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比较文学论文

英汉异形诗的相异之处分析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徐炳富
发布于:2018-04-13 共4119字
  摘要:英汉诗歌史上, 都出现了诗形的陌生化现象。一些是文字游戏, 但其中也不乏对诗歌艺术的创新。本文初步论述了英汉异形诗的历史渊源, 并对其个性差异进行归纳分析。
  
  关键词:异形诗; 对比; 探析;
  
  一、引言
  
  诗歌语言凝炼, 音韵优美, 意象丰富。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艺术。”[1]长期以来, 人们谈及诗歌时, 总是格外关注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而忽视诗人在形式技巧上所做的功夫。其实, 英汉诗歌中都存在着对正统诗体的形异现象, 即“异形诗”, 如汉诗中的宝塔诗、茶壶诗、盘中诗、联边诗、画字诗等, 英诗中的图案诗、祭坛诗、视觉诗、具体诗等, 打破了诗歌在语言书写排列形式上的常规, 通过改变字形、字距以及诗歌整体的排版效果等来创造诗歌的视觉效果。“变异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自然属性, 更是对语言探究与创新的必然结果”.[2]诚然, 这些异形诗中有玩弄文字的成分, 但也有不少作品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表现诗歌情趣和意境上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探讨异形诗的渊源, 分析英汉异形诗的相异之处, 及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二、异形诗的历史渊源
  
  (一) 异形诗与文字游戏
  
  异形诗的产生与文字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斯宾塞所说, 艺术和游戏, 都有几分是余力的流露, 富裕生命的表现。各种艺术, 无论是文学、绘画、诗歌, 作者创作的第一用意是要发泄其心中所不能发泄的, 即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
  
  诗歌起源于民歌。从民歌来看, 我国民间歌谣就有很多类似文字游戏的作品。例如这首歌谣 (图1) :
  
  图1 我国民间歌谣
  
  
  
  这是四川人嘲讽麻子的一首歌, 形式为七层宝塔, 一层高一层, 在文字游戏上做足功夫, 使听者惊赞于嵌合的巧妙。
  
  艺术总有一定的媒介, 并受媒介的制约。而艺术最大的乐趣, 就在征服媒介的束缚的同时, 还能以几分游戏的态度任意纵横挥洒, 创造出能真正引起美感经验的作品。诗人用语言创造出形色的效果, 是艺术“从心所欲, 不逾矩”的体现, 而异形诗的产生是诗人突破媒介和常规的束缚, 寻求创新的产物。“诗是最具有弹性的语言艺术, 诗家语的弹性和巨大诗美的获得正是因为诗歌语言的不合常规。”[3]优秀的诗人往往能打破规矩, 将游戏的本能融入到创作中, 从而将娱乐性转化为审美性的写作。巧妙的文字游戏, 以及对诗歌形式技巧的娴熟运用, 也能丰富诗歌作品, 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美, 达到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秦观的《回文诗》便是异形诗的典范之作 (图2) :
  
  图2 秦观的《回文诗》
  
  
  
  这首诗是秦观写给挚友苏轼的一首回文诗, 诗中描述了自己外出游玩的生活情趣。该诗从圆环的右上角读起, 每句重叠前句三至四字, 形成一首七绝: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整首诗构思奇特, 组织巧妙, 意境优美, 仅十四个字就起到了二十八个字的作用, 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此外, 该诗在修辞还采用了顶真格, 即连珠, 重复的字意思却不重复, 难怪苏轼看后, 连声叫绝。若将该诗改成七绝的诗体, 虽诗意犹存, 然而其中的韵味则消失大半。异形诗的艺术魅力也有一般诗体所无法比拟的绝妙之处。
  
  当然, 有些异形诗过分地追求形式技巧, 一味玩弄文字游戏, 难免容易走上轻薄纤巧之路, 从而造成形式妨碍内容, 并有矫揉造作之嫌。如汉诗中的宝塔诗, 其内容与形式大多没有什么关系, 容易给人生拼硬凑、割裂词语的感觉。英文异形诗中文字游戏的成分也有不少。如美国最着名的具体诗诗人艾梅尔·威廉姆斯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图3) :
  
  图3 艾梅尔·威廉姆斯诗词
  
  
  
  该诗在艺术创新和意象的表现上有其独到之处, 如诗中无标点, 不同的读法可以衍出不同的意义, 这无疑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但也难逃晦涩难懂之嫌。
  
  (二) 异性形诗与视觉思维
  
  除文字游戏外, 诗人在形式技巧上的另一个突破便是对视觉形象的追求。闻一多先生曾在《诗的格律》 (1926) 中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这其中诗的建筑美指诗歌的视觉形体上的独特之处。音乐美和绘画美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营造, 但在表现诗的建筑美时, 语言文字往往力不从心。
  
  同时, 随着人类对视觉思维研究的深入, 我们发现“语言只不过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意象) 的辅助者, 因为只有清晰的意象才能使思维更好地再现有关物体和关系。语言的功能基本上是保守的和稳定的, 因此, 它往往起一种消极作用──使人的认识活动趋于保守和静止。”[4]和语言相比, 图象的意义任意性更强, 张力更大。诗人为了弥补语言在视觉上的不足, 借用非语言的手段来制造“言外之言”, 创造直观意象, 扩大诗歌的信息含量和形式价值。这一趋势在英诗中尤为明显。早在两千多年前, 拜占庭学者P.O.波菲利就曾在诗中运用不同颜色表示古希腊三层桨战船等结构复杂的物体。后来出现的图案诗、具体诗及卡明斯的“画诗”都是视觉思维的产物。英国当代最着名的诗人麦克高夫的“40-Love”便是典型的视觉诗 (图4) :
  
  图4 40-Love视觉诗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对中年夫妇的感情隔阂。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该诗的书写格式。诗人没有采用传统的诗行、诗节, 而是将所有的词分成两部分, 按两竖行排列。从整体设计看, 该诗酷似一个网球场, 中间的一道线则代表球网。从语音角度看, 作者巧妙地安排了竖线两边的音节数目, 使其相互对称, 并采用了大量的爆破音, 如“middle/d/;couple/p/;playing/p/;tennis/t/;game/g/;go/g/;net/t/;between/b/”等加强拟声修辞作用, 使该诗读起来节奏匀称, 掷地有声, 宛如网球撞击地面和球拍的声音, 暗示着这场网球比赛的单调乏味和中年夫妇婚姻生活的平淡。同时, 作者将“tennis”和“between”两词分拆在竖线的两侧, 无形中加强了这对中年夫妇的隔阂。此外, 标题“40-Love”既可作40:0解, 也可作40与爱情解。通过这种别具一格的版面设计, 生动地反映了西方家庭中中年夫妇的婚姻状况, 巧妙地将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
  
  古汉诗中的异形诗对视觉形象的追求似乎不如英文异形诗突出, 现代汉诗受西方诗歌的影响, 因此异形诗中也出现了类似西方的“具体诗”.它们特别追求与主流诗体的“形异”, 以增强诗的视觉直观效果。例如《当代》杂志上刊登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5) :
  
  图5《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然, 对视觉形体的过度追求也容易造成形式的僵化, 使内容与形式严重脱离, 情趣和情调都无法得到提高,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有些异形诗缺乏深层语意审美, 破坏了诗歌的主要成分, 即音韵和旋律的主要运用, 束缚了人们对意象的充分发挥和想象, 从而导致诗歌缺乏深度和广度。
  
  三、英汉异形诗对比
  
  (一) 诗体差异
  
  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 差异较大, 因此异形诗的诗体也各具特色。英语异形诗有祭坛诗、图案诗、具体诗之分。除早期为数不多的祭坛诗和图案诗外, 17-18世纪以后出现的异形诗大多是对英文单词的玩味, 如卡明斯的拆字、迭词技巧。这是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 由独立字母组成, 所以可以将字母拆开、或任意排列, 以制造一种特殊效果, 如“r-p-o-p-h-e-s-s-a-g-r”等诗, 同时英语单词还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等曲折变化来表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因此, 汉字与英文单词有着很大的不同。汉字属于表意的象形文字, 在书写形式上不象英文单词那样可以任意拆开。虽在结构上有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之说, 但通常不可随意拆分。
  
  相反, 较之英语, 汉字在词序组合, 即搭配上更灵活多变。汉字多为单音词, 语法、语义都较灵活, 所以可以巧妙组合, 顺读倒读均能成文章, 仍对帐工整、音韵妥帖。汉诗中的回文诗便是典范, 充分展示了汉语言意合的本质。例如“人过大佛寺”, 倒过来读便是“寺佛大过人”.而英语为形合语言, 在语法表达上受时态、语态和性、数、格等严格限止, 因此显有回文现象, 例如“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这样可以回文的句子, 恐怕是屈指可数。
  
  (二) 历史渊源的差异
  
  王珂曾在《论中外诗歌中的形异及形异诗的价值》一文中指出:“屈曲成文的盘中诗象征曲折压抑的情感生命, 纵横排列的璇玑图诗呈现感情的热烈和生命的渴望, 宝塔诗暗喻立体的物象和向上的生相, 回文诗更显示出人的丰富情感和个体既与群体相联又不拘一格的生存方式和既靠群体生存又具有巨大的独立存在的生存状态……”[5]这段评论看似说理充分, 然而却有牵强附会之嫌。诚然,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对诗体的选择总有一定的原因, 但汉语异形诗除回文诗外内容和形式大多没有特别的联系, 而更多的是对诗意和文字的玩味。
  
  在追求形式与内容统一美的过程中, 英语异形诗更强调诗体整个版面的图形美, 即诗体的视觉效果。这恐怕与西方异形诗作者有不少是画家有关。他们将绘画理念引入诗歌中, 试图借助非语言形式丰富诗歌的意象, 弥补诗歌在听觉之外视觉形体上表现的不足, 创造出一种新奇的艺术形式。因此, 在诗画结合的探索方面, 英语异形诗做得更好, 图象效果更明显。美国评论家伊哈克·哈桑就曾说立体诗“强调诗歌经验的视觉效果”.卡明斯也说:“我的诗基本上都是画。”再者, 英语异形诗的文字构图中并无诗式上的限制, 大部分除追求整体视觉图像效果。而汉语异形诗在视觉构图时却大多有较为统一的格式规则和格律要求, 如宝塔诗、盘中诗等。这一方面是受传统汉诗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对诗歌整体视觉形象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当然现代汉诗受英语异形诗的影响, 也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异形现象。
  
  四、结语
  
  异形诗的出现和发展, 不仅是诗人对规范和秩序的突破, 更是对艺术自由的追求。巧妙的形异, 不仅可以使诗人实现自我愉悦、自我超越的目的, 而且还可以丰富诗歌艺术, 最终形成诗歌的多元化趋势, 推动诗歌的健康发展。但是, 异形诗的最大局限在于它所能表现的事物是有限的。因此, 应注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一点, 任何片面追求形式新奇而妨碍诗意的表达和诗歌的美学价值的做法, 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 (第三卷)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
  [2]李特夫。诗歌语形出位之思--英汉异形诗歌平行比较与翻译学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7) .
  [3]王珂。论形异诗的文体价值[J].艺术广角, 2000, (5) .
  [4]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5]王珂。论中外诗歌中形异及形异诗的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 2002, (6) .
原文出处:徐炳富.英汉异形诗比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144-1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