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04)
[2] 付蓓. 多模态化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意义[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8)
[3] 刘宇. 多模态话语理论观照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4] 张莉.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2(01)
[5] 张义君. 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实证研究[J]. 外语界. 2011(01)
[6]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05)
[7] 付蓓. 多模态化的英语写作教与学[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 袁传有. 从教学实践中构建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J]. 教学研究. 2010(04)
[9] 张德禄.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 中国外语. 2010(03)
[10] 张征.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外语. 2010(03)
[11] 韦琴红. 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09(02)
[12] 朱永生. 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 外语研究. 2008(04)
[13] 戴培兴,方小菊,高蕴华. 技术与意义生成--论多模态PPT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14] 陈传显. 学习者需求分析与商务英语教学[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15] 陈冰冰,王欢. 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07)
[16] 胡壮麟,董佳.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6(03)
[17] 周平. 特殊用途英语性质之阐释[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18] Zhao Jin.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Letter to Shareholeders of Chinese Banks and Foreign Banks[D].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ppt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肖锐. 抑制SMN2外显子7剪接的调控蛋白的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2] 邓若岚.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D]. 西南大学 2014
[3] 熊燕玲. 教师纠错性反馈对中国大学生作文语法准确性和句法复杂性影响的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4] 朱萍. 留美中国ESL学生情感障碍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 储晓燕. 文本难度、文本类型与话题熟悉度对二语阅读理解的影响[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6] 赵锐. 可及性、嵌入性和生命性对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7] 安吾怀.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D]. 西南大学 2014
[8] 肖锐. 抑制SMN2外显子7剪接的调控蛋白的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9] 吴尚. 语篇功能理论在《大学体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 西南大学 2014
[10] 刘薇. 选择性剪接顺式调控元件的位置效应[D]. 武汉大学 2010
[11] 张晓悦. 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儿童英语教材评价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12] 徐佳熹.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mRNA高通量测序的可变剪接外显子进化研究[D]. 复旦大学 2011
[13] 詹雷雷. RNA互斥可变剪接的进化和调控机制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1
[14] 李稚锋. 真核基因剪接机制相关特征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15] 李国丽. 果蝇Dscam和Tep2基因互斥可变剪接机制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16] 黄林. 质粒主动分配的分子机制[D]. 武汉大学 2010
[17] 黄晨. 乙肝病毒转录后调控元件PRE的结构与剪接调控功能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8] 张晓荣. 小RNA在线粒体中的功能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19] 王福. 肿瘤细胞中miR-16-1靶标的系统性鉴定及对CCNE1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20] 彭正羽. NSSR1在NCAML1、GLUR-B前体mRNA剪接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 复旦大学 2006
[21] 任青. 归因训练对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归因方式、英语学习策略及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2] 王婷婷. 关联理论视角下虚拟语气的语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3] Millevoi,S. et al.An interaction between U2AF 65 and CF I(m) links the splicing and 3'end processing machineries. EMBO Journal . 2006
[24] Wang,Z. et al.CLIP:construction of cDNA libraries fo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from RNAs cross-linked to proteins in vivo. Methods . 2009
ppt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王天天. 从合作原则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增补手段[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2] 许明.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 中国翻译. 2010(03)
[3] 李忠陈. 中英互译交替传译笔记难易分析及结构符号设计教学解决方法初探[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 刁洪. 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减少策略[D]. 四川外语学院 2011
[5] 何爱香. 交替传译笔记[D]. 厦门大学 2006
[6] 侯海强. 交替传译笔记在不同阶段的规律及成因[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 易引. 探索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语时间过长的原因[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孙晓芳. 《自传:那些只向朋友讲述的事》(2-4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9] 郭婷婷. 《旧径漫行》(第十至十一章)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0] 李素奎. 《驯马记》(第一章、第二章节选)翻译报告[D]. 河南大学 2014
[11] 武微. 交替传译的特点与策略对译者要求探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12] 潘梦云. 房地产董事长年会致辞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熊玮. 交替传译的认知研究及其对口译训练的启示[D].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4] 赵军峰. 论口译的翻译单位[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15] 仲伟合. 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 中国翻译. 2001(02)
[16] 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编,吕国军主编.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7] 李越然. 充分发挥口译的社会功能[J]. 中国翻译. 1987(02)
[18] Gile,Daniel.Justifying the Deverbalization Approach in th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Classroom. Forum . 2003
[19] Gentile A,Ozolins U,Vasilakakos M.Liaison Interpreting: A Handbook.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6
[20] Larson,M.Meaning-based Translation. . 1984
[21] Gentile,A.Community Interpreting or Not. The Critical Link:Interpreters in the Community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