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08-31 共5178字
  本文根据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结果,辨析了环境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而研究了这些概念演化的内在规律,以及资源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治理的关系。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审计论文。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原标题:资源环境审计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摘要:本文根据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结果,辨析了环境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而研究了这些概念演化的内在规律,以及资源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治理的关系。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一、引言
  
  资源环境审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环境审计都发展得很快,许多国家已经有较成熟的资源环境审计指南。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自从国家审计署在1998年设立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之后,审计实践项目和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从实践方面看,审计的领域从生态环境审计逐步拓展到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环境(如2009年开展“三河三湖一海”水污染防治审计)、大气污染、工程建设环保审计;学术探讨也逐步从资源环境审计的本质、职能扩展到研究假设、动因、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审计方法、审计模式等方面。从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职能和本质的认识上看,我国已经形成了“管理工具论”、“监督论”、“监督鉴证评价论”、“免疫系统论”、“国家治理论”等观点。从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资源环境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审计研究。根据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的结果,1991 ~ 2015年篇名严格包含“环境审计”(不计篇名包含“资源环境审计”)的论文共计1184篇,都是围绕着环境审计的定义、动因、逻辑起点、基本问题、理论结构,以及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等理论问题进行规范性研究,基本上没有进行案例研究或实证研究的论文。
  
  2.资源环境审计研究。根据CNKI上的检索结果,1998 ~2015年篇名严格包含“资源环境审计”的文章有153篇;2009年以后逐渐增加,平均每年23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定义、对象、定位、成效、问题和对策,也有关于资源环境的价值评估、评价体系和审计方法的研究。研究对象和方法逐步趋于具体,概念和定位也更加清晰。
  
  3.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自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来,根据CNKI上的检索结果,篇名包含“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文章有10篇,篇名包含“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有61篇,短时间内研究范围就覆盖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本质、主体、内容、对象、范围、方式方法等方面,研究内容主要是如何在实践中开展该项审计工作的问题。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是什么,谁来审,审谁,审什么,怎么审?
  
  4.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根据CNKI上的检索结果,2014 ~ 2015年共计发表篇名包含“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文章60篇,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目标和定位、编制路径、负债确认、货币计量、格式等问题。但是对于如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主要的困难在于货币计量、负债确认和信息获取。
  
  有关资源环境审计曾经出现过环境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若干概念,这些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为何?解开这些疑问,对于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环境、资源环境及其相关审计的概念
  
  1.“环境”与“资源”的概念。根据百度上对“环境”的定义,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辞海》中将“环境”一词解释为“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来看,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人是主体,是中心;自然是客体,是对人类有用的环境。所以,以人类为中心,其周围自然存在的各种事物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种资源、空间、媒介以及人类的创造物,这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环境;狭义的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媒介,如空气、水等。
  
  由上述分析可知,如果将“中心”定义为生物资源,那么环绕生物的周围事物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资源、竞争者、天敌、生存的空间和媒介,如海水相对于海洋动植物是环境,污染了海水等于污染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因为污染的海水会影响海洋动植物的生长。资源就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按照《辞海》中的解释,“资源”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资产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二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拥有的人力物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资源可以提供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能量动力、空间(场地)、材料、设施等,资源也属于广义的环境,是人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媒介、生活资料等的来源,如综合多种要素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湖泊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大气资源等都是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属于广义的环境。如果将某种单一资源作为中心,那么围绕该种资源的周围要素或者其他资源也属于该种资源的环境。事实上,单一资源往往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某种综合资源或者空间、媒介之中,如矿产资源分别存在于矿山、地下、岛屿、海底环境中;水资源可能存在于大气、海洋、冰川、河流、土地和山林中等。综合资源是单一资源的综合体,是单一资源存在的环境。
  
  2.概念辨析。广义的资源和广义的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体的资源和具体的环境也是由于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概念。角度不同不仅是因为选取的中心点和参照系不同,而且还体现了同一事物的质和量的问题,资源一般从量衡量,环境一般考察质。任何资源的开采都会影响其周围的环境,进而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对于人类来说,所有资源都构成了环境的一部分,任何环境也都会影响存在于其中的资源,尤其是敏感度高的生物资源和人类。因此,可以从质和量的角度区分资源与环境的概念。如水资源一般是从量的角度判断资源是丰富还是贫乏;而水环境一般是从质的角度判断水环境是优质、正常达标还是严重污染。当然这种区分也是相对的,实际考察时,资源也看质,环境也看量。
  
  因此,在本质上资源环境审计都是对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的审计,也是环境审计,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中心点、参照系以及质与量的考察角度不同。因此,将环境审计全称为资源环境审计更加科学严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