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日益被重视和普遍运用的现代企业管理形式,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在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早,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礼,预算管理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和成熟。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过了计划、预测、预算等形式的演变后,全面预算管理得到了推广和运用。但在当前的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预算管理的功效无法得以充分发挥。文章首先论述了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接着对企业预算管理当前存在缺乏战略意识、编制方法科学性差、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员工参与度低、重编制轻监控、考核机制不合理等困境和不足进行了剖析,并逐条对应提出了坚持战略导向、科学编制预算、构建健全的预算指标体系、鼓励全员参与、实施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等使之完善的对策,以期能改善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
关键词:企业; 预算管理; 困境及对策;
预算管理是基于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包括预算编制、执行与追踪、分析与控制、绩效考核和管理激励等,通过预算的方式量化企业的战略目标、运营指标和资源整合,以促进企业总价值最大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变化,企业管理者也应当与时俱进,正视不足并加以改善,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先进性,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优势,确保运营指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一、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预算管理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系
公司战略是指企业设立的长期远景目标和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贯穿企业的全局性、纵向规划过程。“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而预算管理正是一个可以促使企业将战略理想转变为现实,实现战略目标的卓效工具。预算管理是为战略目标的达成而制定的详细实施规划,是实现战略落地的基石。全面预算管理是连接宏观的企业战略目标和微观的运营指标的纽带,并细化了抽象的战略管理目标,使之成为具有可执行和可操作性的预算管理形式,包括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等。此外,基于公司内部职责清晰化,全面预算管理对运营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更有利于促进内部组织间的沟通与合作。因此预算管理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系,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管理可以合理有效地分配企业财务和非财务资源
预算管理为企业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是整合了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等的管理控制办法之一,其全面地对企业预算期内各项业务活动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及对应的资源需求做出了详细列示。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指标分解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地全面落实到生产运营的各个业务链,然后通过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调整等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使企业财务和非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充分运用到可以获得最佳经营效益的各种活动中去,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提升企业市场增加值。
(三)预算管理是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工具,使各部门协调合作成为必须
运用预算管理,可以实现从高层战略目标至基层作业目标间的沟通,以及各职能目标如营销目标与生产目标间的协调。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进程中,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各自的计划和需求,并对各部门之间计划和需求的交互影响进行准确有效地评价和估量。预算管理是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工具,帮助管理者应用全局思维探求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之间的联系,以便于能更好地协调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促进企业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且方向一致,使各部门协调合作成为必须,使部门目标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撑,并最终获得统一。
(四)预算管理量化工作目标,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全面预算是基于预测基础上,优化融合资源,将企业战略翻译成细化的、数字化的预算计划。通过预算管理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量化分解为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实现预算计划与公司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有效关联,形成企业战略规划和预算管理实施的一体化体系。
预算管理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进程,只有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互协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通过预算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自主地对预算执行进行动态监督与控制,当预算执行出现偏离时及时进行分析,积极施以有效举措加以调整纠正,促进预算管理目标的完成。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自上而下一起齐心协力面对未来的过程,能够唤起员工主动实现企业目标的意愿,打造高效执行力的团队。
(五)预算管理确定了管理者和员工应承担的责任,可以有效评估绩效
预算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行动计划,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为绩效评估提供了一个标准、工具或指南,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评估提供行为依据和可供遵循地规章制度。预算制定完成后,管理者和员工需要对相应的预算管理绩效承担责任,并了解各自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位置,明白自身具体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特定期间的实际结果与预算目标或标准的比较,评估管理者和员工的绩效结果。
二、当前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困境和不足
(一)预算目标短期化,缺乏整体战略思想意识
企业战略是指基于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总体和长期目标的计划,而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系。目前在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运用中,许多企业片面地谋求利润最大化,仅仅注重短期财务目标的实现,甚至有些企业预算编制时不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而是将以前年份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数作为起点。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导致预算目标短期化,没有对企业长期战略施以有效力的执行,缺乏整体战略思想意识。
(二)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较差且过于模式化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方法具有多样性,企业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对预算编制的质量以至预算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在当前预算编制方法实践应用中,大部分企业长期普遍使用传统简单的增量或减量预算法,即以以前年度的预算为起点,根据以前年度的实际结果和预算年度的预期,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增量或减量。这种操作简单的预算方法没有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基期数据不合理等因素对预算数据的影响,导致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较差且过于模式化。
(三)预算编制内容片面化,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
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准确、存在盲区,单纯片面地认为,全面预算只是财务预算,使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企业也主要应用财务指标作为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划方向和业绩考评目标,很少涉及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因素。这些都会导致预算编制内容片面化,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引发企业预算目标短期化,使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支撑,影响预算管理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效性。
(四)员工参与度低,预算目标缺少客观性
目前仍有许多企业从管理层到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尚未形成全面地认识,员工参与度低,未能实现全员参与。这些企业片面地认为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的工作,其他部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参与或者只是机械、被动的配合,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相互脱离。而依据实际业务与财务预算相互脱离下构建的预算目标缺少客观性,不但没有充分考虑可变因素,也不能科学限定各责任部门的责任。这些情况都会削弱预算的合理性,使预算管理无法真正成为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五)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重编制,轻监控
全面预算管理因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功效日益显著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我国企业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不长,管理层缺乏相应的思维和经验,对预算管理意识薄,普遍存在重编制、轻监控,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这些企业对于预算管理普通只停留在编制阶段,认为与实际工作和业务没有太大的联系,或者认为预算费时费力不会有什么效果,不愿执行或疏于监控。企业完成预算编制以后,在预算执行进程中动态监控机制不完善,仅仅执行事后监控,极少关注事前、事中监控,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预算执行的质量,当出现预算执行偏差时无法及时得到纠正,更无法对预算方案中的不合理进行有效识别和正确调整,影响预算目标的完成进展,导致预算目标实现困难甚至偏离企业战略目标。
(六)预算考核机制不合理
目前很多企业的预算考核机制不合理,第一、考核意识差,认知有错误,对预算编制、执行效率等管理过程疏于关注,认为预算已经完成,考核改变不了结果;第二、考核标准不够规范、考核程序不够完善,例如考核指标只是简单的指标统计表,并未与公司预算目标相匹配,无法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实施客观评价;第三、考核结果未实现责任部门的落实,没有明确的考核主体和对象,使预算归属部门缺少主动进行控制的能动性,不利于对责任部门及相应管理人员实现考核问责,而与考核结果挂钩的预算奖惩机制也沦为纸上谈兵。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预算管理坚持企业战略和市场为导向,发挥协同效应
企业战略是方向性的长期远景目标,预算管理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后盾与保障。没有战略导向性支撑的预算目标是短期化行为,缺乏整体战略思想意识的预算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无法促进企业长久发展。预算管理应坚持企业战略和市场为导向,发挥协同效应,使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实现对立统一、相互促进,将企业战略目标渗透于预算管理的方方面面,提升短期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的协调性、适应性,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科学编制预算,灵活结合并运用多种预算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科学编制预算,灵活结合并运用多种预算方法是必然趋势。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经济活动特点,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引进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可以采用几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相比于传统简单的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的编制方法能够更好地与不同的经营情况相契合,比如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几种方法的结合虽然在实际运用中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能使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有结结合、取长补短,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准确。
(三)构建健全的预算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运作机制,在当今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设定的全面预算管理越来越被重视并受到广泛的应用。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非财务预算,预算内容应涉及资本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人力预算等多业务范畴。为落实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应将业务流程各环节、各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预算指标体系;并依据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原则,构建健全的预算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都渗透体现到预算指标体系中。
(四)鼓励全员参与,提高预算目标客观性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部进程的管理方法,愈加倍受企业的追捧。全员参与是预算管理得以实现战略规划的基础,提升管理层以及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建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培养全体员工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变除财务以外的其他部门的不参与、被动参与,实现愿意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只有全员参与,特别是最了解业务的基层员工参与制定的预算目标才真正地具有客观性,并能有效防止预算编制和实际业务的相互脱节。同时通过层层分配,将预算目标落实分配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名员工,明确各自在预算管理中的使命,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为实现各自的目标和责任而不断推进。
(五)强化预算执行,有效实施动态监控机制
预算执行是把预算目标逐渐转换为现实的实施工具,在预算管理的全部过程中位于核心地位,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企业以管理层为模范带头开始加强预算管理意识,逐步深化预算管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执行,有效实施动态监控机制,使企业无论是前期的预算编制,还是后期的执行、监控、调整、考核都有效得以落实。通过动态监控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施以分析,及时预警和修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潜藏的风险和问题,保证预算有效执行。
(六)建立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加强考核问责
预算考核是度量预算执行情况的工具和办法,在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处理承前启后的地位,帮助管理者认清目前的状况,规避日后的风险,促使预算管理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实施预算考核机制,实现对预算执行结果正确与否进行有效地判断,进而使预算管理水准得以持续提高。建立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加强考核问责,需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整个预算管理进程中全面实施预算考核体系,实施动态考核和全面考核;第二、依据预算目标,科学规范地设立考核标准和考核流程;第三、明确考核主体和对象,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落实每个人的职责,使预算奖惩机制发挥真正的效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战略实施、资源分配、协调沟通、量化目标、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合理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采用相宜的对策完善当前存在的困境和不足,逐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邹前利.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融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0).
[2] 杨波.企业如何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34).
[3] 包必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机制建设思考[J].时代金融,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