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与变化(4)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JamieJenkins;Malcol
发布于:2017-06-17 共8235字
不过,关于国家养老金,我们认为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存在争议:
● 第一是收益领取的年龄界限。近期出台的男女平等法案,已将英国女性的退休年龄推迟至 65 岁(与男性一样),由此引发了激烈反应,部分人认为没有就这项改革进行充分的沟通。英国已成立了一个独立委员会,负责研究国民日后究竟应从哪个年龄开始申领国家养老金。最明显的解决方案似乎是与预期寿命数据相挂钩的,但也与首次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界限(55 岁)有关。同时也需要考虑不断变化的工作模式。持较为激进观点的人士则认为,退休年龄还应当考虑地区差异,以体现各地的平均寿命。
● 第二是国家养老金每年的增长幅度。现任政府推出了“三道关”措施,承诺增长幅度以下列三项当中最高者为准:1)通胀率;2)工资涨幅;3)2.5%.这项措施将延续至本届议会期满(2020 年),但已有人质疑,如果这种做法延续下去,政府是否有最终的支付能力(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比例正在上升)。因此未来很有可能政府会将增长幅度削减至合理水平,或许与前两项指标当中的一项挂钩。
展望未来。
目前,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不少争论对于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都具有借鉴意义。
国家养老金的作用:
● 本质上,国家养老金体系须达到一个平衡,一方面帮助最为贫困的民众脱贫,另一方面要控制发放养老金的力度,避免民众单纯依赖养老金而不愿自主储蓄。为此,养老金体系不仅需要经常评估,还要随时考虑当前与未来的各代人群的需求,以确保公平。英国在这方面的争论,集中在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以及养老金的增长幅度等方面(见上文)。
● 政府还需考虑一系列经济问题,例如所能承担的成本是多少,如何在养老金的发放和提供其他社会服务(如医保)之间取得平衡等。
私人养老金的作用:
● “自动参与”制度成效甚佳,既提高了民众的参与率,也提高了第二支柱下的储蓄总额。但如果要尝试继续提高雇主与雇员的缴付比例,未来将会遇到一定的挑战,例如如果更多的人选择不参与,政府是否需要继续加大强制力度。
● 此外,现有制度所面向的受众,仅限于就业人群以及收入超过特定水平的人群。2017 年政府将对此进行评估,考虑是否以及如何能将这些人群以外的人员纳入制度范畴。对于处于收入最低端的人群而言,所引发的争议主要围绕在这些人群是否能做到“为退休生活而存钱”,因为这些人更需要考虑的是眼前的压力,而他们退休后收入的较大份额将由国家养老金所取代。
鼓励、指引与咨询:
● “自动参与”制度以“惯性”作为基础,即:一个人只要开始工作,便会参与养老金计划。这意味着需要鼓励民众维持充足的储蓄水平及作出适当的投资选择。鉴于养老金储蓄的长期性以及人们所需面临的生活成本,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 人们都会重视养老金指引的获取(并不是建议,而是指获得更多信息),但很少有人会主动寻求指引。政府根据行业情况,出资为公众提供指引,虽然难度颇大,但是对于有此需求、却又无力承担相关费用的人群而言,这也是政府一项必须履行的职能。
● 政府及其监管机构近年来对咨询行业进行了一些审查,并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刺激更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竞争。尽管如此,咨询服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富人的特权,在大众的眼中依然无法承受。最近政策中退休后收入选择灵活性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对咨询的更大需求。
技术的作用:
● 毋庸置疑,科技将会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其在人类生活其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一样。但是,如果想要确保科技定位准确、为消费者服务,也有一定的难度。截至目前,虽然互联网上已有多项养老金服务,但其目标受众的使用率仍不足 5%.
● 在这方面,主要突破是即将推出的“养老金仪表板”,人们可以通过安全有保证的网站系统,查阅及管理自己名下养老金的详情。这项业内的创新服务将于 2017 年推出,计划在 2019 年提供全部功能。
基础设施投资:
● 养老金制度的长期性质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性质之间虽然存在相当明显的相似性,但二者融合的进度缓慢。主要的问题在项目于缺乏流动性资金、合理的估值,以及期限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对政府而言,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变成重要任务。一旦解决,将会在解决退休基金投资渠道匮乏的困境与确定当前投资的方向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纽带关系。
政府激励措施:
● 政府的激励措施是获得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近年争议颇多的问题。政府在鼓励民众储蓄方面,究竟应该推出多大力度的激励措施?理想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强制要求储蓄,则无需推出激励措施。过去 20 年,澳大利亚正是采用了这一模式。但是,应该的制度有所不同,民众仍然有权作出选择,因此政府需要推出足够力度的激励措施,确保雇员不会放弃职场养老金计划,转而投向其他更有利的产品。这也是“自动参与”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大多数人应当参与养老金计划。但在这一方面争议可能还将会延续多年。
英国的经验对中国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随着固定收益计划淡出舞台,固定缴费计划通过“自动参与”的措施不断扩大规模,资产管理服务与科技服务的兴起,英国的退休储蓄制度正处于转型期。政府鼓励民众对自身的退休计划负责,这也势必会引发文化层面的一些转变。但是只要为此打好坚实的基础,按照既定日程向前推进,一个有效的养老金体系将会对改善民众的退休生活以及对子孙后代的财富传承有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比较合理地把养老责任在国家、雇主和雇员之间做了分配,在兼顾公平与效率,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方面总体是很有效果的。同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而英国政府近期的各项改革措施,也正是针对养老金各支柱功能和作用的重新定位。这对中国的养老金体系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首先在养老金体系的改革过程中,监管体系与政策的统一是重要的要素。这种由上而下的统一使得各参与方对于体系改革的目标与结果是可以预期的。
● 政府在体系改革中应加大干预的力度,借鉴英国的经验,例如在“自动参与”的制度实行方面,政府的强制性对提高养老金计划的覆盖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鼓励民众增加储蓄,承担自身养老责任方面,强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政府应重点考虑的。
● 养老金计划的提供商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受托管理水平,投资能力建设,提升养老金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同时监管部门应给予符合资质的提供商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及更宽松的投资渠道的许可。
标准人寿致力于信息技术、分销能力、产品设计和投资能力的提升,让较小的雇主也可以很容易的开始建立它们的养老金计划。标准人寿建立了一个可以帮助用人单位在六分钟之内建立一个养老金计划的系统,在争取自动参与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取得先机,也帮助政府降低了养老金计划的成本,在自身业务拓展的同时促进养老金体系的不断优化。
● 应该加强国际间不同养老金制度体系间的交流与借鉴。因为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同时经济形势动荡,金融市场波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都在不断改革养老金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不断改革公共养老金的同时,更重视第二支柱的完善以及第三支柱的发展,不断完善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制度。普遍重视税收激励政策,普遍重视人员覆盖率,普遍重视制度和产品设计,普遍重视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和投资管控,这些都对中国的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原文出处:Jamie Jenkins,Malcolm Winter. 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对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意义[J]. 清华金融评论,2017,(S1):42-52.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