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群书电影的艺术风格探究
【引言 第一章】高群书导演在本土电影类型化上的探索
【2.1】高群书对警匪类型电影的偏爱
【2.2】高群书对主流电影的改写
【2.3】高群书对题材真实性的执着
【第三章】类型视野下高群书电影的叙事特点
【第四章】高群书电影的艺术风格
【结论/参考文献】高群书对本土电影的贡献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语
随着对高群书导演电影研究的深入,笔者挖掘出高群书导演在电影商业实验中的一些特征,抱着向好莱坞学习但并不盲从的心态,将自己的影片巧妙的和好莱坞经典电影叙事模式进行一个嫁接并革新。在人物塑造方面,高群书导演以自身对人的关注和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刻画出更易于被观众接受的非定型化的人物形象。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高群书导演以对警匪题材的偏爱,逐渐形成自己对警匪影片的独特解构和主流意识形态下具备导演个人艺术特征的巧妙表达。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叙事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基本美学特征,以及新好莱坞运动之后艺术特征的演变和丰富。通过对类型电影的历史追溯,归纳总结出类型电影的形成,类型电影的基本艺术特色,以及挖掘出类型电影在商业化的社会经济状态中呈现的活力。
在高群书导演电影的研究过程中,明晰了其在电影叙事和影片类型化对国内电影的意义,通过分析对高群书导演在中国本土电影类型化上的探索,以及高群书导演独特的影像诉求,希望找到一种实现电影艺术和商业融合的最佳模式,以期对我国当下纷繁的电影市场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 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明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 [法]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1960 年以来)[M].郑再新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5] 尹鸿、刘浩东:2008 年中国电影艺术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6] [法]雅克琳娜·纳卡奇:好莱坞电影经典 第一版[M].巫明明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8]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9] 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10] 徐葆耕:电影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 [美]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2] 林旭东:影视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13] 游飞:电影艺术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 饶曙光:中国类型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16] 张劲松: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7] 饶曙光: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18] 李铁成:类型实验 商业探索-导演高群书专访[J].当代电影 2011 年第 3 期。
[19] 姚睿:类型神话中的警匪元素-论新世纪内地警匪片的创作[J].当代电影 2012 年第 3 期。
[20] 张成良:新闻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探析[J].电影评介 2007 年第 22 期。
[21] 王梅:论电影非职业演员表演的"真实感"[J].电影文学 2008 年第 11 期。
[22] 邱普艳:主旋律与商业片共谋视野中的国产电影[J].电影文学 2013 年第 2 期。
[23] 宋奕:高群书电影空间的美学分析[N].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2 期。
[24] 周黎明:好莱坞启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5] 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6] 高山:我们只是记录着-访《千钧一发》导演高群书[J].当代电影 2008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