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率探析私人养老保险对中国养老体系的作用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王一佳
发布于:2017-06-17 共5650字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现有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财政负担加重、基金空账运行及转型期隐形债务等挑战,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养老需求。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降低现有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收益,优化经济产出;有助于化解老龄化危机,维护社会公平、切实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有助于在参保者形成稳定养老预期的基础上促进消费、增强劳动力配置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快速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迫切、有效的选择。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以社会保险原则建立起的传统养老保险体系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居民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诉求与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之间的矛盾,个人账户资金被透支形成“空账”运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性债务等方面。长期看,现行制度下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资金缺口,亟需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本文从国家及市场在现代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责边界角度出发,从制度效率、社会效率、宏观效率、政治效率等方面阐述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私人养老保险是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是如何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职责在社会保障活动中的边界,政府维持社会公平,市场提高保障效率,由此可将养老保险划分为公共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旨在保障社会成员退休后基本生活;第二支柱是由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共同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计划;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者根据自身收入情况自愿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退休后获得个人账户全部本息,缴费享受税收优惠并通过多样化投资实现资产累积增值。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及职责角度看,第一支柱通过政府普惠性公共养老实现社会公平,第二、第三支柱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保证效率,为了使文章分析更有针对性,本文中的“私人养老保险”涵盖第二、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内容,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私人养老保险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自世界银行 1994 年提出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以来,私人养老保险作为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 OECD 国家普遍认可:一方面,国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完善,如美国从上世纪 70 年代依据《国内税收法》陆续设立传统 401(k)计划、罗斯401(k)计划,日本企业年金包括合格退休年金、厚生年金、共济年金等多种形式。多数国家采用完全累积制的筹资模式,给付模式分为确定给付制(DB)和确定缴费制(DC),并呈现 DB 向 DC 转变的趋势;基金管理方式多采用信托方式;税收优惠普遍采用 EET模式。
另一方面,国外较早通过立法确立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如美国从 1974 年开始陆续设立个人退休账户(IRAs)、简易雇员养老 计划(SEP)、工 薪减 税简 易雇员 养老计划(SARSEP)和雇员储蓄激励匹配缴费 计 划(SIMPLE IRAs), 英 国 在 1986年开始陆续设立个人自主投资型养老金计划(SIPPs)、个人存托养老金计划(SPS)。多数国家个人养老金账户采取完全积累制,账户资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形成,部分国家鼓励企业为员工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领取方式相对灵活;覆盖范围与各国对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功能和定位相关,一般更重视对高收入居民、非正规就业人员、中小企业雇员的覆盖;个人与具有受托资质金融机构直接签署协议,由其负责养老基金日常管理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政府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等激励措施。
综合来看,主要发达国家合理区分了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责边界,实现了第二、第三支柱的较好发展,目前私人养老保险已经形成对公共养老保险的有效替代,对社会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制度效率方面,私人养老保险制度多以国家立法为基础,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通过做实个人账户引导居民履行缴费义务后才能享受与之相对应的保障,增加了养老保险体系的稳定性。社会效率方面,居民成为养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个人养老保障水平基本与缴费水平挂钩,解决了公共养老保险福利平均化引起的效率低下问题。宏观效率方面,私人养老保险资产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养老计划成为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重要手段,私人养老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有效促进居民跨期消费及劳动力流动,其长期投资对稳定金融市场也具有积极意义。政治效率方面,私人养老保险在政府更替过程中成为候选者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的施政纲领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支持,从侧面证明私人养老保险对于完善公共养老保险的有效选择。
与国外相比,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推进,但整体发展失衡,呈现基本层逐步完善、补充层严重滞后的状态。与公共养老保险相比,私人养老保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表现为覆盖范围较窄;产品数量在人身险产品中占比极低、类型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养老保险公司多涉及企业年金产品而较少开发私人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险推进缓慢。整体看,私人养老保险市场整体仍然缺乏明确的制度设计,覆盖率较低,目前难以构成社会保障体系强有力的支撑。
三、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对建设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财务压力随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大,而私人养老保险市场在制度模式、覆盖范围、税优激励、投资方式等方面具有优势,大力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市场对提高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制度效率、社会效率、宏观效率、政治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降低现有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收益,优化经济产出。
养老保险的制度效率体现在制度能否提供更低运营成本和更高资金收益、优化养老保险的经济产出,增强养老保险的持续性和充足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延长退休年龄、降低替代率等方面存在被动选择,而在供给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制度空间,如何优化公共养老和私人养老的组合成为当前提高制度效率的主要方面。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一般在有实力的企业中开展,自愿性和正向激励避免了逃费现象,运营成本降低;个人养老保险在产品设计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及精算基础确定合理缴费率,两个支柱在产品运作时委托专业市场化机构,在基金投资时采用多元化投资,有助于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保值增值压力,维持养老体系持续运行。
(二)发展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化解老龄化危机,维护社会公平、切实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本质是养老社会风险的责任分担机制,能否达到公平共识成为评判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标准。社会效率低下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养老风险分担不均衡,利益受损群体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严重时引发社会动荡。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转型期间有效化解了快速工业化过程中迅速积累的养老社会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率,但是仍存在群体间待遇差距大、养老责任分担不合理、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行和企业年金基本缺失等问题。
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养老保险可在以下方面促进社会效率:对个人而言,一方面,私人养老保险兼顾不同收入水平下居民的缴费能力及需求差异,通过个性化缴费扩大缴费范围,是填补养老金替代率缺口的重要补充力量;另一方面,参保者的累计缴费数额决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高收入参保者可以通过多缴费获得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这形成了对参保者的正向激励,增强了个人自我保障意识。对政府而言,私人养老保险将部分养老责任转移至居民,多渠道筹集养老基金,在化解人口老龄化危机、应对城镇化等结构性变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对社会而言,私人养老保险优化社会养老责任分担机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兼顾社会共同富裕和尊重差别的公平观念,有助于在不同利益群体表达意愿的基础上达成社会共识,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三)发展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促进消费、增强劳动力配置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是判断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宏观效率的重要标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体现了较高的宏观效率:在改革开放初期,有效配合了国企改革和劳动合同制的推行,为顺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保障;在改革开放中期,及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解放了职工思想观念,增加了劳动力流动程度。但也要看到,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滞后于经济改革,由于未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存在地区差异和接转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缴费率居高不下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市场有助于弥补上述不足:
第一,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提高消费、投资能力并增强劳动力配置效率。一方面,私人养老保险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性化产品设计能够平滑居民收支;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税收优惠或者延期征缴可以减轻居民当期缴费压力,两方面均有助于参保者形成稳定的养老预期,改变居民的跨期资产配置,有利于促进当期消费及投资。此外,私人养老保险市场可以依托保险产品提供社会保障服务,避免了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代际正常更替。
第二,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2016 年底世界银行公布《世界纳税指数 2017》显示我国企业税负在全球 190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 12 位(总税率(总税率 = 样本公司缴纳的全部税费 / 扣除所有税费前利润。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根据各经济体的各项税率,模拟测算出传统人工密集型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税负情况。因各经济体在产业结构、成本结构,税收制度等方面差异较大,有学者认为该结果只反映各经济体企业税负的部分信息,未必代表各经济体的全面情况。)68%,其中社保费占利润的比重高达 48.8%(美国仅为 9.8%,世界平均水平为 16.3%),虽然国外学者对上述测算结果仍存争议,但是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费用支出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压制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缴费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三,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低,必须提高缴费率对部分地区进行资金补充,二是制度激励不足造成实际征缴率低,只能提高缴费率维持制度运行,三是仍有大量城镇就业职工未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实际抚养比提高。当前通过降低“五险一金”缴费率适当减轻企业负担已成行业共识,但仍需解决降费与社保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而私人养老保险可以有效化解上述矛盾:通过市场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缴费率;促使企业通过私人养老保险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提高体系的实际征缴率,有助于整体降低缴费率;将收入稳定的部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养老体系,多渠道筹集养老基金,并且可以推动“薪酬清晰化”,反向夯实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降低企业缴费压力。
第三,私人养老保险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借鉴国外个人养老金计划经验,未来参保者可以灵活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配置,私人养老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引导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四)发展私人养老保险有助于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政治效率是基于社会效率、宏观效率的派生效率,具有较高社会效率及宏观效率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使政府获得更广泛的执政基础,并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考虑到我国“未富先老”,当前尤其应当提倡依靠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达到养老供需总量均衡、结构合理的状态,私人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扩展了保障范围,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层次养老需求,符合并服务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市场能够提高政治效率,努力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的要求,与国家政治发展内涵具有一致性。
四、总结与展望。
与国外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相比,我国正在深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希望建立由国家统筹、企业和个人参与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综合平衡社会公平与效率。政策方面,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2015 年国务院按照“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终于破冰;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未来会在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多层次架构及其功能定位、均衡责任主体的负担、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设计合理过渡方案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表示,“养老保险将更加多元化,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将推出,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市场环境方面,当前供给侧改革引导第一支柱降费为推动私人养老保险的税优政策和制度设计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未来我国应明确私人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给付模式、税收优惠政策、基金管理方式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促进私人养老保险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保险市场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出处:王一佳. 从效率角度看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市场的重要意义[J]. 清华金融评论,2017,(S1):96-101.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