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概述
1.成本及成本管理理论
(1)成本相关理论企业会计制度中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由此可见,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成本的支出是必要的。怎样的成本支出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
(2)成本管理相关理论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组织、系统的应用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是为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2.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不仅可以为定期的财务报告提供相关数据,计算销售成本和估计存货价值。另外通过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增加资金的有效性,直接为企业提高业务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企业自身生产力上考虑。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的耗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产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资源的节约,而利用节约下的资源,又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从企业竞争力上考虑。产品的竞争主要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而价格竞争,归根到底又是成本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的利用率,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3)从企业长久发展上考虑。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跨下去了。
二、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1.成本管理理论的成熟期——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随着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成本管理的弊端无法承载企业竞争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拥有并继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应该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成本管理的含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首次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他主要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角度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信息。成本管理的研究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正因为如此,与国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相比,国内的起步晚,研究相对落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最早从事有关方面理论研究当属一批会计理论家,也因为他们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并逐渐运用于企业管理以适应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是指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方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活动。因此,对企业的战略成本可通过三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
(1)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将着眼点放在企业内部,关注从购入原料、加工产品到销售商品的全过程,分析每一过程的具体活动,判定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活动有哪些,具体处于怎样的分布状态,是否还能继续改进,对不创造价值的活动判断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提出消除或者进行改进的意见,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能够明确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即同竞争对手相比是处于成本竞争优势还是劣势。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构成、其供应商的基本情况、内部生产流程的安排等,分析双方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导致劣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求合理的方式来消除该劣势;同时,对于成本优势的活动,在保持优势的同时要把优势最大化,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利用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以突破企业自身的价值链,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从战略的角度上分析自己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关系,并联系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从成本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活动,如战略联盟或技术联盟等形式,合理利用供应商及经销商提供的优惠,确定企业的整合战略,在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基础上获得专业化优势,使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具有竞争优势。
2.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总体现状
通过以上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分析,反观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可发现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较不成熟,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方法陈旧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规模效益、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在今天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另外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
(2)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人们存在一种偏差,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员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3)一味的追求节约成本在现有企业成本管理中,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未能完全体现经济效益。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4)部分管理者受不良利益动机所驱使部分企业管理者因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驱动,任意调整或编造成本资料,造成成本信息失真日趋严重,并造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效能降低,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针对我国成本管理总体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业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不足,需要再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1.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由于依靠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能提供出战略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战略成本管理日趋重要。战略管理是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既了解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与他们的关系,同时,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战略管理是一种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前瞻性管理,重点不在于战略的实施,而在于战略的决策。
2.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员工息息相关
可以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从基层人员开始积极主动的实践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根基。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企业能否实现预期成果的关键性要件,必须做好人员的配置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加强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配合和衔接,通过宣传、奖励等手段,让员工深刻感受到与企业荣辱与共,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创造高效率的办公环境。
3.管理者应树立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必须以企业外部的成果表现作为标准来衡量——企业内部的成本如何控制,最关键的不是成本降低多少,而是是否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了市场成果。企业应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而不是单纯的控制开支,并以客户导向为中心,生产出客户所需的产品,将成本用在刀刃上。
4.利用技术创新、工艺求精来降低成本耗用
科技进步使先进的设备、工艺及材料应用于生产领域,依靠技术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生产出竞争力强并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提高了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力、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加强组织员工学习新工艺以降低材料消耗,提升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真语.成本命门:企业成本管理的误区与对策[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耿泳.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时代经贸,2007,(10X):209.
[3] 逯子丽.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199.
[4] 张涛.浅析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商业会计,2011(,4Z):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