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机器翻译的机械性和随机性等短板,机器翻译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将长期共存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译文编辑工作者则要面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译文,因此,比较两者的异同,发现两者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提高编辑效率,提升译文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不同特点,发现机器翻译译文编辑重在破除译文机械性和随机性的特征,并善于利用机器翻译的稳定性特征,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要注意避免人工翻译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重在全面提升译文可读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 译文编辑;机器翻译;人工翻译;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催生了大量的跨语言翻译需求,对翻译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人工翻译(Human Translation)越来越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翻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越发得到重视。受益于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方法,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升,译文输出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其应用场景也日趋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机器翻译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的机器翻译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评估、错误识别、工具研发、行业识别、能力培养等[1];二是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研究,包括替代关系、补充关系、合作关系等。就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而言,崔启亮探讨了译后编辑的概念,分析了译后编辑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提高译后编辑质量和效率的实践准则,对后来的译后编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2]。秦昊分析了国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现状、未来研究趋势以及译后编辑研究对翻译员的启示和作用[3]。朱慧芬,赵锦文和诸逸飞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探讨译者在文本、所指、衔接和自然层面的译后编辑原则[4]。
关于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研究,胡开宝和李翼分析了机器翻译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他们认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赖思以翻译任务为自变量,比较了英语隐喻汉译英中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的速度、认知负荷、质量和策略[6]。宋仕振基于机器翻译的现状及其局限性,探讨了未来机器翻译与人工发展的关系,认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各有优势,具有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7]。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有关机器翻译的研究主要关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研究现状、特点、编辑原则、未来趋势等,以及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之间的关系,并重在比较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各自优势、翻译质量、处理效率等,较少涉及人工翻译译文编辑和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特点的比较研究,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以汉译英为例,比较两者的异同,从而深化对于译文编辑的认识,明晰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与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的特点和原则。
1 、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与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的异同
在比较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与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的异同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相关概念。首先来看上文提到的译后编辑(Post-editing),译后编辑指“检查和修改机器翻译结果”[8],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机器翻译的原始产出进行加工与修改的过程[1]。根据定义可知,译后编辑仅指对于机器翻译的输出和结果进行编辑加工,然而,事实上人工翻译译文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译后编辑”,通过编辑过程以校核、修改译文,从而提升译文质量。为了加以区分,避免概念混淆,下文统一使用“译文编辑”而不使用“译后编辑”。
译文编辑本质上是编辑活动的一种,叶向荣认为“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着作活动”[9]。无论是人工翻译还是机器翻译输出的译文都可以看作是原作品,而译文编辑的过程就是编辑人员对初始译文(原作品)进行加工与修改,以提高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从而达到译文适用性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与机器翻译译文编辑是相通的,其共同的目的都是通过编辑加工过程减少译文错误,提升译文质量。
然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与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的对象又是不同的: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的对象是机器翻译的输出(MT Output),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的对象为专业译者或语言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译产出。编辑对象的截然不同决定了两者各自的编辑特点和编辑原则。下文将重点分析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与机器翻译译文编辑的不同特点,而译文编辑的不同侧重点又取决于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自的特殊性。
1.1 、机器翻译机械性与人工翻译灵活性
无论是早期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还是后来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乃至近些年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翻译方法都以语句为基本翻译单位,都是在分析、解构语句的基础上生成的翻译结果。换句话说,机器翻译对于原文的理解仅限于语句单位层面,而无法联系上下文更为准确全面的理解原文,更不用说语句、语段乃至语篇背后的文化含义。这种机械性的一一对应的翻译方法必然导致翻译输出各个句子之间的不连贯,难以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真实含义。相对而言,人工翻译方法则要灵活得多,翻译专家可以根据原文的特征灵活选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异化法、归化法、注解法等翻译方法,甚至综合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全面理解原文含义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给出更为贴切的翻译结果。
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翻译方法的不同决定了在编辑机器翻译输出结果时,要特别注意打破各个句子之间的不连贯性,决不能以句子为单位修改、加工译文,而要在语段层面乃至语篇层面深刻地理解原文,从而把握各个句子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在具体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灵活使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异化法、归化法、注解法等翻译方法,使得编辑后的译文语意更为连贯,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表达,或者说,更加接近于人工翻译结果。比较而言,在编辑加工人工翻译的译文时,要注意核实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存在由于过于追求灵活性而有偏于原文真实意思表达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翻译实践中出现频率较多。
1.2 、机器翻译随机性与人工翻译统一性
上文提到的机器翻译以语句为单位和依赖双语对齐语料的特点决定了机器翻译输出有一定的随机性,尤其体现在专业术语翻译上。一般认为,机器翻译依托海量的不断更新的语料大数据和最新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输出更为准确的专业术语翻译结果,而人工翻译受限于译者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科技、人文词汇,译者的学习和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得到机器翻译在专业术语翻译上表现得更好的结论。然而,从实践来看,结果正好相反,机器翻译在专业术语翻译上的随机性导致翻译输出结果的不统一,严重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和科学性,而人工翻译在这方面往往处理得更好。本文以《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3期的一篇文章“全球天然气治理话语权与中国的对策分析”为例,通过观察Google翻译对其中的核心词汇“话语权”的翻译输出结果来更直观地观察机器翻译输出的随机性。以由表1可知,全文核心词汇“话语权”共出现29次,共有5种翻译结果,其中与原中文较为符合的discourse power出现次数较少,占比仅为13.8%,表现出显着的随机性,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因此,在编辑机器翻译输出结果时,要特别注意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汇的准确含义,通过编辑自身的知识储备,借助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在术语首次出现时即予以全文替换,以减少编辑工作量,保证译文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注意辨别相同词汇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避免相同词汇替换过程中导致的人为错误。比较而言,在编辑加工人工翻译的译文时,要更加注意核实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提升译文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表1“话语权”机器翻译输出统计
1.3、 机器翻译稳定性与人工翻译不确定性
机器翻译是计算机根据一定的转换规则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而转换规则在一定时间内的确定性必然带来机器翻译输出结果的稳定性。对于同一源语文本,在短期内机器翻译的输出变化很小,甚至完全相同,只有在源语和目的语的对齐语料库资源的累积变化显着时,机器翻译的输出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人工翻译的不确定性很大。人工翻译的质量完全依赖于译者的文化背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翻译态度等,而这些因素因人而异,不同的译者必然有不同的翻译结果。具有源语和目的语相关文化背景,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并掌握较强语言能力的译者自然能够提供兼具可读性和科学性的理想译文,但即使是高水平的译者的翻译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译文最终质量也取决于译者精力、耐心、责任等主观因素。另外,对于同一篇源语文本,人工翻译译文的不同部分的质量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篇幅较长的原文,人工翻译的时间跨度较长,期间的扰动因素较多,甚至于临时更换了译者,导致前后译文质量和风格变化较大。
考虑到机器翻译的相对稳定性,在进行机器翻译译文编辑时,要注意寻找、总结机器翻译输出结果的特征和规律,特别是机器翻译在术语、专有名词、语法、语义逻辑、直译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错误和处理方法,形成一定的译后编辑原则,从而提高译后编辑效率。在进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前,首先要通篇浏览译文,检查译文是否存在严重问题,是否存在漏译、过度省译等,以决定是继续编辑还是退回译者修改或重译。在进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时,要注意评判译者水平和译文质量,特别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从而针对译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提升译文。
2 、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具特点,机器翻译具有机械性和随机性的短板,也具有稳定性的长处,而人工翻译虽然兼具灵活性和统一性,但不确定性较大。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不同的特点和原则。在编辑机器翻译输出结果时,要灵活使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异化法、归化法、注解法等方法,打破各个句子的割裂性,使得语意更为连贯;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汇的准确含义,实现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译文的科学性;要注意总结机器翻译输出结果的特征和规律,形成一定的编辑原则,从而提高编辑效率。总之,在进行机器翻译译文编辑时,要着重破除译文机械性、随机性和冗余性的特征,并善于利用机器翻译的稳定性特征。
比较而言,在编辑人工翻译译文时,要注意核实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的准确性,是否存在由于过于追求灵活性而有偏于原文真实意思表达的倾向;要注意查证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提升译文的科学性和可读性;要注意译文是否存在过于简化的倾向,以至于不能完全呈现原文的意思表达;要注意评判译者水平和译文质量,针对译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简而言之,在进行人工翻译译文编辑时,要特别注意减少人工翻译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重在全面提升译文可读性和科学性。
机器翻译善于表现语言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而非人际意义[10],而人工翻译善于捕捉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情感态度等人际意义,从这个方面来说,两者是互补的,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将长期共存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译文编辑工作者则要面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译文,因此,比较两者的异同,发现两者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提高编辑效率,提升译文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全功,崔启亮译后编辑研究:焦点透析与发展趋势[J].上海翻译,2016(6):67-74.89,94.
[2]崔启亮论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J]中国翻译,2014,35(6):68-73.
[3]秦昊国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现状与分析[J]智库时代2020(11):271-272.
[4]朱慧芬赵锦文,诸逸飞在线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原则研究-以八八战略“为例J] .中国科技翻译,2020,33<2).24-27.
[5]胡开宝李算机器翻译特征及其与人工翻译关系的研究[J].中国翻译,2016,37(5):10-14.
[6]赖思基于隐喻的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7]宋仕振试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未来关系利J.未来与发展,2019,43(2):25-30.
[8] ISO TC 37.IS0 18587 Translation services-Post-editing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Requirements[4].2014.
[9]叶向荣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J]编辑之友, 1995 (5):19-22.
[10] Halliday,M.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rd,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