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基础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形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 标志性着作有 Fairclough 的 Languageand Power (1989), 以及 Wodak 的 Language, Powerand Ideology(1989)。
批评性语篇分析通过对语篇的分析,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去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为社会权力关系服务的。 因此,批评性语篇分析大多倾向于对社会热点和政治议题的研究。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被认为是批评性语篇分析最有利的武器之一,它由概念、人际、语篇这三大纯理功能构成。
二、分析工具与语料
(一)分析工具
不同的语料根据其特点可从不同视角来分析。本文将主要运用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来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 (概念 、人际 、语篇)功能 ,换言之,是指语言既可以用来描述主客观世界,又可以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组织信息。
概念功能是语言用来表达说话者内部经验及各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功能, 主要由动词及物性来实现。人际功能是能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动机等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来实现。 而语篇功能则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各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新闻语料
本文主要选取了在中日两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 和 《朝日新闻》 中有关 “马航MH370”的新闻标题作为语料。
《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作为中日两国的权威性报纸,因各自立场不同,针对同一事件的新闻主导意识形态必定不同。在收集语料时,作者严格遵循“对比语料应当是对同一事件相近时期内的报道”这一原则,将两份报纸围绕“马航 MH370 事件”的新闻进行收集,分别选取收集了《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新闻标题共 21 条(2014.3.11—2014.5.6)、《朝日新闻》上的新闻标题共 32 条(2014.3.8—2014.5.16)来进行对比分析。
三、批评性语篇分析
(一)主语分析
在《朝日新闻》中,以“中方”和“马来”为主语的标题各占 34.4%,其他主语如“美国”“日本卫星”“搜索”等占 31.2%。 在《人民日报》中,以“中方”为主语的标题占 52.4%,而以“马来”方面为主语的标题数量为0。 其余 46.7%的主语均为“搜救”“搜索”“马航事件”等字眼。《朝日新闻》在阐述整个事件时,频繁地将“中方”和“马来方”作对比,并同时穿插“美国”“日本卫星”“泰国”等字眼,试图造成一种中马对立的印象,企图进一步加深国际矛盾。 例如:“マレーシアは不明机の捜索活动をただちに拡大すべき=中国外务省”和“中国、マレーシアにパンダ贷与延期,不明机家族に配虑か”等,同一标题中同时出现“马来西亚”和“中国”两个主语,读者在潜意识里便会将两国放在对立的立场上。
而《人民日报》的主语均为“中方”“搜救”“搜索”等字眼,在 21 条新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语分别是“搜救工作”(4 次)、“中方”(3 次),而关于“马来”方面的主语数量竟为 0。 这说明《人民日报》的侧重点仍在于塑造一种“政府将人民安危与救援放在首位,先抛开国际矛盾不谈”的冷静大国形象。 因此,对比而言,《人民日报》的报道显得更为客观公正。
(二)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基石,它把整个经验世界看做一组可被操作的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六个“动词过程”上: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
同一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过程来表达,而这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真实目的和想要达到的效果。 因此,将动词过程进行分类,并研究过程与其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关系,可以解释语篇所隐含的背后意义。
在两组语料中,《朝日新闻》共出现 29 次动词(包括重复的动词及省略的动词)。其中,物质过程 27 次,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各 1 次,其余过程为 0。 在《人民日报》中共出现 21 个次动词(包括重复的动词及省略的动词),其中物质过程 18 次、言语过程 1 次、关系过程 1 次、其余过程为 0。 具体分析如表一所示。从表一可以看出,两则报纸的物质过程均在整个新闻报纸中占据了大部分,且《朝日新闻》的物质过程比例大于《人民日报》。物质过程是涉及“动作”的过程。 在《朝日新闻》中,物质过程的“动作发出者”多为“中方”和“马来方”。这表明《朝日新闻》旨在通过物质过程的比例,将中方和马来方置于国际对立的局面。其次,就言语过程来看,《人民日报》的比例远大于《朝日新闻》。 为了增加报道的真实度,新闻通常会引用和转述权威人士的发言。
从表一来看,《人民日报》比《朝日新闻》在言语过程上的比例大许多,仅引用权威人士言论对事实真相做出报道,不刻意加入评论修饰性语言。因此,《人民日报》显得更加权威、客观和公正。
(三)情态系统分析
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保持和密切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表达看法甚至改变世界。 Halliday 认为,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
语气系统主要表达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目的,情态系统则是说话者对自己所讲命题的成功性所做出的判断,或用命令要求对方承担义务,或用提议表达个人意愿。
Halliday 将广义的情态系统分为两类 :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用来表达概率和频率,意态化则表达义务和意愿。 具体说来,情态化通过数量词和频度副词体现,意态化则通过语气词和副词体现。
在《人民日报》21 条新闻标题中,数量词和频度副词分别出现了 3 次,均用来形容中方展开搜救工作和工作进展。如:连接三次出现了类似于“马航失联客机水下搜索工作完成 XX%以上”的新闻,而语气词也出现了 4 次, 分别是 “将”(2 次)、“可能”(1 次)、“必须”(1 次), 多表达对于马航事件结果的密切关注及推测。因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更真实塑造了一个积极展开救援,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事件进展的政府形象。
与此同时,在《朝日新闻》的 32 条标题中,屡次使用“か”这一疑问词。 疑问词能引领读者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弱化读者对于媒体本身强加的意识形态,预设出一种既成事实的效果。即使最终报道得不够公正客观,也能成功地将责任弱化和转移。
四、结论
本文从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入手,对《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在 2014 年 3 月—5 月间有关“马航 MH370 事件”的新闻标题做了对比分析。发现若仅凭对新闻标题内容表面字义的理解,很难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权力控制间的关系。 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所采取的策略往往会让整个新闻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的走向。
批评性语篇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加细致地理解语篇,并由此证明它也同样可以用来对比分析新闻标题甚至广告用语。同时,对这一分析方法的深入研究,也可能在今后的新闻教学、新闻阅读甚至新闻翻译中起到更大的启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London:Longman,1995:23-27.
[2] Fowler,R.et al.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9:82-83.
[3]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55.
[4] 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4-45.
[5] 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55.
[6] 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9.
[7] 任玲,李宜廷.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硬新闻的及物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0(3):158.
[8] 刘小英.系统功能语法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