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比较文学论文

如果构建东方文学研究体系(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6582字

  第二,重点梳理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接触的影响关系与无影响的平行关系。这个层面的研究是东方文学比较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东方各国文学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上,我们应该厘清思路,例如,这一研究领域如何具体展开?哪些比较研究相对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些研究能在哪些方面可能丰富、更新我们的传统认知?等等。首先,东方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并非各自处于封闭状态,而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这部分研究可以分两个大方面进行: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文学与其他东方国家文学关系的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亚洲文学方面,过去我们在中日文学关系、中国与印度文学关系等研究领域成果较为丰硕,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文学关系需要深入系统地展开研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文学关系研究也相对薄弱、单一。

  另一个方面是中国之外的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同样薄弱。在东方文学研究中,因为东方各国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所以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大关注其他国家文学状况的研究比较普遍,以至于隔行如隔山,造成学术交流不畅。因此,我们有必要推动东方各国文学之间影响关系的比较研究。其次,在关注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相互接触的影响关系时,还不能忽略东方各国文学之间无影响的平行关系研究。东方各国在史诗、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态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尤其是古代东方文学,其成果及价值远非西方文学所能比。因而我们可以从文类、主题、人物形象、审美意象等方面对东方各国文学进行平行比较,从而找出东方文学特有的一些创作规律、审美形态及其丰厚意蕴,形成东方文学自己的特色与话语,完成与“西方学”平等对话、有效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学”的建构,以响当当的实绩、令人瞩目的成果引导话语,改变西方对东方的固有偏见。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文学具有共通的“二希”文化基础,以及因统一的罗马帝国而形成的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趋同,基本上没有跨越异质性的文化圈。而东方文学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它具有多元性,汇聚着几个大的区别巨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圈,例如汉文化圈、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黑非洲文化圈等,其文学形式与审美之间的差异也远远超过西方。因此,要更好地研究东方文学,不仅要认真梳理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要对其实际存在的异质性加以探讨。这种情况无疑决定了东方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困难度。其复杂性和困难度在于,这种研究不是在同一个文化圈或两个文化圈内进行的,而是需要在跨越几个文化圈基础上进行的综合研究。我们常常强调中西方文学研究的异质性,而对东方文学内部的巨大差异性则关注不够。

  从文学的丰富性及异质性角度来看,东方文学内部同样具有巨大的可比性。对东方文学中的各文化圈间异质性的文学特征的平行研究,应该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研究者而言,涉足这一领域可能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视野,因为其面临并需要处理的问题,显然要比中西文学关系研究更为复杂和棘手。然而,这是必须迈出去的一步。对这一值得大力挖掘的被冷落已久却极富价值和内涵的领域的拓展研究,不仅能充分展示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文学的丰富多彩与独特魅力,而且能充分呈现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差异存在与平等对话的宽容沟通理念。

  2012年,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曹顺庆主编的四卷本《中外文论史》,在跨文化平行比较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给了我们东方文学比较研究十分有益的启示。该着最令人称道的鲜明特色是,不仅跳出了“西方中心论”,而且由原来的中西两极比较思维转向中外总体文学式的全方位的多极比较思维,全书横跨欧、亚、非、美四大洲,超越了多个不同文化圈,涵盖了中国、希腊、罗马、埃及、印度、波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以及阿拉伯地区的文论,真正实现了跨越古今中外不同文明的文论的比较研究,客观、深刻地揭示了古今中外文论的共通性与异质性,视野宏阔,大气磅礴,充满了平等对话的精神和学术探寻的意识。相信该着的学术研究范式会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第三,注重作为整体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相互交流情况。东方文学内部在相互交流的发展过程中,还与西方文学发生着不断的碰撞与交流。特别是近现代东方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已融入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这种整体研究既可以从宏观角度探讨东西方文学的影响渊源、共性审美特征及其异质性事实存在,也可以选择东方文学内部相关文化圈中的作家、作品同西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在比较研究中,当然要重视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如南非当代着名作家库切、土耳其当代着名作家帕慕克等,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作家深受西方文化文学思潮影响,却又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顽强地保护着自身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基因,显示出置身于东西方不同文化冲突中的矛盾纠结、痛苦抗争和清醒的身份认同意识。因此,重视东西方文学的碰撞与交流,有助于更好地探寻东方文学的共性审美特征,更好地确认东方文学的特质和意义,建构成熟自律的东方文学,这样才能作为完整的生命有机体同强大的西方文学展开对话,进而可以领略东西方各异质文化圈的不同文化精神,认识到东西方各异质文化、文学的特色及其互识的必要性和互补的巨大价值。我们今天强调“东方学”视野下的东方文学研究,不是西方学者所建构的有偏见的“东方学”视野下的东方文学研究,而是东方学者眼中货真价实的东方文学研究。这一研究本身就充满着积极的对话性和身份的认同感,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加强东方文化战略、提升东方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是这个世界追求和平、和谐共生、携手并进的共同期盼。

  三。

  我们前面已经对有效展开东方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三条思路。不过,要真正完成这个系统而整体的研究工程,其中还有两个无法回避的关键性环节或重要问题,在这里必须再次重申和强调,即异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

  先说异质性研究。在“东方”概念所囊括的亚洲和非洲北部地区中,国家与民族众多,各自都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这种因彼此间的巨大差异而自然形成的异质性特征,构成了东方文学瑰丽多姿的丰富形态。而对这一巨大的差异性形态,前已述及,我们以往的东方文学研究则显得关注不够。然而,异质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因为它是我们区分、识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个性的显着标志,也是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关注之所在。关注异质性,就是宽容对待异己的客观存在,就是理性认同世界的丰富多元。关注异质性,也正是当下我们强调文学生态的应有之义。东方文学并非一种风格的文学,而是多元的文学。东方文学作品中鲜明地反映着属于各自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承载着属于各自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只有对东方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国家、民族的个性特征以及丰富的异质细节、场景等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理解和观照,才能深刻感悟异质性及其存在价值。因此,加大东方文学作品翻译和传播的力度,拓展东方文学作品研究的新领域,是让异质性之花绽放的必备要件。

  再说综合性研究。综合研究不仅仅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把东方国家、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属性采集在一起加以考量,更是指寻找东方众多国家、民族文学间的共通点,将其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从总体高度相互认知、互通有无。异质性引发吸引力和关注度,综合性则旨在沟通交往和积极对话,沟通产生共鸣,进而认同一致,协同进步。过去我们认为古代东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方式的内倾化、直觉化和追求主体内在的主观真实方面,在惩恶劝善、载道教化方面,在和谐、温雅、恬静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显然有别于注重外在客观真实、强调灵与肉剧烈冲突、张扬自我中心等西方文学传统。这就是从综合性研究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然而,“近现代东方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虽然东方作家努力复兴民族传统,但近现代东方文学的主流趋势是日渐步入世界文学进程,是一种与古代东方文学不同的新文学。当然,传统影响的痕迹仍然深深烙印在新文学里”.①那么,作为已经发生新质变化的近现代东方文学,其共性特征又表现在何处?传统影响的痕迹作为共性特征又是如何呈现在近现代东方文学作品中的?这些都需要从综合性角度作出进一步的新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仅有一百多年短暂历史的比较文学学科,之所以能成为颇有活力、广受瞩目的学科之一并取得世所公认的骄人成就,其研究理念与方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就在于对异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既保护个性差异,又强调沟通对话,体现的是民主、和谐的现代文明意识。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宽容的。

  是的,世界文明多种多样,不应该一花独放,多种多样的世界文明不应该厚此薄彼,而应该是共荣共存、包容海涵。我们期盼着东西方文明和平交融的暖春早日到来,期盼着这个世界不再有歧视,期盼着这个世界不再因文明的差异而导致暴力冲突和血腥战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