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就业保护法规是指一整套强制性的限制辞退雇员的措施.这些限制措施的目的在于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就业保护法规与劳动法的内容是不同的,就业保护法规专指人力资源市场的雇用与解雇行为的相关规定,而劳动法则是约定劳动双方的基本义务和权利,简单地讲,劳动法一般主要集中在工会、集体谈判、罢工等一些关键词上.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规则之一,就业保护法规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劳动经济学家的关注.
在制定和执行就业保护法规时,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安全- 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要素市场刺激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对劳动者的就业进行适度的保护,避免贫富差距拉大,延缓经济发展的进度.因此,定量分析灵活或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对经济发展、就业、收入的影响,寻找人力资源市场的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点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就业保护立法过程中的难点,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2004年是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分水岭.2004年以前,国外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很少.
只有Fallon & Lucas(1991)和Fallon & Lucas(1993)分析了印度和津巴布韦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的影响.2004 年,三项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通过提供新依据和新方法把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这三项研究包括:Besley & Burgess对印度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Heckman & Pagés (2004)[2]对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Boteroet al.(2004)[3]对85 个国家和地区就业保护法规的跨国研究.
二、对印度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
1.印度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发轫
Besley & Burgess(2004)对印度就业保护法规进行了研究,第一次把就业保护法规改革的影响从宏观经济变量和其他政策变动中独立出来研究.1947 年,印度在国家层面上通过了就业保护法规-产业纠纷法案,由于印度宪法赋予各地修正该法案的权利.各地对该法案的修正,使各地的就业保护法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地区劳动法案趋于严格,有的地区趋于灵活.印度就业保护法规的实践给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便利.Besley & Burgess(2004)系统的研究了印度各地的修正案,把他们分为严格的、灵活的和中性的就业保护法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分析.
他们的主要发现是,一个地区严格的修正案与该地区登记的制造业的低投资、低就业、低生产率和低产出相联系.以安德拉邦为例,在 1958 年至 1992 年间,该地区登记的制造业增长率为平均每年增长 6%.Besley & Burgess(2004)估计,如果该地区不实施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它的制造业增长率应该为平均每年增长 4.1%;而西孟加拉邦,在 1958 年至 1992 年间,每单位资本的产出平均每年下降 1.5%,如果该地区不实施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它的制造业增长率应该为平均每年增长2.2%.
平均来说,就业保护法规的改革可以解释印度各地制造业增长速度差异的三分之二.同时,一个地区趋于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修正案也与该地区的贫困人口的增长相联系.Besley &Burgess(2004)估计,如果西孟加拉邦不实施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在 1990 年该地区的贫困人口将减少 10%,约 180 万人.
2.印度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发展
Besley & Burgess(2004)的研究激发了人们对印度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热情.此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印度就业保护法规对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其一,就业保护法规和行业发展的关系.Aghion et al.(2008)[4]利用Besley & Burgess(2004)收集的关于印度各地就业保护法案修正案的资料,研究它和行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实施灵活就业保护法规地区的行业增长快于实施严格就业保护法规的地区.在实施灵活就业保护法规的安德拉邦,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使该地区1997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升高15%;相反,在实施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的西孟加拉邦,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使该地区1997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降低20%.
其二,就业保护法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Hasanet al.(2007)[[5]研究了就业保护法规严格程度和对外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与Aghion et al.(2008)的研究观点类似.他发现,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会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印度企业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刺激出口,而出口量的增加会刺激印度就业量的增长.在地区水平上,印度就业的增加主要归因于该地区的就业保护法规的灵活性.
其三,就业保护法规和劳资争议费用的关系.Ahsan &Pagés(2009)[6]利用比Besley & Burgess(2004)更加详细的法律资料和企业资料,在Besley & Burgess(2004)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就业保护法规和劳资争议费用的关系,最后得出,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会增加雇员的雇佣安全感,但是也会增加解决劳资争议费用,而解决劳资争议费用的增加会减少登记就业和产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业,受劳资争议费用增加的影响最大.因此,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不利于印度就业量的增长.
三、对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
1.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发轫
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的军事独裁统治后,开始恢复民主政治.政治变革带来了就业保护法规的变革.例如,在 1988 年,巴西废除了二十世纪40 年代以来的旧宪法,开始采用新的宪法.新宪法修改了就业保护法规,把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从 48 小时减少为 44 小时.产假从原来的三个月增加为4 个月.新宪法还修改了社会保障的一些规定,使其对劳动者更有利.相似的改革也发生在智利、多米尼亚和尼加拉瓜.相反,哥伦比亚和秘鲁的就业保护法规改革则使其趋于更加灵活.
拉丁美洲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改革实践给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Heckman & Pagés(2004)收集了 11 项关于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影响的数据,第一次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就业保护法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发现,严格的就业保护措施不利于就业安置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同时,严格的就业保护措施也会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他们还发现,严格的就业保护措施对就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的最大不利影响群体是青年人、边缘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用人单位的内部人是这些法规的受益者,外部人是受害者,就业安全措施导致就业的不平等.
2.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发展
Heckman & Pagés(2004)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对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发轫之作.此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拉丁美洲就业保护法规对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1) 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量的影响.Kugler(2004)研究了1990年以后哥伦比亚减少雇佣安全费用的影响.她发现,失业时间的减少大部分要归因于大量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而这项改革使失业减少了1.3%~1.7%.Kaplan(2009)[7]利用14 个拉丁美洲国家和10396个企业的数据分析了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量的影响.这些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他发现,实施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会使就业率增加2.08%.
(2) 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的结构性影响.Montenegro&Pagés(2004)利用智利长达40年的资料分析了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的影响.发现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对年轻人和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不利,尤其是对妇女的就业更不利;而对年长者和高技能劳动者有利.Maloney(2004)研究了拉丁美洲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制度对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规模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对正规部门就业量的影响很小.
(3) 就业保护法规对生产率的影响.Eslava et al.(2004)利用哥伦比亚1982- 1998 年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趋于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有利于增加生产率.特别是 1990 年开始,允许签订临时和部分工作时间的劳动合同使企业大量的富余人员释放出来,而原来由于高昂的解雇费用使企业不敢解雇工人.冗余人员的减少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4) 就业保护法规对工资率的影响.Pagés & Montenegro(2007)[8]利用智利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就业安全措施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工资水平影响的模型.他们发现,就业安全措施会减少年轻人的相对工资率,但是不会对年轻人的就业和年长者的工资产生影响.
四、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跨国研究
1.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跨国研究的发轫
拉丁美洲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改革实践给学者们提供了很好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情、历史、经济状况等原因,实行不同的就业保护法规,这也为学者们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提供了很好的截面数据.应用就业保护法规截面数据的跨国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Botero et al.(2004)第一次利用截面数据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影响进行跨国研究,他通过对 85 个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保护、劳资关系和社会安全法律的调查来研究就业保护法规的影响.其主要发现是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会导致低劳动力参与率和高失业率 (尤其是年轻人):严格的劳资关系法规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生存能力,而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会采取种种合法的或者违法的行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大量的地下经济;地下经济的发展会使登记的劳动力数量减少,降低劳动参与率;严格的就业保护、劳资关系和社会安全法律会增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进入门槛,导致年轻人等就业弱势群体较低的劳动力参与率.
2.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跨国研究的发展
Botero et al.(2004)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进行跨国研究的开端.此后学者从不同的具体角度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展开了跨国研究.
(1) 法律执行力度对就业保护法规的影响.Caballero et al.(2004)用 60 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就业保护法规对职位创造和职位破坏同时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受到法律执行力度的影响.在法律执行力度大的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这种影响很大;相反,在法律执行力度小的国家,影响就不是很大.
(2) 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的影响.Pierre & Scarpetta(2004)[9]研究了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雇主对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的看法.结果发现,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不同企业的就业受就业保护法规的影响是不同的.中等规模企业和创新性企业的就业受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的不利影响最大.
Micco & Pagés(2006)[10]用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负面影响更大,如制革业和服装业.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进入更少、就业增长缓慢和企业产出减少.Feldmann(2008)[11]用 74 个发展中国家 2000- 2003 年的数据研究得出,如果印度尼西亚 (实行严格就业保护法规的国家) 实行较为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它的整体失业率会下降 2.1%,年轻人的失业率会下降 5.8%.
(3) 就业保护法规对企业开办率的影响.Ardagna & Lusardi(2008)[12]研究了就业保护法规和企业开办率的关系.他们用 37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例子说明,在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环境下,44 岁以下的人创办新企业的概率大大增加.就业保护法规和人们开办企业的担心程度密切相关.在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环境下,工人很少愿意成为企业主.Van Stel et al. (2007)[13]用39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也证实了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对企业开办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雇主聘用和解雇员工的自由度越大,企业的开办率越高.该研究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对雇员来说,就业的安全程度越低,雇员越有动力去开办企业,使自己成为雇主,这是推动效应;另一方面,对雇主来说,雇主经营的自主度越大,雇主越有开办新企业的动力,这是拉动效应.
五、研究简评与启示
1.研究简评
国外学者通过收集大量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对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整个经济制度的影响.简单回顾现有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在以下几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
第一,就业保护法规可以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益,避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拉大贫富差距,延缓经济发展速度.但是过于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会导致人力资源市场僵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而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会激活人力资源市场的潜力,有利于在有效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促进生产率的增长.就业保护法规的严格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和政治倾向等各个方面.
第二,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不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同时,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一部分劳动者获益,其收入和就业增加;而另一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其中的弱势群体,则会受到不利影响,其收入和就业减少.总的来说,严格的就业保护法规会使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就业困难加剧,拉大不公平的收入差距;灵活的就业保护法规则有利于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增加其总体就业率和收入公平.
第三,就业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对就业保护法规实际效果的影响很大.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程度的执法难问题.
分析就业保护法规对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时,法律的执行力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寻找人力资源市场的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点是发展中国家在就业保护立法过程中的难点.
国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有利于平衡人力资源市场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就业保护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理解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总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证问题需要解决.总体来看,目前已有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 研究范围较为狭隘.发展中国家数量很大,而目前国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的实证分析仅局限于部分发展中国家,且数据较少,进而导致了结论的不可靠.现在越来越多的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就业保护法规,这一研究的缺乏,使得现有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 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现有研究对就业保护法规的理论分析大都站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不断放松假设条件来逐步认识就业保护法规对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整个经济制度的影响.然而,就业保护法规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形式,并非简单的供给- 需求假设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将制度内生化加以分析.但目前的研究,还鲜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业保护法规的理论文献.研究视角的过于单一减弱了现有研究对现实问题把握的程度.
(3) 研究结论较为粗浅.目前国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研究路径主要分为三条:第一条是从企业出发,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对企业雇佣和企业投资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的影响;第二条是从市场出发,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第三条是从工人出发,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对工人收入、人力资本投资和内部人行为的影响.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现有研究缺少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的经济学框架,减弱了理论分析的深度,忽视了不同假定条件对理论分析的影响,降低了理论的指导性作用.
2.研究启示
作为规范劳动雇佣与解雇的相关规定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 是我国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就业保护法". 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发挥 《劳动合同法》 在就业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人力资源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应该引起各界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借鉴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研究的有益因素,使其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随着我国劳动力短缺现象的普遍化和普通劳动者工资的持续上涨,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人力资源市场转型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的目标将发生转移,从劳动力无限供给时期的资本优先演变为劳动力短缺时期的劳动优先.我国的就业保护法规要与时俱进,加大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提高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报酬比重,改变我国劳动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的趋势,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原动力.
其次,我国应吸取其他发展中国在就业保护立法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健全就业保护法规,加大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降低就业保护法规不利影响的路径.一方面,政府应跳出"为保护而保护"的陷阱,将就业保护法规定位在界定产权、保护产权,形成在生产性努力制度的方面上,鼓励劳动者和企业的合作,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劳动者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专有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稳定劳动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在与就业保护法规配套的制度的建设方面,政府应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政治倾向等各个方面因素,制定宽严适度的制度措施,避免部分发展中国家就业保护法规过于严格带来的负面效应.
最后,政府应从根本上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程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一个可靠的避风港.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劳动者通用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变法律对劳动者外在保护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在此基础上,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灵活性,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主导作用,制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保护法规.
【参考文献】
[1] Besley T,Burgess R. Can labor regulation hinder economic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119(1).
[2] Heckman J,Pagés C. Law and Employment: 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and the Caribbean [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
[3] Botero J. The regulation of labor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119(3):1339- 1382.
[4] Aghion P. The unequal effects of liberalization: Evidence from dismantlingthe license Raj in Indi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98(4):1397-1412.
[5] Hasan R. Trade reforms,labor regulations and labor- demand elasticiti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ndia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 (3):466- 481.
[6] Ahsan A,Pagés C. Are all labor regulations equal? Evidence from Indianmanufacturing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9,37(1):62- 75.
[7] Kaplan D. Job creation and labor reform in Latin America [J].Journal ofComparative Economics,2009,37 (1):91- 105.
[8] Pagés C,Montenegro C. Job security and the age- composition of 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Chile [J].Estudios de Economia ,2007,34(2).
[9] Pierre G,Scarpetta S. Employment regulations through the eyes ofemploy-ers -Do they matter and how do firms respond to them? [R].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463.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2004.
[10] Micco A,Pagés C.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employment protection: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industry- level data [R].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Labor,2006.
[11] Feldmann H. Business regulation and labor market performance aroundthe world [J].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2008,33(2):201- 235.
[12] Ardagan S,Lusardi A. 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 rship:The role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ory constraints[D].Mimeo, 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MA,2008.
[13] VAN STEL A. The effect of business regulations on nascent and young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28(2- 3):171-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