开朗、喜悦、极其富有感染力等特性,有吉祥如意,恭喜发财之意,还被艺术家们赋予"钱杆迪斯科"的美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龙溪每逢过节、婚事、进新房等人群积聚时,都喜欢表演钱杆舞,是当地群众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活动。其观赏性体现了该舞蹈的娱乐价值。除观赏途径来实现其价值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实际参与的方式,每年在"乡村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都能看到钱杆舞这一文体技艺的身影,余庆着重塑造好节日庆典品牌,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以富足。

  2.2.3钱杆舞的教育价值

  新时代需要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需将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途径。[3]具备龙溪文化特色和典范民间艺术的钱杆舞,作为习俗文化延续的介质,为其能够较好的得以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作用,在龙溪中学,学校结合特有的地方文化,将钱杆舞作为乡村少年宫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和打造,专门邀请了龙溪镇文艺爱好者、钱杆舞的传承者高钦莲老师教全校1700余名学生打钱杆。据了解,学校起初对挑选出来的学生和老师实行培训,让他们掌握钱杆技巧,然后去教会每个学生。目前,学习已投入5万余元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一根钱杆,每周培训不少于三次,让民间艺术文化走进校园,充裕学生课外生活,使孩子们受到民间艺术瑰宝的熏陶,切实将钱杆文化在校园发扬光大。

  2.2.4钱杆舞的经济价值

  余庆是"四在农家"的发祥地,利用好这一优势,政府全力推进余庆旅游业的发展,深度打造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与"四在农家"相结合的乡村旅游,钱杆舞这一文化资源得到深度挖掘和开发。培育了《钱杆舞》这一优秀剧目。打造了《钱竿魂》《钱杆打出幸福来》《幺妹进菜园》等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节目品牌。[4]带动了人文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钱杆舞对场地,器材,锻炼人群没有太高的要求,一块空地,一根竹竿即可,利用一点时间于竹竿上下端凿槽穿孔,系上古钱,男女老幼皆宜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来,外加上钱杆舞起源于当地百姓的生活娱乐,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一项费用极低却能够起到强身健体作用的运动项目能够快速的被大众所接受,也对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起到了一定得带动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钱杆舞的经济价值被充分的挖掘,使其更好的发展。

  2.3 贵州传统民俗舞蹈钱杆舞面临的问题

  2.3.1钱杆舞传承人趋于老龄化

  2016年72岁的钟国志,他从18岁跟随父辈跳钱杆,已经有了50多年,当地人称他为"钱杆舞痴".钟前辈很忧伤的说:"钱杆舞古老技法无法信手拈来,需要长久积累,加上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遇到传承之忧。有年轻人愿意学,我将毫无保留地交出去".现年高龄的钟老师已经无法上台表演,只能对其进行编排与指导,同样利用自己擅长编排钱杆舞绝活儿的退休老师高钦莲,杨再碧,为传承地方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免费教龙溪小学和中学的孩子打钱杆。三位较为知名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对钱杆舞的传承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2.3.2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虽然现在钱杆舞引进了龙溪中学少年宫,但是学生们是以文化课为主,他们需要考高中上大学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花太多的时间专研这一民俗舞蹈,当代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对生活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对游戏与抖音类的APP为之入迷,同时,足球、篮球运动是男孩子的最爱,女孩儿则更倾向于拉丁,爵士舞蹈类,这些新兴运动项目占据了优势,侵占着钱杆舞的生存空间,导致学生在课上所学对钱杆舞其"形"技艺不精,对其"神"领略不足。

  2.3.3城乡的逐渐一体化使得传承断裂

  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包括养老、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农村都明显落后于城市。这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进城务工、求学,学业有成者基本选择在城市工作,没有返乡建设农村之意,务工人员为了下一辈的前途,不断在城里打拼,有一丁点儿时间恨不得都利用起来上班,如此忙忙碌碌的他们业余时间少之又少,每年也就只有春节回乡几天,所以,对于过节,婚事,进新房等事情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筹备,节日由繁到简,钱杆舞犹如小草,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村里缺少了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身怀钱杆技艺的能人无人传授,钱杆舞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

  3 结论与建议

  3.1.1结论

  钱杆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起源于人们闲暇娱乐的民间活动。钱杆舞的表演形式不分地点、场合,可单人,双人或多人同舞。钱杆舞具有健身、娱乐、教育和经济价值。钱杆舞面临着传承人趋于老龄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城乡逐渐一体化导致其传承断裂等问题。

  3.1.2建议

  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应该增建传习基地,大力宣传,呼吁更多群众及年轻人参与传承钱杆舞这项工作。传统动作的创新和发展,服饰的选择,队形的变换,舞美的掌握与音乐的选择决定了钱杆舞表演的整体水平,所以,提高传承人自身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利用好钱杆舞进校园这一优势,通过对学生的传授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对钱杆舞传承的重视程度,借助全民健身的热潮,使钱杆广场舞在普通群众当中广泛流传。也可以由政府牵头,创办钱杆舞传承机构,专门从事钱杆舞的传承、开发、保护和监管工作,并采取奖励制度,对传承人给予一定经济补贴,筹办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加强基层民众对钱杆舞的深入了解和技艺升华,使钱杆舞文化的精髓得以保存与传扬。

  参考文献

  [1]王波。余庆钱杆舞的现代传承发展路径探析[J].武术研究,2017(8):93-94.

  [2]周开敏。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跳竹竿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3]滕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5.

  [4]倪思友,郑礼志。余庆乡间的文明画卷[N].遵义日报,2011.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
原文出处:卢仲莲,苑艺博,郑叶.贵州传统民俗舞蹈钱杆舞研究[J].武术研究,2021,6(01):129-130+156.
相关标签:民俗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