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和习惯上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大家在交谈中很自然地会跟随自己母语的说话方式,他们通常不会考虑如何说,而是脱口而出。与此同时,在听到对方说话时也习惯按照母语的的思维方式来接收并分析信息。
因此,非本族语者即使懂得如何使用非本族语的语法,能够发音准确,掌握了相当丰富的词汇量,在同本族语者交谈时也会产生障碍,从而影响有效的交流。“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英语思维方式是直观,理性,逻辑性强。汉语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则在于整体把握,重视内在的联系。
一、两者之间的宏观差异
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分类中存在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言,是一种曲折语;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分析语。由于语系分属不同,在思维的表现方式上也体现出不同。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要比汉语的高。而且,常用被动语态句子,对于介词的使用也是十分灵活的。而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特点是句子短,没有主句的句子出现较多等。知道英语和汉语的源头不同,本质不同,对我们更好地分析这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很大的帮助,并可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2].
二、两者在结构表达上的微观差异
(一)称赞和回答
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言语交际行为--称赞语(compliment),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都是一致的。它可以用来打招呼、鼓励、表示祝贺、致谢,甚至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等等。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称赞来达到奉承目的的人也大有人在。
(二)告别
会话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着名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Griee)提出的。这是一条指导人们进行会话活动的原则。这在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价值在于能够揭示人们在交际中是否违反了合作的原则,从而让人们根据语境及背景知识,做到在说话时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的含义。而出于礼貌上的顾虑,说话双方有时是不遵守合作原则的。
(三)两者在叙事论理的方式上的不同
“中国人做事习惯从整体到局部,先考虑全局,再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在做事时,则会直奔主题,从细节入手,这种思维方式是解析式的思维方式。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思维模式呈线式,而东方见长于整体式,他们富于想象和依靠直觉,因此可以讲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
归根结底,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上找到答案。个人主义精神是西方人所崇尚的,他们为人处世是由内而外地看待问题,阐述问题。
三、通过分析两者的差异进而提高翻译策略
(一)调整句子的长短度及其结构
在翻译中,共有两种方式。他们分别是分译和合译。例如:我们在翻译时可以把英语的一个长句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也可以把汉语中的多个短语合译成英语中的一个较长的复合句。
如:Tom together with his parents has been in Paris for two yearsand they lived and worked there happily.
汤姆和家人在巴黎两年了。他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很开心。
(二)调整句子重心
在语言表达中,英语的思维习惯把中心思想放在开头说明,更加直截了当,然后再添加其他次要成分;而汉语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习惯先用委婉语义进行铺垫,然后再说出中心内容。这是英汉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的一个明显区别。如果不注意这点,在翻译中势必会影响译文的流畅度。
英语的开门见山和直奔主题,对重要信息的表述,经常放在句首。汉语语序则大多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汉语更注重语言哲学和文化传统。这对中国语言结构和应用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四、结论
所以两者在结构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想要在翻译中能够地道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意思,译者一方面需要了解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能透彻分析出两者本质的差别;另一方面要掌握两者的结构差异,树立好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意识。英汉翻译只有在译者掌握了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静。语言冗余与英汉翻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29-135.
[2]汤瑷宁。试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的英汉文化差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91-94.
[3]郑金霞。英语学习中的英汉语言差异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