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有许多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舞蹈、戏剧、曲艺等表演方式都是舞台表演的一部分内容.它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导演的精心策划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完美结合,向观众展现出了美轮美奂的视觉和听觉盛宴,是观众在观看舞台表演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下面是舞蹈编导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编导论文第一篇:舞蹈创作思维创新的意义及其多元化发展
摘要:舞蹈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科技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舞蹈创作思维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也应得到改变。本文对舞蹈编导创作思维的概念及建立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创新舞蹈编导思维的必要性,提出舞蹈创作思维多元化的实现路径,为舞蹈编导创作拓展思路,促使舞蹈作品与新时代人们的艺术需求更相契合。
关键词:舞蹈编导; 创作思维; 多元化;
艺术类别不同,思维方式就会不同,舞蹈艺术同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舞蹈创作中艺术性思维的具体呈现,就是舞蹈思维,涉及到舞蹈动作、舞蹈语言等元素,是舞蹈编创者内心视像的外化表现。可以说,舞蹈的发展演变,是舞蹈编导思维的建立发展中得以实现的。
一、舞蹈编导创作思维的概念及建立
舞蹈编导在了解并掌握舞蹈艺术的基础上,概括反映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利用舞蹈艺术语言呈现客观事物本来面貌,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舞蹈编导思维。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构思大脑受刺激源,站在全局性角度上统筹把握,利用可感知的形象化内容将大脑中的构思转化为舞蹈语言,在舞蹈排练中进行落实,形成舞蹈作品,这就是舞蹈编导创作思维的实践过程。
要建立舞蹈编导思维,首先必须对身体进入探索。编导之所以为之编导,随意的手舞足蹈必然不会是编导的意图,简单的动作堆砌也并不符合编导意愿,而是在对一系列动作语言进行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发现并了解身体,掌握身体各个部件在舞蹈编创中所能够发挥的特定作用。其次就要在理性认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舞蹈编导的职责作用,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践行,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促使编导思维得到升级。再者,舞蹈编导要实现个人艺术修养的持续提升,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身体表达与图像、音乐等高新科技相结合,推动编导思维得到升华。
二、创新舞蹈编导思维的必要性
舞蹈艺术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得以呈现,有助于打开心灵之窗,使人们的内心情感获得寄托。处于现代化、信息化社会,舞蹈编导思维需要与时俱进,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新的思想理念,以全新的思维创作出高质量作品,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作品编创中,要求舞蹈编导能够精心编排每一个动作,设计好队列队形,将作品的个性特质体现出来,同时,还要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在动作形式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编创思维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个性化更加突显,对艺术作品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舞蹈编导要不断开拓思维,在大众精神文化切实需求层面,挖掘出可行性需求予以借鉴,并融入到作品编创中,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在时代发展形势下,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也要发生改变,对舞蹈创作思维进行创新,赋予舞蹈艺术以新时代的生机活力。
三、舞蹈创作思维多元化的路径探析
1.拓宽舞蹈题材
舞蹈编导创作的首选节点,就是要做好题材选择,要拓宽创作思维,促使舞蹈表演通过优质形式呈现,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无限魅力。舞蹈创作的题材选择无关优劣,不论是哪种题材,通过相对应的形式载体,都能表达出其主题思想,这就要求编导善于找寻题材的闪光之处,捕捉到新鲜的、更贴近现实的题材,在舞蹈创作中加以运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高新技术资源恰恰为舞蹈选材提供了可行路径。舞蹈创作中,可以从真实的事件中提炼出题材,可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创作,也可以围绕神话传说加以渲染等等。同时,结合新媒体技术,这些题材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还原,为编导创作思维的拓宽提供广阔的空间,满足编导的无限想象力及创造力,在编导思维的作用下,呈现出作品最真实的一面,给观众营造最大化的模拟现实场景,感受到编导的思维意图,进行品鉴到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
2.丰富创作手段
创作手段虽属于一种客观存在,但其实就是舞蹈创作者思维活动的具体呈现。将编创者思维与新媒体相结合,能够促使创作手段得到丰富。新媒体影响舞蹈创作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电视舞蹈的出现,是借助电视这一媒介平台,通过整合声、画、舞等诸多元素,在电视媒介中传播舞蹈编创的思维活动过程,对舞蹈作品中的动作、音乐等进行记录并散播开来,为编导创作思维过程提供参考。《舞林争霸》就属于这种电视舞蹈,利用电视这一载体,对舞蹈表演、编创进行整合,让观众欣赏到不同的舞蹈表达形式,感受舞蹈艺术彰显出的个性化魅力。这种模式下,编导就要进行创作思考拓展,基于现有资源融入新媒体元素,打开创作思维,丰富创作手段,利用“数字化”方式,呈现出舞蹈表演者通过身体语言无法表达的效果,让观众在电视屏幕前感受更符合主题、更贴近现实的舞蹈表演,使艺术表演真正“接地气”,达到塑造人们精神世界的目的。
3.运用反向思维
所谓反向思维,就是思维中那些无法得到满足的、充满质疑的部分,在这种思维驱动下,通常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在探索深挖中求同存异,形成新的思想模态。舞蹈编导利用反向思维,通过强化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升,发掘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交互碰撞异常激烈的吸引点,在编舞过程中加以糅合,进而促使舞蹈作品更富于个性化。如,舞蹈动作创作中,要表达人物欣喜若狂的状态,除了发狂般的“一跃而起”,还可以“喜极而倒地打滚”;要表达人物悲伤的状态,除了“伤及而泣”,还可以闭眼冥想以示悲伤到无以言表,等等。再如舞剧《李白》中,在人物性格的创作方面,编导在李白的服装、布景、舞蹈动作上,以正面形象予以加持,通过大写意手法渲染这一“诗仙”形象,从更高一级的美对李白形象进行定位,而在第二幕群臣舞蹈表演中,通过反向思维,利用动作表情的极尽丑化、夸张、诙谐等手法,将群臣人物以反面形象呈现,突出讽刺意味,进而凸显李白的这一人物形象的高级美。
4.追求独特个性
舞蹈作品不论是在动作、队形还是画面构图、情景交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编导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发现创新点,突出最终作品的独特性。舞蹈语汇构思中,要力求独特而又别致,要对人体各部件结构进行研究,在创作中把握好语汇的轻柔急缓程度,以符合主题而又充满个性的舞蹈语汇,带给观众独到的观赏视角,满足观众的个性化精神需求。同时,在队列队形画面构图方面,要使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得到体现,将人物情绪变化处理得当,在动作与步伐之间建立纽带,就要重视画面构图的创意性。以空间角度而言,画面构图反映了舞姿的空间移动过程,以舞台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舞台调度,编导创作中,在队形画面铺设中,要呈现出流动的绘画式效果,对队形画面进行合理变换,以体现舞蹈艺术效果。《小溪·江河·大海》舞蹈剧作中,通过设计优美流畅的画面构图,对队形进行灵活变换,给观众创造无限遐想的空间,在品位、感受中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从而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实现审美价值、欣赏价值、社会价值的优化增值。此外,蹈编导创作中,还要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情景交炼,营造生发于作品主题的环境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其中,深层次感受到舞蹈作品传达的意蕴。这就需要编创者借助对“景”的描述,使“情”得到渲染,再由表达出的情感,加深对景的刻画,使情景能够两相交融,进而构造出主题所凝聚的意境,让观众脑中留下对该舞蹈作品的独特领会。舞剧《李白》的意境营造中,情感始终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主线,在与物、景的相互融合中,烘托一种“象外有象”的氛围,在编导天马行空的创作编排下,带领观众“走”到李白身边,感受诗仙的喜怒哀乐,在内心深处得到熏染,领会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留下对作品的深刻印象,进而实现突出作品独特性的目的。
四、结语
每一部舞蹈作品中,编导思维都处于“最高领导人”地位,都是作品发展演变的“引路人”。无论是选材、创作手段,还是就思维的突破、个性化概念的表达层面,编导思维必须足够多元且超前,才能“带领”作品走向新颖独特、深刻恒远的轨道。进入新媒体时代,舞蹈编导创作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拥有了海量的媒介资源支撑,新的创作理念、方法层出不穷,促使舞蹈艺术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舞蹈编导要与时俱进,借助新的媒体形式,进一步突破传统选材、手段上的禁锢,善于运用反向思维,不断追求作品的独特个性化,创作出能够直击人们心灵的舞蹈作品,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为舞蹈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刘昕.谈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力求独特创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4).
[2]张铭.传承西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建构新型舞蹈编导教学系统——记舞蹈编导教研室[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3):115.
[3]贾迪.论我国舞蹈文化软实力——关于提升舞蹈思维特性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0(12):120-123.
舞蹈编导论文第二篇:舞蹈编导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探究
摘要:舞蹈编导是打造舞蹈艺术精品、展现舞蹈艺术魅力的综合性人才。在新时期,由于人们的审美理念、审美水平等不断提高,所以对舞蹈编导的能力、素养、技法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为中心点,论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并总结出提升舞蹈编导素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舞蹈编导; 能力; 素养; 提升方法;
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审美标准、审美水平等的持续提升,对舞蹈编导的素养、能力、知识和综合运用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编导,就必须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提高舞蹈创作技能,迎合时代和人民需求,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价值,这样才能创作出一个个思想内涵丰富、结构新颖独特、形象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的舞蹈精品。
一、广博的舞蹈知识
(一)舞蹈编导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
舞蹈编导要创作出一部能吸引观众眼球的舞蹈作品,没有扎实、深厚的舞蹈理论是不行的。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既不是舞蹈编导的闭门造车,也不是舞蹈编导的凭空捏造,而是把某种思想或精神等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让观众从中去体悟、感悟生活的真谛和人物的内心情感。
因此,在编排舞蹈动作时,就需要编导者将理论知识与舞蹈动作尽可能地融为一体,二者融合的程度越高,作品就越完美。倘若编导者理论知识不足,有时就会弄出笑话。例如,编导者如果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朝鲜族沙尔普里节奏以及该音乐的特点和属性,就不会出现舞台上一群少男少女在背景音乐是沙尔普里音乐的时候纵酒欢歌的场面[1]。
(二)舞蹈编导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舞蹈艺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舞蹈作品中,往往蕴含着舞蹈艺术、文化艺术、灯光艺术、美学艺术、音响效果等。这样的作品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使观众的思想得到升华。要想将这众多的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中,没有广博的文化作为支撑是行不通的。因此,舞蹈编导除了学习专业的舞蹈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对其他知识有所涉猎。例如,《孔乙己》这部作品就是将舞蹈与文学相结合的典型,舞蹈编导在创编这部作品时,就需要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做细致分析,分析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情感等,没有这些,《孔乙己》这部舞蹈作品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深厚的舞蹈专业修养
(一)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舞蹈编导除了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这是因为,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不仅是创作舞蹈新动作的源泉,还赋予作品新的活力。舞蹈基本功主要包括身体的柔韧程度、肌肉能力、表演时所展现出的爆发力、动作表情、动作的衔接程度等。在编排和设计舞蹈动作时,如果编导者都不能完成自己设计的舞蹈动作,那么该项动作就不具有可行性,应重新设计和编排。如果编导者不考虑动作的可行性,那么在该项动作之后,其后面的舞蹈动作也都是空谈。一般来说,舞蹈编导都曾受到专业的舞蹈训练,在其学习的舞蹈编导课程设置中就包括编舞技法训练、舞蹈结构训练、捕捉人物和动作形象训练等[2]。这些都是编导者必须具备的专业修养,没有这些基本功,舞蹈动作的创编就是空谈,更谈不上用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了。
(二)分析舞蹈作品的能力
在创编和设计一系列舞蹈动作时,编导者一定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例如,作品所处的时代、发生的地点,人物间的矛盾焦点是什么、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如何、作者通过作品要反映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所有这些元素都需要编导者充分加以考虑,并将这些元素与舞蹈动作、舞台美术、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融为一体,这样创编出的舞蹈动作才会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才会在观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舞蹈动作只能给观众视觉上的满足,没有升华到精神层面,更不会感染人、教育人。
三、犀利的眼光和思维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作为一名出色的舞蹈编导,要走进百姓生活,感悟百姓生活中的苦与乐,用犀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观察和体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异域风情,多做采风和调研。只有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之后,才有可能激发创作灵感。例如,一只孔雀出现在众多人的面前,动物学家会想这只孔雀应该属于何类?起源于何时?它的食物种类有哪些?它的天敌有哪些?世界上大约还有多少只孔雀?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等等。但在舞蹈编导的眼里,孔雀是一只富有灵性的动物,它将自己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享受,这是一种奉献。此时此刻的孔雀,在舞蹈编导的眼中,就是一个富有思想感情、拥有生命力、有自己的性格和魅力的动物,它是美丽的代表。此时,舞蹈编导就有了创作灵感,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视角,将孔雀人格化。这样就有了家喻户晓的舞蹈作品《雀之灵》。
再如舞蹈作品《进城》,源于舞蹈编导(这里主要指周莉亚和高鑫)从进城的农民工身上发现的闪光点。本部舞蹈作品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绚丽耀眼的灯光,也没有悠扬的配乐。舞台上只能看到农民工装扮的演员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但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到农民工身上的性格特征——勤劳、乐观、朴实,是这些农民工兄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变得美丽、和谐,为城市增添了色彩,是他们不畏辛苦在炎炎烈日下、在狂风暴雨中,用勤劳的双手修建和美化着城市,从而引发观众对农民工问题的深刻思考[3]。
四、必不可少的创作技法
创作技法是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于一部舞蹈作品而言,舞蹈创作技法的运用就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越沉稳,高楼大厦就越坚固。对于舞蹈编排节目和创作作品而言,舞蹈技法就是根基,其他的舞蹈元素都是围绕这个根基而展开的。正是由于它的根基性,所以舞蹈创作技法历来受到创编者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可以丰富舞蹈语汇,还可以完善舞蹈结构,甚至可以为舞蹈作品传情达意。作为一名出色的舞蹈编导,灵活运用创作技法不仅能使舞蹈作品更富有专业性,同时也可以让观众获得视觉上的享受。
在运用创作技法时,灵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最为忌讳的是在一部舞蹈作品中,观众只看到各种创作技法的堆积,没有将各种创作技法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舞蹈作品会显得呆板、不生动,基本上属于无生命力的作品,或许一两年之后人们便会忘记此作品。
技法固然重要,但舞蹈作品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更不要忽视,倘若舞蹈编导只重视舞蹈的创作技法,而忽略了舞蹈作品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如此下去将会逐渐远离新时代舞蹈作品编排的目的。舞蹈的创作技法是由舞蹈编导掌控和支配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技法,考察的不仅是舞蹈编导对创作技法的掌握情况,更考察的是舞蹈编导的运用情况。例如,舞蹈编导拟编排一部关于母亲形象的舞蹈作品,编导者就要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母亲这一形象:母亲在日常生活中都干些什么?通过与母亲的交谈,编导者可以得到母亲怎样的心理状态?母亲看到孩子时流露出什么样的眼神?孩子离开时母亲又是什么眼神?掌握了这些,编导者编排作品时就会得心应手。首先,编导要对作品有一个基本构思;其次,到现实生活中去捕捉母亲形象,尤其是母亲的情感世界和动作神态;最后,运用技法去丰富和完善母亲的形象,让母亲高大、博爱、无私、善良、朴实的形象在观众的心里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
结语
随着社会和舞蹈艺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舞蹈艺术对舞蹈编导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宗,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依然是展现舞蹈编导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新时期的舞蹈编导,更需要对现实生活有所感悟和体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发现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美的事物,要具有独树一帜的创作灵感,发挥舞蹈创作想象力,用舞蹈语言去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此外,舞蹈编导要在各方面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从中外艺术中不断汲取精华,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元素、新文化、新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尽自己所能创作出舞蹈精品,不断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士敏.对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思考[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3(3):87.
[2]李芳,张湄.浅谈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151.
[3]马斌.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分析[J].学术论坛,2014(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