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定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及时性八个方面的内容, 而居于核心的就是可靠性与相关性,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对二者的研究重在平衡而非取舍。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都有不足, 在提高信息质量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现状,措施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使用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一直是会计学研究的焦点。虽然各个国家受各自不同的会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几乎都将相关性与可靠性视作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 可以看出两者都相当重要。
一、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基本认识
财务会计理想状态是一种会计信息在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传递“摩擦系数”为零的状态, 在这种理想状态下, 提供的信息就是需要的信息, 完全匹配, 没有曲解, 此时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不仅完全相关, 而且充分可靠, 最为符合“有用”这一核心需求。W.R.斯考特提出:“为了能够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理想的会计环境需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现金流量及其概率、利率水平都是可确定的, 并且是众所周知的”。然而, 理想非常美妙, 现实却背道而驰, 这种确定性的“零摩擦”环境在纷杂多变的实际经济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就使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际应用, 尤其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应用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 (IASC) 关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列示的可靠性判别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 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依据”时, 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在会计实务中, 可靠性包括了真实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真实性是可靠性的中心, 而中立性与可验证性是可靠性的两个辅助量。
真实性是指会计计量应当真实反映经济事项或交易。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所要描述的交易事项相一致、与其所要表达的经济状态相一致, 这是对会计信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 如果会计信息无法做到反映事实, 那么所有的财务分析就没有了立足点, 之后的决策更加无从谈起。
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的表述应客观公正, 不预设结论, 不被利益相关者的意志左右。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必须是完全客观的, 不能受利益者的主观影响。被主观筛选的会计信息往往故意偏向于某一利益方而不利于另一方, 会使会计信息在可靠性上存在巨大风险。所以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要真实还必须中立。
可验证性是指用相同的方法核算同一经济事项时得出的计量结果应该要保持一致。可验证性反映的是操作人员行为的正确性。因为会计信息通常是由利益集团其中的一方编制的。这就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了风险, 所以要求会计信息是可以由利益各个相关来复核来检验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关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所列示的相关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判别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 信息就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标志:
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作出预测而具备的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在会计实体的持续经营假定前提下, 会计信息的生成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这些会计信息反映的是过去时点的经营成果, 但是连贯的会计信息可以提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预示着某些重要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与必须结果, 这就为相关者未来决策规划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
反馈价值是指因会计信息的提供而导致的证实或纠正相关决策人原有期望的能力。决策者的经营规划是否达到目标、投资者的获利期望是否得到满足, 会直接反应在会计信息上, 有用的信息反馈可以降低不确定性, 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所得信息对策略做出调整、改进方法。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对有效发挥会计的决策作用至关重要。
在相关性中也有及时性这一重要特征。信息是有时效的, 未过期的信息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使使用者可以尽快的掌握市场及企业本身的现状并作出正确的决策。不及时的会计信息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高速浪潮, 难以为决策提供依据, 不及时的信息无法实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甚至可以说是无用的。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FASB提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是: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具有这两项首要质量, 才可能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具有有用性”。由此可见, 相关性和可靠性同等重要的。但是这两大质量特征却矛盾重重。
二者的内涵是矛盾的。从两者的定义可知可靠性的核心是“真实”, 强调过去, 而相关性的目标是决策, 着眼未来。要保证信息的可靠往往需要反复验证, 从而影响了相关性中的重要指标--及时;要满足相关性中对信息及时的要求, 又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直接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二者相互对立, 此消彼长, 难以兼得。
二者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是矛盾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从可靠性出发, 基于过去事项的历史成本最受青睐。从相关性考虑, 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却是过时的, 无法在对未来事项的决策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者在对信息披露的选择上也是矛盾的。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 本质是尽可能完整可靠地记录经济活动, 遵循会计准则, 接受外部审计, 然后再将信息披露给使用者。经过层层审核, 基本上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对现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 需要的信息不仅仅要反映过去的经营成果, 还要能够预言未来的发展, 如董事长声明、关于企业前景的讨论与分析等, 这些信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很有作用, 也备受重视, 但是这些信息仅仅只是考虑了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无视公认会计原则也无法以货币形式计量, 这些主观性较强而没有经过很好的认证的信息是否可靠也是值得好好考量的。
因侧重点不同, 会计信息质量属性之间存在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而可靠性与相关性这种从根本上就彼此矛盾的质量属性似乎应该势同水火,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这两种属性却是统一多于对立。朱元午认为“应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过于强调相关性和过于强调可靠性都可能招致失败”;葛家澍教授指出“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 是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 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即使在将来公允价值的应用可能越来越广泛, 但公允价值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 而且公允价值的应用也要求可靠, 力求充分而公允地表述企业的真相, 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两者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在发展中统一。回顾财务会计的发展过程, 可以近似的概括为可靠性与相关性不断统一的过程。比如传统的财务报表已经发展为财务报告, 不仅有报表从数据上反映经营成果, 还有报表附注披露无法在报表中统计的相关信息;会计计量也不再拘泥于历史成本, 只要符合条件, 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现值等多种计量属性, 更加适应了市场的变化, 提高了相关性;进一步严格规范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保证可靠性。财务会计的发展进化是因为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会计信息质量也从只重可靠性发展到相关性与可靠并重。
相关性要由可靠性来落实。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有用”, 侧重于相关性, 实践也证明该观点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但是我们在重视相关性的同时也必须明确, 决策有用观对相关性的强调是建立在可靠性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失真的信息是绝对不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的, 甚至可能让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造成严重后果。
三、我国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及可靠性现状
财务会计的发展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统一,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在保证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上各有不足, 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从相关性来说, 近年来我国在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上的调整重点依旧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对于企业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并没有做出具体要求, 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实务操作, 企业会计仍然依旧按照传统方法给出财务报告, 并不考虑决策者的具体需求。
从可靠性来说, 许多企业不愿意对外公布可靠的会计信息, 因为披露信息意味着向竞争对手公开自己的经营情况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 提供信息意味着要花费成本去整理信息, 虽然通过会计信息可以使投资者、债权人等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吸引投资, 毕竟可能得不偿失;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监管上还有漏洞, 对管理者来说, 明知道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是违法行为并将受到法律地制裁, 但在解除受托责任以及奖励、提升等众多诱惑的驱动下还是愿意冒风险赌一把。
四、权衡及对策
前文已经探讨过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可以得出结论, 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下, 可靠性与相关性必须同时考虑, 不可偏废。FASB认为“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平衡, 决定性的问题是如何最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有时候会计信息非常相关但不是非常可靠或者相反, 此时通常利用最可靠信息中的最相关信息是恰当的。两者间的矛盾还可能由信息的及时性所引起, 因为信息的延误使信息过时将影响它的相关性, 在交易事项所包含的全部不确定性被解决之前报告交易或事项又影响其可靠性。此时, 企业应尽一切合理的努力尽快使信息达到可靠所必须的过程, 在信息具备可靠性之前是不应当予以提供的。”
在决策中, 可靠性影响决策风险, 相关性影响决策效率。一个理性的决策人不会仅考虑风险或仅考虑效率, 而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效率, 也只有在这样的全面考量下,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才能更好的为决策服务。
如何加强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融合, 是一个从政府到企业直至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 在相关性上, 首先要加强重视程度, 在制定会计法规时将相关性纳入会计制度建设, 使企业有例可依, 有规可循。然后, 在信息时代, 会计也应该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 外部监管上各个部门应形成整体, 互相配合;企业内部要健全内控机制, 让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
在可靠性上, 要促使企业自愿提供可靠信息, 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 形成一种企业披露的信息越多、越可靠, 越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良好氛围, 同时用“谁使用谁付费”的机制来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我国现存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还需完善, 还要进一步提高虚假信息披露的违法成本。
结论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提高都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标的,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相互作用、此消彼长。我们必须认识到相关性与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 应该同时加强对两者的重视, 用全面的均衡的目光看待两者间的矛盾与冲突, 全面完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盖地, 郑伟.财务会计:由理想到现实[J].财经科学, 2006 (总219期) :117~124.
[2]威廉姆.R.斯考特著, 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葛家澎, 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04 (11)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