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992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潍坊乡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发展措施   
【第一章】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第三章】潍坊市农村中小公司融资现状  
【第四章】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5.1】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借鉴   
【5.2  5.3】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间接渠道建设 
【5.4  5.5】农村中小企业机制的建设与融资环境改善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潍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三农问题”上。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增收技能,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脚步,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然而,在推进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进程中,离不开农村中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可见,农村中小企业作用之大。农村中小企业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农民实现就业能力升级,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潍坊市农村的中小企业,已经为转移当地富于劳动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村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是依靠农村地区建立非农产业,着力提升发展水平,这决定了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资金源自内部,统筹好农业筹资环境,建立良好的资金匹配机制,是推动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有效举措。

  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的是“赶超策略”,然而,农村中小企业在非正式或正式的制度内,还处于劣势地位,这与农村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强势一面,对比差距很大。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中小企业在发展之初,需要进行融资,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往往在“弱势”地方方面展示出来。农村地区的金融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农村经济发展提速也起到实质性作用,然而,在融资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仍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瓶颈。束缚农村中小融资发展的因素多,主要有两点:一是,与农村中小企业特点联系紧密;另一方面,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以及运作机制等联系密切。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抑制政策、监管政策以及信贷担保等多方面。

  还需要指出的是,大型金融机构“拒绝贷款”、民间不规范借贷等多因素束缚,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不利于农村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亟需创建合理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需求,所以,以潍坊市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第一,加快潍坊农村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全面利用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解决农村地区富于劳动力问题。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吸纳社会民间资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一定活力,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历程。

  第二,推动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进程,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释放可耕种土地量,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进程,农民角色发展转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增加收入的情况下,提高作业效能,提升经济收入水平。

  第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发展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能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工作,纳入城市保障体系,获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能让地方政府增加税收,让公共支出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升。

  (2)研究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对当前研究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类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当前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找出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共计失衡的主因,为建立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现实意义。对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实际加以分析基础上,找出影响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束缚因素,根据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进程中的具体制度演变规律,找出适宜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农村金融市场细分

  Hoff& Stiglitz(2007)认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具备非完全替代性,一些非正规性质的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基础上,和正规金融比较,有信息优势,能满足农村对金融的基本需要,内部的社会经济体系也强化了贷款的偿还机制。

  Stiglitz(2010)从利率这一视角出发,将农村金融市场分成与 Hoff& Stiglitz(2007)相同的两个部门,指出,正规金融部门的利率低,供给曲线呈现出刚性垂直特点;而非正规的性质的金融部门,则利率高,供给曲线呈现上升趋势,往上倾斜。该理论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与正规金融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竞争性。两者对比,非正规金融利率不一定比非正规金融高。Chaudhuri S. & GuptaM.R.(2011)也论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指出因为正规部门利息成本与其他成本过高,才出现了非正规性的金融部门。

  (2)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第一,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方面

  国外学者从金融抑制、法制不完善等方面,针对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展开研究。Mekinnon 与 Shaw 于上世纪 60 年代后提出了“金融抑制”理念,该理念认为政府采用金融体系、金融活动对抑制其金融体系发展,重点体现在信贷限额、利率管控以及信贷赔给等多面加以限制。金融抑制是金融领域的主要特点。存在金融抑制,让银行实行的国家垄断可以确保信贷资源集中,更能有效管理信贷资源利率,让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获得低廉的信用贷款,这也是政治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但这能让大量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信贷歧视,这直接抑制金融的发展。Mekinnon(2000)指出,市场被分割后,金融方面存在“二元”存在的情况,也就是民间金融、正规金融并存。Cole (2009)指出,正规金融机构有政治任务,有时候采取的措施与市场相左。Berger(2012)指出,正规金融机构占的市场份额大,这对外资金融机构或者民营金融机构的出现会导致挤出效应,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概率变小。

  第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信息不对称

  上世纪 80 年代,Stiglitz &Weiss(1981)指出,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理论重点运用到金融市场方面,尤其是对信贷市场进行分析,并应用该理论,这说明信息上的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会不对称,这样就会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尤其是银行中的信贷配给情况,这束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Berger & Udell(2002)指出,中小企业特点决定了其财务运作存在不透明性。Akerlof(2008)指出,创建“柠檬市场模型”来研究信息不对称,在该情况下容易破坏市场秩序。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在提供虚假信息与真实信息间徘徊,如果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就会出现虚假性信息。这样持有信息优势的人,就会从中获取机会收益,最典型的例子是真躲债,从企业的“破产”中获取收益,中小企业特点决定了很强的激励性因素,借债投资相对高的一些风险项目,如果项目成功,收益就会流入企业,项目万一失败,则由资金提供者来承担。二是,提供存在虚假成分的担保品来获得收益。三是,提供假财务报表,不显示企业经营情况,达到误导银行放款的情况出现。四是,借款人获得贷款后,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随意决定资金用途。五是,通过关系来获得贷款,拿到机会收益。Wette(2009)指出,银行采取的是贷款配给制,这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Allen、 Udell(2009)指出,存在长期银企关系的借款人,支付低利息以及依靠少的抵押获取贷款。Patriek Behr &Andre Guttler(2008)指出,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来证实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存在的可能性。Berger,ude11(2010)指出,关系融资重点是银行信贷人员积累企业“软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人格化特点,很难传递、量化,因此,交易对象化、长期化的关系型融资能降低软信息成本。Beck(2011)认为,信息结构能对资金成本产生消极影响、束缚信贷契约执行水平,违背银行贷款供给意图。

  第三,融资机构信贷配给

  Machmillan(1931)认为,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Baltensperger(1990)认为,信贷配给指的是,当前的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内的利率条件、非价格条件,贷款需求未获得满足。虽然银行提升利率,信贷需求会超出供给。Stiglitz& Weiss(2007)指出,信贷市场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这是信贷配给的主因,信贷配给是企业、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造成的,当贷款超额需求,并且银行不能很好分辨出借款人风险的情况下,银行不会提升利率,银行贷款供给并不是贷款利率的递增函数,如果是竞争平衡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信贷配给。所以,信贷配给现象存在的主因是,信贷市场中的不对称情况,使担保、利率存在逆向选择。如果信息不对称的话,高利率就会出现逆向选择,并且变得更为严重,银行贷款风险增加,使利息收入很难弥补因贷款风险造成的损失。

  (3)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第一,构建完善的融资法治氛围

  继续完善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意义重大。Ordover 、 Weiss(2005)指出,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上,假如政府禁止银行不为借款者贷款,信息资源配置效能提升;反之,假如政府不监管银行的贷款行为,就会损失大量社会福利。La Porta(2007)与 Beck(2009)指出,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环境因素等,都会对资金成本、信贷契约执行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贷款意愿。另外,法律环境也会对信贷技术的可行性产生影响,比如,完备的司法体系、担保体系能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多寡将对银行资金供给产生不同影响。

  第二,信贷市场导入竞争的系统性分析

  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产业组织开始融入到企业融资行为中展开探索。最近开展的实证性探索,也让信贷市场内的竞争开始对企业获得贷款产生有利影响。Gelos 、Werner(2009)指出,上世纪 90 年代墨西哥实行金融自由化,对企业融资效应展开全面分析,指出金融自由化和因此出现的金融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改善企业融资条件,并且过度依赖担保的依赖性变小,有效缓解了企业信贷的约束力。然而,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影响也存在争议。Allen(2009)指出,过度竞争能不利于稳定银行的经营,银行数量的增加,会选择更大风险投资,这样损失概率增加。Marcus(2008)指出,过度竞争导致银行特许权价值降低的化,银行就会开始过度冒险,银行体系风险加大。然而,该研究成果存在异议。Beek(2010)指出,高集中度效应对伴随经济环境、贷款技术等的差异,存在一定区别,所以,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性影响结合环境、贷款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但是关系贷款理论指出,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和市场集中度联系密切,Sharpe(2009)指出,银行通过市场来强化和广大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从长远考虑,中小企业会与银行保持长期性合作关系。Rajan(2011)指出,银行的市场力量不断增加,信用级别低的企业也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第三,中小银行方面

  中小金融机构相对来说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主要是因为其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中小型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多,这是因其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存在信息优势。Banerjee(2000)提出“共同监督假说”、“长期互动假说”,“长期互动假说”指出,中小银行呈现出社区性、地域性等特点,长期互动假说指出,因为中小企业银行存在的社区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长时间和中小企业保持多种关系,获得多类“软信息”.“共同监督假说”指出,如果中小金融机构未能全面掌握地方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然而,合作组织内的中小企业得到共同利益,相互间会进行自我监督。Berger & Udell(2009)认为,中小银行的组织机构在关系型借贷上具有一定明显优势。有学者认为,因为软件信息很难进行传输、量化,虽然管理层级少的小型金融机构从关系借贷上能获取比较性优势,所以,能解决内部层级方面的问题。Berger(2005)指出,与其他银行比较来看,小银行能解决权利下放问题,这能帮助借贷人获得软信息。De Young(2007)指出,小银行与大银行间贷款技术、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存在劣势,指出小银行发展战略主要是关系型业务。Brickley(2009)指出,小银行所有权集中性能全面激发业主参与银行管理主观能动性,减少出现的一些代理方面的问题,让小银行今后开展关系型信贷业务更简单。

  第四,民间金融的探索因为金融抑制的因素,正式金融市场未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融资标准,这样就出现了民间金融市场。Anders(2009)认为,民间金融是金融抑制、政策扭曲的理智性回应。有学者指出,由于正规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开展的融资发挥的效能有限,因此,民间金融发挥了重要性质。世界银行在 2010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政府实行的正规金融制度给予民间提供的信贷并没有出现设想的效果。Michael Aliber(2011)认为在印度民间金融是非正规部门企业建立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重要来源,不管是从哪一个视角来看,都比正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发挥的作用大。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金融市场细分

  杨思群、李扬(2001)指出,具有非正规性的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有效促进作用。

  刘曼路、郭斌(2008)指出,中小企业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较快,这和非正规金融所起到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林毅夫(2010)强调从理论视角来重点论述非正规性的金融有存在的价值、非正规性金融存在能有效改善信贷市场资金配置效能,非正规金融部门通过地缘关系、人际关系等来获取中小企业相关信息,所以,中小企业贷款上存在信息优势。一些非正规性的金融所获得的信息出现了正外部性特点,让信贷市场能实现最佳市场平衡。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间的不一样的信息结构,使得用到不同的合约方式去管控风险,但是非正规金融信贷合约上的灵活性上,更适宜中小企业自身需求,让中小企业缺少抵押,不能有效满足正规性金融融资合约的前提下,采用非正规的金融借贷方式来获得资金。

  (2)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农村在金融发展模式争议观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一是,农村地区并不具有发展农村金融的经济方面的基础,具有合作性、政策性的金融组织方向是科学的。温铁军(2003)指出,从当前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发展情形来看,不存在只依托商业金融来支持分散性的小农经济的成功案例,不能实现在农村开展商业银行的全面改革。虽然在 2003年,我国开始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重点是法人结构、产权结构治理方面,然而,合作金融本身依托的基础还一直存在,也就是在存在弱势群体。二是,农村金融范畴内采用合作原则是不行的,要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展商业化模式运作。谢平(2009)指出,农村信用社开展股份制改革,以期更好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同等重要。农村金融需要向多元化发展。因为合作金融只是限定在农村范围内运转才起作用。如果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合作金融的运作就会出现缺陷,需要广大商业金融多参与、配合。所以,农村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都重要。

  (3)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原因

  农村中小企业探索最早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与实行的“抓大放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就业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问题,对其展开全面的探索。

  第一,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方面的问题栾天虹(2001)指出,从金融改革与深化的视角出发,民营企业需要享受国民待遇,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自身对民营企业、经济的支持与渗透力度,根据市场化的基本原则来做好资金调配工作;康立(2008)指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开创多元化的金融产权的举措方面,实行“底层推进”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所以,应该从制度安排、改善投资环境以及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让私营敬意融资渠道顺畅。梁鸿飞(2010)指出,因为当前的金融体制还是采用间接性金融体制,直接性金融市场发展迟缓,在该体制喜爱,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是银行的信贷。

  第二,信贷融资信息本身的不对称性

  银行和企业存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张维迎(1997)认为,因为资本市场上有投资项目选取和企业负责人自身经营能力等方面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奚君羊(2000)也认为,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形,樊纲(2005)认为,信息不对称才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重要因素。李扬与杨思群(2009)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是在开展融资的整个进程中,有不对称因素的影响,另外,还受转轨经济制度等多个方面因素的长期影响。

  另外,还受转轨经济制度结构与障碍等多个方面缺陷的影响。林毅夫、李永军(2010)认为,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在出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综合因素影响下,企业不管是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根据该融资方式是否得到资金支持,都依赖信息上的不对称,通过此来有效降低道德封面的风险与逆向选择。范飞龙(2011)指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都是因为企业信用能力低所造成的,主要表现在运作风险大、企业规模小、债务违约率高。

  刘艳新(2013)指出,中小企业本身的融资方式受制于多类因素影响,可得性、充分度、投资方交易成本以及风险等联系紧密,但是其资金来源路径存在差异。因为信息上存在不对称,就会让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开展直接融资进程中,信息上的不对称会让企业支付成本太高;在开展间接融资的过程中,信息上的不对称会使得信息成本、风险进一步增加,出现银行不肯贷款的情况。

  国内学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索基础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贷配给。黄永航(2008)指出,因为农村中小企业的控制权与所有权结合密切,缺少职业及管理人对股东的束缚,对比来看,道德风险对大企业危害更大。所以,银行在选取信贷资金配给方面更关注大企业,从而对小企业特别排斥。针对这方面的探索需要继续探索信贷配给理论。

  (4)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路径探索

  第一,创建完备的融资法律系统

  针对中小企业法律系统完善方面,有的学者发表个人见解,陈佳贵(1999)指出,需要创建中小企业基金、银行,创建优惠性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社会体系等,全面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系统。何德旭(2003)指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是提升积累水平与能力,继续充实自我,构建有利条件,获得银行贷款。郑耀东(2008)指出开展改革的新路径,也就是控制商业银行贷款比、全方位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等。杨楹源(2010)指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供求出发,定位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农村股份合作银行,创建风险投资、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匹配政策;林毅夫(2011)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阐述中小企业发展的价值,并指出破解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难的措施;陈志(2012)指出,股权融资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创建柜台加以的多层性证券市场;魏开文(2001)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效能方面的问题,指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从效能高低的方式进行了排序,分别是内部、债权与股权融资,然而,因为生产规模的束缚,进行内部融资效果有限,所以,尤为关注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还要注意处理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林毅夫(2009)认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一是建设区域性中小银行;二是,设立民间融资担保机构;三是,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机构;四是,创建企业、个人信用系统,企业评级信用机构。

  第二,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系统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强调对银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樊纲(1999)指出,建设地方性非国有中小型银行;郑耀东(2003)指出,对商业银行需要控制贷款比、让中小企业自主创建银行等思路;张杰(2005)认为,需啊哟探索中小企业依托自由资金出资来建立金融机构;杨楹源(2008)认为,中小企业服务框架包含建立农村合作银行、定位现有国有商业银行、创建担保体系与风投体系和其他配给政策;林毅夫(2008)从对比视角,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价值,并指出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可破解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张捷(2010)论述了小银行的比较优势,指出创建民营中小银行的金融机构系统;李志赟(2011)指出,降低银行准入束缚,积极发展地方性小银行,建立城市信用社与农村信用社,创建农村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系统,这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佳措施。梁笛(2012)指出,政府需要放松对金融业管控,降低国有大银行分支的同事,建立地区性中间小银行。陈乃醒(2013)认为,广义视角下的融资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义视角下的融资,指的是企业不仅可以从银行获得融资,还可以开展一些非金融融资比如融企业组织形式等,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

  第三,拓宽融资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融资渠道债,这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思路,发展全方位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周兆生(2003)指出,因为银行组织从体制方面来说有一定局限性,导致企业无法克服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使得银行内部出现代理问题,结果会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引进风险投资体系,发展民企资本市场等策略,解决银行体制与贷款在契约方面的问题。陈晓红(2007)指出,采用设立二板市场的方式,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第四,政府进行直接与间接扶持龚绍东(1999)认为,创建一些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联盟机构的设想;曹凤歧(2005)则注重创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另外,建立相对对立、完善的市场化运作资信评估机制,创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覆盖社会信用等级体系等。齐绍洲、顾本方(2009)认为,政府需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指导性规划,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并且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金融优惠政策,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将潍坊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在介绍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基础上,系统性分析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潍坊农村中小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潍坊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对策。

  文章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重点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重点探讨了农村中小企业内涵及特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第三部分,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重点论述了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的基本情况。

  第四部分,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融资渠道少,银行贷款难度大;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紧张;银行与中小企业沟通渠道不顺畅;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整体建设慢。

  第五部分,解决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借鉴;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与建议;加快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建设步伐;创建完善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农村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改善融资环境等措施。

  1.3.2 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采用规范与实证相互的方法,深入进行探索。在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性研究,以潍坊市农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展开深入性研究。

  (2)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法。使用定性描述和数据材料对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展开探索。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创新点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非常复杂,在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总体来说,因为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许多这方面论文论述得比较空泛,不全面,把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许多复杂现实因素排除在外,针对性较差,对解决现实问题助益不大,本文为了对问题分析的翔实、具体,尽量把视角变小、变细,选取了潍坊市这个中等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便于从基层银行和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搜集材料,使文章的论述更加切合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

  同时,因为中小企业融资牵扯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顺畅进行,本文把视角从单纯的经济领域延伸到了社会、金融领域,努力做到多层面分析问题,找到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真实原因,在对策建议方面,尽量扩大视野,参考了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些启示和经验,并结合潍坊市金融机构的成功探索,有针对性的探寻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努力增强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研究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参照的样本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还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才能论证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因此,还需要继续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今后继续开展探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