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本篇文章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推荐几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
近年来,辽源市始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辽源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农村美丽家园。
着眼科学发展,理清工作思路。新农村建设伊始,辽源市就明确了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主体农民、实惠到户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点面结合的建设原则;确定“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实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
明确任务目标,合理规划布局。辽源市把全市518 个行政村分成强村、中等村、贫困村三个档次,对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村分类规划、梯次推进。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 100 个村,分阶段、有步骤地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示范村布局上,重点抓好以城区为中心的内环和以东丰、东辽为主体的外环和沿 303 国道线、沿辽长高速公路线、沿东那线、沿辽西线布局的“双环四线”建设,构筑起立体式、交叉式、全辐射、广覆盖、内外呼应、点线面结合的示范村建设格局,切实发挥典型带动效应。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能力得到提高。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 110.26 亿元,可比价增长 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973 元,比上年增长 4.5%;全市累计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21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 23445 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106 户。其中,国家级 2 户、省级 23 户、市级 81 户。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条件改善明显。到 2015 年,全市新建村村通公路 4544.31 公里,新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 488 个、农民夜校 33 个、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 181 个。有 80049 户农民实现了安全饮水,修建标准厕所 35045 个,改造围墙40.6 公里,修排水沟 604 公里,安装路灯 1226 盏。
培育示范典型,带动作用得到发挥。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辽源市先后培育了东丰县驼腰村、合力村、孤山村、合兴村,东辽县朝阳村、三树村、凌镇村,龙山区苇塘村,西安区建国村等一大批典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3 年东辽县金州乡德志村成为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东丰县拉拉河镇福安村、南屯基镇合兴村、东丰镇太和村进入省级美丽乡村试点行列。2015 年里省确定美丽乡村 6 个。
加大整治力度,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辽源市秉承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加大了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环城郊区“三线一环”和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八清一禁止”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环境状况得到了切实改善。到目前,全市新建垃圾站点 2837 个,植树 92 万棵,栽花超千万株。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科学有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列入工作日程。相比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乡镇政府、县级相关部门更重视新农村硬件建设,上有文件对硬件设施的考核,考核力度大,责任强;下有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得到实惠的期盼,从而上下一心,积极参与。因此,诸如道路建设、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都能顺利到位。但有的领导认为,只要新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上去了,与之相关联的档案工作无碍大局。因此,没有将其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
2.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八防”要求未落实到位。部分乡镇和大多数村经济十分薄弱,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相比显得严重不足,缺少独立档案库房,档案柜架不规范,保管保护设施设备不足。大多数村没有专门的档案柜。档案管理“八防”要求难以达到。
3.档案员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工作岗位不被重视,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杂务缠身,有的甚至安排工勤人员或临时人员兼职。档案工作岗位人员变动频繁,有的人员刚刚经过培训,对档案工作刚入门,就被换岗或调走了,业务水平难以提高。而村里一般由村文书兼任档案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因村委会换届而变动频繁。
4.乡镇对村级档案的监督、指导、帮扶不够。大部分乡镇未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未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村级档案无统计台账,人员变动未进行档案移交,造成个别档案不知去向。部分乡镇未对村里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村级档案人员业务不熟悉,文件材料未及时收集、整理,分散在村干部手中,管理混乱。
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充分利用档案业务指导、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乡镇职工会、村干部会、送档案法律法规下乡、举办档案法规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乡镇、村级干部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乡镇、村干部依法治档意识。
2.加强协同配合。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通过试点示范、规范化建设等措施,探索和总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验,以点带面,现场观摩、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主动加强与民政、农业、林业、国土、环保、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引导村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抓好农村经营承包、流转档案、社会保障档案、农产品档案、林改档案以及村镇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档案的业务指导和建档工作。
3.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要求,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乡镇及建制村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着重在领导意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上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帮扶。每年深入各村检查评比,通报批评完成任务差的村,并取消其年度评优资格。
4.规范村级档案收集整理。各村应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建立村级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制度,指定人员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工作。着重从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收集档案,对于散存在离任村干部手中的档案资料,要通过召开会议或亲自上门等形式收集,做到收完收尽、年代不断,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村委会换届时应进行档案交接,履行移交手续。要为村级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没有档案设施设备的村,应委托乡镇代为保管档案。
5.加强档案队伍建设。重视乡镇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热爱档案工作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提高档案员的地位、待遇,调动档案员的积极性,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档案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县档案部门负责培训各乡镇档案专兼职人员,乡镇档案专兼职人员负责培训村级档案人员,使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