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杠杆论文范文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如何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摘要:放眼全球,中小企业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经济增长幅度和社会稳定程度。然而"融资难""偿债能力弱""财务风险高"这三大难关摆在中小型企业面前,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发展道路。就中国而言,国内的资本市场形成较晚,法规建设不完善、监督不到位、企业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不佳等因素共同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壮大,因此早期发展的中小企业在没有顺利转型前经营状况大起大落,起步较晚的企业在成长期就出现了经营困难。为使我国中小企业早日摆脱过度负债的境况,管理者必须掌握如何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利用负债作为支点灵活地调节权益资本,同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本领。本文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运用财务杠杆的现状加以剖析,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杠杆运用问题的主要限制因素,综合外部资本市场革新带来的影响,由内而外提出具有可行效力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风险;限制因素;改进方案;
1 选题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规模小、底子薄、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弱。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我国从财税、社保、金融等多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税费和利率法的下降,刺激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500万户左右,实现了逆势大幅增长。但相较于中小企业的新设成立,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和维系。现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又找不到融资渠道,其资产中约60%是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和权利。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可以尝试利用财务杠杆,以负债为支点建立杠杆效益,放大可用资金的范围增加资本流动,而"合理""适当"的债务比率,就成了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亏损严重,税收负担过重,缺少高信誉度的稳定客源。究其原因,第一、高负债经营是通病,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公司再融资困难;第二、发展基础薄弱,不得不受利益驱动,投机取巧谋取高利润;第三、企业管理者任命分工不合理且管理者素质欠缺,着眼于当前的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家族成员间利益互相牵扯,不利于监管;第四、竞争实力弱,技术含量低;第五,缺乏创新,中小型企业以"无牌"对抗大牌,技术和设备比不过,设计和包装上再没有突破,只能举步维艰;第六,没有树立财务管理意识,没有专业人才对各个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深度分析,有意识调整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控制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流动性,财务缺乏弹性。
2 我国中小企业运用财务杠杆的环境
2.1 外部环境
第一、法制制度不完善。就市场违法行为处理一点,尽管我国相关执法部门在逐步加强打击力度,违规、违法的行为还是屡见不鲜。因为没有严格、清晰的罪与非罪的界定,司法缺乏有力依据,那些始作俑者的人总是可以找到法律制度的漏洞,使得执法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再一个是市场监管方面不够全面、不够到位,许多挂牌公司和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鱼目混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市场上消费能力严重的分散,企业获利的可能随之降低;中小型企业形象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不耐一落千丈,消费者不再相信中小型企业生产能力不再买单等。
第二、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密度远远多于机构投资者。个体投资者往往缺少专业的财务知识并且获得财务信息渠道十分有限,从而只能根据个体偏好或者不合理预期对项目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行为随机性很强且不稳定。因为中小型企业信誉度相较大企业偏低,本来就缺乏投资者的信任,加之缺少资金对投资项目进行包装和宣传,投资信息难以第一时间达到投资者那里,因此想要获得此类投资的几率就更小了;而机构投资者通常都拥有很完善的财务分析团队,他们注重对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披露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且投资金额的数目往往较大,所以会更加慎重选择策略投资对象"稳中求胜".中小型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发展到中期想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却很难,因此会给机构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从而难以获得投资。
第三、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股市和债市的不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中小型企业缺少融资完全可以考虑从债券市场入手,因为发放债券可以集合民间资金加以利用而且使用时限相对较长。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截至2020年12月末,交易所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16.33万亿元,其中,非金融公司债券存量规模达到9.18万亿元,约占全国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券存量规模的40%.但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市仍发展滞后,主要因为:(1)债券市场规模小且市场化程度低,这样一来民间资金汇总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带动资金的流动;(2)债券市场制度不完善,包括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审批通过,各个部门审批标准不同,导致成功发行概率很低且申请期过长后续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3)我国在债券发行的期限长短、品种数量、额度大小有着苛刻的规定,而市场购买力偏向政府债券,我国中小企业债券量太少。
2.2 内部环境
第一、权益资本与负债资金所占比重不合理。虽然多数企业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创立,但发展健康的企业权益资本的比例相较成立之初会明显增大。通常情况下比较建议企业管理者用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这一比值去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不是处于中高水平,不同行业对这一比率的安全值的确定不同,一般45%为宜。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都不能顺利达到这一安全值,当发展成为一个问题,企业权益资本比例就会越来越小,负债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负债比率从1999年的90%(且其中半数超过100%),下降到2008年的62.11%,再到2019继续稳定在54%左右。负债率下降的同时,大量中小企业却由于融资困难,走向倒闭。
第二、债务资金内部结构失调。债务有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之分,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大部分只能借到短期债务,而缺乏长期债务,缺乏资金弹性。企业管理者通常会选择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两个途径筹集资金,形成企业负债。由于企业债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不高,所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金额数目都比较小,甚至没有。而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银行贷款条件苛刻,约60%要求提供房屋等不动产担保,且即使获得贷款,期限也较短。针对这一点,今年初开始,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已经全面实施,力求为中小企业扩宽融资渠道,打破信息壁垒,同时降低金融机构信贷的风险和成本。
3 我国中小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的误区及限制因素
3.1 运用财务杠杆时的误区
误区一:只关注当前使用财务杠杆可利用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本,而忽略了未来获得资金的代价能不能够承担。如企业借款投资:假设经营效益增长,财务杠杆就能加倍扩大这种增长的幅度,企业权益资本增加;但如果未来经营不好出现亏损,财务杠杆也会使亏损变得更多,负担加重;这种未来是否能按时偿还借款本息的不确定性构成了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判断财务杠杆是否能带来额外收益,还要关注额外收益是否能偿还债务,不要做无用功。
误区二:负债程度把握不准。企业不仅要考虑负债的比例是否适当,也要比较其可控制程度。要根据企业合理预测的未来经营状况确定借款比例,资产负债比例不宜过高造成内部资产结构不平衡;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一选择灵活性最高的融资渠道,当经营状况恶化时可以及时控制投入。
3.2 限制财务杠杆运用的因素
第一、财务风险的增加。如果运用财务杠杆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投资到期日获得的全部收益不能支付借款利息,企业不得不动用权益资本去偿还债务,若数目巨大甚至失去偿还能力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由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其中"一去"就是针对高负债企业的"去杠杆",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宏观经济变动会影响银行利息,从而对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产生了影响。
第三、政府政策的限制。政府出于发展的角度,希望大力发展强势企业,力求快速带动社会经济;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抓强",使得中小型企业备受冷落。加上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中央政府颁布的在财政、税收、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有时落不到实处,政策空谈,中小型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仍旧持续,导致我国企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并且许多中小型企业受制于地方管理,地方办公职业规范低,常见多头领导里外说法不一,使中小型企业受"夹板气",经营自由大大受限。
第四、中小型企业信誉度不足,不受银行信贷青睐。银行贷款缺乏安全感,注重对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而刻意避开中小型企业贷款的现象很常见。市场竞争太过激烈且客户经理的工资直接和效益挂钩,导致个别银行急功利近地过度竞争大型优质企业客户,对于中小型企业则缺乏耐心。
4 对中小企业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的建议
第一、企业管理者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由于财务杠杆的特殊性和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财务知识的缺乏,很容易陷入财务杠杆效应的误区。需要明确的是财务杠杆也有负作用的可能,并且负作用会使企业资金损失成倍增加,给现有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但并不是不引入财务杠杆企业就没有财务风险了,财务风险贯穿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且由于内部存在制约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才能避免损失的发生。
第二、建立良性负债融资。首先,中小企业应客观地分析自身偿债能力再决定是否扩大筹资,管理者必须关注未来企业的资金流出情况,而不是为了筹资而盲目借贷。分析资金的流动比和速动比,再综合企业自身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深入研究应当借入资金的金额。特别是当企业面临投资失败后,要注意资产变现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丧失偿还能力而破产倒闭。其次,妥善安排还贷的时间。由于一个企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常常多处融资再整合投资,所以每笔借款的还款日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最好均匀分布在会计年度里面。再次,建立企业偿债基金。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投资项目进行结算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应该有意识的储备一些应急保证金。虽然这样会减低资金的利用效率,但由于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高可以有效规避到期偿还借款本息的财务风险。
第三、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对财务杠杆作用有一定的限制,而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每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调整资本结构。为了让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就要限制资本结构对其制约力最小。企业管理者要认清当前局势,合理预计走势,做出正确的指示。如在经营良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提高负债比例,扩大杠杆作用;在局势不好的时候,要立即降低企业负债程度并且要谨慎地使用财务杠杆,贮备资金实力为主。同时,管理者要控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因为固定资产的固有属性导致折旧时刻发生,比重过高资金成本增加会加重企业的财务压力。最后,可充分利用国家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提高动产和权利的"含金量",将手中占大头的"沉睡资产"盘活。
第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加可用资金直接降低财务风险,还可以刺激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提高收益率,可谓"一石二鸟".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对企业的经营方向有长远规划,选择合适的行业栖身;同时要了解且熟悉国家政策优惠,保证企业获得应有的权益,抓住最佳发展时机;再次开发不同年龄层次的新产品吸引消费者,不过度受限于某一个年龄段,并注意对已有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最后科学定价,前期薄利多销占领市场份额,同时避免商品过度积压增大折旧损耗。
参考文献
[1]张涛钟宪军。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 2010(0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