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映射论和传承说在实质上都把隐喻运作视为特征的传递。两种理论对特征传递的解释具有以下两方面类似之处:(1)传承说中 y 以其内涵的某方面项目(如β)为基础同 x 联系起来,实际上就是”以 y 的特征为参照点来审视 x“,[15]
相当于映射论在目标域中寻找和选择与源域相对应的子项目。(2)当 x 和y 之间发生内涵传承时,x 和 y 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 W;当源域和目标域发生隐喻映射时,两个域之间存在与 W 相同数量的对应集。
传承说的建立和发展与映射论具有一定的承袭之处。就 Lakoff 的两域映射论而言,传承说接受和继承了该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两种理论都认为隐喻是两个概念之间”部分“项目的映射或传承。传承说和概念合成理论也有密切的承袭关系。Fauconnier 讨论了”外科医生“(surgeon)和”屠夫“(butcher)之间概念合成的运作过程,他认为上述两个概念在”工作场所、使用工具、工作对象和工作技术“等多个方面存在对应关系。[20]27本文发现这些对应关系主要基于两个概念之间内涵属性方面。由此可见,空间合成理论也关注概念之间的内涵项目,这和传承说对隐喻的解释具有相类似之处。另外,空间合成理论认为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在类属空间的制约下,两个输入空间分别将其各自的特征选择性地投射至合成空间。与空间合成理论相对应,传承说认为 y 以其内涵的某一项目(如β)为基础同 x联系起来,由此创建新类 W.按此分析,如果把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相叠加,那么它们和新类W 在实质上具有相同之处。由此,本文认为概念合成理论和传承说都关注概念的内涵属性,并且关注合成空间(或新类 W)的具体在线运作过程,在这两方面具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和承袭关系。
(二)转喻的特征传递
Lakoff & Johnson 认为转喻操作的基础是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经验联系。[5]59比如,部分代替整体、工具代替工具使用者、地点代替事件。
Alac &Coulson 对源域到目标域的心理可及的原因作了深入的论述,他们认为转喻是由突显的项目作为认知参照点来唤起其他相对不突显的项目。[21]
如上文所述,Ruiz de Mendoza 详细讨论了域包孕、域凸显和转喻链三种情况,并且认为转喻映射的方向始终是源域到目标域。[12]58,71对转喻运作的以上研究成果体现出转喻操作的过程如下:在目标域中确定某个凸显特征,然后选择包含有该特征的某个认知域作为源域,再通过映射把源域的该特征递送到目标域,最终实现源域替代目标域的认知操作。由此可见,转喻映射的实质是特征递送。
传承说通过剖析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勾勒出它们通过何种介质和纽带实现通达(access),从而使转喻得以实现。徐盛桓以”丝竹扬州“为例,用传承说的观点解释为什么”竹“可以指代”箫“.[16]
他认为当言者要为箫寻找转喻表达时,他首先从箫的外延入手,在他的心目中认定一种(或一根)箫,进而分析这种(根)箫的生理特性、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等内涵。用同样的方法,言者对”竹“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剖析,并使得”竹“功能方面的内涵和”箫“材料方面的内涵发生特征传递,继而达到两概念之间的心理可及,转喻由此实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承说把转喻操作描写为外延和内涵在两个概念之间的”传“和”承“,把转喻的实质也看成是两个概念之间特征的传递。
四、不同之处:特征传递的运作细节
虽然都把隐、转喻的实质看为特征传递,但映射论和传承说在对隐、转喻运作解释中的细节不尽相同。下文从隐喻和转喻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隐喻运作的特征传递
1. 传递的内容不同。如本文第三节所述,传承说中被传递的内容是概念 y 的特征项目β,属于内涵的范畴;而映射论中被传递的内容是源域中的子项目。子项目和内涵项目并不一定等同。比如,在图 1 中,”论据和地基“是一组对应,它们既可以视作两个认知域的子项目,也可以视作两个认知域中表示材料方面的内涵。”倒塌“和”失败“是另一组对应,但”倒塌“并非是”建筑物“的内涵属性,它仅仅是认知域的一个子项目。
2. 特征传递的对象和目标不同。在传递说中,当 y 的特征项目β传递到概念 x 时,它使得概念 x 的特征项目β得以彰显。两个概念中的β完全等同。比如,在隐喻”云是幔帐“中,两个概念之间的共同内涵项目β1、β2均为”若隐若现、向四处张开撑起来“.在映射论的隐喻操作中,对应的子项目有时相同,以”That man is alion“为例,两个认知域的对应子项目均为”勇气“.但是,两个认知域的对应子项目有时也可能不同,在图 1 中,源域的”倒塌、加固以及地基“等子项目传递的对象和目标是目标域”失败、争辩以及论据“等子项目,但这些子项目本身并不等同。
和映射论相比,传承说可以为隐喻的丰富性提供更有力的说明。在前文所提隐喻”这个外科医生是屠夫“中,概念”屠夫“体现外科医生的”野蛮、医术低劣和杀生“.以此为模板,我们还可以建立起新的类层级,比如说”这个外科医生是艺术家(或生命守护神)“.如此,两个概念之间又可以产生出新类W,产生新的内涵属性,从而体现外科医生的”医术高超或尽职精神“.[3]
(二)转喻运作的特征传递
1.逻辑视角不同。映射论在讨论转喻的特征传递时,把源域和目标域看成两个完整的整体。如上文所述,Ruiz de Mendoza & Otal Campo详细讨论了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包孕关系和转喻链关系。[12]58-59这些关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标域和源域之间存在包含或因果等逻辑关系,但是这些讨论仍然把两个认知域看成完整的整体,并没有对概念从类层级或内涵和外延视角进行逻辑剖析。与此相反,传承说认为转喻的实质是把 x 说成 y,并把 x 和 y 所代表的两个概念分解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再把内涵按功能、外观和属性等多个方面作进一步解剖。然后,在x和y之间寻找是否存在内涵和外延传递的可能。正如徐盛桓所言:转喻就是格式塔转换的心理实现,而事物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14]
2. 特征传递的次数和方向不同。映射论认为在转喻操作中源域只选择一个项目映射向靶域。[18]266换而言之,特征传递只发生一次。Ruizde Mendoza 分析了转喻链现象,他认为当源域不能直接映射向目标域时,需要由邻近的相对突显的”过渡域“替代以作进一步映射。[12]71这种转喻链运作似乎包含两次特征传递,但本文认为以两域为单位来看,特征传递仍然只有一次,并且传递的方向始终是从源域向目标域。与此相反,传承说所讨论的特征递送始终由”传“和”承“两部分构成,特征的传递发生两次。从”竹“代”箫“的转喻例子可以看出,”竹“功能方面的内涵传给”箫“,而”箫“材料方面的内涵又传给”竹“.在心智层面,两次传递同时发生,完成一个”来“和”回“的有机统一。可见,与映射论相比,传承说在解释转喻时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两个概念的相邻关系如何得以实现,把两个概念之间的相邻关系进一步具体化和精细化,回答了转喻映射以何种介质得以实施,是转喻研究理论的一个较大的理论突破。
徐盛桓把概念的内涵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结构和位置;(2)特征和属性;(3)来源和生成;(4)作用和功能。[4]我们认为上述四方面构成了内涵内容的大部分,但除此之外,概念的内涵还包括材料、功能和外观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五、结语
通过对映射论和传承说的理论比较,本文发现两种理论在分析隐、转喻时所采取的视角不同。前者把源域和目标域看成两个完整的整体,而后者把x和y所代表的两个概念分解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通过分析外延和内涵的传承来进一步描述和揭示隐、转喻运作的过程。两种理论都把隐喻和转喻的实质看成特征的传递,但两种理论所讨论的特征传递在内容、对象和次数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相对而言,传承说对特征递送的描写更为精细,更有说服力。另外,本文还发现两种理论具有一定的脉络传承。由此可见,传承说对映射论既有改造,也有吸收,为隐、转喻研究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是一种理论的进步。
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传承说目前尚没有深入讨论隐、转喻叠用和转喻链等复杂的语言现象。如果传承说能够进一步吸收映射论后期的研究成果,就有可能把隐、转喻的研究推进到更深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王文斌。 西方隐喻研究理论视点述要[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25-33.
[2] 桂永霞。 隐喻:”同质重合选择“和”异质同化选择“--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的研究[J]. 中国外语,2013(3):44-52.
[3] 张春楠。 对隐喻基本运作方式的再解读--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J]. 当代外语研究,2013(6):12-16.
[4] 徐盛桓。 ”A 是 B“的启示--再谈外延内涵传承说[J]. 中国外语,2010(5):22-29.
[5]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