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第三篇:分析企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形成方式及审计方法
“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国家深恶痛绝,多次发文明令禁止,可是有些单位仍然屡教不改、顶风作案,
一、案件重现
1. 案件经过。
2018年1月,审计组接到关于对刘某力同志任X科研院所书记、副院长期间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通知,2018年1月10日,审计组来到X科研院所召开进点见面会,会后,对X科研院所进行现金突击盘点,要求X科研院所核算员王某华打开保险柜,发现保险柜内无现金,审计人员继续检查其他财务资料,可X科研院所核算员王某华表情很紧张,这点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审计人员监盘了现金盘点,并与相关数据核对,无误。仔细检查保险柜中物品,于保险柜内发现答辩费用借据共3张,总计13,350.00元,发现2013年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评委答辩费发放表9张,共计13,350.00元;发现研究生论文答辩组成员在餐饮广场用餐500.00元借条1张;发现教师实习补助费发放表2张;发现2,300.00元借条1张等财务资料。经询问,王某华说不出这些资料的来源。
2. 问题定性。
依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财监字[1995]29号)中指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帐目的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的规定”。上述问题定性为“小金库”。
3. 审计意见。
违规套取学生毕业设计费,设立“小金库”,用于其他开支的问题。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的规定,做如下处理处罚:(1)对直接责任人“财务一支笔”张某强处3,000.00元罚款,对核算员王某华处3,000.00元罚款。(2)对私设“小金库”问题,给予刘某力、张某强、王某华通报批评。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第三十六条规定,刘某力同志担任X科研院所书记(副院长)、基金领导小组组长,履职尽责不到位,对X科研院所私设“小金库”问题负有主管责任。
4. 审计建议。
审计发现X科研院所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私设“小金库”性质是严重的,分析其原因: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自觉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不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X科研院所领导及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和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严格执行财经法规的自觉性,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案例中人名均为化名)
二、“小金库”的定义和形成方式
1.“小金库”的定义。
“小金库”即: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2.“小金库”的形成方式。
(1)隐匿收入型:应收账款收回、坏账收回不入账;各项零星收入不入账,如利息收入、资产处置收入不入账;通过“暂收款”、“暂付款”账户转移收入;收到各项捐赠、罚金、佣金、“好处费”不入账;私设账户,脱离管理,私自收支;与密切往来、关联单位联合转移收入。(2)虚列支出型:虚构、虚增支出,如虚构职工人数,虚构运费、销售费用等,多报支出,冒领资金,形成账外账;与密切往来、关联单位联合虚构支出;购买假发票虚列支出;虚假业务,发票是真业务是假;虚拟一个借款单位,将资金借出后挪用,时机成熟时再将本金归还。
三、审计“小金库”的方法
发现“小金库”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发现舞弊,二是他人检举揭发。
1. 运用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方法。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环境是最基础的要素,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所创造的氛围和措施,如:被审计单位是否经常对“小金库”案例警示教育,是否宣传财务诚信等内容,单位的组织架构如何,是否对财务岗位职责分离,财务人员、分管财务的领导是否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等。风险评估是为了达到单位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的风险,是内部控制活动形成的基础,评估包括: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评率、风险应对措施。“小金库”性质严重,是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行为,影响恶劣,严重伤害单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收入完整性和支出的真实性格外关注,收入是否入账,支出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构支出、虚增支出。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置具体的控制活动。如是否对收入和支出设置不同岗位的复核、确认制度,是否对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级审批和授权制度,是否定期对账,是否对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地获取、确定并交流交流相关的信息,信息与沟通不只包括内部的沟通,还包括外部(如客户、供应商、审计师等)的沟通,如:是否定期与银行沟通核对银行对账单等账单,是否定期与客户、供应商跟进“暂收款”、“暂付款”等项目,管理层内部是否形成完整的信息流,是否有流畅沟通机制提出意见或者建议,是否有完善的举报机制、检举揭发机制。监督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再控制,由独立评估人员对内部控制持续审查和改善,是不断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的表现,如是否定期内部审计。
2. 观察法。
(1)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审计非常抗拒,是否对某审计内容非常介意,如某次审计中,审计人员注意到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对审计人员检查财务资料很紧张很抗拒,后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把“小金库”记录本放在财务资料里。(2)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利用某信、某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隐匿收入。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兴起,很多支付行为都通过利用某信、某付宝等方式,而很多单位没有开通某信、某付宝企业版,用个人版收费,不纳入企业账户管理,这就为“小金库”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审计时应当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收款方式并实地观察。
3. 谈话法。
在审计还未发现“小金库”线索时、已发现“小金库”线索时都可以运用谈话法,谈话法的主要思路是审计人员少说,引导被谈话人多说。
4. 检查法。
(1)对财务报表重大金额重点审计,是否存在虚列支出、虚增支出,核验大金额发票的真伪,检查大金额业务真假等情况,是否存在虚构业务套取现金;根据前期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是否存在经常性收入骤减但原因不明或原因不合理等情况,是否存在正相关指标却负相关变动或非正相关变动的,如:工厂电费支出大幅度增加,营业收入却减少,存在隐匿营业收入的可能或存在“小金库”可能。(2)是否存在合理收入或支出不在账务中反映,如单位的办公用品支出不在财务账中,后查明通过“小金库”支付。(3)对被审计单位名下账户进行检查,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核查是否所有账户均已由被审计单位统一管理,还要核查所有账户银行对账单余额与被审计单位银行日记账余额是否相符,如果不符,查明原因,是否存在不纳入单位账户的资金。对财务人员或关键工作人员个人名下银行卡涉及工作内容且频繁大金额出入,要重点关注。(4)关注被审计单位有密切往来、关联单位的账务,查看这些账务是否合理、是否真实,是否存在通过账务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的行为。(5)将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本与财务账核对,是否存在会议记录本上有而未入账收入,确认是否为“小金库”。
5. 盘点法。
(1)对被审计单位库存现金应突击检查、监盘,重点检查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是否相符,如不符合,应找出原因;还要倒轧到报表日核对,看是否有“小金库”的资金放入保险柜的情况。(2)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盘点,尤其是大额资产,如小汽车、打印机等,如资产存在但账务上没有,查明资产购置资金的来源,是否存在用“小金库”资金购买的情况。如某次审计发现打印机未入账,后查明打印机是用外单位捐赠资金购置,而捐赠资金未入账。还要核查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是否入账。
6. 外部调查法。
外部调查法分为现场调查和函证。对与被审计单位资金往来金额大的单位进行现场调查或函证,重点函证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银行存款、借款,与金融机构往来款项。函证应收账款,是否存在资金已经收回但未入账,是否存在已认定为坏账而后又收回资金且未入账情况,如果存在以上情况,追查其原因和资金去向,确认是否为“小金库”。调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是否存在收入计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后续直接从“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支出,以达到暗度陈仓的目的。
7. 公示举报法。
审计进点后,在被审计单位、审计网站进行审计公示,通过公布审计组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的方法,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线索,这也是快速掌握审计重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