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会计学毕业论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公允价值研究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 作者:刘越
发布于:2019-06-13 共3465字

  摘要:为进一步保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地位, 有效的降低筹资成本以及交易成本, 积极实现会计准则国家趋同至关重要, 本文着重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出发, 对公允价值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公允价值;

会计学毕业论文

  一、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及含义

  在上个世纪末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诞生, 因受到利率与汇率的影响, 其金融市场的竞争有所加剧, 如此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 其中在1990年FSAB提出要积极应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 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我国财政部门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 主要依据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指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由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以及债务清偿的金额, 其前提则是要交易双方要熟悉实际的情况。其特点:第一、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持续的经营状态;第二、主要产生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之上, 并且金额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种价格;第三、公允价值金额有所确定。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范围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趋同的方向呈现出统一性, 其中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已经存在的40多个会计准则, 其中有接近20多个会计准则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采用借鉴了国际公允价值的相关计量标准, 将其概述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便是存在于市场之中的, 需要将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这样可提高其可靠性, 包括了企业的股票以及短期债券等;第二个层次便是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 需要将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作为基础明确公允价值, 如投资性房地产;第三个层次便是针对不存在同类的资产, 需要应用估值技术明确公允价值, 可以采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计量会计要素的时候, 要采取历史成本, 但是在受到市场条件的影响下, 需要对特定资产采取公允价值, 所涉及到的内容则包括了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 在市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还是要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根据调查与分析, 当前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仍旧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要想完全引入公允价值, 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三、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IASB已经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但是在其应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一背景下要想进行会计要素计量, 那么则需要将公允价值看作主要的计量基础。其中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背景下, 要从现实出发, 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应用范围, 在2010年我国财政部门已经明确指出需要谨慎且适度的应用公允价值, 这一理念同2006年所修订的会计准则是相一致, 而这一发展趋势则主要是从我国经济环境变化出发的, 符合实际的国情。

  (一) 市场化程度存在问题, 缺乏相应的市场环境

  市场化程度不够是当前最为主要的问题, 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缺乏相应的市场环境, 这是由于在引入公允价值的时候, 我们需要完善各种交易市场, 只有保证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成熟才能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 这样一来, 会依据行业的参考价格、模型以及指数等获得公允价值。从性质上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 虽然已经构建了市场经济体制, 但是转型工作仍旧没有完成, 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非市场化因素存在的情况下, 导致市场经济体制缺乏完善性, 还有一点是各类不违规的交易现象层出不穷, 当然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 其信息数据并没有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中披露, 所以公允价值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 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可依赖的查证依据。

  (二) 缺乏健全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当中, 我国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的执行当中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从理论角度分析, 即便是制定了再好的会计准则, 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执行, 那么也会成为纸上谈兵, 导致会计准则国际化形同虚设。在当前我国会计因为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等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并没有按照商业惯例的规则加以运行, 这样一来诸多企业会出现公然作假等不良现象, 所以无法发挥其经济作用, 甚至还会对经济产生阻碍的影响, 从会计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 需要针对性的构建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 分别包括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以及社会监督, 并且在法律的保证下, 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这样一来才能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以及负责人进行查处, 起到警戒的作用, 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一步落实到实处。

  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化对策

  在新时期, 要想进一步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应用, 那么则需要从现实出发, 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入手, 做好审计与监督, 以此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

  (一)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当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当中需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并且针对性的加以规定, 使其满足不同的条件, 除此之外, 在对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分析中, 可了解到并没有对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究竟是如何获取以及保证可靠性进行规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公允价值计量在整个事物当中无法做到有据可依, 其中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过程中, 需要积极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经验, 针对性的构建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后期公民价值计量与确定做到有据可依, 减少各类问题的产生, 还有一点是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标准。因为在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下, 所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没有办法再次进行公允的, 对此企业需进一步增加公允价值估算, 对复杂问题加以处理, 或者通过分层次的方式将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加以披露, 这样才能为信息的使用者奠定基础, 提供保障。

  (二) 积极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验证性

  要想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验证性, 则需要加快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一般而言, 对于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需要按照市场活跃程度所划分的三个层次加以分析, 并且要多角度探究, 保证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其中当公允价值确定完全依赖企业内部人员的时候, 则可以选择相应的公允价值数额或者在内部人员对资产以及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算的时候, 往往会受到正确性与主观性所带来的影响, 必要的时候便可以引入中介机制, 使其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详细的评估, 制定较为完善的公允价值参考标准。尤其是在评估不同类型市场和不同区域因素时, 要对其指数以及参数加进行调整, 并公布估算模型, 这样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验证性。

  (三) 做好公允价值审计与监督工作

  积极做好公允价值审计监督工作可以有效的规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风险,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 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公允价值的应用往往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并且其不确定性会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 所以到2006年, 财政部门发布了相应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求, 对此会计师审计属于一种社会监督, 在提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后, 需要配备完善的审计准则, 对公允价值职业标准加以细化, 这样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估, 发挥出社会监督的作用与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相关的监督部门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监管。必要的时候, 国家监督部门还需要明确符合公允价值确定标准的条件与规定, 积极采取有效的市场数据, 做好模型的修正, 在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督的共同作用下, 可以规避企业对公民价值应用的随意性, 以此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

  五、结束语

  经济发展、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必然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好的应用, 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中,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强国, 应当顺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大潮, 从逐步引用公允价值计量起步、到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最终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实现更大范围地引用公允价值计量, 但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加深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 而且要不断探索多种应用策略, 以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成熟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华, 戴德明, 刘俊海, 叶建明.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3) :4-25+204.
  [2]董江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逻辑矛盾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 2017 (28) :111-115.
  [3]刘永泽, 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02) :16-22+96.
  [4]毛新述, 戴德明.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J].会计研究, 2011 (04) :15-22+93.
  [5]张敏, 简建辉, 张雯, 汪晓庆.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04) :23-27+93.

作者单位:北京宏宇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刘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公允价值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08):103-10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