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08-31 共4396字
(二)成本核算机制的确立 高校目前没有相应的成本核算机制,所有经费支出以预算分配金额为基础;而预算经费的分配,没有以相应的成本核算数据为依据,基本还是根据各二级学院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对经费总额进行简单的切块包干。高校应确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的成本核算机制。作业成本法是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这种成本计量方法按“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逻辑,将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将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给成本对象,能较好的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高校成本核算引入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高校学生培养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同时,高校管理模式是按职能部式设置的院系管理模式,由于院系财力不均衡,因此,在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时,需要对人工成本费用适当分离,与学生培养无关的人员经费开支不应计入学生培养成本。
(三)学生培养成本核算范围的确定 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可以参考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按国际惯例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从当期损益中直接扣除。参照此种核算方法,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范围应是计量和学生培养直接相关的各项支出,对教学支出中超出学生正常培养范围开支的人员经费开支予以剔除,科研经费中将与学生培养直接相关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纳入学生培养成本的计量,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中与学生培养直接相关的开支按一定的分配比例的标准进行分配,其他开支则参照企业成本核算作为费用支出列示。
(四)作业中心的确定 企业实行作业成本法,其作业分为四类:单位级作业、批次级作业、品种级作业、管理级作业四类。这与高校学生培养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高校的作业也可为单位级、批次级、专业级、管理级四类。目前,我国高校各二级学院基本是按专业设置的,因此,应以各学院为单独的作业中心,同时建立学生事务管理、图书馆、固定资产、行政、后勤等作业中心。此外,学生大部分是按本科生四年、研究生三年学制进行培养的,可以按批次核算学生培养成本。
(五)成本动因的确立 目前高校通常采取对教学层次赋以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相关费用的分配,如本科生人数乘以 1,研究生人数乘以 2,博士生人数乘以 3,来进行相关收入与费用的分配,对于目前各高校研究生教育都在扩招,相当多的研究生课堂管理与教学已与本科生教学课堂管理趋同,因此,简单的按 1、2、3 为加权系数进行学生人数统计和收入费用分配是不合理的。应按本科生总学费与总授课学时之比为标准系数,其他各类学生以此为标准计算折算系数。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合理区分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等成本动因。将学校教辅部门提供的各类教学服务;后勤部门提供的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各类资源,按照学生的数量、年级和专业确定作业消耗量进行资源分配。公共学科按个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教室授课课时量配比相应折算系数分配到学生所属各专业、年级。各学院占用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年折旧费用按各学院各类学生授课学时量配比相应折算系数量进行分配。学校占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年折旧费用按接受学校教育各类学生学时总量配比相应折算系数区分专业和年级进行分配。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