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了解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可以加深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在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中,"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借助信息化建设、科学建立不同类别预算资金"效果"的个性化指标,将更加有利于客观、公平评价预算资金绩效。
关键词: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初步认识; 重点; 思考;
2018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对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绩效管理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本文拟从学习及探索的角度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
一、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初步认识
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共支出的加大,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机关服务型理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绩效管理的国际化趋势,政府绩效管理观念受到了政府管理层高度重视。
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的主体,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受人民之托,管理和经营公共资源和财富,所以政府必须对经管的、社会公众所托付的资源或财富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负责。这就是广泛存在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受托责任。政府公共支出的不断膨胀和国家经济资源有限的矛盾发展中,公众和立法机关要求政府对所使用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提高其有效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如果说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管理产生的必然,新公共管理理论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在公共管理方面借鉴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其实质是在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理念的指导下,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及政府责任机制的改变和再造。
二、政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中的重点
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评价对象和内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绩效自评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等。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
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反映预期产出和效果,与任务数相对应,与资金量相匹配,可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直接依据。
不同的绩效目标设定方法也各有区别,基本支出绩效目标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主要依据项目功能和项目功能特性进行设定;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主要围绕部门职能,确定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以及部门(单位)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绩效评价指标也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利益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中共性指标,2013年4月21日财政部正式印发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框架》。对于个性指标,主要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国际社会对绩效内涵的定义除了"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外还包含了"公平性、质量、效果、公共责任、适当性、回应性、可持续性"等含义,故我们在对个性化指标设定时,可根据不同的项目支出、不同的部门职能设置,参照绩效评价国际经验设置有利于科学、客观、有效的个性化绩效评价指标。
(三)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支出效果,将效果与财政支出有机联系起来,促使政府部门降低成本、改进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全的重要依据,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是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将评价结果与政府预算联系起来,以实现公共支出的最大利益化。将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结果用于公共部门人事改革,以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完善部门绩效激励机制;可利用绩效评价结果的比较功能,实施标杆管理,到政府采购及等方面,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以绩效结果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提高公民的满意度。
三、政府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支持
2012年,达沃斯论坛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大影响》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资本,数据思维和应用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公共管理领域和政府治理范畴之中,对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内容和治理手段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也提出:"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
可以预见,未来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化、大数据化将会逐渐成为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二)不同资金规模项目的绩效管理评价需要不同类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评价工作也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人力等各方面资源,如果对于不同支出规模的项目完全应用相同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及评价体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是低效率的,也是不经济、不适宜的。
财政支出内容十分繁杂,覆盖面大、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对财政支出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对于不同资金支出规模的项目可分类设计绩效管理体系,设置繁简适当的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更科学适宜的评价方法以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性、经济性、适宜性。
(三)绩效指标体系中"效果"指标的重要性
绩效评价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规范、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4月,财政部公布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包含4个一级指标,即"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和项目效果",其中前3项指标"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在日常绩效评价工作中较容易细化,评判标准也较为具体客观,评分分值比重一般都较大。而"项目效果"指标多根据项目目标及绩效指标的实现程度、可持续性以及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相对来说评价标准较为主观,也不宜细化,评分分值比重较低。
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政府预算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同时受到民众关注,民众也更关心资金使用的结果。如西方某些国家在绩效管理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从以投入、过程和产出为重心的效率导向评价转向以结果、质量、公平性和顾客满意度为重心的结果导向型评价。加强对绩效指标体系中"效果"指标的研究与分析,科学建立不同类别预算资金"效果"的个性化指标,将更加有利于客观、公平评价预算资金绩效。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环境金融咨询服务中心,绩效评价国际经验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2] 李靖。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与应用[EB/OL].豆丁网,2012-09-11.
[3] 汪照全。浅谈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EB/OL].豆丁网,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