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
【题目】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探析
【第一章】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技术企业中的应用导言
【第二章】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高技术企业应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
【5.1 5.2】SJ公司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具体实施
【5.3 5.4】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中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把理论上建立的核算模型实施于高技术企业某典型公司中,证明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实施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及时的分析,并对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下面是对本文的总结,包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在高技术企业构建一套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与报告的体系,笔者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账户的设置上,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账户。一是设置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这一过渡性账户,用以记录和人力投资相关的所有支出,包括四个明细账户:将来计入人力资产成本的购置成本和提升成本,将来计入各种费用的维护成本和离职成本。二是设置了"人力资产清理"这一资产类账户,用以归集人才退出企业时人力资产的净值以及发生的支出、收入。三是设置"人力资产减值准备"这一资产类的备抵项。人力资产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升值或贬值,本文建议在有证据表明人才发生贬值时,按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但由于水平有限,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2)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本文根据高技术企业的特点,构建的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流程既不同于传统会计、也与前人构建的人力资产体系不同。先把所有人力资源相关的支出在"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中予以反映,其中的资本化部分将来转入"人力资产"的成本中去,以后再根据配比原则逐期转入成本费用,而费用化部分根据对象直接计入各项费用。
(3)在人力资产的列报中,为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本文编制了人力资产成本变动表(总表和分类表)和人力费用表,详细地反映人力资产的成本组成、各类人员的成本变动,以及人力费用的组成。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在附注中披露了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非财务信息,包括人员构成情况等信息。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构建与实施,在高技术企业建设知识型企业的道路上,发挥着深远的作用与效果。
(1)填补了人力资产核算与报告的空白。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要生产力的企业里,把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切实体现到会计记录中去,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会计部共同做好人力成本的控制、人力资源的管理,明确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与能力提升,把"尊重人、发展人、服务人"作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宗旨。
(2)提供合理高效的人力成本控制方案。人力资产成本会计的实施,对人力成本的控制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的支出。人力部门每期的人力支出预算,有助于管理层的事前控制,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指明方向。
各部门在做好日常记录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人力资产支出的一种事中控制。成本支出的责任明确到每一个部门,使得各部门人员恪守职责,严格遵守预算,把控成本的支出。期末人力部把各部门收集的人力支出信息报送给会计部,编制人力资产成本变动表和人力费用表,并与预算相比较,使得成本的事后控制更加严密。
(3)提高全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成为"集中核算、全员参与"的人力资产管理的平台。这种模式需要各个部门顺畅沟通、协调合作,实现信息的实时分享和交换,财务部、人力部、行政部、后勤服务部、工会、仓储保管部门,各层面、各部门的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产的核算与报告中,发动全员的积极性,共同为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人力资源结构的改进与调整作出贡献。
(4)助推企业转型成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能够及时地提供多种形式的分析报表,包含人力资产的财务状况、组织结构现状、人员发展趋势预测、人员流动统计等,智能化地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与保证。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更是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加快了企业建设"知识型企业"的步伐。
本文的不足:
(1)在人力资产的记录中,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比如对人力资产成本的摊销,应采取何种摊销方法才更符合实际情况?当有证据表明人力资产将要或已经发生贬值时,应该按什么标准计提减值准备?这些问题也是本文在案例分析中遇到的难题,还需要笔者及后人继续努力的探索。
(2)在对人力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时,本文采用了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一致的历史成本法。但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具有可变性和不稳定性,这就降低了反映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因此在实务中,还应结合使用多种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方式,以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如货币计量中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非货币计量中的实物计量、劳动计量等以形成实物指标、劳动指标等指标体系。
(3)现实中对人力资产投资进行核算的企业较少,实证数据比较匮乏,而一种会计体系的构建是需要反复的实施和改进并逐渐完善成熟的。因此,将建立的会计模式只在一家有代表性的公司中实施,是不能发现实践中所有问题的,这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展望: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实施,为基层员工的发展服务、为人力部门服务、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服务,为员工和企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良性的、不断挑战目标、超越自我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的努力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认可。
企业决策者们要突破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大胆创新和尝试,要有把人才作为资源来经营的战略眼光,以及基于这一战略的"尊重人、发展人、服务人"的管理措施,使企业经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在高技术企业中构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以下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核算过程中,人力资产摊销期间的确定和摊销方法的选取,人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确定等;综合使用多重计量方式对人力资产的价值进行反映。随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通过搜集大量的实证数据进行检验,进一步地完善该体系,等等。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实施,在检验中丰富和完善,才能使之更好地为高技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在前人开辟的新领域里,后来者只有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为该模式的构建添砖加瓦,最终在会计学界达成一致,为高技术企业构建出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早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郭道扬。 21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J]. 会计论坛, 2003(1): 28-29
[2]刘永泽, 戴军。 论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J]. 会计研究, 2000(3): 35-39
[3]张文贤。 人力资源会计的四大难题[J]. 会计研究, 1995(12): 20-22
[4]张文贤。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 213
[5]弗兰姆霍尔茨著, 陈仁栋译。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M]. 上海: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86: 6
[6]张莉, 刘希宋。 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与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1(3): 89-93
[7]Eugene Kandel, Neil D.Pearson. Flexibility versus commitment in personnel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1, 15(3): 515-556
[8]Lazear, E. P Agency,earning profiles, productivity and hours restriction[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1981, 71: 606-620
[9]Per Dahlen,Gunnar S.Bolmsjo. Life-cycle cost of the labor fact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6, 46(3): 459-467
[10]狄煌。 如何确定适度的人工成本控制线[J]. 中国劳动科学, 1995(1): 23-24
[11]陈群洲。 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J]. 中国劳动科学, 1996(4): 19-20
[12]程雷, 刘仲文, 艾新宇。 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会计研究, 2008(1): 26-32
[13]汪小曼, 李武珍。 现代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与分析框架的构建[J]. 财会月刊(理论)2008(10): 64-65
[14]向丽雅。 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与管理略析[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08(11): 254
[15]Brian S.Klaas, John A. Mcclendon, and Thomas W. Gainey.Outsourcing HR: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1, 40(2): 125-127
[16]孙海法, 王翔, 伍晓奕。 业务外包的风险与收益[J]. 经济管理, 2003(20): 38-42
[17]Paxson,C.,and Sicherman, N The dynamics of job mobility and dual job holding[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6, 14(3): 357-393
[18]Yigal Gerchak, Boaz Golany. Hiring Policies in an Uncertain environment: Cost and productivity trade-off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5(2): 195-204
[19]Grant, P. . The open window: Special early retirement plans in transition[J]. Employee benefit journal, 1991, 16(1): 10-16
[20]Assa Birati. Successful promotion of early retirement: a quantitive approach[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5, 5(1): 53-63
[21]Anderson, P., Mwyer,B The effects of the unemployment insurement insurance payroll tax on wages, employment, claims and denial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0, 78(1): 81-106
[22]Alain Billionnet. Integer programming to schedule a hierarchical workforce with variable demand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6, 114(1): 105-114
[23]廖建桥。 知识经济时代的两极工资理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7(2): 35-38.
[24]田效勋。 薪酬模式设计。 企业管理, 2003(10): 43-48
[25]Turban,D.B. and Keon,T.L Organizational Attractiveness: An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3, 78(3): 184-193
[26]丁嘉莉。 业务流程再造的职位-活动-人员规划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00(12): 29-35
[27]Deangelo H., Deangelo L Union negotiations and corporate policy:a study of labor concessions in the domestic steel during the 1980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1, 30(1): 3-43
[28]唐建恩, 彭现美。 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以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 为例[N].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0-08
[29]黄利昆。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N].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30
[30]任力荣。 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31]朱学义, 黄元元。 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初探[J]. 会计研究, 2004(08): 61-64
[32]葛家澍。 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33]胡元木。 成本与管理会计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172-240
[34]国家统计局。 2011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
[35]国家统计局。 2008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
[36]人力资源信息化成功应用案例[EB/OL].
[37]医疗行业分析和先进模式研究报告[EB/OL].
[38]毕博。 清华紫光:高科技行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讨[EB/OL],
[39]冯淑萍。 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 会计研究, 2003(2): 2-7
[40]刘玉廷。 中国会计改革八大领域全面推进[J]. 会计研究, 2010(12): 3-10
[41]国家统计局。 2008 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EB/OL].
[42]黄晓波, 张霁。 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26(3): 67-75
[43]黄晓波。 基于广义资本的财务报告[J]. 会计研究, 2007(10): 3-10
[44]吴泷。 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010(1): 64-68
[45]邓孙棠。 人力资本及其对应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 2008(3): 17-22
[46]杨政, 董必荣, 施平。 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困境评析[J]. 会计研究, 2007(1): 15-22
[47]于蕾, 吴娜。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