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加速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巨额计提、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等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 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
一、引言
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都是通过财务报告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而财务报告又是由各项会计数据组成的,故每个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公允性都关乎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市公司对外报出的会计数据正是各方投资者做出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就会致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近年来,出于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上市公司依托资产减值准备,运用多种方式来虚增资产或者粉饰利润,这种行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鉴于此,本文结合案例,明确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寻求找到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来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行为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现状
良好的经营业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不仅关系上市公司是否会被暂停交易、被暂停上市,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投资该公司,为了能够粉饰利润,避免亏损,吸引投资,上市公司会采取多种手段,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一)加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我国上市公司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利润的行为。上市公司为了能够降低融资资本,会通过加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隐藏利润,然后在以后年度转回以制造逐年增长的经营业绩,从而向投资者表明公司具有长期盈利能力,传递出公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信息,让投资者更愿意对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获取更大的收益。同时,这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增强了公司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当年实现了相对于其他年度较大的利润,公司管理层一般不会将巨额利润如实对外报出,而会在当年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以后年度分期转回,使得会计盈余能够递延到以后各期,从而制造出该公司经营业绩逐年增加的迹象。
例如,湖南上市公司华菱钢铁,2004年实现净利润为7.4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1%,经济效益创新高。公司将账龄在1年以内的、1-2年的、2-3年的、4-5年的、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5%、10%、15%、20%、25%、30%”调整为“5%、15%、25%、35%、100%”。变更后,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幅度增加,比如原来公司对5年以上的7600万元应收账款仅计提了2280万元的坏账准备,而2004年公司对5年以上的1.05亿元应收款项计提了100%的坏账准备。此项会计估计的变更大幅减少了华菱钢铁2004年度利润,有效地隐藏了企业当年的超高利润,管理者可以将隐藏的这部分利润在以后各年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分配到各年,起到一个对利润的调节作用,避免利润出现大起大落,成功实现利润平滑,向投资者传递出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信任,有利于公司吸引更多的资金。
(二)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会定期或者在每年年末对公司的各项资产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如果发现资产减值迹象,就对资产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以真实地反映资产当期的价值。出于谨慎性原则,这样可以保证利润的真实,向外界传递出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也是对公司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真实反映,能够对公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降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从根本上维护公司的利益。这一规定对于避免亏损类上市公司来说十分重要,相关办法规定,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上市公司将会被ST;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将会被PT。因此,盈利还是亏损是评价公经营状况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上市公司为避免被ST或PT就会采取措施提高当期净利润,防止亏损带来的不利影响,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一般都处于经营困难时期,经营状况不是很理想,如果依然按照原来的比例如实计提公司当期的资产减值准备,那么将会造成公司当年发生全面亏损。因此,对于具有防止亏损目的的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层一般会采取增加或者是至少不会减少当期利润的的资产减值政策,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会少计提或不计提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或通过转回较高比例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达到粉饰当期经营业绩的目的。如果发生亏损,那么公司将面临被特别处理或者被暂停交易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公司管理层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公司的利润。
(三)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法规将是否亏损作为被暂停上市的条件,并未对亏损数额的大小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管是小额亏损还是巨额亏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资本市场里,投资者关心的是上市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并不关心非经常性损失的发生。因此,上市公司在发生亏损的会计年度会通过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可以调增当期利润,从而避免相关制度规定的约束,如果通过上述手段仍然无法扭转亏损的局面,则对于初次亏损或已亏损一年的上市公司来说,往往会通过在当年计提充足的资产减值准备,让公司能够“一次亏个够”,为以后的扭转亏损实现盈余留下足够的操纵空间。通常来说,上市公司管理层会采取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来夸大亏损的方法,也就是在发生亏损的当年尽可能地人为扩大亏损,这样就相应地缓解了以后年度的压力,为以后的业绩做相应的储备,留出相应的操作空间,以增加以后年度的利润,规避制度的相关规定,确保上市公司的正常运作。
例如,江纸集团2004年度实现-4.46亿元的净利润、2003年度实现-3.28亿元的净利润;2004年度计提3.42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2003年度计提2.1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数据显示,江纸集团2003年度和2004年度之所以巨额亏损正是由于在当年计提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江纸集团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为2005年度的扭亏为盈做业绩储备,如果2005年度再出现亏损,江纸集团将会面临被暂停上市的情况,通过在当期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于以后年度转回能够很好地规避这种风险。既然本年度的亏损无法有效的避免,那就索性计提更多的资产减值准备,通过将本年度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陆续转回,来粉饰以后会计年度的经营业绩,为以后的利润调节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避免接二连三的发生亏损。
(四)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迫于被特别处理、被暂停上市的压力,上市公司要想规避这种风险就不能出现连续两年发生亏损或者连续三年发生亏损的情况。扭亏公司通常经营状况欠佳,在短时间内依靠主营业务来赚取利润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在扭转亏损的年度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非正常转回,虚构报表数据来粉饰当期的经营成果,就会制造扭转亏损实现盈利的虚假表象。因此,这类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一般会通过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来保证利润的实现。
例如,在2005年中期,江纸集团实现扭亏为盈,从而恢复上市。而在江纸集团2005年的中期报告中显示,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2050万元,其中转回高达8756万元资产减值准备。显然,江纸集团正是由于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才实现了盈利。而年报显示,江纸集团2005年度的净利润为1.21亿元,2005年度转回3.3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中可以看出,江纸集团2005年度能够实现盈利归因于将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大量转回。正是大量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使该公司规避了因连续亏损而退市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企业上市受到计划额度的管理,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只有维持企业的上市资格,才能够享受股权筹资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才可以通过配股募集低成本的资金。因此,上市公司为了规避相关制度,一定会运用一些手段防止公司连续发生亏损。
三、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
目前,上市公司出于各种盈余管理目的,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对经营成果进行调节,但是在采取这种措施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向投资者传递良好的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这种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虚构财务状况
在新资产减值准则中,除了七项资产项目适用于相关会计准则外,应对几乎所有资产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而资产质量对于判断一个企业的价值、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各项资产进行合理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能够使资产的价值得到真实反映。但是,上市公司受多方面的制度约束,出于维护上市公司整体利益的目的,会采取多种手段,如通过多计提或者少计提相应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虚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资产价值反映的真实性。
例如,前面提到的华菱钢铁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所作出的调整,公司原来对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7600万元仅计提了2280万元的坏账准备,而2004年公司对5年以上的应收款项1.05亿元计提了100%的坏账准备。此项会计估计的变更使华菱钢铁的资产价值大幅下降,从而导致资产价值失真。人为调整资产价值,无法更好地反映当期的财务状况,不利于会计数据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状况,也不能使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准确评估企业当前的资产价值,只有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才能进一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粉饰经营成果
上市公司任意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高利润或调低利润,一方面是受制于“连续两年”和“连续三年”的规定,为了规避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上市资格丧失的风险。另一方面,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与配股做出相应的规定,为了能够顺利发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财务包装。利润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投资者通过利润能够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其盈利的多少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这关系到投资者下一步的投资策略。而资产减值损失是影响利润的一个要素,多计提或少计提都会对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粉饰的利润则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江纸集团,其2005年的中期报告显示,该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2050万元,其中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高达8756万元。年报显示,江纸集团2005年度实现1.21亿元的净利润,2005年度转回3.3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显然,江纸集团正是在2005年度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才成功实现了盈利。江纸集团正是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实现了对利润的调节,从而顺利规避了各种风险。这种任意调整利润的行为不仅不能使当期利润得到真实反映,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企业形象受损,甚至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资产价值都会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其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从相关财务报表中能够直接看到上市公司的具体财务状况与当期的经营成果,报表上的每一个数据都能够传达出一定的信息,每一个数据就像公司的脉搏,让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公司的发展潜力。财务报表对于各利益相关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一定要对报表的质量给予高度的重视。
(四)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
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来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因此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资产负债表,投资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总量及其结构,并依据所有者权益对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进行判断。利润表是对公司经营成果的直观反映,投资者据此可预测利润的持续性,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投资者就不能充分的利用会计信息,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服务,不能充分地了解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失去决策的基础,就会受信息的误导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投资者投资失败,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为其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以便投资者作出最合理的投资决策,企业要对每一项会计数据负责,保证每一个会计数据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四、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
会计制度和规章只是对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做出一个规则性的描述,在具体处理相关会计业务时更多的是依赖会计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来进行会计估计与相应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每一项业务的处理都离不开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十分重要。应要严格要求会计人员,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支优秀的会计队伍,保证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现在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为了能够更好适应新环境,会计人员也要具备更高的素质。特别是处理像资产减值这种选择空间较大的业务时,更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遵守制度。对此,会计人员要认真研究每一项会计制度规定,在实践中遵循会计准则,不钻制度的空子,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作出更为准确的会计估计。同时会计人员要不断向先进会计人员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充分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在正确的方向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项业务,保证每项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
目前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就产生了利益的冲突,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向所有者提交可观的经营业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采取操纵资产减值的方式来调节利润。面对这种利益冲突的局面,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层激励制度,使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减少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只有将双方的利益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经营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创造价值,维护所有者的利益。目前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考量主要是关注上市公司短期内的经营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短期经营业绩而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行为,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这种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经营者更倾向于运用盈余管理的方法达到业绩指标。对此,应该针对经营者增加相应的长期经营业绩的考察指标,而不能只看上市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更好地约束经营者,使其真正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帮助所有者经营好公司,也能够很好地避免短期操纵行为,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相一致,实现双方的共赢,这样有利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彼此增强信任,创造更为和谐的市场经营环境。
(三)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协调好公司的各部门,权责明确,促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保障公司各项财产的安全。要保证公司各项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做出最有利的投资决策,不仅要做好最终环节的监控,更要将行动落实到会计处理的每一个细节,而在落实的过程中正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多方联动、相互监督、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上市公司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很好约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十分繁琐,需要多部门分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处理的准确性。资产减值确认的过程涉及很多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为了能够保证程序的严谨,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对此做出详细的规定。有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同时也要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减少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干涉,如果发现经营者过度干涉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整个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过程进行监督,增强会计处理过程的透明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
外部审计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手段,上市公司要充分运用外部审计的优势来监管公司内部的会计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般不容易察觉,只有具有丰富经验的CPA才能发现。在审计过程中,CPA需要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最终按照准则的相关要求对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行为发表合理意见。但是,现实中我国CPA缺乏独立性,不能完全置身于外部,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受利益的牵扯,外部监督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能够更好监督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进一步提升外部监督水平。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决定审计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要加强外部审计的作用就要增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CPA相关法律规定,从法律上为外部审计保驾护航,增强外部审计的权威性。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利于CPA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有利于外部监督工作的开展。CPA的自律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职业道德是从事外部监督的基础,明确自身的权力与义务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注册会计师协会也要做好对CPA的监督,增加其风险意识,促使其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审计。
参考文献
[1] 王荣娟、徐凌云《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 李清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成因及治理》,《会计之友旬刊》2009年第14期。
[3] 荣刚、姚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