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表演论文

浅析舞台感与镜头感在表演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08 共1976字
摘要

  所谓舞台感,就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舞台意识感。舞台感作为镜头感的对应,常常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使人们对舞台和电影这两种最为相近的表演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观众往往以为,演员在影视剧中富有魅力的表演,同样可以胜任舞台剧,但结果往往使他们失望,这是因为电影和舞台剧有不同的艺术特性所致。舞台剧演员对舞台演出所必须的身体能量、语言穿透力和情感爆发力,需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基础和舞台感应能力,并要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才能从中掌握适应舞台表演的体验与体现。其中包括对舞台三位一体空间概念的把握,将演员、角色、观众装在心里,这就是舞台感,舞台演员所必需的职业感。

  话剧中角色的表演形态,是接近生活但又不等同于完全自然的生活形态。强调表演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角色要有清晰、准确的舞台行动性,并且包括舞台态度的鲜明性及生动性,这些都成为戏剧表演的美学要求。

  舞台戏剧由于对观众传达的距离以及视线和固定角度等戏剧特征,观众更多的是依赖可以看见的形体动作和可以听见的台词,去感受舞台角色的心理状态。而观众要想直接观察角色的表情,透过角色面部去观察其心理状态,常常会受到局限。因此,在戏剧艺术中突出角色的外部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将内心的感受得以强化,将身体的能量加以扩展,以投射到观众席中。

  演员的舞台感由以下几个舞台因素所形成:

  第一,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以及三位一体的空间概念。演员必须放大自己的表演,要比真实的状态更为夸张。因为舞台剧表演无法像影视剧那样可以采用大量的近景、特写,在表演中,演员的肢体动作贯穿于整个演出。因此,演员的形体就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呈现放松的状态,必须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具有舞台张力的肢体形态。这些形态动作应带有艺术美感,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将角色的心理活动“外化”并传递给观众,总之是专门为舞台剧而准备的。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戏剧学院一年级表演基础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学生在舞台上身体的解放与控制,为今后的舞台人物形象塑造打好基础。

  第二,戏剧舞台单视点的局限是由分体式结构的剧场等舞台特性决定的。观众进入剧场需要对号入座,也就是说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中,观众始终是以一个角度去观看舞台剧,因此,观众会被舞台的单视点、单角度的画面所局限。同样,演员也存在镜框式舞台的局限,表演时也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视线问题。例如,有经验的演员在演出中会尽可能把声音传到舞台前面的方向,同时让观众看到他的正脸。

  这样的表演意识也是“舞台感”的一种。虽然笔者也一直在做一些舞台实验,但对于演员视觉形象的传达,依然不能完全摆脱剧场的局限。尽管一些演出采用了小剧场、环境戏剧,或是把舞台延伸到观众席中;或充分利用乐池、台口乃至观众席通道,但是对舞台空间的扩展依然有限。

  第三,舞台节奏是戏剧表演的命脉。舞台节奏是演员在有限制的舞台空间中,表现戏剧行动和情感外化的具体表现手段。因为由于舞台本身的限制,很难使观众近距离观察演员的内心活动。因此,演员需要运用内心节奏的变化和外部速度的正反比关系,如停顿、速度的加快与减慢,体现规定情景中因人物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较强烈的外部动作。因此,舞台表演的节奏不同于人在生活中的自然节奏。

  相对于舞台表演,影视表演被限制在摄影机的取景框内。因此,演员在镜头前表演时,演员要适应这种限制,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镜头前进行表演,这就是影视表演所要掌握的镜头感。

  我们在拍摄现场经常会听到导演与摄影师交谈,这个演员有镜头感,那个演员缺乏镜头感,那么什么是镜头感呢?影视演员的表演空间似乎是无限的,但这无限的空间是通过有限的银幕框框来体现的。演员的表演受到摄影镜头取景框的限制,因此,所谓镜头感,不是要求演员在实拍中有表演的感觉,而是演员拍摄的职业意识,是在镜头前进行表演创作的自我感觉的元素。镜头感是电影演员不融入技巧的职业感觉,虽然不是表演中的必要元素,却是电影演员必不可少的职业意识,是演员成熟的主要标志。

  结语

  表演中舞台感和镜头感中节奏的控制,是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影视表演中节奏完全由导演掌控不同,戏剧表演的节奏完全掌握在演员手中,包括舞台的语言节奏、形体节奏、内心节奏等。比如台词速率的快慢、走路步幅的大小、肢体动作的强弱等,都是演员用来表现角色内心的状态,完全由演员自己来掌握。排练阶段,演员听从导演的排练要求,并通过与对手的相互动作把演出节奏相对固定下来。但到了舞台,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即兴的情绪变化又要即时做出调整,甚至还可以用自己的节奏变化去带动其他演员,从而使每场戏的节奏都能保持在积极、鲜活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董维佳。当今国内外影视表演教学手段之比较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2)

  [2]孙启良。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关系略论[J].速读(中旬),201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