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来源:西京学院 作者:朱汉辰
发布于:2021-11-10 共3419字

  摘    要: 阐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能力培养的特点,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包括完善形式与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创新、建立创新的设施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     创新能力;能力培养;评价机制;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ility training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form and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ng in practice,establishing innovative facilitie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 innovation ability; ability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0 、引言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年轻一代拥有先进知识与理念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保证我国事业蒸蒸日上,所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是我国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人物,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给予了厚望,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1)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想法。大学生在校的任务也比较重、课业繁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2)创新思维。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只是专注于本专业知识的汲取,并没有创新思维,而是一贯的接受知识,对于知识没有自己独有的想法和疑问,以至于大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相对薄弱。(3)创新兴趣和毅力。创新不仅是需要想法,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而大学生普遍对创新没有兴趣,就是有兴趣的也可能是三分钟热度,会被各种面临的困难所阻碍创新的步伐。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当下社会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社会提供的职位供不应求,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不断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因此,高校形式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创新的意识与观念、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能够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能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有一席之地。因此,高校形式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给社会提供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还能够推动国家发展。

  2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高校形式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高校教师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让大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信息处理,使大学生跳出思维的舒适圈,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辩证学会在理论与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png

  (1)完善形式与课程体系。完善形式与政策课程体系,首先要加强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基础学习,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课程;其次是要加强在文理方面全方位的渗透,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不仅要通过形式与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拓宽渠道,从多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比如减少课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给大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为其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氛围。高校实行多种不同的课程方式,能够使大学生的知识从单一转向多变,丰富大学生知识,活跃其思维能力,同时高校要积极进行教材革新,根据时代要求改变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尽可能多的汲取到现代化的知识与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以及状态,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创新,如果在学习形式与政策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形式与政策所涉及的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样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文化共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形式与政策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形式与政策的激情、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仔细感受,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方式,例如让同学之间分组创新表演、开展实验等等,教师要从当中不断发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状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发扬传承与创新精神,提高传承与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果高校教师真的能够用心去发掘的话,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掌握形式与政策教材当中的创新内容。高校教师要有过硬的知识基础,学会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研究,尽可能想到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的时候,高校教师也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如果教师真的能够用心研究教材的话,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在形式与政策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而更好的学习形式与政策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新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事实基础,教师在传授形式与政策的学习过程中要考虑教学方法,一定要将学生原来的知识与现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其实旧知识就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学习状态。其实生活经验也是学生学习的真实教材,自己亲身体验和亲身感受会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这也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结构,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重叠的时候,就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其实在这个方面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也应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学生和家长结合,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

  (5)建立创新的设施。高校开展一些科技实验活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学会对知识运用,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此外,高校还需充分利用起校内的实验室等,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设备和环境,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利用起各种可使用的资源,增加大学生学习的机会、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6)建立奖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高校在形式与政策教育教学当中,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的竞赛活动,学校需要给予竞赛活动经费支持并设立奖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有关创新思维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参加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学高校则可以为其颁发奖杯、奖状或是奖学金等,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继续研究、继续投入科技创新的兴趣。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需要研究并建立一个有效的、能够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体系,其主要是指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以及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提高的评价方法,最后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计入总的学分当中,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并提高创新能力。

  3 、结语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征,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教师应该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做到“朋友式”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接下来教师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能够做到熟悉教材,在课堂上也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材讲授的时候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状态和知识结构,但是我们也应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更加熟悉,才能提高创新能力。只要教师能够掌握这些方法,才能让大学生从形式与政策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124-126.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I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6(03):76-79.

  [3]张楠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6, 18(01)-87-90.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