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汽车公司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8 共52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车企海外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探究
【第一章】 我国汽车公司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第三章】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研究
【第四章】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车企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的到来,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化经营。我国企业积极响应政府“走出去”的号召,在国际并购市场上的活动愈发积极活跃,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海外并购风险,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浪潮推动下,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发挥其优势并稳定发展,才能持续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巩固地位并脱颖而出,而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之间获取生产要素的良好渠道,是企业稳定发展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购的对象是产权交易,它通过产权转让实现企业资源重组,最终增强企业的生产与创新活力。它不仅是企业制度和产业结构完善的动力,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国家自十九世纪末到现在,已经历过五次并购浪潮,虽然爆发的起因和特点不同,但对以后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逐步加入到世界经济兼并重组的浪潮中,参与企业并购,尤其是海外并购的活动逐渐增多。自 200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海外并购活动,并购规模大、涉及领域广。特别是 2010 年以来,很多海外着名企业深陷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无法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抓住良机,加快了“走出去”,利用全球优势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实现全球化扩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7 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几乎所有的汽车市场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车企抓住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契机,并购那些存在财务问题甚至濒临倒闭的汽车企业,大量的企业并购现象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层出不穷。其中,沃尔沃公司同样遭遇重创,销售额急速下跌,福特公司在战略上希望摆脱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拖累,这就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有利的外在条件。2010年 3 月 28 日,对吉利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在瑞典的哥德堡,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以 18 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获得了沃尔沃轿车 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虽然中国车企海外扩张发展迅速,可海外并购要想成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即使并购成功,并购后的经营财务风险依然存在。中国车企海外并购后的绩效表现到底如何,是否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产生了哪些财务风险,该如何防范,是关乎很多并购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经验和借鉴。
  
  1.1.2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源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海外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拓展生存空间、增强资本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例如英国的很多大企业都是通过某种类型与某种程度的兼并收购发展壮大的,仅靠自身内部的扩张积累而成长的企业数量极少。2008 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给国外企业带来重创的同时,也为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良机。
  
  不可否认,通过海外并购,国内企业可以迅速把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己所用,但是,始终存在的财务风险对海外并购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国汽车行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与壮大,也加入到了海外并购的大军中。但是,目前针对我国车企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较少,缺乏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的理论与现实指导。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是通过此次研究,完善财务风险理论,为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对海外并购的研究大多是从中国整个汽车行业进行的。通常对“引进来”的研究相对较多,对“走出去”研究相对较少,把研究单个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作为入手点的则少之又少,因此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现实意义
  
  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尚处于劣势,海外并购的经验短缺,并购以后表现较好的财务绩效案例屈指可数。通过对汽车行业并购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以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为案例,运用财务分析的手段,分析研究吉利汽车的财务风险,探索汽车行业海外并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探讨我国车企防范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措施,希望为并购后车企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指导今后车企的海外并购活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并购相比,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比较多,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它涉及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不同国家政府管控的经济形势与法律规范,从而使得并购情形更复杂,对并购结果的预测和控制更加不确定,它所研究的领域与层面需要更加广阔与深入。自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学者研究企业海外并购以来,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海外并购风险研究问题。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海外并购的风险更大,因此研究海外并购与一般并购理论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海外并购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1.2.1 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与国内相反,欧美发达国家对企业并购的研究更加成熟。塞缪尔(2009)认为用以股换股的方法来降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关注点应着重于对方并购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层的领导能力,而且关注并购企业的总资产,对并购后的资金系统的管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未来两个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规划过程中能不能对企业相关资金系统承担的崩溃风险中产生抵消作用。萨德沙纳姆(2001)就此研究了各个国家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他发现美国比较注重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其中有规划和统筹资金系统风险的问题,与美国不同,英国对海外并购持中立态度。霍普金斯(2009)分析海外并购是从寻求战略性资源与管理视角进行的,他认为当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匹配时,财务风险就很容易发生。杰弗里(2007)认为并购后将要由购买方承担的目标企业的债务数额和并购交易融资的负债数等方面决定了财务风险水平。摩可斯图尔特(2001)认为并购成功后对方企业收取净利润的能力也许会呈下降趋势,从而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防范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非常必要。苏塔(2004)比较了各国的并购成功案例,分析了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阻塞,得出了非混合并购类型的海外并购可以有效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结论。
  
  中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大多是从并购目的、并购效应以及两个国家政治宗教差异风险的角度开展海外并购风险研究,但是对并购成功后财务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方面研究的比较少。陈共荣(2002)认为采取适宜本企业预估目标企业并购价值的构架,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可以使并购中的定价风险降低,如果并购成功后企业资金流动不会出现问题,那么会大大减少并购企业承担的债务风险。史红燕(2003)认为要想加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控,必须通过定价、融资、支付三个方面。刘桂芝(2003)建议利用“双赢、合作、发展”的构架来减少双方企业并购成功后出现的财务风险。李东红(2005)从非经济影响的因素、并购企业商誉、资金系统、企业文化等不同方面研究了中国本土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活动时和并购成功后存在的风险。徐振东(2005)分别分析了海外并购前、中、后期存在的财务风险,并给出了防范建议。连慧瑜(2005)认为企业并购活动中能够产生的资金系统风险大部分来自于融资、资金的流动性和杠杆收购三个方面,并提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和建议。张子刚和程志勇(2004)主要研究了海外并购中选择并购企业的范围(包括国家、资产总量、管理层能力等等)、资产评估和财务三个方面的风险防范。郑士进(2007)通过 Probit 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提出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施颖霞(2011)指出要想有效防范海外并购目标企业定价引起的财务风险,需建立系统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王中华(2001)认为选择并购企业时候要多方面考虑,避免丧失管理权,并购成功后加强对合并企业的组织管理。
  
  1.2.2 财务风险防范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发生前有能力提醒企业管理者,并且采用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早在 1932 年菲茨帕特里克就运用单变量破产防范模型对财务防范进行研究,菲茨帕特里克利用单个的财务比率指标,选取了 19 个样本数据进行预测,认为判别能力最高的是负债权益比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比率。20 世纪 60 年代,比弗延续菲茨帕特里克对破产防范的研究思路,又选取了 30 个财务比率指标,继续深层次探究破产防范的问题,认为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资产回报率、现金债务总额比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比率,判别财务风险能力最高的是现金流量债务比这个比率。在 1968 年,为了研究企业的破产问题,爱德华。阿尔曼建立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但这个模型需要有严格的假设条件。经过继续研究之后,概率模型问世,与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相比,它的显着优势就是原有的防范变量局限得到了突破,概率模型包括多元逻辑(Logisitic)回归和多元概率(Probit)两种模型,多元逻辑(Logisitic)回归模型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但计算相对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数学能力,计算精确度有一定误差;不同于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涵盖了财务比率的多元概率(Probit)模型,具有预测潜在财务危机的优势,并且可以预示企业可能面临违约或破产的机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开始起步。吴世农和黄世忠(1986)发明了企业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陈静(1999)通过单变量分析,选取 54 家企业为样本,其中包括各行业和经营规模与资产数量相当的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各 27 家,她发现防范财务风险使用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得出的结果最为准确,利用多元线性分析模型分析能够对上市公司前三年的财务危机进行有效预测。陈冶鸿和陈晓(2000)运用Logistic 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负债权益比、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回报率和资产收益率四个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困境的预测有显着的作用。张玲(2000)以 120 家公司为样本,建立了一个包括其中 60 家企业财务数据的二类线性判别模型,经试验证明这个模型可以预测前 4 年的财务风险。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以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盈利增长指数和资产周转率这四项数据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同时与线性概率模型、Logistic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的预测进行对比预测效果的准确程度,发现预测准确性最高的是logistic 回归模型。张友棠(2004)在《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一书中把企业财务状况判定为无防范、轻度防范、中度防范和重度防范几方面。吴星泽(2011)通过对当时财务预警中存在的纰漏之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嵌入相关者行为概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结合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融资能力等指标对融资风险、偿债风险、支付风险、盈利风险等财务风险进行衡量,试图找出海外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为决策者更好的防范并购财务风险及提高我国车企海外并购成功率提出意见。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车企海外并购的研究,分析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供企业管理者参照和借鉴。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介绍有关海外并购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包括研究内容以及方法等。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海外并购以及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包括企业海外并购相关理论、进行海外并购的原因以及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海外并购相关理论主要阐述了什么是海外并购,海外并购有哪些特征。海外并购动因分析部分主要介绍了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战略决策的原因及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进行案例研究,介绍双方基本情况及并购过程产生的财务风险,通过评估融资能力、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衡量,剖析吉利面对的融资风险、偿债风险、支付风险和盈利风险,为下一章节对我国车企财务风险的防范,做出铺垫。
  
  第四部分,主要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规避措施,为指导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活动提供借鉴经验。
  
  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结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面对的财务风险难以预测,如何才能减少或者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企业在制定海外并购战略决策时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车企通过锁定合适的并购对象、购买跨国保险、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选择合理的支付手段等具体措施,更好的指导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1.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规范研究法。
  
  文献分析法,用于本文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通过对众多文献的阅读,收集数据,采用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总结和延伸,为各部分研究结论的得出奠定基础。
  
  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在研究汽车行业并购的财务绩效过程中,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通过研究个案的财务指标,深入分析了此次海外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而得出本文结论。
  
  规范研究法,主要用于理论推演和结论的得出部分,侧重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分析,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