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营市建设智慧城市优势
1.城市建设起点高,基础设施良好东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历史欠账较少,人口压力小,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东营市以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建设了一批重大信息化项目,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光纤总里程达57.63万芯公里;移动用户338.71万户,人均手机1.65部;互联网用户达50.2万户,互联网普及率为68.7%;年人均通信消费水平近千元。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全国三百多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排名中,东营列居第四,信息化环境指数和信息技术应用指数列第二,信息资源覆盖率居首位。东营建设智慧城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天独厚。
2.领导重视程度高,规划科学详细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始终把城市智慧化作为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促进黄蓝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提出“智慧东营”建设目标,并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黄蓝战略总体规划。东营智慧城市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坚持“立足实际、注重民生”原则。具体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整合现有资源,初步形成智慧东营框架,建立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国土等应用系统;第二阶段,使各独立系统相互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合作;第三阶段,智慧产业、高端化石油装备业、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智慧东营完整构建。
3.规划建设目标明确,智慧产业稳步发展东营市智慧城市创建目标是建设“智慧东营、生态东营”。计划到2017年,通过建设智慧东营,达到基础网络设施通达易用,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创新,城市管理高效协同,市民生活快捷方便的目标。东营市以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稳步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智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4.政务信息化水平高,协同办公能力强东营市建成的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市县乡三级机关协同办公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政府网站集群、政府信息公开等系统已实现高效运行,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东营市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以“集中办理、窗口受理”为特点的东营市政府门户网站群,充分发挥了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交流互动等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设政务资源管理系统,深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了交通监控、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应急指挥、医疗救助、安全生产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住宅小区智能化管理、地下管网监测监控等系统建设中,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数字城管”系统的建成使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二、东营市建设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
1.概念理解存在偏差
东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服务软件、软环境问题。虽然政府花钱大量购置了先进设备,但缺乏运营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和可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普通市民参与程度不高,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足,难以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
2.统筹建设力度不够
东营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不够,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不够等问题。各部门、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共建共享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管控方面亟需建立强力统筹机制;由于缺少运营准入标准,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
3.信息产业不够发达
目前,东营市物联网技术在关键的超高频领域,仍采用国外标准,使得东营市未来将为此支付大量专利费用,并可能导致交通、能源、社会管理等重要信息为外方所控,带来信息安全隐患。同时,东营市在软件开发与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电子制造产业方面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短期内,本地信息产业对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形成有力支持。
4.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东营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端和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迫切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引领和加强。信息产业较弱的现状制约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成长。同时,本地人才外流、大中专学生毕业低返乡率也是重要原因。东营市的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技术研发资金受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三、规划建设“智慧东营”的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决策
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建立科学有力的领导和决策机制。建议政府专门成立“智慧东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由各委办局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智慧东营建设的领导、协调、管理和推进。同时,在领导小组之下,组建智慧东营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国内着名的规划专家、计算机专家、网络专家、数据库专家、通信专家等组成。专家委员会作为“智慧东营”建设、运营的技术顾问,参与指导项目评审、验收等有关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反映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和创新经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智慧城市展示馆,积极推广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使之成为东营智慧城市交流合作平台、对外宣传窗口和城市发展的名片。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技馆、社区服务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宣传体验,普及智慧生活模式,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3.培养人才,形成发展后劲
建设智慧东营,企业是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支撑者,专业培训机构是助推器。解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问题,要充分整合信息化人才资源,加强专业培训,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承担开发实施的相关企业,构建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引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东营市共谋发展。
4.保障资金,加大技术支持
资金来源方面,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将“智慧东营”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程,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立智慧城市政府引导基金和智慧城市产业引导基金,引进域外资金和专业团队,对智慧东营建设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组合,解决发展所需资金问题;优先扶持“智慧东营”建设和运营企业,制定政府优惠鼓励政策,保障“智慧东营”建设资金需求。技术投入方面,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成熟而先进的“智慧东营”建设技术,支持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5.政策扶持,强化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智慧东营”政策法规体系,推动科技投入、创业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中介服务、市场机制的政策法规建设;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扶持政策,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出台鼓励智慧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使用、融资融券、风险投资等政策,组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实体,营造良好的“智慧东营”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