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江西L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源分析

来源:湖北农机化 作者:章小平 魏晖
发布于:2021-01-16 共3100字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西L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进行资料梳理,对近10年的生源来源范围、数量和质量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专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生源; 问题; 建议;

  1 生源问题

  为便于研究,项目组收集该专业自2005-2018年的生源数据,调查显示,该专业生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一是生源数量问题。该专业生源从最早的一个班35人,发展到最高时2011年6个班325人,随后在4~5个班200人左右波动。但近5年生源数量呈直线下降趋势,最新一年新生入学人数不到60人。二是生源质量问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级学科为机械工程,二级学科还属于目录外专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分学生报考。办学初,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在二本线上,甚至一本线的录取生源比例平均接近11%,而最新一级的生源录取名额明显不足,还存在二本线降分录取现象。三是该专业方向定位问题。该专业在早期设置过程中,将生源设置为文理兼收,并在专业方向设置为汽车服务与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企业管理3大方向。由于学校在专业说明上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不仅让考生误认为只有理科生才能报考,而且诸多考生对专业的发展方向也不清晰,其后直接导致专业方向设置破产,最后统一设置为汽车服务与应用方向。四是生源地理分布问题。专业创立初,生源为全国各地,以普通高考成录取为准,早期省内外生源录取比例最高可达到6:4,其中大有来自北方的辽宁省、西部的甘肃省、西南的重庆市、东南的广东省等省市地区生源,但最近1年统计显示,91.38%的生源来自本省,且一些外省传统的生源地处于无人报考境地。

  2 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宏观因素

  2.1.1 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

  自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而带运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在市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也是正当时,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校开设数量与汽车产业发展成正相关。但从我国近几年的汽车产销量增长率来看,明显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稳定的成熟期,自2011年开始,汽车销售增长率开始大幅下降,到2018年出现负增长。因此,行业趋势的变化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数量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迫使专业建设由数量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形成更强的专业竞争力。

  2.1.2 高校开设专业速度的影响

  在宏观背景影响下,高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速度也进入旺盛期,除原有本科高校纷纷开设此类专业,还有一些新进的本科院校(含职业教育院校)也跟风进来,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统计的数据来看,相比于第一届统计的数据,到2016年,专业开设增长了2倍多。因此,专业数量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大力促进了人才培养的数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分散了生源报考集中程度,如江西省,早期只有两三所高校,但现在涉及此专业的高校已超过10所。

  2.1.3 省教育厅招生指标控制的影响

  早期由于专业性质的特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招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仅提升了专业学科的建设,而且还扩大了专业的市场影响力。后在省教育厅为规范高校招生背景下,专业录取采用了统筹安排,将原自主招生的专业都纳入了全国高考招生计划当中,当然,这不仅有利于生源的质量及稳定性,而且还对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但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生源的数量及范围,还直接成为该校2014级之后专业报考人数量断崖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微观因素

  2.2.1 专业定位差异化不大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关专业定位的问题,各高校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实际上方向都集中在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维修企业管理等相应的汽车服务行业,该校该专业的这种定位显然过泛且不具体。对比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就会发现院校之间专业差异性基本不大,甚至连开设的课程都较为接近,缺少学院之间的特色差异,更缺少专业定位的培养差异,直接影响到学生选择。

  2.2.2 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认可度不高

  现今,都基本上认为好学校自然有好教师,好教师自然有好学生,自然就会有好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际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应用性特别强,研究性大学并不一定能开出这个好专业,反过来说,一般应用型学院不一定不能开出这样好的专业,关键是中间没有一个较权威的标准来衡量培养质量的高低。另外,该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有关课程,都受到学校自身办学条件、资金筹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充分认识专业、行业与岗位3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认清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及要求,甚至更谈不上专业精细化管理和学生精准化培养。

  2.2.3 专业的社会知名度推广力度不够

  该校此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第一期卓越工程师专业和第一期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诸多荣誉。诸多殊荣反映出深厚的专业基础及较高的教育界影响力,这些荣誉及背后的材料在本科评估过程中有较强的支撑力。但调查发现,报考学生当中能提起或知道专业荣誉的却非常少,甚至都不清楚这些专业概念的意义,而只知道该专业办学时间是省里最久的,这里的实践场地设备是最全的,或者说只知道专业就业好些,至于对专业更深层次的认识,则稍显不足。

  3 专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3.1 专业培养定位需更具特色

  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差异性、特色性及专业性的3个原则,在结合本校整体定位及专业发展要求,充分认清汽车后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提高专业培养的精准性,积极开展专业培养定位的战略调整,细化专业培养方案,坚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2 开展可求证的人才质量认证

  传统专业人才培养只注重知识、技术和社会3种能力的培养,3种能力培养目标表述则具有较强的综述性,并没有评价指标,所以显得很不具体。权威性的专业工程认证是规范专业办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规范,明确了专业实施方向,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论,更加重视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工程认证在清晰定位专业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全盘考究了所有的课程体系和能力要求,能改革教学大纲及学习目标,能实现可查证的毕业生能力要求。

  3.3 扩大专业宣传渠道

  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理实一体化建设,还需要建立以学院为单位的专业管理体系,更应关注专业人才能力的实时性。专业不仅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还需要积极推进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要积极参与社会、行业之间的互动,通过更多渠道学习他人长处,推广自己的优点,在交流、互动中成长及进步,增强专业办学的自信。

  3.4 加强毕业生跟踪与反馈

  专业自办学以来,缺少长期对本专业已毕业的学生跟踪调查,或者说,一些相关的调查数据的统计也过于表面化统计,很少深入地了解毕业生对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馈。故需加强毕业生跟踪服务,特别是对已在汽车后市场服务十来年的毕业生的调查,他们的建议无疑会对专业定位、教学过程设计及实践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都带来更多有益的反思。

  3.5 顺应智能汽车发展要求

  随着5G时代快速来临,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汽车也将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结合的平台,其内涵不仅涉及技术要求,也涉及系统管理要求,还会涉及政策决策需要等,与之配套的人才需求也将是大势所趋[1]。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开设院校要尽早布局于为智能汽车服务的专业办学方向。

  综上所述,汽车服务工程已经历了10余年的办学,专业经历了初期的建设、中期的发展及现今的深化。加强对专业未来的改革,一定能拓宽生源渠道,培养更多、更专、更精、更优的汽车服务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宇,黎宇科,白文岭.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形态探究[J].汽车与配件,2019(11):30-31.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协同创新中心
原文出处:章小平,魏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源分析——以江西L学院为例[J].湖北农机化,2020(16):99-10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