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43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问题探究
  【第一章】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研究绪论
  【第二章】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第三章】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4.1】美国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基础
  【4.2  4.3】美国财务报表审计的制度保障
  【第五章】我国财务审计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第六章】国内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不足
  【总结/参考文献】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优化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出于方便阅读的目的,本章对文中涉及到的关键词进行概念和范围上的界定。

  2.1 公众公司

  本部分主要对文中所涉及到的"公众公司"进行概念和范围的梳理,并在理解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本文定位于"公众公司"的理由。

  2.1.1 公众公司与相关概念

  公众公司是指公开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的公司,又名公众持股公司。一般来说,公众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绝大多数资本由股份构成,股份可以向公众发售并交易,因此其具有规模大、股东人数众多等特点,在这一方面,它是与私人公司相对应的[24].私人公司被称为封闭式公司,它不能公开发行股票以募集资本,且在公司人数和股权转让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维基百科中将公众公司定义为一个公开的、公开上市、公众持股的公司,其所有者是一些在证券交易所或者是在场外交易市场自由交易的、分散在社会中的持股公众。

  与公众公司相联系的另一个称谓是上市公司,但两者不能等同。公众公司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就可以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它就转变成上市公司。这两者不能等值转换,上市公司必然是公众公司,但由于公众公司并不都选择股票上市交易,因此,公众公司并不都是上市公司。

  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作为英美法系国家对公司组织形态的称谓,已成为目前世界通行的主流提法,对这二者的区分可以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来解释。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因此对公司组织形态的理解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称谓,即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前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符合条件的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与前者相对应的是有限责任公司。

  2.1.2 本文定位于公众公司的缘由

  本文主要采用"公众公司"这个称谓,主要考虑到以下方面:

  (1)从前文可以看出,由于公众公司股东众多、股权分散、资本数额庞大,因此公众公司的影响特别广泛。一旦公众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到很多利益实体,而且损害巨大,甚至造成社会性灾难,从这个角度看,公众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就变得十分关键,因为财务信息是公众公司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各自进行判断、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公众公司的财务信息有误,将直接对利益相关各方产生误导,以致其做出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决策。在此情形下,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就不仅是公司股东的诉求,也是社会的诉求。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正是为满足上述诉求而产生的。"公众公司"一词中的"公众",突出了社会性。社会这一背景是本文立论的基础,所以用"公众公司"一词能更有效地阐述文章的论点。

  (2)以英、美为主要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其对公众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管理相对更为发达,因而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也更健全,再加上与公众公司相关的一些成熟理论和经验也主要来自英国、美国,这就使本文的范例和参考对象也主要针对英美等国。因此选择"公众公司"这个称谓更加方便。

  2.2 财务报表审计

  2.2.1 国内外关于审计的定义

  审计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审计自身的发展,人们对审计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审计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根据审计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审计定义大致分为三大类:

  (1)查账论。该观点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或会计检查,"查账"就是审计的概括[25].

  查账理论源远流长,目前可以归纳为查账理论的观点有:英国《大英百科全书》指明,"审计是对企事业单位中由财务会计人员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指明该账目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26];美国《现代会计手册》对审计的定义是:"审计就是依据一定的准则,对企业中财务人员的会计记录及其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专职审查,并表明独立的专职意见"[27];1972 年,美国审计总局认同了该审计定义,其指出,审计的范围不仅包括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还包括审查财务人员的工作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经济和有效率,是否符合有关立法机构的目标活动。查账论认为审计只是一种查账活动,其定义虽清楚明了,但是外延很小,很难突破发展,更适应不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因此对审计的定义,应当重新认识。

  (2)经济监督论。该观点认为审计是一种特有的经济监督活动。我国在 20 世纪80 年代流行经济监督论,在 1989 年中国审计学会对审计的 91 字定义中,其将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专职人员依据法律,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28].从这个定义上,可以看出审计定义文字过长,不够简明要义,很难为社会公众理解。诚然,审计应当承担经济监督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将审计活动笼统地归纳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则有些一叶遮目了。

  (3)评价活动论。该观点认为审计是人们对经济活动及其相关事项的评价活动。

  美国会计学会审计基本概念委员会在颁布的《审计基本概念说明》中最早提出评价活动的基本理论,而《蒙哥马利审计学》(1985 年第 10 版)在吸收《审计基本概念说明》的基础上,将其表述为,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它独立、客观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所表明结论的证据,以便证实这些结论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有关用户。图 2.1 则形象地表述了审计的系统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根据既定的目标,从审计客户管理层中获取审计证据并加以评价,将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反映的认定与认定的既定标准相比,判断相符程度,最后生成审计报告。评价活动论中对审计内涵的认识相比前两种有了更大的进步,其外延容纳程度大,并且注重从与审计相联系的外部关系中来认识审计的本质,因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2.2 财务报表审计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公众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在廓清了"公众公司"和"审计"的相关概念范围后,这部分将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并指出财务报表审计在执行过程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要求。

  国外学者认为,财务报表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维基百科中将其定义为一种由独立的特许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专业化服务,这种服务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好的决策以实现决策范围内的目标。鉴证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独立的、专业化意见以降低来自失真的财务信息的风险。

  在我国经济学者对审计定义的理解中,他们更多地偏向第三种观点,即认为审计是一种评价活动论,而对于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报表审计来说,学者们对它的定义也趋向于评价活动论的理解。在 2014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审计》中,它指出,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供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在这一定义的指导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既定的审计目标,从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报表及附属资料中获取审计证据,将这些证据反映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与认定的既定标准相比,以判断其相符程度,最后生成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执行过程恰当地反映了"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这个观点。

  在财务报表审计这个系统化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执行任何一项步骤都必须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同时,贯穿整个"系统"中的除了审计准则外,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提供了专业指南,而职业道德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遵循具有审计人员职业特征并反映自身特殊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即保持诚信、独立性、客观与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及应有的关注、保密和良好职业行为;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保持职业怀疑,摒弃"存在即合理"的逻辑思维,对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审慎评价;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运用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做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等等。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表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具体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对于保证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至关重要。

  2.3 社会基础

  社会基础是指支持法律、法规、制度等新事物产生、存在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所形成的综合架构。每个新事物的产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就不同。由于财务报表审计存在于社会之中,是为社会服务的,而社会又是人的集合体,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离不开人的作用,也因为此,本文所述的社会基础主要集中在人的作用上。

  与社会基础类似的概念是社会背景,这两者具有本质区别,社会背景的内容比较宽泛,它既可以指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科技等发展情况,也可以指新事物产生时的经济、政治等背景。根据以上的解释,可以将社会背景与社会基础的关系界定为现象与本质,社会背景表现的是"现象",而社会基础突出的是"本质".

  在本文中,本文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为社会背景,着重介绍 3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建立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社会意义,从而概括出支持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产生、存在与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以此形成财务报表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即股东对公众公司应尽义务的认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以及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工作的推动。

  2.4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指一项新事物产生后,政府凭借其权威,在其职能范围内为推动该新事物的开展、执行而颁布的一些法律规章制度等。制度保障可以指法律保障,如国家颁布的法律,也可以指单纯地指某项政治经济制度。在本文中,本文所述的制度保障特指国家颁布的一些法律。

  对财务报表审计来说,它的制度保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法律。在美国,财务报表审计的制度保障就是指美国国会颁布的《1933年证券法》、《1934 年证券交易法》、《1935 年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1939 年信托契约法》、《1940 年投资顾问法》、《1940 年投资公司法》以及《2002 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务报表审计的发展,并促使财务报表审计不断走向完善。

  2.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文章中涉及到的"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进行概念和范围上的解释,借以帮助读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